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普通人为什么对华为抱有好感

中国人普遍有敝帚自珍的情结,何况华为不是敝帚,比旧扫帚强多了,可能是近现代中国人能拿得出手的少数几个公司,堪比金箍棒。

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普通人为什么对华为抱有好感

西方人很难理解,一个在他们眼中威胁通讯安全,很可能在产品中留有技术后门的企业,为什么得到多数中国普通民众的支持。

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普通人为什么对华为抱有好感

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他们有思科、爱立信、诺基亚等老牌企业,而慢慢地,眼看着华为由一个小角色,成为追赶者,再超过了这些老牌企业,成为领跑者,这种复杂的心情夹杂着失落和怨恨,心中的酸楚引发一系列变形的举动。西方的一些本地企业由于华为的崛起而没落,比如加拿大北方电讯,曾经辉煌一时,为世界领先的电信设备研制企业,最高时曾占多伦多股市三分之一的市值,因华为同类产品的低廉价格和良好性能从此没落。

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普通人为什么对华为抱有好感

而中国人正好相反,近几百年的积弱,归咎起来是科技落后,我们眼看着一个创业小科技公司,成为追赶者,又慢慢地接近第一梯队,再超越它们,这种坚持进而成功本身激励了民族精神。要知道华为追赶和超越的过程就发生在近四十年每一个普通人身上,虽然所谓的获得感总是差强人意。这种自豪感没有出现在工商银行、中石油等一些所谓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创新,不仅没有技术创新,连模式创新都没有。

在中国,不乏模式创新的企业,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已经凭借模式创新改造了部分传统领域,而真正的技术创新企业少之又少。华为成为少数中国百年来拿得出手的企业,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同,同时也成为多数国际同类企业的强大对手。

华为手机在西方卖得比中国贵,华为这样对待国人的态度,赢得了国人的普遍好感,为华为又添加了一个爱国的标签。这种形象比起类似领域的某想不知强了多少倍,可以说华为总体形象是一位既有智商又有情商的理工男,符合国人的价值观。

事实上,不管华为的股权结构如何,创业之初如何顺应当时的大环境做了当时多数公司做的事情,在崛起的过程中使用过何种商业手段,从整体来看,华为还是赢得了吃苦耐劳,看中知识文化,专业敬业,对内比对外好的一个正面形象。

华为的加班是出了名的,体现了华为的拼搏精神,而平均年收入之高,也是很多企业无法企及的。因为华为勇于分配,懂得分配,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善于分配,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这种内部的公平公正,也是多数国人向往的一种企业分配管理机制。公司的这种机制,反而使得普通人对华为领导人没有过高的道德要求,个人的重要性退位其次,即使他们存在一些瑕疵。

华为再一次证明了我们虽然落后过,但中国人聪明,能吃苦,只要有好的管理考核分配机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赶超对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员工都可以有真实的获得感。

华为再次证明,我们也能做好!

好感是一种很难量化的东西,好感对于行业用户可能不敏感,而那些做终端的企业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一个民族自尊心很强的市场中将会寸步难行,前几天某国际奢侈品牌、国内的某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中国人对华为的好感,来自于华为证明了某些东西,这种东西很珍贵,涉及民族自信,而一个民族的自信是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础。西方人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