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我是個偏心的媽媽|沒被在乎過的孩子,也許一輩子都在療傷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小S和蔡康永的新綜藝節目,有一期請了大S來做嘉賓。

姐妹倆坐在一起,自然說起老公孩子,因為大小S都是多孩家庭,蔡康永就問她們會不會格外偏愛某個孩子。

大S說得還挺合理,輪到小S時,她語出驚人:第一胎覺得特別愛他,第二胎生出來“就是一塊肉”,根本不想要互動。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小S承認,三個女兒裡,二女兒是最被自己冷落的,因為這樣,二女兒會顯得特別懂事,討自己的歡心;現在孩子慢慢長大,突然發現二女兒其實最貼心。

她說自己習慣每晚在桌上放“溫偏熱”的暖瓶,倒水的任務是二女兒的,女兒會很認真地準備媽媽要的那種溫度的水,被她誇讚做得很好,就會非常高興。

看上去很好笑,可就連蔡康永都吐槽她說:“你要的是皇家侍衛吧,根本不是女兒。”就像彈幕裡說的——

“孩子越不被父母疼愛就越討好父母,長大就是討好型人格。”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今年40歲的小S嫁給富商許雅鈞後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12歲,二女兒11歲,小女兒有6歲。小S算是很接地氣兒的媽媽,常在微博上分享三個孩子的日常,除了工作,大部分時間都在陪三個孩子。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雖然如此,但她自己也曾發微博,感慨對二女兒虧欠太多——“她總是夾在中間,急著想表達自己對我的愛。”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我不追星,也喜歡小S性格里的爽朗,但那期節目看得並不舒服。

尤其當我看到小S說,真的要等孩子長大以後,才能分辨出來,哪一個孩子值得你疼。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值得你疼”的“值得”,看上去更像是一種利弊的衡量,而在親子關係裡,父母給孩子的愛,是不能用值不值得去考量的。

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同樣盡力的愛——孩子無論什麼性格,都沒辦法選擇誰來做自己的父母。

身邊的一些朋友,不要二胎的原因,有一條就是覺得自己沒辦法做到“一碗水端平”。或者就算自己一碗水端平了,孩子的感受也不一定如此。

二孩或是三孩家庭,偏心都是永恆存在的話題。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請回答1988》裡,德善是家裡的二女兒,姐姐寶拉是學霸,全家的希望,家中最好的東西都是她的;弟弟餘暉雖然沒出息,但因為是男孩還是老么,一直被父母偏愛。

在這樣的夾縫裡,二女兒德善只是個不重要的孩子。

“不重要”到什麼程度呢?

飯桌上,煎蛋總是姐姐的,雞腿永遠屬於弟弟,她只能吃雞翅和醃豆子。

家裡煤氣洩漏,爸爸媽媽拼命背出了姐姐和弟弟,完全忘記了睡在屋裡的德善……

甚至過生日,這個最有儀式感的日子——德善只能在寶拉生日那天、在姐姐吹完生日蠟燭後重新點上,就算是給自己過生日了。

終於,在又一次這樣過生日時,德善崩潰了。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那個一直夾縫中生存的孩子,需要的甚至不是“我很重要”,只是“我也很重要”。

那個一直默默“懂事”、“不計較”的孩子,也在等待有一天爸爸媽媽可以摸著她的頭說一句“一直以來你辛苦了”。

可是,她們卻始終沒有得到。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之所以會這麼感慨,是因為我一個關係特別好的朋友,也是這樣一個“不重要”的孩子。

因為她是家裡的老大,還是一個女兒,所以當他和小一歲的弟弟同時考上高中,弟弟是肯定要去上學的,而她只能看家裡有沒有足夠的錢。

她哭鬧著,甚至用離家出走的方式獲得了讀高中的權利,並考上了不錯的大學,而弟弟因為各種原因中途綴學。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等她和弟弟都成家立業,父母漸漸漸年老,需要經濟上的支持來看大病小病。因為她是家裡唯一讀書出來的孩子,還在大城市買了房,所以上萬的大筆開支都由她來支付。

因為是自己的親生父母,這麼多年來她一直默默承擔著。

3年前她要生孩子,弟弟要二胎,父母開口管她要6000塊紅包,來貼補弟弟弟媳一家時,她突然暴發了一次:就因為我是女兒,我憑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學,所以我要一輩子為這個家付出嗎?

她跟我說時,泣不成聲:

父母我可以養,但弟弟也歸我負擔嗎?因為我在大城市紮根,所以我活該隔三差五加班累死累活賺錢貼補弟弟嗎?”

很多人以為偏心只會出現在二胎家庭,其實不是,二胎家庭的“偏心”,表現在獨生子女家庭裡就是“忽略”。

晴是獨生女,小學時爸媽辭職下海經商,她大部分時間只能住在奶奶或姥姥家,週末也無處可去。

生意不好時,爸媽會吵架,伴隨著父母的吵架聲,晴的成績一落千丈。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一次期末考試後老師找家長,爸爸拿著成績單回家,把她正在寫的作業一把撕掉:“寫什麼寫!為你拼死拼活賺錢,你就是這麼給我念的書!”

爸媽的生意好了,就眉開眼笑地給她買一堆吃的用的,彷彿忘了當初撕掉的作業。晴覺得那個看不見的“生意”比自己更像他們的孩子。

從小到大,晴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還不都是為了你”,她的物質生活的確富足,可她性格孤僻自卑,連個好朋友都沒有。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初三時,她認識了隔壁班一個父母在外地做生意的男孩,有共同話題的兩人成了朋友,可班主任懷疑他們早戀把爸媽都找去了。

爸爸回家發了飆,晴也摔門而去:

你連我的家長會都沒去過一次,憑什麼管我!

她寧肯讓他們覺得自己早戀了、學壞了、破罐子破摔了,彷彿這樣才可以“報復”他們。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一個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缺失,就是父母情感上的缺席、道德上的綁架。

長期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憂傷的時候得不到慰藉,快樂的時候沒有人分享,彷徨的時候沒有人給他指明方向,劍走偏鋒的時候得到的是疾風暴雨式的管教,她的成長會變成什麼樣?

那些在偏心下長大、從小被忽略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他們可能會變得極其敏感、自卑和孤獨。

他們可能會異常懂事,卻最終成為討好型人格。

他們可能會對自己十分嚴格,變成一個苛刻的完美主義者。

他們可能會.....

因為父母的偏心、忽略造成幼年情感缺失的孩子,似乎一輩子都在跟自己較勁,用看不見的方式在療傷。

而原本,父母就可以避免這一切的發生。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不偏心的爸媽,都是有心的父母。

有心的父母,會告訴每一個孩子“你很重要”。

孩子的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給父母的情感反饋也不同,但對於父母來說,他們都是不可替代的,做父母的請接受這些不同.

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看到他的獨一無二,請把同樣的愛給與他們,請告訴他們,作為爸爸媽媽的孩子,你們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有心的父母,會教孩子謙讓,但不會逼孩子懂事。

在多孩家庭裡,家長總是習慣讓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我們可以教孩子謙讓,但不能逼他們懂事。

再大的孩子也只是孩子,要允許他們鬧脾氣、不開心、有自己的小情緒,額外付出了努力的孩子,就該得到肯定和額外的獎勵。

有心的父母,不會缺席孩子的成長。

獨生家庭也好,二胎家庭也好,盡責的父母會想方設法地陪伴。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所以,請記住一句話——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日子裡,請竭盡所能、盡心盡力,做那個最好的觀眾。”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閆涵媽媽說——

平時過馬路,我就屬於很小心的家長,不闖紅燈,不搶黃燈。

最經常跟孩子說的就是:

在安全面前,遲到不算啥事。

今天帶娃去奶奶家吃午飯,800米左右的距離,路上要過五六個路口。一直讓自己暴露在車流開過的地方,把孩子保護在相對安全的位置。

看到我領著孩子,白色豐田車很暖心:不顧後車嘀嘀,示意我們先過。我和喆一起給他點贊,如果人和車都能這樣謙讓,交通事故會少很多吧?

也是今天,喆突然觀察到我到馬路中間會跟他換位置,問為什麼這麼做。

我說:“你還小,媽媽要把你放在更安全的一邊。”

喆:“媽媽,那你不怕死嗎?你打的過汽車嗎?”

我:“媽媽怕死,怕媽媽死了沒有人照顧你;媽媽打不過汽車,所以我們才要更小心過馬路,把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

喆:“

你怕死,怎麼還在車開過來的一邊呢?”

我:“因為媽媽更愛你啊,萬一有危險,媽媽更希望能保護到你。而且,如果媽媽出了危險,你是安全的,那一定先保護好你自己;

在你沒有長大之前,想幫媽媽,往往讓我們兩個人都陷入危險;你可以求人幫媽媽報警、打電話給爸爸或者爺爺奶奶和姨媽,但是不要跟壞人較勁。”

喆嗯了一聲,有些東西他可能還不懂,但是身為媽媽,我真是這麼想的。

安全教育多早開始都不早。比如遇到壞人,在人多的商場可以大叫“救命、我不認識你、你不是我媽媽”,但是如果沒有其他人在場,乖乖配合才能有機會讓自己安全脫身。

PS:早就在準備關於衛生棉條的文章,如果不出意外明天能跟大家見面了;這真是讓女生們免於尷尬的神器,拯救了我許多出糗的時刻。

小S:我是个偏心的妈妈|没被在乎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在疗伤

這些文章你可能感興趣,點擊標題直接查看——

閆涵新書《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正在熱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