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你就會唱出好聲音

今天,我們接著上一篇文章,繼續與大家聊聊關於:零基礎學唱歌的技巧和方法。

上一篇文章學習了唱歌前的準備動作。就像運動員的熱身活動。

這些動作都是形成習慣用氣息的方法。比如:用手叉腰,就是要讓腰部與雙手之間形成對抗,讓氣息落下來。

腰向外撐,手向裡按。但是,也不需要使用特別大的力量,保持這個狀態,然後開始唱歌。

選擇練聲曲時,一般要選難度較小,起伏不是太大的歌曲。比如:«親朋好友»、«花心»、«聽心»等。

在唱歌之前一定要先朗誦歌詞,反覆地朗誦。其實,唱歌就是有感情地將朗誦加上韻律說出來。

先說一句歌詞,輕輕地說,然後,控制說歌詞時的狀態,不要改變,再唱出來,怎麼說怎麼唱。

進行到這裡,便要說到:松、純、活、柔、通、圓、實、亮中的松。

松,是指將胸腔和聲帶處於放鬆的狀態,鬆弛的狀態,但是,一定要注意松而不懈,不能懈怠,更不能有惰性。

所有的方法與情緒無關。方法要講究松,但是,情緒卻要積極。

聲樂老師都會說:輕輕地唱,放鬆唱!便是指放鬆喉嚨,放鬆聲帶,讓喉頭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

學習唱歌,其實就是在訓練躲開聲帶、穩定喉頭、用氣息去唱歌的過程。

而這個習慣 便是要輕輕地練成。

只有輕輕地、悄悄地讓氣流經過聲帶,才不會讓聲帶參與發聲,聲音才會好聽。尤其唱高音的時候,更要放開嗓子輕輕地唱。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高音上不去,便用嗓子去用力喊,讓聲帶幫忙去完成。這樣又養成了用力唱歌的習慣。

所以,要刻意去剋制,練聲時只求感覺,不要效果。如果為了躲開聲帶而高音上不去,那就放棄,或者偷偷地唱。然而,等到習慣用氣息唱歌時,高音會特別容易。

所以,練聲時聲音越輕、越松、越小將來高音反倒越高,因為形成了通道。

輕輕地唱是練歌的靈魂,也便是松。

我們在輕輕地說話的時候,會感覺聲音是從身體的後半部分和頭頂上方發出去的。而身體的前半部分則沒有參與運動。便是形成氣息的感覺。

你會覺得字都在身體的外邊,好像與口腔沒有關係。只要用舌頭、牙齒和上顎三個器官將字輕輕送出去即可。

唱歌時口腔的狀態很重要,關係到是不是字正腔圓和聲音有沒有立體感。所以,在開始打哈欠時的動作,就為現在做了準備工作。首先後顎要抬起 喝水時的狀態,而且,換氣時要有發涼的感覺。

唱歌時,每一次吸氣都要吸徹底,將身體打開,只有足夠的氣息,歌聲才會婉轉。

今天,我們講的所有動作和方法,都在輕輕地進行。

依照這樣的方法開始練習,最初會有一些不適,覺得不如以前自然,反倒不會唱歌了。

其實,這個階段便是科學的不自然階段,大家一定要耐心地熬過去。將來習慣了這樣的唱法,就會自然了,聲音就會非常好聽。

今天我們只說輕輕地唱歌。我會地陪大家一起成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