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病醫生一眼就能看出來,還要給病人做那麼多檢查?

其實,這更像是一個社會問題。醫療圈有一條半開玩笑半當真的俗語:”可治可不治的,不治;可查可不查的,查!“什麼意思?一個重症病人,在沒有把握或風險較高的情況下,醫生會選擇不治,會讓患者轉院治療;有些疾病,通過經驗基本就能確定下來,檢查是可查可不查的,怎麼辦,醫生會選擇“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句話,醫療風險。

中國有句俗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醫生每天都會接診大量的不同病情的患者,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在這些逐漸累積的患者中,絕大多數都無特殊,某些檢查不用做也不會出現差錯,但是,隨著經治患者的積累,總有一天會出現個別現象,出現一個特例,但就是這一個特例,醫生就有可能面臨一場無休無止的醫療糾紛,甚至是災難

這個問題,似乎代表了現實生活中一小部分人的內心想法。實際上,如果把自己代入到醫生的角色,即如果那個看病的醫生是你,就會明白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為什麼有的病醫生一眼就能看出來,還要給病人做那麼多檢查?


其實,並不是說,醫生一眼就看出了什麼病,而是醫生懷疑,或高度懷疑是什麼病。

不僅高度懷疑是什麼病,還高度懷疑這個病目前處於什麼程度,可能需要什麼樣的治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甚至性價比。但是,請注意,這一切都是主觀的懷疑和猜測。儘管經驗越多看的越多,懷疑猜測正確的概率越高,但都不是100%,甚至很多連51%都不到。而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客觀的證據來支持。

所以,醫生會根據自己懷疑疾病的方向,做針對性的檢查,以達到更高的確定性。畢竟,後期不管是吃藥還是手術,都是有風險的。

為什麼有的病醫生一眼就能看出來,還要給病人做那麼多檢查?


此外,

檢查不僅僅是確定【得了什麼病】,更多的還要確定【這個病到了什麼程度】,是【什麼分期或分型】,這樣才能既確定疾病診斷,又確定下一步治療。

疾病是非常複雜的,絕大多數疾病會根據治療的不同,被認為分成不同的期或不同的型。所以,檢查不僅僅是為了確定得了什麼病,也為了讓醫生知道患者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什麼樣的期,或什麼樣的型。這樣才知道下一步正確的適合的治療方式。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骨折。

是的,腿都折成幾段了,都耷拉了,不檢查也知道腿骨折了。為什麼還要檢查一大堆呢?是不是醫院就為了錢呢?

為什麼有的病醫生一眼就能看出來,還要給病人做那麼多檢查?


並不是。

不檢查多個關節的X光片,甚至CT,就不一定能確定骨折線是否累及關節面,以及每一個骨折細節的情況。就不能精確的判斷後期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手術是用鋼板還是髓內釘等等。而不檢查血管彩超甚至血管造影,很多嚴重情況下就無法精準判斷血管是否受損。而不檢查心肺功能,就不知道患者是不是能否承受的了後期的麻醉手術。。。

現代醫學飛速發展到今天,是無數血的教訓教會了醫生們,不要自大的覺得自己主觀判斷永遠是對的,而應該按照醫療規程做詳細檢查,以確保儘可能準確的診斷和儘可能正確的治療。

為什麼有的病醫生一眼就能看出來,還要給病人做那麼多檢查?


當然,那些打著醫生名號,實際是騙子的人們,自然不懂這些,也不會做一系列檢查,直接就100%告訴你得了什麼病。但是,他們並不是在給患者省錢,往往是因為他們要把患者的錢留著騙來買他們的神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