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浙工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首批省屬重點大學,國家“2011計劃”首批14所牽頭高校,首批“卓越計劃”入選高校,亞洲規劃院校聯盟(APSA)成員,入選國家“111計劃”。對口支持浙江樹人大學建設發展,對口支援衢州學院、寧夏理工學院。

學校始建於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1993年12月由浙江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浙江工業大學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學校牽頭的“長三角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截至2018年5月,浙江工業大學設朝暉、屏峰、之江三個校區,佔地面積3009.92畝,固定資產總值41.09億元;浙江工業大學德清校區項目規劃佔地約1000畝,於2017年上半年開工,2019年秋季開學,2017年將基本完成基礎施工。

圖書館藏書(含電子圖書)1028萬餘冊,中外期刊37174種。有70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3515人,現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20091人;在讀各類研究生9265人(博士研究生699人,碩士研究生8566人);成人教育學生17300餘人;留學生1112人。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文化傳統

校訓

“厚德健行”出自《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即君子當以廣厚之德,容載萬物,成就事業;以剛毅堅卓,勇於實踐,奮發圖強。

“厚德健行”勉勵師生品德高尚,為人做事,襟懷坦蕩;知行合一,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力爭在品行與事業兩個方面都臻於最高境界。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5月,現有教職工3053人,其中專任教師2100人,正高級職稱教師488人,副高級職稱教師92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355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共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中央“千人計劃”入選者1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各類國家級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39人次、浙江省特級專家8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人、浙江省“千人計劃”入選者29人、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35人。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院系設置

截至2018年5月,該校設有27個學院1個部。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5月,該校共有6個博士後流動站;有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2個,涉及一級學科8個,其中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15個,涉及一級學科32個,其中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具有工商管理碩士、工程碩士、農業推廣碩士、藥學碩士、教育碩士、藝術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法律碩士等9種專業學位授予權。擁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3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3個。有10個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其中2個專業有《華盛頓協議》國際專家全程參與認證評估。11個省一流學科(A類)和7個省一流學科(B類)。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學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進入A-檔,位列前10%,機械工程、工商管理等2個學科進入B+檔,位列前20%,環境科學與工程、藥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5個學科進入B檔,位列前30%。

根據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2018年5月10日更新的數據顯示,學校農業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為繼化學(2010年)、工程學(2011年)、材料科學(2015年)、環境科學與生態學(2016年)之後,第5個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工業催化。

省級重點一級學科(7):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省重點學科(22):化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中藥學、 城市規劃與設計、管理科學與工程、結構工程、新聞傳播學、橋樑與隧道工程、計學、食品科學、應用數學、刑法學、光學、教育技術學、化學生物學、教育經濟與管理、農藥學、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十個學科:

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製藥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安全工程。

博士後流動站(4):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5月,該校建有工信部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1個,工信部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基地1個(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全國重點職教師資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門,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4部,省級精品課程50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7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浙江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0個,省優勢專業15個,省新興特色(國際化)專業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13個。

該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單位。2012年6月,學校聯合7家企業成為首批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單位,國家級、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各1個。在近三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國家二等獎7項、省級一等獎15項。

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共認證了全國198所高校的846個工科專業。學校有11個專業通過認證,位居全國並列第五名,浙江省第一。

國家級特色專業:製藥工程、生物工程、應用化學、漢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機械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可再生資源利用與加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適應地方製造業的機械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數字媒體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職業教育師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精品課程:生物工程設備、基礎化學實驗、工程經濟、現代控制理論、標誌設計、國際貿易實務、微生物學、中國古代文學史、自動控制原理。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益智遊戲的思維啟迪、走進口腔的數字化技術。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化工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踐中心、嵌入式系統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藝術設計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實驗教學中心等。

省優勢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化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工程、環境工程、應用物理學、工業設計、自動化、軟件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製藥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省級精品課程:基礎化學實驗、數據結構、信號與系統、線性代數、大學軍事課、電路原理、化學工藝學、工程材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計算機網絡基礎、形態設計、大學英語、有機化學、大學物理、理論力學、計算機控制技術、管理學、機械原理、C++程序設計、模擬電子技術、環境保護概論、高等數學、機械設計、數據庫原理及其應用、生物工程設備、電工學、現代控制理論、工程經濟、標誌設計、計算機應用基礎、無機及分析化學、基因工程技術、材料力學、中國古代文學史、自動控制原理、化工原理、體育、生物化學、工程圖學、計算機組成原理、大學物理實驗、數字電路與數字邏輯、應用投資學、國際貿易實務。

浙江省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軟件工程(中外合作)。

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機械工程●、生物工程、製藥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其中帶“●”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14個:(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製藥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安全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軟件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浙江省優勢專業17個:(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工程、應用化學、生物工程、應用物理學、漢語言文學、工業設計);還有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20個、浙江省特色專業12個。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科研平臺

截至2018年5月,該校建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牽頭建設)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1個、浙江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12個(包括參建)、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浙江省工程實驗室2個。

截至2018年5月,浙江工業大學共建有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4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5個。

國家“111計劃”:激光綠色製造技術創新引智基地、綠色製藥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環境生物技術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機械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化工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首批):中國輕工業綠色塑料助劑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國家化學原料藥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特種裝備製造與先進加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綠色化學合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綠色化學制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能源材料及應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特種裝備製造與先進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製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過程裝備及其再製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轉化與生物淨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1):浙江省綠色農藥清潔生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工程結構與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可視媒體智能處理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塑料改性與加工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嵌入式系統聯合重點實驗室、浙江省製藥工程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綠色化學合成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通信網技術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特種裝備製造與先進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科技服務平臺(1):浙江省新藥創制科技服務平臺。

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特種裝備製造與先進加工浙江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浙江省工程實驗室(2):綠色製藥浙江省工程實驗室、手性生物製造浙江省工程實驗室。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中國語言文學。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防災減災。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對外交流活動日趨活躍,已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比利時、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韓國、瑞典、芬蘭、奧地利、愛沙尼亞、馬來西亞、泰國、加納等國家的70餘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協作關係,在學生聯合培養、教師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辦學、引進海外智力、來華留學生教育和對外漢語教學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學校具備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浙江省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資格,共有來自80餘個國家、地區的留學生,學習漢語言、中國文化及本科、碩士、博士專業課程。2017年開始,學校學生可申請留學臺灣。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歷史發展

1952年3月,政務院作出了“必須對中等技術教育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地整頓和發展”的指示,並確定各類中等專業學校逐步劃歸有關業務部門領導。

1953年7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發文將溫州高工、杭州工業學校化工科、蘇州高工化工科合併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杭州化學工業學校。三校合併後有學生835名,19個班級(其中6個在溫州)。其中溫州工業學校改名為杭州化學工業學校溫州分校。

1953年9月10日,學校正式開學,14日舉行開學典禮,是為校慶紀念日。

1954年暑假撤銷溫州分校,遷回杭州。

1958年,列為省管的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1958年6月,學校歸屬浙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改名為浙江化工專科學校。

1960年2月,浙江省委決定在衢州城郊以浙江化工專科學校為基礎,衢州化工專科學校併入,建立浙江化工學院,校址選在衢州城南石室公社(今衢州市柯城區石室鄉)爛柯山下。

1960年2月22日,浙江化工學院破土動工。半年時間搶建了1.25萬平方米的校舍。9月,專科、本科遷往衢州,開始教學活動。同年,文一路校園內主馬路東邊的房屋(不包括14號樓),全部移交給杭州工學院(杭州工學院停辦後,上述房屋轉給省委黨校)。主馬路西邊的全部房屋及設施,以及主馬路東的14號樓留給中專部(後改杭州化工學校)使用。

1963年7月,學校又歸屬化工部領導,浙江化工學院遷回杭州原址(浙江化工專科學校),兩校共同使用杭州化工學校校舍。

1965年11月,學校再次歸浙江省管理,浙江化工學院又遷回衢州原址辦學。

1966-1976期間文化大革命,其中1966-1970中斷招生四年,1970-1976六屆總共才招學生922名。

1970年7月27日,浙江省革委會決定將杭州化工學校併入浙江化工學院,原浙江絲綢工學院遷入,房屋和設施全部移交給該校。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78年5月12日,浙江省委下文創辦浙江工學院,校址選在西湖區(即下城區 朝暉校區)上塘公社潮王、東新大隊,規劃用地430畝,按3000學生規模設計。

1978年7月29日,組建“浙江工學院籌建領導小組”。

1979年,浙江工學院寧波分校(寧波市第一所工科大專學校)創建;成立第二年,浙江省輕工業廳與寧波市政府協商,決定辦一所以培養紡織工業技術人才為主的省屬中專,在浙江工學院寧波分校的基礎上建立浙江省紡織工業學校(現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校址遷到江北區姚江邊上。

1980年,浙江化工學院作為建校基礎併入浙江工學院。

1985年,浙江工學院浙西分校創辦。

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開始與祖籍嘉興的臺灣實業家張子良先生洽談捐資在浙江工學院基礎上共建浙江工業大學之事。

1991年12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張子良先生簽訂了《張子良先生捐資興建浙江工業大學的協議書》,接受捐資1000萬美元,省人民政府配套費6000萬元人民幣。

1992年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浙江工業大學總體規劃。

1993年12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浙江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學院浙西分校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浙西分校。

1994年,浙江省政府發文,將省計劃與經濟委員會所屬的浙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併入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金華分校(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前身之一)成立。

1999年7月,省政府發文,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的杭州船舶工業學校併入浙江工業大學,定名為浙江工業大學之江校區;學校決定在之江校區創辦民辦機制運作的二級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下發專題會議紀要,將省建材工業總公司所屬的浙江建材工業學校併入浙江工業大學。

2009年6月,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簽訂共建協議,浙江工業大學成為省部共建大學,亦為東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簽署了兩校對口支持與合作協議。浙江大學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幹部交流、師資培訓等方面加強對浙江工業大學的對口支持與合作。

2010年,浙江工業大學浙西分校升格更名為衢州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年,浙江工業大學牽頭的“長三角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首批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成為浙江省第二所入選國家高等教育重大工程的高校;浙江工業大學海洋學院成立;正式成為亞洲規劃院校聯盟(APSA)成員。

2014年,入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與德清縣人民政府簽訂建設“長三角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園”協議,共同建設浙江工業大學德清校區,校區建成並投入使用後,浙工大工科相關學院主體將入駐德清校區,包括化工學院、藥學院、材料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海洋學院(海洋研究院)等。同時入駐的還有浙工大工業研究院。

2015年4月,入選浙江省第一批重點建設高校。

2016年,浙江工業大學激光綠色製造技術創新引智基地入選國家“111計劃”;10月,省發改委正式批覆浙江工業大學德清校區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該項目預計於2017年上半年開工,建設週期兩年。

2017年3月 ,浙江工業大學社會主義學院正式成立;7月,浙江工業大學簽約對口支援寧夏理工學院;8月,總投資28.3億元的浙江工業大學德清校區項目舉行開工儀式;10月,浙江工業大學與浙江樹人大學簽署對口支持協議。

2018年3月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下達2017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公佈了各學位授予單位在2017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名單。學校新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藥學、應用經濟學等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新增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建築學等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新增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應用心理碩士、會計碩士等3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