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有哪些高效的學習方法?

科技生活熱點


多餘的話不說,簡單給您說幾個簡單又高效的學習方法,立刻就能上手:

一、費曼技巧

第一步:選擇要學習的概念

首先選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慨念、原理等知識點。

第二步:假象把這個知識點教給一個孩子

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費盡口舌讓一名毫無這方面知識的孩子聽懂,並把你的解釋記錄下來。這一步至關重要,因為在自我解釋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識過程中,你會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回頭鞏固

當你感到疑惑時,返回去吧,每當你碰到難題感到疑惑時,別急著往下走,學習不是單行道,回過頭來,重新閱讀參考材料、聽講座或找老師解答,直到你覺得搞懂了為止,然後再教給孩子。

二、建立學習系統

創建於1946年的SQ3R學習系統,是學習系統的鼻祖,大多數其他的系統都是SQ3R的變體,含有基本相同的步驟,只是對它們進行了不同的分類或命名。SQ3R包含五個步驟:概觀、提問、閱讀、背誦、複習。它是一個結合了幾種特定的學習策略的通用目的性系統。它可以運用到大量的內容中(比如,教科書的章節),同時也可以在廣泛的任務和內容性領域中使用。

我們就拿如何讀好一本書來進行講解。

1、概觀

概觀一本書,就讀它的前言、目錄和章節摘要。概觀一個章節,就研究它的大綱並略讀該章節,特別是其中的標題、圖片和圖表。概觀包括獲得對書或章節說了什麼的總體看法,但這個過程不應該超過幾分鐘。許多書籍的每一章最後都有一個總結,在閱讀該章節之前先閱讀章末的總結可能有助於你獲得一個總體概念。

2、提問

再瀏覽一遍,在標題的基礎上問自己一些問題,這樣你就可以知道你在閱讀的時候需要找什麼。例如,這一部分的標題是“使用學習系統”,也許可以引發這些問題:什麼構成了這個系統?是什麼的系統?我如何使用這個系統?研究發現,在文本內容之前、之間或之後插入書面問題可以幫助內容的學習和記憶,由學習者提出的問題也一樣。

3、閱讀

在不做筆記的情況下閱讀該章節。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閱讀章節所有內容。有時候表格、圖表和圖形會比文本傳達更多的信息。

4、背誦

沒啥突出,略過

5、複習

複習是一個非常基本但又經常被流行記憶書籍所忽視的學習策略。有些人會讓你產生只要你運用正確的工具(他們的)來學習,就永遠不會忘記的印象。事實上,無論你如何學習,如果你偶爾不去使用它,你就會忘記它,除非你進行復習。

三、4種快速閱讀方法

1、線性閱讀法:最初學習的逐字逐行閱讀方法。該方法最適合閱讀複雜材料或者每分鐘超過800個單詞左右的閱讀速度;

2、略讀法:選擇性線性閱讀。選擇段落或段落第一行;

3、掃讀法:從整個材料中找出具體信息的閱讀方法,比如名稱或數字;

4、視讀法:閱讀詞群。以向下移動的模式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的閱讀,不按線性閱讀順序。通過練習,這種方法對於一般難度的閱讀、簡單材料以及閱讀量超過1000個單詞/分鐘的閱讀很有效。

四、1:1高效閱讀法

所謂1:1閱讀法,就是一半時間閱讀,剩一半時間回憶。

多項研究表明,閱讀之後進行回憶將大大提高閱讀效率,比如寫出或說出讀到的內容。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對象被隨機分成了兩組,要求他們在相同時間內閱讀相同的文章。其中一組把時間全部用在閱讀上,另外一組一半時間用來閱讀,另一半用來回憶。

測評完發現,把相等時間花在閱讀與回憶上的研究對象測評表現更好。 這讓學生面臨一個有趣的悖論。如果你閱讀的時間只有20分鐘,可能認為這20分鐘只夠閱讀,沒有多餘的時間進行回憶。但學習本課程的經歷會讓你知道,回憶比閱讀需要的時間更長。

然而,20分鐘時間都花在閱讀上後,你記住的內容卻沒有在閱讀與回憶上各花10分鐘記住的內容多,哪怕是沒有把全部內容讀完或者沒有認真讀完。能理解這一點,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

五、微目標

每當我們完成工作時,大腦會釋放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事實上,多巴胺通常被稱為“獎勵分子”(the reward molecule)。

它的革命性功能在於確保在我們飢餓之前以及當我們真正餓了卻沒有食物可以食用時,能夠發現尋找食物的快樂與價值。我們進化成為人類的原因是什麼?……多巴胺很容易讓人上癮。

如果你每週或者每天都能完成自己的微目標,那麼你就已經毫無意識地完成了你的目標。你正在完成的任何事情都能被分化為微目標,但是你需要記住以下這些內容:

·只有當你相信自己能繼續完成工作時,微目標才能生效(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時間安排)。

·微目標必須具體且可以計量。

·請謹記“規劃謬誤”:事情耗費的時間通常比我們預計的要長。儘快完成微目標能有助於減少“規劃謬誤”的影響,但是你仍然低估了其需要花費的具體時間,所以你也要確保為其留出額外的時間。

如果你對此感到質疑,那麼可以分化成更小的、可計量的目標,並且給自己提出一些更容易管理的內容以便明確自己的付出。

六、練習“行為鏈”

心理學家說過一種叫作“行為鏈”的技巧,對於培養動力以及剋制拖延症非常有效。

基本上,如果你希望做一個煎蛋卷,你一開始只需要搗一個雞蛋並剁碎一個洋蔥。完成這項任務就意味著你已經動手做煎蛋卷了。同樣,如果你想粉刷你臥室的門並且已經出去買了油漆,那麼你更有動力完成目標。在某些方面投入以及採取第一步,意味著你已經戰勝拖延症了。

所以,如果你想修改或者整理你的筆記,那麼一開始就要將筆記分鋪在書桌上;如果你想整理你的房間,那麼首先需要從最基本的事情開始——將床上需要整理的東西都搬走。突然感到自己正在完成任務,而不是擔心自己不能開始,你就能以更少的煩惱來完成任務,而不是停滯不前。


方法鋪子


對於很多人來說,總是嘴上說要學習,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付諸行動,沒有時間是最大的藉口。其實真正想學習的人,碎片化的時間足以讓他們成長,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一、帶著目的去學習

有時候我們在百忙之中抽出的時間,自然也是不容許浪費的,如果能夠在學習之前帶著目的,必然也會有一種高效的收穫,而且不會感覺到無趣。

二、定製學習目標

雖然每天的固定時間不多,但是碎片化的時間還是是不少的,可以根據每個階段的零散時間制定一些學習計劃,比如看一頁書、記幾個單詞、理解一個知識點等等。

三、制定短期目標計劃

如果自己整塊的時間比較少,這個時候可以通過短期的目標,來讓自己將零散的時間規整,可以通過學習來整合時間,都是很高效的學習方法。

四、利用碎片化時間複習

有時候我們學習後,如果長時間沒有回頭思考複習就會容易忘記,因此,可以通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複習,這也是一中好辦法。

五、制定學習便籤(小紙條或者小卡片形式)

我們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時候,自然也不會攜帶很多學習資料,通過一些學習便籤(紙條或者卡片形式),自然也能夠更好地讓自己輕鬆學習,高效記憶。

最後總結一下,其實碎片化時間時候學習,有時候比刻意利用整體時間學習更加有效,帶著目的的學習更加能夠讓自己記憶深刻,而且不會容易忘記,希望以上的幾種方法給大家一些幫助。


大老師聊高考志願


我這裡有一個方法供您參考。您可以將許所學的課程錄成MP3文件放在手機裡,平時無論做什麼都可以通過藍牙耳機播放給自己聽,這是一種很高效很便捷的學習方式,供你參考。


播音主持付老師


遠離電子產品,恢復紙質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