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人生在世有4大忌諱,一旦觸犯,一生命途坎坷!

“人生,人之生態也。人生,即機體與滅生因素鬥爭之過程,生存、成長、成熟,我勝病害也;傷殘、衰廢、死亡,病害競我也。生而有為,彰生也;生而無為,悶生也。為而利民,謂之惠為、榮為;為而妨民,謂之妄為、鄙為。”這段話來自陳志歲《載敬堂集·民說》。

人生之所以稱之為是人生,就是因為它豐富多彩,而人生在世,每個人能夠成長成什麼樣子都是無法預料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儘可能的成長成優秀的樣子,而“修身”就變得至關重要。今天給大家分享《道德經》中4條關於修身的道理,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道德經》:人生在世有4大忌諱,一旦觸犯,一生命途坎坷!

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捶而梲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適可而止)

釋義:事物壯大了就會走向衰老;正常的可變為反常,善良可變為妖孽;要求圓滿,不如不幹;尖利鋒芒,難保久常;財寶盈室,誰能守藏;驕奢淫逸,自尋禍患。

每個人都有慾望,有的為慾望付出慘重的代價,有的則平安到老,為什麼?就是因為有些人貪得無厭,而有些人懂得適可而止。再好的果實熟過了就會走向腐爛,再好的事情做過了頭,就會起反面的作用,所以說凡事都要學會適可而止,把我一個度。

《道德經》:人生在世有4大忌諱,一旦觸犯,一生命途坎坷!

二、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懂得知足)

釋義:福依偎在禍枕邊,禍潛伏在福床下。 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它們相互依存,也可以互相轉化。

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道滿足的人就不會遭到困,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險惡,這樣人的名譽與利益才可以保持長久。人生在世,名譽和財富不過都是過眼雲煙,有多少錢是夠呢?人的慾望是無窮的,懂得知足,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才是真正的幸福。

《道德經》:人生在世有4大忌諱,一旦觸犯,一生命途坎坷!

三、果而毋驕,果而勿矜,果而毋伐(勝而不驕)

釋義:勝利了也不要狂妄,勝利了也不要誇耀,勝利了也不要驕傲。

生活中不乏一些有點成就就沾沾自喜的人,人生在世,格局要放大一點,即便得意時,不要有一點驕傲的心態,否則就會得不償失。即使你勝利了,依然要保持謙卑的心態,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你擁有再大的成就,別人的身上依然有你應該學習的特質。

《道德經》:人生在世有4大忌諱,一旦觸犯,一生命途坎坷!

四、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不要好高騖遠)

釋義:將征服天下定為人生的目標,我預見他不可能獲得成功。

人生在世,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大,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論多大的事,都是由小事累積的,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塌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