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應不應該取消房屋公攤面積?

我的經歷全是故事


何為公攤面積,就是公共部分的攤銷面積。追根溯源,是李嘉誠早年香港樓市最早應用的,取消不取消公攤面積,我認為,公攤面積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即就取消了,開放商也會在房價上攤銷出來。攤銷面積最大的癥結,在於規範的問題。比如:賣了110平方米的房子,攤銷面積30平方米,實際用戶面積80平方米,對80平方米麵積,一般都能心中有數,但30平方米怎麼來的,住戶之間由於信息不對稱,一般房地產商說了算,有些昧良心的開發商就此做文章了,所以監管規範很重要。


闌珊君


按照公攤面積你多花了多少呢?

按照套內面積你少花了多少呢?

樓房按照按照公攤面積計算還是按照套內面積計算,從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嗎?

國人總是喜歡被輿論和媒體的各種新聞誘導著,一切都是心理因素。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看:一斤鐵和一斤棉花一樣重嗎?

答案是肯定的。他們一樣重,但它們堆在地上,佔用面積絕對是不一樣的,鐵佔用面積小,而棉花佔用面積大。

這個就如同我們花一樣的錢購買了一套房子,按照公攤計算,每平方可能是12000元,按照套內面積計算沒平方15000元,但是總價是一樣,到底怎麼賣是最划算的呢?

在北上廣深的大多數人只知道一線城市都是按照公攤計算,而中國絕大多數城市都是按照公攤計算,而全國只有重慶購房卻是按照室內面積計算的。重慶一般的房產銷售廣告上,也都會分別註明套內單價或建面單價分別是多少(總價一樣),購房合同上也會載明。這與其他地方並沒什麼不同。

其一,用那種算法都不重要,去掉公攤按照套內計算,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羊毛出在羊身上,絕對不可能出現在狗身上。我們以為按照套內,就不用交公攤面積的成本,不需要公攤面積的物業費,雜費,其實不然。最終還是按照對應的室內面積佔比去分公攤面積的建設成本,物業費等雜費。

其二,按照有公攤面積計算基本上是國際通用模式,無論是香港還是其他地區都是採用了公攤計算方式,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準確的;而2002年重慶改制後的按照套內面積計算,同時對公攤面積也做了相應的規定,同樣在對應的費用中,計算到對應的套內面積佔比上去。

其三,公攤面積取消了,不代表還是按照和公攤一樣的價格銷售,這個是不現實的。不是說你少花了多少錢,而是對應套內面積同樣會調整到相應的比例,最後的出來的單價不同了,但總價格是差不多的。

其四,重慶的不同地位絕對了試點城市的開始,重慶市獨立的直轄市,有特殊的政策和管理體制,重慶一個地方的嘗試和探索新的模式都屬於正常,只是房產改革的試點城市之一而已。

無論最終國家取消不取消公攤面積計算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剛需房保持穩中發展,而不是爆發式的暴漲。

@今日頭條 @李思思 @塗磊 @馮提莫 @YY摩登兄弟 @甜哥Gee @主播騷男 @指法芬芳張大仙 @迪麗熱巴 @陳翔六點半 @悟空問答 @陳翔六點半

#房貸收緊# #房奴#











智慧女神學院朱思誠


強烈建議取消,外國都不存在公攤面積,交任何費用都要產證面積,實際自己沒有用那麼多面積


無情46827031


應該取消房屋公攤面積。其一原因能讓購房者明明白白消費,我買100平的房子,每平1萬,那麼房子的總價所以也就是100萬,房子的得房率是高。國外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所謂的房屋公攤。其二避免房地產開發商的一些貓膩和花招。


懂房徐


強烈建議取消,不論房價是否有變,起碼讓物業取暖費可以按實用面積繳納


閒者觀株


當然應該取消公攤面積了,開發商蓋房子還能不建樓梯嗎?


田野152990578


每個房產公司都會核算自己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公攤取消並不代表房價會低,總房款一般不變


山東碩普有限公司


取消的話有點不現實,但是可以管控下公攤面積,每個樓盤都有不一樣的公攤面積基本在17%-20%左右,甚至有的直接幹到30%多的所以每個樓盤都會核算成本都想賺錢,公攤多意味著管理費增多,實用率少。所以建議管控下出一個合理的公攤面積計算


丶胖小獸


誰嘴大誰說了算!國內現狀,根本不會聽取民意!


健康是福錦鯉


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不是一句話就能取消的。開發商會考慮他的綜合成本,你去掉公攤面積,我個人覺得房價不會下降,只會升高。相關的法律法規還需要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