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當皇帝后對他的哥哥怎麼樣?

ai莉84131446


朱元璋當皇帝之時,他的哥哥們早都已經去世了(其實甚至在他當皇帝之前的某個時點都已經去世),所以朱元璋對他們怎麼樣已經不是現實意義上如何如何了,主要還是身後哀榮和追贈的地位究竟怎樣。

大哥朱興隆(1307-1344)原名朱重五,他去世的時候,朱元璋只有15歲,也還沒有參加紅巾軍。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追封朱興隆為南昌王,列祀家廟,後又詔祀為靖江王始祖,其子朱文正為二世,首膺靖江王封號的朱守謙為三世,南昌王之封是朱元璋出於親情,靖江王始祖則多少考慮了朱文正的赫赫戰功。

朱興隆另一個兒子朱聖保早夭,被封為山陽王;女兒福成公主,被朱元璋冊為公主,下嫁給王克恭,王克恭先後擔任福建行省參政、福州衛指揮使,也被封為駙馬都尉。

(靖江王府坐落於桂林市灕江西岸,現為廣西師範大學校址,靖江王是中國歷史上傳襲時間最久的藩王)

二哥朱興盛原名朱重六,早卒,其子名叫朱旺,也早卒。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追封朱興盛為盱眙王,列祀家廟,追封其子朱旺為昭信王。

三哥朱興祖原名朱重七,也早卒,沒有子嗣。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被追封朱興祖為臨淮王。

另外朱元璋的伯父朱五一(被朱元璋追封為壽春王)有幾個兒子和朱元璋的親兄弟幾個一起排行,分別是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四,廣義上也算朱元璋的哥哥,朱元璋分別追封他們為霍丘王(朱重一)、下蔡王(朱重二)、安豐王(朱重三)、蒙城王(朱重四)。朱重四的女兒慶陽公主,享受了和福成公主相同的待遇。

(明代親王 親王世子 郡王冕服示意圖)

總而言之,朱元璋哥哥們都未能及身分享朱元璋創業開基成功帶來的富貴榮華,但朱元璋都追封了他們以郡王的封爵,對於其還在世的後嗣,無論男丁還是女子,也給予了一定的優厚待遇。


談古論金


一,大哥朱興隆

朱元璋的大哥,也就是朱重五,在朱元璋還在放牛的時候,由於旱災和瘟疫,大哥和父母都相繼去世,朱元璋登基之後,追封大哥為南昌王。即便是後來,朱興隆的兒子欲暗通張士誠密謀,也只是將他軟禁,後來還封他為靖江王。

二,二哥朱興盛

二哥,也就是朱重六,二哥命也不好,沒等朱元璋稱帝就早早去世了,後來被追封為盱眙王。

三,三哥朱興祖

三哥朱重七,史書對他的記載幾乎是空白的,但從朱元璋和二哥一起埋葬大哥和父母來看,可以推斷去世的時間應該比大哥早,朱元璋追封三哥為臨淮王。

挺可惜的,早年命苦,如今,自己當上了皇帝,卻只能追封家人,而不能讓他們一起享享清福。

謝謝,我是歷史壹加壹


歷史壹加壹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當了皇帝后,疑心甚重。為了防備隨自己一起打下江山的元老們居功自傲,謀權篡位,他不惜大開殺戒,隨意株連,真可謂“殺人如麻”。正如史書記載"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


如此殘忍的皇帝,對待自己的哥哥又是怎樣的呢?

這裡,又可以看到朱元璋重情重義的一面。朱元璋共有三位親哥哥、一位結拜哥哥。

朱元璋稱帝前,他的三個親哥哥都已經不在人世。《明史》中曾記載“太祖起兵時,諸王皆前卒,獨文正在。”


文正就是朱元璋親大哥的兒子,他的親侄子,為朱元璋奪得大明江山立下過汗馬功勞。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的大哥死於1344年時,也就是朱元璋16歲的時候。


1343年他們家鄉濠州(今安徽鳳陽)發生旱災,第二年又發生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他的父母和大哥先後感染疾病身亡。


而他的二哥、三哥生卒年皆不詳,但都是在其稱帝之前已身亡。

朱元璋稱帝后,他將大哥追封為南昌王;二哥追封為盱眙王;三哥追封為臨淮王。

這是皇帝朱元璋對自己親哥哥的所為。


傳說朱元璋還有一個結義哥哥,名叫田興。據說是在朱元璋當和尚的時候,出門化緣時認識並結拜為兄弟的。


這個哥哥在朱元璋落難時曾給予他很多的幫助。但朱元璋起義後,兩人便失去了聯絡。而實際上,是朱元璋沒有了田興的消息,而田興卻一直在暗地裡幫助著朱元璋。


稱帝后,朱元璋曾派人在全國各地多方打聽這個哥哥的下落。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偶然的機會,朱元璋有了這位哥哥的消息。


於是,他以弟弟的身份,給哥哥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誠摯地邀請哥哥來京城。

田興來到京城後,朱元璋對其以厚禮相待,感恩他在自己落難時給予的幫助,並勸田興留在京城養老。

田興聽從皇弟的安排留在了京城,朱元璋一直對其以兄弟之禮相待,直至其終老。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在面對於自己沒有威脅的親人時,他還是非常重情重義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朱元璋一共有三位哥哥,兩位姐姐,自己可謂是最少的那一個。那麼朱元璋登基後,他的哥哥姐姐的結局是什麼呢?


朱元璋的二哥三哥早早的就去世了,並且也沒有子嗣,因此沒有機會看到朱元璋發達之際。

而大哥也在朱元璋起義之前就去世了,但是留下了一個兒子朱文正,而朱文正在朱元璋起義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之時,正是朱文正帶兵抵擋住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才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反敗為勝的機會,洪都保衛戰是朱元璋的一個轉折點,而在這轉折點中,朱文正可謂是功不可摸。

後來明朝建立後,朱文正因居功自傲,被朱元璋軟禁,最後鬱鬱而終,死時三十歲。

二姐李貞一家在朱元璋落魄之時,對朱元璋經常幫助,雖然二姐曹國長公主沒能活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時,但是她卻也有一個出色的兒子,那就是李文忠,年少的李文忠可謂是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在朱元璋的起義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被封為曹國公,李文忠死後,兒子繼承他的位置,也是深受朱元璋器重,一直到朱棣時期,李文忠這一代都是深受器重的。



大姐太原長公主,朱元璋落魄之時逃亡到大姐家裡,但是大姐因為怕受牽連於是拒絕了朱元璋,而朱元璋為帝之後,一直記得此事,因此雖然朱元璋為了皇帝,但是一直沒有給她大姐什麼幫助,一直到他大姐死後都是這樣。而總體而言,朱元璋這幾位哥哥姐姐都沒有得到過朱元璋的恩賜,或者是好處,如果真的要說有的話那就是二姐曹國長公主一家吧!


一縷風塵854


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被追封為仁祖淳皇帝,朱五四有四個兒子,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朱重八即朱元璋。

這其中,朱重四與公元1344年與父母相繼病逝,由於朱重七已經入贅,家裡只剩下朱重六、朱重八兩兄弟,最後二人分別,各找活路。事後朱元璋才知道,朱重七、朱重六在這場瘟疫中也相繼去世。而朱重四留下的兩個兒子,長子朱聖保夭折,次子就是朱文正,後來被封為大都督。朱重六有個兒子朱旺,也幼年夭折。

所以朱元璋稱帝后他的三位兄長都已經不在人世,洪武元年,朱元璋追封長兄朱重四為南昌王,次兄朱重六為盱眙王,三兄朱重七為臨淮王。同時追封朱重六自己夭折的兩個侄子為山陽王及昭信王。後來封自己唯一的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世襲罔替,傳至明末。

其實朱元璋還是挺有人情味的,朱重四待父母不孝“從孫守謙之祖,幼因皇考惜之甚, 及壯,無狀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勝言”,被朱元璋罵為“忤逆兒”。而朱元璋能夠不計前嫌加封“忤逆兒”的孫子,可見其對親情的看重。


歷史八卦社


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這些哥哥姐姐因為去世的早,所以不管他們對朱元璋怎樣,最終都封王或者是公主。從這裡看,朱元璋還是一個大度的、重親情的人。

所以想看朱元璋對他的哥哥怎樣,只能看他哥哥的後人,也就是他的侄子。

因為朱元璋的哥哥和姐姐很早就死了,所以只有朱元璋的大哥朱興隆留下了一個兒子叫朱文正。二姐留下了一個兒子叫李文忠。

對於侄子和外甥,朱元璋都是養在身邊培養他們,教他們行軍打仗。所幸這兩個人也很爭氣,對朱元璋爭奪天下起到了一定的幫助。其中最有才的是侄子朱文正,但是也因為恃才傲物,犯了大錯。

朱文正追隨朱元璋之後,因為作戰勇敢,多次立功,甚至在鎮守洪都期間,遭到陳友諒帶60萬大軍圍困洪都,堅守85日,直到朱元璋親自率軍支援。甚至之後,陳友諒撤退進入潘陽湖與朱元璋對峙,朱文正又多次斷陳友諒涼到,朱元璋才打敗陳友諒。

立了大功,應該加官進爵,這裡出現了戲劇性的反差。朱元璋不知出於什麼考慮,但是沒有封賞朱文正。朱文正於是很生氣,在手下的挑唆之下,想要投靠張士誠,背叛朱元璋。不要忘了,朱元璋可是設立錦衣衛的皇帝。當時的錦衣衛也許沒有成型,但是肯定有專門的情報機構。於是做完正想要投靠張士誠的消息,馬上就被朱元璋知道啦。

朱元璋本來也想殺掉朱文正,但是由於馬皇后的極力勸阻,也許還有他心中眷戀的親情,他沒有這樣做,只是將朱文正軟禁起來。最終,朱文正終老在桐城這個地方。

如果朱文正沒死的話,也許就沒有後來的燕王朱棣的什麼事了。但是這個有才的年輕人,還沒有真正展現他的光芒,因為恃才傲物,死在獄中。

後來在朱文正死後,朱元璋將朱文正八歲的兒子封為靖江王。成為明朝期間唯一的非朱元璋嫡系的明朝藩王,並一直傳了14代。

我是春秋百曉生,與大家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敬請期待!


春秋百曉生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本名朱重八。要是算上他的堂兄胞兄,一共兄弟八人,他們分別從重一到重八。在福垊看來,朱元璋對自己堂兄、胞兄還是相當地厚道的。明太祖不僅封了七位哥哥為郡王,那級別跟洪武帝養岳父郭子興的級別一樣高。就連他們的兒子也大都封為了郡王,其中還有一位的級別還相當於親王呢!

堂哥也是哥,福垊說一說

據《明史》載朱元璋的堂兄們乃其叔父壽春王朱五一,然而福垊從其堂兄年歲上以及名字五一上判斷壽春王應該為其伯父。福垊又查朱元璋曾為吳王時,寫的家世《朱氏世德碑記》得知,壽春王(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就是其伯父,由此可知《明史》記錄錯誤。壽春王(1277-?)有子四人。

【朱重一】他活得年歲較長,其母為劉氏,生於盱眙(Xuyi),朱元璋興兵時已去世,1368年朱元璋稱帝,追封其為霍丘王(霍丘,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明史》載有一子,封為寶應王(寶應,今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而百科載:妻翟氏,有子二,長曰朱賽哥,封高沙王(高沙,今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高沙鎮);次曰朱鐵哥,封寶應王。因《明史》曾有誤,福垊將百科資料作為參考,最終福垊從邏輯上考證是正確的。

【朱重二】生於盱眙,早卒無子,1368年追封為下蔡王(下蔡,今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

【朱重三】生於盱眙,開國前卒,子不詳,1368年追封為安豐王(安豐,今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豐鎮)。生有四子分別封為六安王(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市)、來安王(來安,今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都梁王(都梁,乃盱眙古稱,其封地應該在盱眙境內)、英山王(英山,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

【朱重五】其母劉氏,生於鍾離(鳳陽縣),早卒無子,1368年追封為蒙城王(蒙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2000年12月29日,著名相聲演員牛群在蒙城縣掛職位副縣長(名譽縣長)。

《朱氏世德碑記》載,其伯父有孫六人,並參加了朱元璋的軍隊,而且陣亡。由此,從邏輯上來說百科資料是正確的,詳細的印證尚未得到可靠的證據。

親哥更是哥,福垊嘮嘮嗑

朱元璋稱帝后追尊其父為仁祖,福垊想大概因為其父善良本分吧。娶妻陳氏,泗州人(今盱眙縣人)與堂兄數字名所不同的是,朱元璋將親哥都賜給了正式名字,就連他父親的名字都是他起的,這個絕對的空前絕後。從順序上來看重四要大於重五的。大明仁祖(1281-1344),有子四人

【朱重四】(?-1344)朱元璋賜名為朱興隆,生於盱眙,追封為南昌王。上圖來自百科,但福垊感覺朱元璋的大哥應該沒這麼老吧。有子兩人,長子朱聖保冊封為山陽王(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早卒,無子。次子朱文正,任大都督,最大的亮點就是以4萬兵力抵擋住了陳友諒60萬大軍85天的強攻。守衛洪都(洪都之戰)一役,福垊以為其才應在藍玉之上。因為功高震主加之居功自傲被朱元璋軟禁逼死。

朱文正死後5年,即1370年,朱元璋冊封其子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桂林),雖然是兩字王,儘管待遇比朱元璋其子要低一些(明史:“靖江王,每年米二萬石,鈔萬貫,餘物半親王”。),但相當於親王(明史:“靖江王則以親王封,故視秦、晉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靖江王是中國歷史上傳襲時間最久的藩王(1403-1650)

【朱重六】朱元璋賜名為朱興盛,生於五河,追封為盱眙王。有子一人,名為朱旺,追封昭信王,早卒,絕嗣。朱元璋父母長兄去世後,他守家。

【朱重七】朱元璋賜名為朱興祖,生於五河,追封為臨淮王,入贅劉氏,早卒,絕嗣。

【朱重八】朱元璋給自己改名為朱興宗,成為了開國皇帝。

親姐有區別

大姐】大姐出嫁的早,嫁給了王七一,無子。早年朱元璋起兵時,曾去大姐家避難,為大姐好大姐夫所拒。朱元璋這時就像劉邦記恨他大嫂一樣記恨他大姐,一直都不搭理他們。直到1370年,在外甥也就是名列功臣第三的李文忠的說情下,也就匆匆封她了個太原長公主了事,順便將姐夫任命為駙馬都尉。

【二姐】(1317-1351)賜名朱佛女,二姐嫁給了盱眙人李貞(1303—1378),二姐夫家境尚可,他們對朱元璋頗為照顧。1351年二姐去世後,1353年李貞攜子李文忠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剛一稱帝就追封二姐為孝親公主,1370年追封為隴西長公主,加封李貞為“特進、榮祿大夫、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1372年加封為曹國長公主。李文忠的兒子曹國公李景隆為朱棣奪位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福垊



朱元璋對於親情還是很重視的,經過15年打拼,40歲時的朱元璋終於建立了大一統明朝,成為明太祖,他有三個哥哥,早死於元末亂世中,並沒有為朱元璋的大業貢獻過什麼,但即使如此,朱元璋在登基為帝當年就追封這三個哥哥為王,其中大哥朱興隆有血脈流傳下來,孫子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成為開國後定諸王之制中唯一一個不是以朱元璋兒子而被封王的存在,世受皇恩,一直延續到南明時期。

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登基後都一一追封其為王爺和公主,並且改了名字,因為元朝漢人地位底下,只能以數字日期之類取名字,如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大哥朱興隆追封為南昌王,長子朱聖保早亡無後追封為山陽王,次子是開國功臣朱文正,朱文正之子朱守謙是第一代靖江王。


二哥朱興盛追封為盱眙王,有一子朱旺早亡,被追封為昭信王,二哥這一脈等於絕後。

三哥朱興祖追封為臨淮王沒有子嗣。

大姐沒有名字追封為太原長公主。

二姐朱佛女追封為隴西長公主(開國功臣曹國公李文忠的母親,因此又被稱為曹國長公主)。

朱元璋的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基本上都是早亡,在朱元璋開國過程中並沒有什麼功勞,能被封王封公主都是靠著血緣關係,但是他們的子嗣俱是被朱元璋厚待,有血脈流傳下來的就是大哥朱興隆之子朱文正還有二姐曹國長公主之子李文忠。

朱文正是朱元璋早年統一江南時的得力干將,曾官至當時朱元璋集團的最高衙門“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朱元璋對於這個侄子也是煞費苦心的栽培,親自取名為文正。


在朱元璋早期打天下的決定性戰役中,朱文正率兵4萬守衛洪都府,抵住了陳友諒軍的60萬大軍長達85天之久,為朱元璋爭取了時間,最終獲得勝利,是為洪都保衛戰,朱文正也因為這一戰被很多人稱之為明初戰神。

朱文正之後不知因為什麼原因,放棄大好前程私通張士誠,有謀反意向,被朱元璋軟禁至死。雖然史書記載朱文正是對叔父朱元璋的封賞不滿,但是根據朱文正的生平來看,應該不至於是這個原因,具體原因千百年後更是不知何故了。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定封建諸王之制,次年封諸子為各地藩王。或許懷念其大哥或許感念其侄朱文正之功,朱元璋開了一個特例封朱文正之子朱守謙為靖江王,雖然是兩字郡王,但是有明一代靖江王一脈最為特殊,很多方面如冠服、朝賀禮儀、車輅儀仗、護衛數量等同於親王,也就是祿米賞賜等方面如同郡王,也就是說靖江王雖為郡王,但是很多方面如同親王或者比之郡王要高,介於親王於郡王之間。


朱元璋大哥朱興隆還有一女被冊封為福成公主,同時還有朱元璋堂兄弟蒙城王朱重四女兒被冊封慶陽公主,明朝建立後,禮制初定後,有禮官進言皇侄女應改封郡主。朱元璋以只有侄女二人不忍降其為郡主,繼續以公主稱呼。只是將兩位公主的歲給祿米減了三之二,到了建文帝時,隨著血緣疏遠,才按照大明禮制將兩位公主降為郡主。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為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早年母親去世後跟隨父親投奔舅舅朱元璋,被朱元璋收為養子,不同於朱文正,李文忠在開國過程中一直勤勤懇懇,立下了汗馬功勞,開國後朱元璋恢復其原姓,封為曹國公,死後追封為岐陽王。

從朱元璋對於三位哥哥兩位姐姐的追封,還有對他們的後人來看,朱元璋還是很有人情味的,對於親情很是在乎的。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縱觀中國歷史,有兩位出身低微的“布衣天子”,一位是漢高祖劉邦,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相比至少還是泗水亭長的劉邦,朱元璋的出身則更為卑賤低微,最慘淪為乞丐。


朱元璋出生農家,世代種地,家裡一貧如洗。那麼,朱元璋到底有幾個兄弟?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怎麼對待他兄弟的?(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朱元璋:一個兄弟眾多的赤貧農家

由於家裡太窮,朱元璋從小給地主放過牛,給富人當過家奴,為了活命出家當過和尚,淪為街頭乞丐,父母兄弟因元末的貪官腐敗及天災人禍而紛紛走上了死路,堅挺僥倖活下來的他,也在整天為能吃飽肚子而顛沛流離,可以說慘得不能再慘。

“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參加紅巾軍起義才取的正式名字,在此之前他是沒有真正名字的,而是父母按照兄弟排行叫“朱重八”。

按元代習俗,沒有多少文化的平民百姓一般不起名字,只是用行輩加上父母年齡合算的數目或用出生年月、兄弟排行等作為稱呼。



朱重八的爹叫朱五四,當時朱五四的哥哥朱五一已有四個兒子,分別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自己也有四個兒子,分別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元璋排行第八,家裡最小,又在“重”字輩上,故取名“重八”。

朱重八,不能算作一個名字,只能算是一個代號。因此朱重八發跡之後,就換掉這個土啦吧唧的代號,曾多次更換雅名,最後才選定了“朱元璋”這個名字。

朱五四生有4子2女,朱元璋是家裡最小的娃,上面是3個哥哥和2個姐姐。


朱元璋稱帝后,如何對待哥哥們的?


元末的貪汙腐敗及天災作用下,遺憾的是,朱元璋的父母和3個哥哥都早早死掉了。當他當上皇帝后,實際上他的哥哥們統統不在了,他還能怎樣對待3個哥哥?

活人之福是享不了了,於是大加追封3位哥哥為王,並善待哥哥的後人。朱元璋怎麼做的?


大哥朱重四

饑荒瘟疫而死,追封南昌王,起名朱興隆,留下一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親大哥唯一的兒子,隨母親王氏投靠叔父朱元璋。大哥死了,但大哥的兒子朱元璋視如己出,十分器重。後來朱文正成為朱元璋的得力干將,能征善戰,戰功赫赫。

在洪都保衛戰中,朱文正鎮守孤城,率兵4萬死死拖住了陳友諒60萬大軍進攻,堅守85天,這一戰青史留名,對朱元璋打敗強敵陳友諒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後來,雖然朱文正犯了私通張士誠重罪,朱元璋也並未殺他而是囚禁,後鬱鬱而終。


朱元璋不忘朱文正的功勞,將朱文正8歲的兒子封為靖江王,世襲罔替,藩地桂林,朱文正一脈傳14代,一直到明亡,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脈非太祖血統的王族。(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二哥朱重六


早死,絕後,追封盱眙王,起名朱興盛。

三哥朱重七


早死,絕後,追封臨淮王,起名朱興祖。

朱元璋的大姐,嫁夫王七一。

由於朱元璋早年造反遭到追殺逃亡時,曾乞求大姐家收留,大姐和大姐夫怕受連累,最親的大姐卻見死不救,轟走了朱元璋。


朱元璋對此事銘記在心,所以當上皇帝后沒有對大姐家有任何封賞。後來,看在二姐家兒子李文忠請求的面子,才給已死的大姐,追封了個“太原長公主”的封號,大姐夫也沾光封為駙馬都尉。


朱元璋的二姐,嫁夫李貞。

朱元璋家境窮苦,小時候經常吃不飽飯,遭盡親戚四鄰的冷眼,只有二姐顧及親情,時常救濟這個可憐的弟弟朱元璋,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知恩圖報,封二姐為曹國長公主。

從以上可以看出,朱元璋身世悲苦,當時世道苦大仇深,雖然生逢亂世、殺人如麻,但卻也是愛憎分明,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


我是歷史老友峰子哥,歡迎關注,順手點個贊哦!更多更新中.....咱們下期見!

▷▷寄語:關注歷史頭條號|峰子奇觀;更多奇趣隨時看!作者|峰子哥;版權勿侵。歡迎歷史興趣朋友留言交流!

峰子奇觀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於貧農世家,也是出生於中國古代社會的最底層。

朱元璋一共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大哥朱興隆、二哥朱興盛、三哥朱興祖。

  • 朱興隆

朱元璋的大哥原名是朱重五,後朱元璋為大哥改名為朱興隆,並將大哥追封為南昌王。在公元1344年,淮北地區發生了嚴重的乾旱和瘟疫,朱元璋的大哥和父母都因此先後去世。朱興隆的妻子帶著兒子朱文正逃荒而去。

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以後,朱興隆的妻子帶著兒子朱文正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也視朱文正如自己的兒子,將他帶在身邊一同領軍作戰,並屢立戰功,被升為樞密院同斂。朱文正英勇善戰,洪都之戰中坐鎮孤城抵擋住了六十萬大軍的進攻,軍功卓越,更被朱元璋所看重。洪都之戰後被提升為全軍最高衙門“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可惜後期朱文正對朱元璋的賞賜感到不滿,因此暗自私通張士誠密謀。被朱元璋發現後,朱元璋念其軍功卓越,又是大哥的兒子,多年來更是把朱文正當自己的兒子對待。因此朱元璋只是免去了他的官職,並將他軟禁於桐城,最終鬱鬱而終。

朱文正死後留下了兒子朱守謙,朱元璋將當時八歲的朱守謙奉為靖江王,這也是非朱元璋兒子的明朝藩王。朱元璋也將大哥的長子朱聖保封為山陽王。

  • 朱興盛

朱元璋的二哥原名叫朱重六,後來也被朱元璋更名為朱興盛。在父母和大哥去世之後,二哥也和他分開各自逃命。不過二哥也沒有撐到朱元璋稱帝的那一天,早早離世,他的兒子朱旺也去世較早。朱元璋稱帝后追封二哥朱興盛為盱眙王,追封其侄子為昭信王,朱興盛夫婦及其兒子也被安葬與安徽的鳳陽明皇陵中。

  • 朱興祖

朱元璋的三哥,原名朱重七,後改名朱興祖。朱興祖在史書中的記載很少,因此推斷朱興祖去世的很早,並且沒有子嗣。公元1368年,朱興祖被追封為臨淮王。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還有兩個姐姐。大姐被追封為太原長公主;二姐被追封為曹國長公主。並將二姐的兒子李文忠收養在身邊,被追封為岐陽王。

朱元璋對待血濃於水的親人,非常的尊敬和重視。還特意在老家鳳陽建造明皇陵,把自己的父母和哥哥們的墓都遷入皇陵,使後人祭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