員村“最牛”違建商鋪拆了!市民多次反映,為何如此難拆?

昨日,被稱為天河區員村街“最牛”違建商鋪開拆,引起附近市民廣泛關注。有街坊對拆除舉動表示認同,認為道路寬闊了,減少了消防隱患。

员村“最牛”违建商铺拆了!市民多次反映,为何如此难拆?

天河區員村街“最牛”違建商鋪被拆除

一天後,記者走訪23間違建商鋪所在地,發現鐵皮棚基本拆除完畢,但地面仍遺留不少玻璃、鐵皮、磚塊等建築廢物,以及包括傢俱盆栽、泡沫箱、塑料袋等生活垃圾。而被拆遷的商戶大多已另擇場地繼續生意,有的店主還利用廢墟上的牆壁做“廣告”,指引舊客源前往新店。

员村“最牛”违建商铺拆了!市民多次反映,为何如此难拆?

店主利用廢墟做“廣告”,指引舊客源前往新店。

釋疑:為何被稱為“最牛”違建商鋪?

該23間鐵皮棚建築位於天河區員村街白水塘自編40號北側,距員村街道辦事處門口約200米,曾多年被舉報和強拆,但依然屹立不倒,因此成為當地“最牛”違建商鋪。

员村“最牛”违建商铺拆了!市民多次反映,为何如此难拆?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白水塘小區用地性質是集體用地,使用權屬於石東村第三經濟社(下稱“石東三社”),產權性質為農民集資房。白水塘小區90年代初由石東三社和長城開發公司合作,由廣州粵華房地產公司(經查無註冊)施工建設,一、二層為商用,三層以上為住宅,建成後由開發商對外出售,並由粵華苑公司(即白水塘小區管理處,經查無註冊)負責管理物業至今。

员村“最牛”违建商铺拆了!市民多次反映,为何如此难拆?

拆除後的員村街道路明顯寬敞許多。

2007年以前,白水塘小區管理處已在員村新街8號北側違法搭設了十幾個布帳篷式隔間,租給攤販經營各類日用雜貨。

2014年4月,白水塘小區管理處擅自把原有的十幾個布帳篷式隔間改造為鋼鐵框架結構的隔間,並設置鐵皮屋頂。2015年7月,白水塘小區管理處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在商鋪東側搭建新的檔口。

自2015年起,不少市民以“影響出行、擋住消防通道”等理由多次向城管部門投訴,之後這些商鋪被天河區城管分局認定為違建,也曾被廣州市城管委認定為違建,並要求拆除。不過,拆除一事一直得不到落實。

追問:歷史違建問題難處理

員村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多年不拆的原因,是因為該地塊曾被廣州市規劃部門批准可以建設商業攤檔、市場,且曾經被用作為下崗工人的再就業場所,因此這些商鋪被建議保留使用。

根據該名工作人員出示的1986年《市規劃局(86)城地批字249號》、1995年《建設用地批准書》等資料,以及2015年白水塘管理處的《關於小區北側鐵皮屋情況報告》,可證實該地塊曾有建設商業攤檔和市場的批准,也得到白水塘管理處的允許,但由於無具體建設批准文件,屬於歷史違建。

該工作人員說,根據2015年出臺的《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嚴查嚴控違法建設的通告》和《廣州市2018-2020年違法建設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員村街已上報轄內違法建設情況,包括白水塘40號北側商鋪,對商鋪管理方開展教育說服工作,督促物管方自行拆除。截至目前,該排違建商鋪已被基本清拆完畢。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葉碧君(除署名外)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曉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