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級指數公司“擁抱”A股,核心資產“爭奪”拉開大幕

全球頂級指數公司“擁抱”A股,核心資產“爭奪”拉開大幕

上週,在美股暴跌、華為刷屏之後,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可能被很多人忽略了。

12月6日,標普道瓊斯指數在電郵公告中表示,它會將可以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機制進行交易的合格中國A股納入其有新興市場分類的全球基準指數。

事情雖然不大,但是影響卻是不小。標普道瓊斯指數這一番表態,意味著全球頂級指數公司都已經擁抱了A股。未來,包括外資在內的各路主流資金對A股核心資產的“爭奪”也將越發激烈。

從2018年6月開始,全球第一大指數公司MSCI把A股正式納入其指數;

8月31日收盤以後,MSCI把納入因子從2.5%提高至5%。

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坐不住了,宣佈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分類為次級新興市場,2019年6月生效;

11月的時候MSCI又跳出來說計劃A股納入因子提升至20%;

上週,標普道瓊斯指數終於也加入了“擁抱”A股的行列!

這些頂級指數公司的擁抱,對A股意味著什麼呢?

首當其衝的就是資金流入。由於被納入MSCI指數之後,被動配置和主動配置A股資產的外資規模開始提升。截至11月30日,滬股通和深股通渠道的北向資金年內淨流入2815.8億元。外資,已經成為今年A 股市場上表現最為搶眼的增量資金。

而根據海通證券的測算,外預計2019年外資淨流入3500億-4000億元人民幣。早先富時羅素CEO馬克·梅克皮斯則公開表示,“未來5至10年,以跟蹤指數形式進入中國市場的被動資金可達到2.5萬億美元的規模。”

其次,由於外資的湧入,其實市場地位以及對於部分上市公司股價的話語權都會增強,並對國內機構投資者和散戶形成影響。在這一過程中,A股“核心資產”有望獲得更多的國內與海外資金關注。

“爭奪”核心資產

那麼,外資到A股市場裡面,都買了什麼呢?

從操作風格上來看,外資大都秉承的是“價值投資”理念,青睞A股市場上具有估值性價比的核心資產。可預見的是,隨著A股納入全球指數的權重不斷提升,一場有關“核心資產”的“爭奪”已經拉開大幕。

很多人將目前的中國類比為美國的80年代,在尋找核心資產時盯住“漂亮50”居多的消費領域,但實質上“核心資產”指的是中國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優質上市企業,既包括2017年表現強勢的消費龍頭,也包括週期、製造業、金融、地產等領域具備技術突破優勢、進口替代優勢或逐步走出去在全球擴張能力的行業龍頭,長期來看還包括在科技創新領域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的技術龍頭。

此前,中國先後啟動 QFII、RQFII、互聯互通等制度的完善,並在2017年A股闖關MSCI成功,金融開放取得積極進展;海外資金加速流入中國資產,自2014年以來海外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持有A股市值同比增長25%,持有總市值達到1.28萬億元。

類似於中國臺灣、韓國市場開放,海外投資者比例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對於核心資產的提前鎖倉有“前車之鑑”,國內資金未來對於龍頭籌碼也不會輕易放棄,有望逐步影響甚至改變A股的遊戲規則。舉個例子,在加入MSCI期間,臺灣科技龍頭股臺積電被國外機構投資者超買,市值不斷創下新高,且出現了“基金跑不贏指數,指數跑不贏臺積電”的怪相。

今年以來,陸港通資金增持的前五大行業分別是銀行、建築材料、非銀金融、鋼鐵、房地產;QFII增持前五大行業為房地產,銀行、鋼鐵、醫藥生物、電子,從海外增量爭奪核心資產而言,上述行業成為資金的“寵兒”。

全球頂級指數公司“擁抱”A股,核心資產“爭奪”拉開大幕

這可能是因為兩個原因。

首先是跟蹤相關指數的外資被動配置的結果。作為指數編制經驗豐富的“老司機”,MSCI其實為中國編制了一整個指數體系,但其中針對A股市場的指數主要有三隻:MSCI中國A股本地指數(也叫在岸指數)、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和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

而這其中又屬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為A股入摩受益最多的指數!因為它是目前中國市場唯一一隻:能夠完整地反映A股逐步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過程,反映A股國際化進程的 “實時跟蹤版”A股指數。

該指數的行業分佈以金融、食品飲料、房地產、醫藥生物等為主,佔比為35.76%、9.17%、6.06%、5.66%。這也意味著跟蹤該指數的海外金融機構旗下的產品,必須配置相關行業的A股資產。

全球頂級指數公司“擁抱”A股,核心資產“爭奪”拉開大幕

其實,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上述行業的業績表現還是不錯滴,再加上分紅比較大方的上市公司大多在這集中在這個行業之中,從而吸引部分主動資金的增持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從長遠來看,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以計算機行業(互聯網)、傳媒(影視娛樂)以及機械製造(高端裝備)可能是未來核心資產“爭奪”的關鍵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