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睡覺,而是做不同的事情

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睡覺,而是做不同的事情

一直以來,大部分人都認為睡覺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好累呀,我要好好的睡一覺。”不管是日常的下班後或者週末放假只要是累了就倒頭一趴在床上睡覺,等醒來後,發現自己怎麼反而比上班時更累了,一臉無精打采,全身都乏力,又繼續想睡覺,以為這樣就能讓自己精神都恢復了,殊不知自己睡再久也是這種狀態。

睡覺=休息,休息≠睡覺

我們通過自身就能察覺得出來,白天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工作後,下班疲勞的躺在床上睡覺,次日醒來,雖說有精力,但是怎麼一直還提不起勁來,臉上暮氣沉沉的樣子。因為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一直處於一直興奮的工作狀態,當大腦進入疲勞區時,做事效率逐漸低下,當昏昏欲睡時,大腦還是處於一直疲勞的工作狀態,即便是睡覺醒來都不能很好的打起精神。

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睡覺,而是做不同的事情

休息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採取適當的活動,使人從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鬆弛,它是一個消除或減輕疲勞,恢復精力的過程。

對體力工作者來說,身體“疲勞”主要是工作中出汗、肌肉反覆緊繃放鬆體內產生的大量酸性物質引起的,應該採用靜態的休息方式,通過睡覺就可以讓肌肉放鬆和體能逐漸恢復精力。

對腦力工作者來說,最佳的休息狀態就是換個腦子做不同的事情,在做不同的事情同時大腦也會得到放鬆,最為明顯的就是從腦力工作到體力放鬆。在每一次轉換的過程中,大腦的專注點將會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轉移,從而精神方面也會放鬆下來,我們通常在電腦前連續工作個3-4個小時,大腦已經算疲勞期了,這就應該換做其他事情,比如到陽臺上給綠色植物澆澆水,用新奇的眼神看看小生命的變化,或者看看遠方的景色、伸展自己的身體感受身體拉伸後的痠痛感,這時大腦已經是開始休息放鬆更好的蓄力精神。

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睡覺,而是做不同的事情

更加深層次的“疲勞”,不是來自身體和大腦,而是來自對一成不變的生活的厭倦感

面對一成不變的最好的休息方面就是讓我們自己找到重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並不是讓大家換個地方生活或者工作,最主要是用一個積極熱情的方式來取代以往的消極懶惰的心態,因為積極向上總會讓自己過得十分充實,週末來個微旅行、跟朋友一起聚會、去看一場演唱會、跟舊物品做一次“舍斷離”。對面工作,也要熱情起來,多做記錄,多拿起筆,多與同事交流,與以往更加有上進心。

休息不僅僅是睡覺、傻玩……

還有很多休息的方式值得我們自己去探索與領悟。

謝謝大家的支持。嘿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