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藩王造反那麼多,為什麼只有朱棣一人成功呢?你怎麼看?

九尾天狐2018


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說朱棣造反,不如說是朱棣拿回自己應得的皇位。


朱元璋時期,太子是朱標,朱標能力足夠,同時也比朱元璋更加懷柔,同時又是大兒子,他是最合適當皇帝的,可是偏偏早逝,沒當上皇帝。那麼按理說,朱標死了,下一個太子應該在朱元璋的兒子當中選擇,那麼能力功勞上最合適的就是朱棣。結果,朱元璋偏偏把皇位傳給了年少無知的朱允炆,這很不合理。

從朱棣起兵前後看,朱棣是最適合當皇上的,永樂盛世就是最好的證明。與其說朱棣造反,不如說是奪回自己的皇位,該是你的,就是你的,造反成功,也就是必然了。

朱棣造反能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老爹朱元璋,殺來殺去,把自己手中能戰之將全都殺沒了,尷尬,到了朱棣造反時,朝中居然拿不出一個能平叛的將領。最後派耿柄文去打這種不擅長的仗,打輸了,再派個軍事白痴李景隆上場,結果,精銳全沒了。



再看朱允炆身邊的大臣,齊泰方孝儒黃子澄,這些都是飽讀之士,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人都是書呆子,難堪大用。騷操作一堆,結果,沒啥用,倒把朱棣逼的造反了。而且朱棣起兵的藉口就是除奸佞,指的就是他們幾個。


朱允炆自身毛病更多,優柔寡斷,無腦裝仁慈。平叛的時候居然說了一句“請不要讓我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啊”,這就給朱棣穿個大號防彈衣,還能防核武器。你逼的其他叔叔死的時候怎麼不這麼說呢?這會兒說出來,不是自討苦吃麼。而且朱允炆有點木偶的嫌疑,他的一切行為都是齊泰他們幫襯,自己沒一點判斷能力。也難怪,朱棣說是奸臣控制皇帝,自己要清君側。

朱棣能成功,運氣成分還是很大的,多次涉險過關,運氣不得不說太好了。有了諸多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朱棣想不贏都難。


御史三大人


1、朱元璋殺了太多能臣良將。

他為了給朱允炆掃清障礙,留下了幾位學問高卻不懂軍事的人才。他害怕死後武將擁兵自重,舉兵叛亂,殺死了眾多將才,卻因為親情留下了一個最大的隱患朱棣。

2、燕王朱棣個人能力強。

他能屈能伸,弱小時善於隱忍,性格堅毅,軍事能力強。且身旁有善於出謀劃策的謀士。

3、朱允炆性格柔弱,沒有君王的心腸,行事不夠果斷。

削番時沒有果斷出擊,在朱棣還不夠強的時候,沒有給其致命一擊,反而浪費了多次機會。且後來還給將士下令勿傷皇叔,讓朱棣得到多次機會避險。

4、識人不明,用人不當。

一味地信任並聽從忠心卻不善軍事的文臣意見。



小南愛吹牛


1、軍事將領的缺失,開國的軍事將領都被朱元璋殺的差不多了,就只有耿炳文這個老將,而且只是擅長防守,進攻根本就不是朱棣的對手。

2、朱棣的陣營人才濟濟,名將輩出,都是和朱棣出生入死的精銳騎兵。還有寧王朱權麾下的蒙古鐵騎朵顏三衛,黑衣宰相姚廣孝,人才的儲備讓朱棣少了後顧之憂。

3、建文帝執政能力優柔寡斷、婦人之仁,再加上方孝孺,黃子澄這些文士紙上談兵,昏招迭出,沒有對形勢做出正確的評估,導致事態朝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


解讀歷史人物


首先不得不說一下漢初的體制,漢朝沿用了秦朝改良後的郡縣制並恢復了前秦的分封制,主要是為了鞏固政權,實現劉氏天下的統一部署。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征戰四方平定天下,享年71歲,在位20年,國家穩定發展,太子朱標早亡,按繼位說法,嫡長子朱標亡,由嫡長孫繼位,當然此時朱元璋仍健在,他也是比較看好長孫的,後面朱允文和朱棣在第一次戰役中擊敗了朱棣,並釋放了自己的叔叔,也可能是朱元璋早先就看到了朱允文的宅心仁厚,像是一代明君,再加上對長子朱標的寄託,從而立了朱允文為接班人,從漢朝的分封制,對比明朝的藩王,其實是一個性質,父輩做皇帝,兒子守邊關,自己親兒子,信的過,用的順,但是後期,子侄輩做皇帝叔叔輩守邊關,從學歷,輩分,各方面來講都有點勉強,誰讓人命好,至少自己封地,王位還在!但是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統治者也感受到和叔父輩的溝通有些障礙,即是統治者又是晚輩,有些不好拿捏,總歸是禍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令行禁止有效推行,削藩是必然的,同時,頻繁了藩王的利益,又早有不服,那不還跟你拼命,明朝藩王各個能征善戰,加以聯合,小皇帝自然疲於應付,加上y自己宅心仁厚,放虎歸山,才有了這樣的結局,從國家的發展來看,削藩是每個統治者必然的選擇,地方與中央勢力的鬥爭也是必然,除了兵力,戰略,城池,政治聯合,人際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小皇帝生不逢時!


Carl卡邇


朱棣能成功,其實決定因素很多,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朱棣都具備了,朱棣也確實有做天子的命和能力,但我要說的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朱棣是後朱元璋時代最優秀的將領,沒有之一。

在當時,可以勝過朱棣的名將,如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藍玉都已歸西,剩下的沒有一個人在軍事才能上勝過朱棣。朱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馬上皇帝,就蕃北平就是為了讓他抵禦北元,朱棣的王妃是又是徐達的長女,而徐達是明朝的第一名將,武將順位排名第一,一生幾乎是百戰百勝,朱棣從小就跟著徐達的軍營裡歷練,所以燕王的前半生是在沙場上渡過的,是見過戰爭的殘酷與無情的,也懂得如何掌握軍隊,這和朱允文,李景隆,齊泰,黃子澄之流,簡直是雲泥之別,也許朱棣運氣很好,但實力才是硬道理,戰爭往往是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所以,朱棣能成為中國五千年曆史中,藩王造反成功的第一人,終究靠的是天才的軍事指揮能力。

試想自己的老闆和員工們一樣騎著馬拿著大刀衝鋒陷陣,而不是躲在後面喝茶看著員工在前線拼死拼活,這種榜樣的力量是異常強大的。

如果天下沒有對手,那麼自然也就沒人能夠打敗你,那麼天下也自然會被朱棣掌握。


九尾天狐2018


春秋:鄭國的公子忽復位。晉國有曲沃代翼。重耳復國。還有闔閭奪位。

西晉:趙王倫。

前涼:張祚。

前趙:劉聰、劉曜。

後趙:石虎。

成漢:李期、李壽。

前秦:苻堅。

北涼:沮渠蒙遜。

劉宋:劉駿、劉昱。

南齊:蕭鸞。

南梁:蕭衍。

陳朝:陳頊。

北齊:高演、高湛。

唐:李旦、李豫。

後梁:朱友貞。

後唐:李嗣源、李從珂。

閩:王延鈞。

楚:馬希萼。

北宋:趙匡義。

遼:耶律察割。

金:完顏亮。

元:忽必烈、圖帖睦爾。

明:朱棣、朱祁鎮。

以上都是一國之內同姓宗室之間的造反篡位、起兵奪位成功的。


天府雲門


朱棣最終君臨天下,靠的是;

1.朱元璋殺了太多的能臣武將,沒有幾個能扛得住朱棣的進攻。

2.建文帝削藩引燃了戰火。本來朱元璋的兒子就不滿意朱允文,為了自保,所以也要憤然一搏。

3.朱棣文治武功樣樣不弱,勢力也是最大的。

4.1399年,朱棣造反。靖難之變,一舉拿下。


歷史戲語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之所以朱棣能夠造反成功,還要歸功於他父親朱元璋身上。起初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並且給太子準備了不少開國元勳文臣武將當班底。誰知道太子早死,朱元璋準備的這些人最後都用不上了。根據朱元璋立長不立幼的決定,皇位還是要給孫子朱允文。但是朱允文這個年輕人肯定駕馭不住這些開國元勳,朱元璋心裡也知道只要自己一死,朱棣肯定要造反。為了保證朱家江山,朱元璋把原來用來輔佐太子的開國功勳殺了個乾淨,怕的是這幫開國元勳也趁機造反。所以等朱棣打過來的時候,朱允炆手下沒人是他的對手。


樹人談史


這是人家皇家的家事。不管誰贏了都姓朱。跟著打仗都是拿自己命換榮華富貴。歷史太久只能說運氣好。畢竟奪權的人這麼多難道只有朱標他這人最厲害?


我臥窩


首先從年齡和經驗講, 朱棣本身戰功就不錯,而且當時年齡正是最好的時候,能力朱棣也是諸多王子中數一數二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