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最新规定政策:打击出口转内销,球员未满18岁不能签合同

12月11日,中国足协一年一度的注册大会在湖北孝感继续举行,本次会议除对注册系统进行修改和培训外,还对《中国足协关于调整青少年球员转会与培训补偿标准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进行了修订,其中涉及到

业余球员注册全年度开放、青少年球员首签由16周岁提高到18周岁、加强打击利用涉外转会手段逃避培训约定处罚力度。对于此前争议较大的女足队员的培训补偿额度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足协最新规定政策:打击出口转内销,球员未满18岁不能签合同

修订版明确指出,球员首次签订工作合同的年龄从16周岁提高至18周岁,不满18周岁不得签订工作合同。相对应的,对满足连续四年业余注册的培训单位的首签年龄也由12周岁提高至14周岁。另外,明确了只有在中国足协注册并具备参加职业联赛资格的俱乐部方可与球员签订工作合同(首签权)。

足协最新规定政策:打击出口转内销,球员未满18岁不能签合同

在保护青少年球员权益的同时,也对利用涉外转会手段逃避培训约定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取消原有关于球员23周岁年龄的限制,并将原有对违规球员处以停赛24个月的处罚,改为违规球员须转回原俱乐部或经原转出单位书面同意方可办理转会手续,也就是说只要原培训单位或俱乐部存在并拥有合法手续,违规队员只能通过原培训单位和俱乐部才能走人,否则将无法继续自己的足球生涯。

足协最新规定政策:打击出口转内销,球员未满18岁不能签合同

原《实施意见》只有年满16周岁以上的球员方可进行国内转会的条件进行调整,取消原规定中,新转入球员单位应提供球员监护人在新单位所在城市至少6个月以上的社保或个税缴纳证明等凭证,因为这项规定已经名存实亡,很多财大气粗的俱乐部为了得到心仪的青少年球员,不惜为监护人提供工作、住房等等,暗箱操作时间甚至长达1至2年。

修订条例还在业余队员和女足队员培训方面进行了强化和保护,取消业余球员的注册转会限制,将原有每年两个注册转会期,改为全年任意时间进行业余球员的转会和注册,解决了很多队员因职业注册后无球可踢,却又错过业余注册的尴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