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旅文經調整扭虧 贏利能力快速提升

備受關注的復星旅文擬於12月14號正式在香港上市。旅遊業前期的粗放發展和同質低價競爭,導致一些上市的旅遊企業仍處在虧損中。2018年上半年美團點評虧損288億元,途牛虧損1.5億元。同OTA模式不同,復星旅文掌握著優質的品牌和全球化的旅遊資源,在產品端具有獨特的優勢。那復星旅文的模式有什麼不同?盈利能力如何?

復星旅文經調整扭虧 贏利能力快速提升

復星旅文的業務劃分為三大塊,度假村、旅遊目的地、基於度假場景的服務及解決方案。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上半年營收分別為89.25億元、107.83億元、117.99億元、66.67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產生虧損淨額約9.54億元、4.73億元、2.95億元、1.35億元,歸母淨利潤為-9.54億元、-4.73億元、-2.95億元。由此可見,復星旅文具備相當規模的收入規模,過去三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高達53.53%。目前雖然處於虧損,但其年虧損額在迅速收窄。

招股書也顯示,經調整淨虧損在報告年度迅速收窄,從2015年虧損5.51億、2.23億到1.89億,而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復星旅文截止今年9月30日已經實現經調整盈利,第三季度單季經調整盈利已超過人民幣5300萬。

先來剖析下復星旅文的核心業務經營情況,自2015被複星旅文控股收購後,Club Med在第二年便在經營利潤層面扭虧為贏,並實現規模盈利。

在度假村業務中,Club Med是復星旅文目前營收的主要貢獻者,其營收佔2015 -2016年總營收比重為100%, 2017年佔比99.7%,2018年上半年佔總營收比重為95.5%。從盈利表現來看,復星在2015年收購Club Med時,Club Med的年營業虧損約合人民幣9500萬元,但在2017年已實現4.64億元的營業利潤,2018年上半年即達到4.37億元。這個全球度假村的老大在復星控股後迅速實現扭虧,盈利快速提升,新開度假村的進程也呈現過去十年罕見的快速拓展態勢。

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表示,度假村業務目前大部分經營性利潤被銷售和管理費用蠶食,成本率+費用率基本長期保持在100%左右,再加上融資成本,自然就出現了虧損。但整體而言,復星旅文的虧損在連年降低,收入和毛利在逐年提高,業績呈良性發展態勢。

復星旅文經調整扭虧 贏利能力快速提升

復星旅文的旅遊目的地開發與管理也初見成效,尤其是復星旅文利用其全球品牌和運營優勢在目的地開發建設方面具備諸多優勢。今年開業的首個旅遊目的地三亞亞特蘭蒂斯成為國內產業升級的標杆性項目,開業第三個月營業額突破億元大關,在夏天相對淡季的三亞入住率達到80%以上,其房間售價已突破2000元。其第三季度單季度實現收入2.9億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達9251萬元。由此可見,三亞亞特蘭蒂斯是一個迅速實現盈虧平衡、且有望很快實現規模盈利的現金牛業務。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內,復星旅文的合約負債達到76.66億。周鳴岐表示,這主要來自於銷售亞特蘭蒂斯附屬的旅遊地產棠岸產生的"期房"購房款,為尚未確認的"收入"。故等到物業銷售合約或度假村服務合約履行時,合約負債將轉化為收益,復星旅文的負債情況或將有望得到改善。

升級產品加上產品的差異化是復星旅文能夠迅速異軍突起的關鍵,而這種模式的成長也有其持久性,相信亞特蘭蒂斯明年及以後進入成熟期之後的業績會更令業界驚訝,其吸引家庭的演藝節目據說明年春節前也會開業,包括項目部分可售旅遊度假物業的陸續交房都會提升該項目的客流量。可以想象,其商業部分和水上樂園的收入明年會有更大的提升。

有分析認為,公司整體仍處於虧損的另一原因是財務費用高企,這在未來也將得以改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帶息債務約人民幣60億,其中帶息銀行負債約人民幣55億,年利率介乎2.75%至7.00%,意味著未來不增加槓桿的基礎上,其帶息負債的利息成本將控制在3億人民幣以內,較過去三年的4-5億的利息費用將有顯著下降。

同時由於重組前支付關聯公司的財務費用大幅下降,從2015年當年的2.22億,至2018年上半年已收窄至3000萬元.由於公司已經完成了重組,相信未來該部分費用將大幅下降。

鑑於Club Med自身的進一步增長,旅遊目的地板塊將迅速成長並形成規模化利潤,生態圈的孵化業務也將迅速成長,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2018年復星旅文營收的成長空間在30%到50%,全年亦將實現盈利,值得進一步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