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X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我說出發到鎮巴去看看,朋友知曉後,說她念念的也想去,覺得這個縣城有點兒名堂經。

那麼,有點啥名堂經?鎮巴,陝西省的南端,譽為陝西“南大門”,是否名實相符,算得上正大門呢,還僅是側門或小門呢,我在地圖上比劃了一番,發覺南邊還有幾個縣與四川重慶接壤,如紫陽、嵐 皋等。但都沒自說,鎮巴姑且就是。

鎮巴屬於漢中轄地,東接大巴山、西接米倉山,屬於巴山深處一縣。我多年有一熱切願望趕趕鎮巴城,是基於鎮巴與我曾經工作過的通江毗鄰,而且曾經任職的鐵溪區公所所在地離兩縣邊界僅十餘公里。通江的兩河口場,是當年紅軍翻越大巴山進入四川第一鎮,分界線則是河道中軸,要進出四川、陝西僅分分秒秒的事。

選擇由河口與簡池兩鎮相連的川陝處向鎮巴縣城行進,一進陝西境,有點興奮,陌生地方,相同與不相同的山景水情農家人事,都很有新鮮感。稀奇的在路上還偶爾看到數位老年男女用白布為帕,在頭上包裹成鏨把箍的形狀,這種風俗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巴山農民中存在,後大都消失了,而今居然鎮巴還有人堅持著。

向前,向前,公路沿河蜿蜒,雖急彎轉向多,但平坦寬大,河道兩岸的山並不深切峽陡,峭壁高聳,但山終歸算得上是山深深,綿延起伏,不見首尾,山連山,山環山,山抱山,山疊山,山厚實著,其上樹木蔥籠,覆蓋得嚴嚴實實。給人感覺與盆地邊緣的川東北山形地貌差別明顯。其實鎮巴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南坡緩,北坡陡,我們走的南面。要感受溝谷深幽,陡峭山勢,那是在北面,縣境相對高差還是很大。最高點的巴山主峰海拔2534米,最低點則海拔僅416米,垂直高差達到2118米。巴山橫亙,山峰為界,水分南北,自然形成橫跨嘉陵江、漢江兩大水系。

左拐右進,上上下下,縣城近了,完成七公里長下坡,就抵進了城。兩山之間,夾著千城一面的水泥建築,高高低低,密集佈陣。入得城,舉目一環視,鎮巴城真正在巴山腹地,兩山推擁得很近,似乎能觸手可及,山雖不尖削高聳,但也壁促,沒有緩衝臺地。難得沿著河岸還有一抹平地,安置得下一個縣城,於群山縱橫之中,算得上奢侈。毗鄰的陝西紫陽縣就沒得鎮巴這樣的地理優勢,縣城只能層層疊疊象蜂巢樣築在半面坡上。

鎮巴真是偏遠,說是在巴山腹地不虛言。並且還可從這件事加以佐證說明。曾經的巴山多匪事,上個世紀初,其間有支最大的土匪叫王三春,巴中平昌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時值20歲,在家闖禍後,離家逃往川陝交界的大巴山,聚集混跡天涯的流浪漢,開始了晝伏夜出、打家劫舍、嘯聚山林的土匪生涯。隨後幾十年與軍閥、國民黨、紅軍等各種勢力周旋。勢力強盛時,獨霸鎮巴。而在經濟上自成體系,設稅局自行徵稅,設銅元局自制貨幣;軍事上,擴展勢力,收羅部卒,存積糧草,蓄謀更大發展;政治上不受任何勢力指揮與節制。長期以鎮巴為中心,於川陝兩省秦巴山區活動達35年之久。後被國民黨軍剿滅。1939年12月31日,在鎮巴縣被處死。王三春能盤踞其間數十年,居然能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完全自治,算是奇蹟,當年交通不變,邊遠偏僻,鎮巴這萬山叢中獨特地理位置提供了山高皇帝遠,我自稱王的土壤。

鎮巴,說起來,真有點兒名堂。安頓好後,我們就沿著濱河路,以一副觀光客的心態,打量這個陌生的城。鎮巴不大,一眼便望得下南北相對的盡頭。鎮巴全縣不足三十萬人,估計縣城也就幾萬人吧。我自認城不一定大,有韻味便好,小城要別緻、精緻才有魅力。見過一些小城,如川西溜溜的康定城,地形環境有相似處,窄窄的山間一座城。康定有藏民族建築特色,民俗風情,很吸引人到此駐足。鎮巴呢,也還不錯,我覺得在一個小縣城,沒有多少闊地供城市建設用,居然建了好幾個有一定規模的廣場,如巴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山廣場、民歌廣場、苗鄉廣場、錦源廣場、奮進園、城北花園等,加之一些小廣場如紅軍園、班侯園、張飛園、文化長廊以及沿河的公園式濱江路,讓一個窄窄的縣城變得開闊起來。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這些廣場和紀念園便昭示出了鎮巴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蘊藏的歷史底蘊。巴山廣場以地域名;民歌廣場以特色文化名,鎮巴的城市宣傳定位為“山水鎮巴,民歌之鄉”;苗鄉廣場呢,則要說到苗族,苗族,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雲南、貴州等省,然在鎮巴卻有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民聚集地,素有“苗民之鄉”之美譽。苗民為何到此?原來清乾隆年間數支苗民從貴州遵義逃荒到鎮巴縣深山老林,過著刀耕火種的日子,初來時尚保留苗俗,後逐漸融和漢俗,但至今一些地方仍保留少許苗家習俗。經兩百多年發年,已有近千人聚居在這裡了。

以廣場、紀念園講述一個地方一個又一個文化故事,最容易被牢記和傳播。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翻越大巴山入川過的是鎮巴,並在這裡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理所當然是紅色故土。紀念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班超而建的班超園,是因班超在公元95年(東漢永元七年)平定西域有功,被朝廷封為定遠侯,食邑定遠即今鎮巴。而張飛園呢,則是根據傳說三國時蜀國名將張飛,由巴中出通江經鎮巴到西鄉,抵禦曹真入侵蜀川而建。

在一個縣城走個來回,也許一兩個小時,但有這麼多廣場、紀念園停停看看,卻把小小縣城拉長擴大了。

在小城裡東盯西瞧,隨意蹓躂,很是閒適。雖於鎮巴,每個人說的都是四川話,且純正,沒有攙雜質,感覺不到是到了北方省份。從語言角度看,陝南安康、漢中與四川、重慶接壤的這些個縣的人們,都是說的西南川渝話,行政區劃呢又屬北方,當他們進入所轄的市區,便變成了外鄉人,他們說不來陝西話,普通話也是川普,很不習慣,他們自己也覺得怪怪的,找不到歸屬。

城小有城小的好處,農民把菜擺在橋頭路邊,一看就是自己園子裡種下的,鮮嫩得流油漲水,茄子、黃瓜、豇豆、蕃茄、南瓜等等這樣一點,那樣一個,長得隨意。還有鮮菌,一背一口袋背進城,擺在街邊、路邊任挑任選,離山近,就是方便。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若在市場逛,商場店鋪經營的各色貨品到處差不多。而要說最扯人眼球的,則是賣巴山土豬臘肉,煙燻得如上了生漆樣,街邊、門店到處都在扯起賣,我們住的賓館門口就有個嘎嘎香專賣店,專營臘肉。鎮巴人如此熱愛吃醃臘食品嗎,真是山裡人的口味。鎮巴臘肉好在哪兒?說是利用自然風吹乾其水份,肉色鮮豔,香味醇正,不哈喉,無煙燻味,在加工過程中保持了原汁水份,食用時無粗糙感,不上火。為了驗證,晚飯時,我們點了份都都炒臘肉,所謂都都,大約是蕨根面做的,肉味就不說了。若要說還記住鎮巴啥吃的,那就是號稱“鎮巴第一酥”的芝麻餅餅,那個酥呀真是酥,酥得要用瓢角兒(勺子)舀。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今天的鎮巴,雖然大山依舊,層層疊疊環繞,遮蔽得嚴實,但時代的氣息卻是與大都市同頻共振。廣場舞、美團外賣、出租車、超市、購物中心一樣都不少。

晤會鎮巴,悄悄來把陝西的南大門叩開,又輕輕地關上。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陝西鎮巴——有點兒名堂經

作者陽雲,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巴中新報(巴中廣播電視報)社長,巴中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巴中市作協副主席、秘書長、巴中市文聯主席,現謀生巴中市政協。出版《人在小城》、《不安的視線》、《巴中的前世今生》、《假如狗開口說話》、《筆走光霧山》等詩歌散文集。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