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運筆基本三原則:起筆逆入、行筆澀行、收筆平行緊收

在電腦和硬筆工具普及的現代,我們學習毛筆書法往往會被硬筆書法的書寫習慣、經驗、潛移默化的影響,用筆的變化不在有粗細、輕重變化講究。而學習毛筆書法,就必須嚴格按照毛筆書法的用筆標準臨摹練習和創作作品。

書法運筆基本三原則:起筆逆入、行筆澀行、收筆平行緊收

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說:書法以用筆為上。各體書法的點畫形態無論如何變化,都是藉助用筆和運筆技法實現的。我們在通過讀帖掌握點畫造型的基礎上,能夠按照相應的用筆技法表現出來,可以說就掌握了臨摹學習書法的關鍵法門。

一、起筆、收筆、行筆是書法點畫造型和運筆的基本三昧。

書法點畫造型有三個基本的造型形態,就是起筆、行筆、收筆的方圓、粗細、輕重、剛柔等形態,處理好這三點的形態以及運筆的微妙技巧,基本上就決定了點畫的造型或線條形質,以及書法家的藝術風格。

書法運筆基本三原則:起筆逆入、行筆澀行、收筆平行緊收

書法的起筆、行筆、收筆是指書寫書法點畫筆鋒運動全過程的技法。寫任何一種點畫都要經過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階段,如捺畫的“一波三折”、“橫”畫的起行、收筆。

二、運筆的基本原則

寫好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基本的運筆要訣是“逆入,澀行,緊收(平出)”。

書法運筆基本三原則:起筆逆入、行筆澀行、收筆平行緊收

“逆入、平出(緊收)”的筆法在書法中尤為重要。由於這種筆法是逆鋒而入,再轉鋒行筆,也是藏鋒的主要方法。在轉鋒行筆時,筆毫平鋪,筆豪能一齊著力,即所謂能做到“萬毫齊力”。所得點畫就敦實、飽滿、勁健。因此,用這種筆法起筆寫出來的字,筆勢斬截、穩健,筆力遒勁、峻拔,筆意含蓄、蘊藉。清包世臣曾說:“惟管定而鋒轉,則逆入平出,而畫之八面無非毫力所達。”

中段“澀行”的就是要留的住,目的是防止運筆率意,筆不沉墨不實,線條形質意思淺薄。一般情況下,中段無需調鋒,可以一氣呵成,用筆若不加以控制,毛筆一路滑行,可能速度也相對較快,故必須要有縮節制,以免線條形質浮滑綿弱。如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的點畫中段。

1、運筆原則之一:起筆須逆入

起筆“逆入”是指起筆要逆入,即逆鋒起筆,欲左先右,欲下先上。也就是橫畫豎著下筆,豎畫橫著下筆,即使寫露起筆的點畫,也應該凌空取逆勢落筆。像跳遠欲進先退,像拳擊欲伸先縮,這樣用筆格外有力。書法最忌順筆平拖,直來直去。

起筆處務須提得起筆,所謂“提得起”者,即寫楷書方筆,發筆時鋒尖在上,筆肚在下,已成偏側之勢,此時亟需運用提按、衄挫、往復等手腕動作帶動筆尖,將已跌倒之鋒迅速提起,使筆心收歸畫中,從而達到中鋒鋪毫目的。如此,則點畫渾厚飽滿。提要提到恰到好處,以筆心收歸畫中為度。由於書寫行草書時,速度較快,要迅速將筆提起,並非易事,有時只是腕中的一種感覺而已,非用筆純熟者,難臻此妙境。起筆出要在逆入的技法下,還有做到不露痕跡,就是要藏的住。能夠達到如此境地,形態要準,技法須嫻熟。就像李斯在《用筆法》中說的:夫用筆之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腳如游魚得水,舞筆如景山興雲,或卷或舒,乍輕乍重,善深思之,此理可見矣。(鷹望鵬逝——鷹、鵬,名詞,直接作狀語,如鷹之望,如鵬之逝,比喻發筆時迅速逆入的動作;送腳如游魚得水——謂收筆時鋒由中而出,有自得之狀。)意思是說:起筆時逆入動作要快,如驚蛇之入草,收筆時回鋒收筆宜疾,似飛鳥出林;中間走筆,宜有節奏,有韻律,則筆法生動。又如抽刀斷水,了無痕跡,一派自然。

書法運筆基本三原則:起筆逆入、行筆澀行、收筆平行緊收

2、運筆原則之二:行筆要澀行

中段行筆要“澀行,即是書寫者人為地製造一種阻得筆鋒運行的力量,同時又克服這種力量而前行。古人把這種筆法形象地比喻為“屋漏痕”。如果鋒浮紙面,信筆而過,則墨不入紙,點畫流滑無力。鋒行筆時,筆毫平鋪,筆豪能一齊著力,即所謂能做到“萬毫齊力”。所得點畫就敦實、飽滿、勁健。因此,用這種筆法起筆寫出來的字,筆勢斬截、穩健,筆力遒勁、峻拔,筆意含蓄、蘊藉。

清包世臣說:“惟管定而鋒轉,則逆入平出,而畫之八面無非毫力所達。”又說: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幸致。更有以兩端雄肆而彌,使中截空怯者,試取古帖橫直畫,蒙其兩端而玩其中截,則人人共見矣。(注:恣肆一一筆勢流宕而不拘束。洞達一一透徹通達。幸致一一僥倖達到之意。)畫之中截,書者最易疏忽,往往弛毫直過,而罹空怯之弊。故中間走筆,宜澀宜緊,鋒偏墨祜時運筆宜遲,鋒中墨飽時走筆可疾,務使點畫遒勁豐實,渾厚飽滿,即自有骨力。

書法運筆基本三原則:起筆逆入、行筆澀行、收筆平行緊收

3、運筆原則之三:收筆要平出緊收

點畫的收筆處要“緊收”,即回鋒緊裹收筆,也就是下垂而上縮,右往而左收,即使收筆時露鋒,也應控制住筆鋒,毫不鬆懈,力達筆端。

陳簠齋在《習字訣》中說:收筆立得住,即是下筆之法無誤;收不住者,既下筆時法仍未盡善。凡事慎終於始,小道跡然。要好,全在不苟。收筆時要留的住筆,如點畫之中段,留則有“留不盡之態,斂有餘之勢也”。故收筆不可勢盡力竭,要悟得一“蓄”字,切忌一覽無餘。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吟詩作畫入冊,書法亦然。

書法運筆基本三原則:起筆逆入、行筆澀行、收筆平行緊收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也中說:米海嶽書,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然須結字得勢,海嶽自謂集古字,蓋於結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大意是說,收筆時橫畫宜收,豎畫宜縮,緩去疾回。即使出鋒之筆亦宜空中作收勢,“收”與“縮”可使點畫完滿、筆力充沛、筆勢生髮不窮,故為無等等咒。

書法運筆基本三原則:起筆逆入、行筆澀行、收筆平行緊收

書法的運筆技法遠不止三種,雖然技法繁複,但各種筆法多有各自特殊獨到的用途,我們應根據書寫時所用的不同字體和書寫者所用的審美要求來選擇使用。如此,才有利於寫出筆法多變,風格諧調,氣韻生動的書法作品。(翰墨書道原創)

書法運筆基本三原則:起筆逆入、行筆澀行、收筆平行緊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