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候有幾個虢國,有幾個申國?

宋燕兒


準確說從西周開始,虢國有四個而申國有兩個。

第一個虢國,是文王弟弟的封國,在今天陝西寶雞虢鎮一帶,史稱西虢。始封君有說是文王二弟虢叔,有說是文王三弟虢仲,也可能兩個人一起封在虢國,當時應該還是商朝末年。後來武王克商之後,又把西虢的分支封到今天河南滎陽一帶,史稱東虢,這是第二個虢國。


西周末年,西虢國君叫做虢公長父,他往東到今天三門峽一帶,滅亡焦國建立新虢國。史稱南虢,今天河南三門峽有虢國博物館、虢國車馬坑遺址。後來南虢又擴張到黃河北岸,今天山西平陸一帶,史稱北虢。南虢、北虢實為一虢,這是第三個虢國。


後來犬戎滅亡西周,陝西寶雞的西虢被犬戎滅亡,河南滎陽的東虢被鄭國滅亡。犬戎滅亡西虢後,虢地被戎人佔領,這是第四個小虢,春秋前期被秦國滅亡。南虢北虢也被晉國滅亡,這就是假道伐虢的典故。

至於申國,本來是西方戎人部落,又叫申戎,大致在今天陝西驪山一帶,離宗周非常近,這是第一個申國。申周兩氏經常聯姻,周宣王的時候把舅父申伯封到今天河南南陽一帶,建立南申,這是第二個申國。後來西申聯合犬戎滅亡西周,在春秋前期被秦國滅亡;南申則在春秋前期楚國北上被滅亡。


林屋公子


學術史上,關於虢國的說法太多。有五虢說,即西虢、東虢、北虢、南虢、小虢。也有四虢說,即西虢、東虢、南虢、北虢。但是四虢中的南虢和北虢,實際上可能是一個國家,只不過北虢最初在黃河以北的平陸一帶,後來又南渡黃河,佔領了三門峽一帶,因此才有南虢和北虢之分,其實他們還是一樣的。所以在學術史上,佔據主流說法的,仍然是三虢說,即西虢、北虢和東虢。

西虢經過學者的考證,是虢國最初分封的地方,在今天渭河平原西部的寶雞附近,和鄭國初封之地相近。而東虢則是虢族中的一個小宗被分封在關東的滎陽地區,因此被稱為東虢。這兩個虢國在西周時期同時存在。《漢書·地理志》雲:"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州"。講的就是這種情況。而西周末年,周朝滅亡,關中平原被戎狄之族所侵佔凌虐,大量的諸侯國跟隨者平王向東遷徙,其中虢國就從今天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附近,遷到了今天山西的平陸一帶,被稱為北虢,後來將勢力擴展到了黃河南岸的三門峽一帶,因此也被稱為南虢,其實無論是北虢還是南虢,都是相對於黃河而言的,實際上都屬於一個國家。而東虢則被東遷的鄭國所滅。到了春秋時期,晉國在晉獻公的領導下大肆擴張,假虞道而伐虢,滅掉了虢國,北虢(南虢)也滅亡了。

至於申國,我在另一個回答中已經講了,歷史上有西申、南申和東申。西申位於周王畿以西,源於西方戎族中較盛的一支——羌戎,其族名當與《山海經》中的申山、上申之山、申首之山和申水有關。周宣王時,為了鞏衛洛邑,將元舅申伯封於南陽盆地,這個申國,在銘文中被稱為“南申 ”。南申建立之後,兩個申國則同時存在。另外還有東申,學者一般認為,東申是春秋時楚文王滅申國後將申的貴族與臣民遷往河南信陽一帶安置的結果。


識小錄


首先來談虢國。

虢國包括西虢國東虢國,是西周初就已分封的兩個重要國家,是文王兄弟虢叔、虢仲兩兄弟的封國。

東虢國位於河南滎陽,扼守東部進出洛陽平原的要地,是周人在二次東征之後分封的一個重要諸侯國。東虢國以其地理位置就可見,是周人防範殷商勢力東擴的重要國家。

在西周歷史上,東虢國一直默默無聞,鮮少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直到西周末年,因為鄭桓公想躲避戎狄之禍,才與太史伯陽商議,計劃舉國遷徙至虢、鄶之間——這裡的虢,就是東虢國。西周滅亡後,西申國聯合犬戎、鄫人殺死周幽王,《竹書紀年》記載:“虢公翰立王子餘臣於攜”。學術界主流認為“虢公翰”為西虢國國君,但個人認為應該是東虢國國君。雖然東虢國為子男之國,但完全可以憑藉擁立攜王之功升為公爵國。然而,隨著攜王政權逐漸失去人心,東虢國也慢慢到了危險境地。大約是在公元前767年,已經滅掉鄶國佔據其地的鄭國,又突然出動,一舉滅掉東虢國,為周平王東遷洛邑鋪平了道路。

相比東虢國,西虢國地位要高得多。西虢國為公爵國,初始封地在陝西寶雞,其國君在西周時多次擔任王室要職。

西周初,虢叔為武王師;穆王時,虢城公位列三公;夷王時期有虢公,稱虢宣公或虢季;厲王時期有虢公長父,或稱虢仲;共和或宣王時期有虢文公,或稱虢季氏;宣王和幽王時期有虢石父,或稱虢公鼓。由此可見,西虢國直至西周滅亡時,都在周王室位高權重。公元前775年(周幽王7年),西虢國滅掉焦國(《今本竹書紀年》)。大約在周平王東遷之際,西虢國隨之遷徙到焦國舊地,即為今天的河南三門峽附近。

西虢國東遷之後,留在陝西寶雞的西虢國遺族稱為小虢,於公元前687年被秦國所滅。

西虢國東遷之後,國土橫跨黃河兩岸,包括今河南三門峽市(上陽)、陝縣、盧氏、靈寶、山西平陸(下陽)、陝西潼關等地。其中,黃河南岸又稱為南虢;黃河北岸山西部分又被稱作北虢

公元前655年,晉滅西虢國,還在歷史上留下了著名的假道伐虢典故。


申國在歷史上有南申國和西申國之分。

周宣王以前,只存在一個申國。但是這個申國究竟在哪,在學術界還存在爭議。大概目前有四種看法:一是在陝西臨潼,二是位於陝西眉縣,三是位於甘肅平涼,四是甘肅華亭縣與陝西隴縣之間的小隴山南麓地帶。且不管申國在哪,這一申國在西周時期是非常強悍的國家,也就是後世史料所稱的“西申國”。《史記·秦本紀》記載,申侯曾經強勢阻擾周孝王對秦人的任命。《竹書紀年》也記載,周孝王時申國伐西戎,結果迫使西戎人向周王室貢獻馬匹以示順服。因為申國的強盛,所以他們世與王室聯姻。著名的周幽王,就娶了申女為王后,生下了周平王。但由於申國與周王室的裂痕逐漸加深,周幽王在褒姒生下兒子後,廢申後而立褒姒之子伯盤為太子。這引發申國強烈不滿,將周平王挾持至申國,並意圖扶持周平王與周王室對抗。這讓周幽王高度不滿,舉兵前去攻打申國,結果未能攻破。申國在其後不久,就聯合犬戎、鄫國殺入渭河平原,一舉攻破鎬京,並追殺周幽王直至驪山下,殺死了周幽王和太子伯盤。在犬戎入渭河平原後,

西申國政治地位和實力急劇下降,沒有再在歷史舞臺出現,慢慢地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不知何時消失了。

周宣王時期,不知是出於什麼目的,把申侯分封到南陽盆地的河南南陽附近。因為申國的分封,從此歷史上出現了“南申國”和“西申國”的區分。南申國指南陽盆地的申國,西申國指留在原地的申國。

公元前688年,楚國楚文王滅了南申國,設為申縣。南申國從此消失,其後人以故國為姓,稱為謝氏。


欲雲談史論今


周代的分封很有意思,在早期周天子可以把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小封國連人帶國號打包挪來挪去,從穩定地區挪到邊緣地區,從開發好的地區挪到蠻荒地區,後期就沒人鳥他了因為都被兼併了。還有的封國因為發展或者遷都了,人還是那幫人國號變了,等於多了件馬甲可以換著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