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丁舉人

小說:丁舉人

澧陽川三百里,五鎮,十萬人口,文風不盛。有清一代二百多年間只出一個舉人——丁舉人。

丁舉人名致遠,自中了舉,人們尊敬,就呼丁舉人,時間久了,似乎忘了他的本名。丁舉人住澧陽川孤石灘鎮。孤石灘鎮沿澧河,居澧陽川五鎮中間。鎮中央,有一塊孤零零的大石頭,高十幾丈,方圓餘步,孤零零地屹立。小鎮因此得名。

丁致遠小時候,家境優越。他父親做蠶絲生意,鎮上有五間門頭的鋪子,收購四里店、澧陽和本鎮的生絲。每年初冬時節,他乘船順澧河而下到漯河鎮販賣。年長日久,獲利頗豐,就在澧河兩岸置買了幾百畝的田地。

丁致遠五歲時,其父為他延師開蒙,讀《三字經》、《百家姓》。不想,致遠七歲就能作詩,九歲就能寫文。其父和塾師都很驚奇。鎮里人都說,此子必是文曲星下凡,必將文途通達。如眾人所料,丁致遠十二歲中秀才,全縣第一;十五歲中舉人,河南省鄉試第七名亞元,轟動澧陽川,其時是1904年。誰料想,1905年朝廷詔令廢除科舉,興辦新學堂。丁致遠就只能是丁舉人了。

在我們澧陽川,關於丁舉人有兩件事流傳甚廣。一件事是丁舉人為民請命,請求縣府開倉放糧。第二件事是興辦孤石灘中學堂,培養了不少革命青年。

1920年中國北方大旱,河南最為嚴重,赤地千里,莊稼乾枯,餓殍遍野。澧陽川五鎮十萬人口,逃亡大半,未逃的只能吃樹皮、野菜充飢。可悲的是,不久樹皮野菜也難以尋覓。丁舉人就在孤石灘南街口設粥棚救濟災民,每日耗面三簸籮,紅薯十擔。災民眾多,這點救濟是杯水車薪,每日仍有人倒斃在道旁。丁家存糧將盡。丁舉人急在心裡,騎驢帶災民百人到縣府請願。

縣長認得丁舉人,對他禮遇有加,但他說:“沒上級命令,我也不敢私自放糧。”

“當下情勢已經是路有白骨,村無雞鳴,還等命令!澧陽鎮、孤石灘鎮倉廒俱充實,政府不放,我們自己放。”

縣長未置可否。

回到鎮上,丁舉人對民眾說:“政府說情勢緊急,讓我們自己放糧。”丁舉人帶頭打開糧倉,組織災民領取糧食。鎮長馬福生慌了。

“你在哪裡接到的命令,我咋沒接到?”

“那請到縣府詢問。”

“我派人快馬加急去請示,縣長總是不見。”

“縣長仁心啊。”丁舉人說。

1921年災荒過去,河南宛城,死亡嚴重,唯有澧陽川五鎮情勢尚好。河南省府給裕州縣長通令嘉獎,頒獎詞:隨機應變,保境安民;赤膽仁心,實為楷模。縣長高興,授丁舉人錦旗一面,上書:傾家紓難,災民父母;膽識越人,開明士紳。孤石灘鎮災民在鎮東馬頂山建生人祠,感念丁舉人恩德。丁舉人知道後,立馬令人搗毀。對眾人說:“放糧這是政府的職責,也是政府的恩德,與本人無干,我盡綿薄之力,不足掛齒。請不要折殺本人。”眾人只好作罷。但沒有人不把丁舉人視為神人的。

民國三十年,鬼子就進了中原。開封淪陷,國立河南大學師生顛沛流離。其中二十幾名師生流落在孤石灘街頭,師生都臉掛菜青色。丁舉人一看,就把師生請到丁氏祠堂,安頓下來。第二天丁舉人就找教師商量建校的事。

教師說:“國難當頭,我們總不能白吃飯吧!呼喚民眾正是我們的職責。”

“那這樣吧!就在我家祠堂裡,設學堂,你們大家來教授。”

小說:丁舉人


在那風雨如磐的歲月,孤石灘中學堂成立了。學堂首批招生120名,開設國文、數學、英語、地裡、生物、物理、化學、美術、體育等學科。學生主要來源於澧陽川五鎮。丁舉人的兒子丁關雎和女兒丁佩芷都入了學。開學典禮上,寶豐、葉縣、方城三縣保安司令陸再東親自訓話,併兼任名譽校董。

民國三十二年,鬼子乘機器船溯澧河而上,很快佔領了澧陽川。孤石灘中學師生南遷武漢,丁關雎和丁佩芷也一起走了。有人說孤石灘中學教師宣揚共產主義,舉人的兒子和女兒都加入了共產黨。舉人說:“啥是共產主義?人家是抗日主義。”

1948年冬天澧陽川解放。已經是解放軍的丁關雎被任命為孤石灘區長。很快各村農會成立,開始打土豪分田地。首當其衝的是丁舉人,有一百二十畝田,被定為大地主。鎮農會主席找丁關雎說:“1920年饑荒,我還喝過你爹捨得粥呢。你問問,咱孤石灘活下來的人誰沒喝過你家的粥?要評舉人也應該是開明士紳。”

丁關雎無語。

第二天就有幾十位貧農代表,到區公所給舉人求情。

“舉人是活菩薩。沒他當年的那碗粥,我們早見閻王了;沒他辦學,你也成不了大領導啊!”

“可是劃成份是按土地多少的,這是硬標準。我也對不起俺爹啊!”

晚上關雎對舉人說:“爹啊!這是我黨的政策,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我必須執行啊!”

“孩子,改天換地的事,你做的對。”

第二天丁舉人在孤石灘街遊行,最後被拉上戲臺子,脖子上掛著地主的牌子。開控訴會時,沒人上來控訴,沒辦法,丁關雎帶頭喊:“打倒大地主丁致遠。”臺下農人,面面相覷,寂然無聲。

第二天,丁舉人在祠堂上吊。中堂桌上留一紙條:“關雎,別顧爹。”

1970年,淮河上游支流治理,開始興建孤石灘水庫。孤石灘鎮兩萬人民移往四里店鎮、澧陽鎮、常村鎮、下里鎮 。

孤石灘鎮建制取消。

1977年孤石灘水庫建成蓄水。只有孤石灘街上的那塊孤石頭在枯水季,偶爾裸露出來。

1998年,孤石灘水庫,壩體加高加固。從此孤石頭永沒水下。

小說:丁舉人


(圖片來自於網絡)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