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中,守軍唐生智的部隊有多少人在守衛南京城?

川妹子56175390


根據唐生智回憶,他被蔣介石任命為南京衛戍司令,擔負保衛南京的任務之後,蔣介石交給他擁有番號的步兵師13個,再加上教導總隊、憲兵部隊、江寧要塞部隊,如果編制滿員的話,總兵力會有十七八萬人,但實際情況是,除了從外地調派來的部分足額外,主力第36師、第87師、第88師,都是剛剛從淞滬之戰的上海戰場撤下來的部隊,沒經過全額補員,沒經過休整,人數大打折扣。因此,當時保衛南京的國民黨兵力,總共不到10萬人,其中三成還是新兵。

唐生智所要對付的侵略軍,主要由華中方面軍為主,包括上海派遣軍、第十軍,以及通信部隊、工兵部隊、鐵道部隊、航空部隊、兵站部隊等等,總兵力也在10萬左右,而且有先進的武器和裝備,兩軍無論在軍力、武器、裝備、整體戰術素質方面,都形成極大反差,南京保衛戰之所以堅守7天即潰敗,與這種對比有直接關係,但決不能小看中國軍隊抗日的決心和浴血奮戰的鬥志,在這種敵我懸殊情況下,中國軍隊畢竟堅守了7天,而第一分鐘都在拼命,都在流血,都在以卵擊石,譜寫了保衛南京的悲壯之歌。

唐生智,湖南永州東安縣人,他的祖父在清朝時任過廣西提督,也算官宦之後。唐生智1890年出生,1912年考入保定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分配到湖南陸軍混成旅見習,1916年任湘軍第一師第二旅第三團三營營長,後升團長、旅長,1923年因參加趙恆惕對譚延闓的戰爭有功,升湘軍第四師師長,併兼湖南善後督辦,駐兵衡陽。到1926年,唐生智所部已經擴充到5萬人槍,成為了湘軍中最大的實力派。隨即,代理湖南省長。

不久,唐生智投靠國民黨,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任上將軍長,隨革命軍北伐,攻佔武漢三鎮,任北伐軍西路軍總指揮,下轄八個軍,成為武漢國民政府的軍事支柱。經過國民黨新軍閥混戰後,唐生智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兼軍事參議院院長,後任民國政府訓練總監部總監,授國民政府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淞滬抗戰結束後,關於守、棄首都南京的問題,蔣介石多次召集眾將研究討論,當時,李宗仁、白崇禧、陳誠、顧祝同等名將都不主張固守南京,唐生智卻慷慨陳詞:“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地,值此大敵當前,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並表示“誓與南京共存亡!”因此,蔣介石任命他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率軍保衛南京。

南京淪陷後,日本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30萬人慘遭殺害,舉世震驚。不久,唐生智回到家鄉東安賦閒。1949年,應湖南省政府主席陳潛邀請,到長沙出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湖南和平解放做了許多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唐生智歷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政協副主席等職,1970年病逝於長沙。


帝國的臉譜


蔣介石指揮投入60萬精銳國軍,包刮幾個齊裝滿員的德械師,原想在上海殲滅駐守在該地的幾萬日軍海軍陸戰隊,可曰軍洞察到蔣某人的軍事企圖後,迅速在曰本組織後續軍隊,增援上海的日軍,滬淞戰事擴大,日本已是投入了空前規模地空軍,海軍,陸軍戰力,多艘航空母艦加入戰鬥,雖然國軍人數佔優,但空軍300多架萬國牌戰機全部投入空戰,最後是掉一架少一架,自己國家又不能生產,幾周空戰下來空軍戰機已損失大半;海軍是幾艘甲午時期從外國購買的古董軍艦,根本不敢出海與日本聯合艦隊海戰,出海等於是送死~有去無回。國軍在日軍優勢火力打擊下漸漸不支,老蔣心痛那幾個王牌軍掉光了,自己在中國的政治地位難保。於是命令主力師開始撤除戰鬥,往南京首都退劫。日軍跟蹤追擊到了南京城外。剛開始老蔣還是想發起南京保衛戰,可統計從上海撤回的部隊沒幾個齊裝滿員,德械師的重炮,坦克幾乎損失貽盡,傷員較多,國軍整體戰力已不能組織起來打一次南京保衛戰,老蔣國軍士氣低落,又心痛身邊剩這點老本,拼光了咱辦?盡是下令主力部隊撤退,安排唐生智組織雜牌地方軍隊抵抗日軍守城,唐生智身邊二,三萬人,沒有重裝備如何守南京?他也選擇逃命,最可憐的是那支從四川省千里條條步行翻身越嶺趕到上海參戰,剛到上海城邊上聽說滬淞戰役已結束,命令趕往南京參加南京保衛戰,可剛趕到南京就被日軍主力合圍,唐生智守城部隊已逃過江去了,稀裡糊塗被日軍繳械,趕往江邊集體屠殺!日軍在南京屠城30萬人,可否知道有多少川軍士兵的陰魂?


前鋒35


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可以說是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基本上是單反面的被屠殺。說起這場戰役呢,就不得不說唐生智了,對於這個人,還是有些故事的。



唐生智也算一位大革命時期的人物,參加過護國護法戰爭,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著名軍事教育家蔣百里的得意門生。而唐生智在大革命時期還是頗有做為的,在北伐時期就身居高位,但其和蔣介石不和,有過好幾次倒蔣行動。



而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因為淞滬會戰的失利,使得日軍長驅直入逼近南京,但是出於軍事戰略,好多人都建議放棄南京。唐生智這時候站出來了,他對蔣介石說:“現在敵人已經迫近首都,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值此大敵當前,南京不犧牲一二員大將,我們不僅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最高統帥。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蔣介石很感動啊,便任命其為南京衛戍司令。



唐生智把老將美美的感動了一頓,而當時準備衛戍南京的有十三個師外加一個教導總隊,因為有幾個師是從前線撤下來的,所以不是滿編,但總體大概有十萬人。而唐生智還準備好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把所有的船隻沒收,準備的確實很好,但結局卻讓人們大失所望,在歷時十二天後,南京淪陷,無數無船可渡的國軍士兵和百姓來不及逃跑,慘遭屠殺。



號稱要於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在日軍要進城之際,乘坐預留的汽艇逃跑了,而南京徹底淪陷,日軍展開了大屠殺,遇難同胞三十萬。


歷史之絕唱


按唐生智自己的估算,當時交給他指揮的國軍步兵番號有十三個師,再加上相當於加強師的教導總隊,理論上這些部隊滿編,會有十八萬人左右。除此之外,還有南京憲兵司令部、南京防空司令部、運輸司令部、三個江防要塞司令部所轄的部隊。如果這些部隊滿編,會有超過二十萬人以上。

然而,真正滿編的部隊只有從漢口趕來支援的第二軍團的兩個師。其餘的十一個師均是由淞滬戰場撤出,受重創待補充的殘部。至於憲兵和江防司令部的部隊,本來也不是精銳,忽略不計了。因此實際上保衛南京的國軍部隊不到九萬人,其中新兵大約佔了三萬人。(唐生智自己的回憶)



日軍方面,則是華中方面軍的八個師團。因為日軍預備兵役工作做的比較到位,所以華中方面軍的兵力,並沒有因為淞滬會戰大幅度的縮水。當時投入南京戰場的日軍大概是二十萬人左右,其中直接用於攻城的兵力是五萬,圍城部隊十五萬左右。

兵力對比上,日軍有2:1的絕對優勢。制空權也在日軍手上,且對南京已形成三面合圍。拿下南京是遲早的事。



按照常理來說,這場兵力懸殊的南京保衛戰是不應該打的。當時的國府高層也確實對守與不守有激烈的爭論。

白崇禧一開始便表示,現有的部隊已經殘破不全,也沒有後續部隊可補充,建議宣佈南京為不設防城市。陳誠表示贊同。

軍事委員會作戰組組長劉斐表示,日軍擁有海陸空優勢,國軍將處在立體包圍之下,加上上海會戰損失太大,國軍未經整訓,無法恢復戰力。建議用12至18個團象徵性的適當抵抗後主動撤退。與會的何應欽、白崇禧、徐永昌均表示支持。

如果當時蔣委員長採用了白崇禧或者劉斐的建議,或許南京的損失也不會那麼慘。但是此時的委員長猶豫了。張群說,如我軍自動退出南京,將來和談時,日軍就能以武力攻佔南京的戰勝者自居,於談判不利。委員長表示過後再議。

11月26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對國對民殊難為懷也。

委員長不想不戰而放棄南京,這會讓他的面子和國際形象大受損失。

此時,唐生智站出來了。他表示願意接手南京的爛攤子,誓與南京共存亡。委員長給他點了一萬個贊,在沒有任何作戰預案的前提下,讓他接手了南京的防務。

南京戰役打響七天後,委員長坐飛機離開了南京。又過了五天,在南京的外圍陣地基本失守後,唐生智也下達撤退的命令,他在未組織有序撤退的情況下,自己一葦渡江,跑了。守軍失去指揮後,發生混亂,自相殘殺,第二天南京陷落,隨後發生了南京大屠殺。對於南京撤退的悲劇,唐生智要負全責。



其實回看整個突圍的過程,國軍不是沒有撤離的機會。如果委員長在12月7日,日軍攻城之前,能下令允許守軍按批次的有續的撤退,損失並不會很大。哪怕是12月12日,唐生智能留在城內,調度指揮撤退,損失也不會像後來那樣的慘。

結果這兩次機會都沒有把握住……

唐生智這個人,其實也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高材生。他從一開始就預判了日軍會採用鉗形攻勢,兩翼會是日軍攻擊的重點,而中路恰恰是日軍的薄弱環節。如果從中路的空隙突圍,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仗打了還不到一半,局勢一緊張,唐生智就堅持不下去了,幾乎喪失了理智,心裡上也慫了。撤退當天的上午,唐生智還在下達堅守的命令,下午忽然又下令總撤退,而且命令傳達極為倉促。

當時唐生智在撤退會議上,給高級將領下發了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圍計劃,按照司令部的突圍計劃,守城的部隊應該是以正面突圍為主,小部分隨司令部由下關渡江。

但在書面命令分發後,唐生智又下達了口頭指示,規定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及教導總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也可過江”。這就大大降低了命令的嚴肅性,也為各部隊後來的混亂,埋下了禍根。




從漢口趕來增援的第二軍團,他們的位置最靠北,負責固守烏龍山要塞以掩護其他部隊撤退和突圍,應最後撤退。如果他們撤退了,長江上就會有一個大豁口,日軍的軍艦可以長驅直入,切斷守軍渡江的退路。結果第二軍團在徐源泉於的帶領下,接到命令後比唐生智跑的還早。第二軍團率先跑了,烏龍山要塞的守備部隊也於當晚毀炮撤去江北。

所幸的是,烏龍山要塞的江面上還有大量的水雷,正是這些水雷阻礙了日軍軍艦的推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實事求是的說,南京的陷落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徐源泉能把兩個師帶出去,也算是大功一件事了。



日軍對中華門發動總攻後,南京城內的將領紛紛開始準備跑路。有些人還有點良心,回到部隊部署撤離。有的將領只向所屬部隊打撤退電話,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脫離部隊,先行到達下關碼頭跑路了。

如71軍軍長王敬久和第87師師長沈發藻,他們開完撤退會議後,根本就沒有回指揮部,直接跑路了。後來71軍恰恰是被屠殺最慘的部隊之一!

這些部隊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據不執行向東攻擊日軍陣地,繼而突圍的命令。反而一窩蜂的湧到下關碼頭。許多機關和部隊沒接到撤退命令,看見這些部隊跑了,發現情況不對,也紛紛蜂擁到碼頭渡江。負責扼守渡江撤退通道挹江門的三十六師沒有接到撤退命令,因此對到達防地的友軍一律視作逃兵。三十六師和跑路的部隊甚至相互射擊,自相踐踏,造成更大的混亂和無謂的傷亡。

後來接到命令後,尤其是看到唐生智率司令部渡江後。三十六師瞬間調頭,仗著扼守碼頭的優勢,分批乘船渡江,逃出了南京。所以說唐生智是大坑貨,三十六師的師長宋希濂是小坑貨。

日軍還在攻打中華門,前線未接到撤離命令的國軍還在硬頂。跑路的這幫人就跟自己人自相殘殺了起來。



不過慶幸的是,除了率先跑路的第二軍團和三十六師之外,城內的部隊也有六個師分別突圍了。(地圖中藍色的線)

第一支突圍出去的部隊是粵軍的兩個軍——66軍和83軍。

66軍的軍長葉肇和83軍的軍長鄧龍光,倆人在參加完撤退會議後,不像某些敗類,先行脫離部跑路了。而是回到了部隊,共同研究決定怎麼撤退。按照撤退的計劃,這兩支廣東部隊奉命打掩護,最後從下關方向撤退。名副其實的炮灰部隊。但是當時葉肇軍長看到各部已經混亂不堪,從下關碼頭撤離已不現實。於是果斷率部向東按原定的計劃突圍,結果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154師、159師、160師以及教導總隊的一部分在66軍軍長葉肇的率領下,走太平門從正面突圍。當時為了扒開堵住的城門,就花了三個多小時。衝出城門後,立即遭到了日軍的火力攔截。眼看圍攏過來的日軍越來越多,有被包圍的危險。

159師的代理師長羅策群站在陣地上高呼:“丟!都跟我來,幾大就幾大,唔好做衰仔啊!”。突圍過程中,羅師長中彈犧牲。

這三個粵軍殘師從正面突圍,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當時日軍急於進入南京城,對後方的防禦不夠重視。這兩支廣東部隊突破日軍的鐵壁合圍後,經過輾轉到達了安徽屯溪休整。後來還參加了萬家嶺戰役,是萬家嶺大捷的主力之一。另外粵軍的83軍156師沒有接到正面突圍的命令,選擇從下關撤退,也保持了一定的建制。

誰說老廣不能打硬仗來的?



另一隻突圍的隊伍是74軍的兩個師——51師和58師。

58師是比較早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隊,在軍長俞濟時的帶領下,58師渡江撤離。

51師則是王耀武的率領下,經過一夜搶渡,撤出了約五千人,武器損失殆盡。

總的來說,國軍在南京保衛戰中的十三個師再加上教導總隊,有撤離記錄的是36、41、48、51、58、154、156、159、160,這九個師。損失最慘的是長官率先跑路的87和88師。另外撤離的九個師,也只是部分撤離,很多傷兵來不及撤離,只能留在城內被屠殺。

站在八十一年後的今天再看南京保衛戰,感慨頗多。錯誤不能讓某幾個人來承擔,但恰恰是因為這些人的指揮失誤,才導致如此慘痛的後果。以史為鑑吧!


Mer86


總共才10萬人,軍心又不穩,自然打不過日軍,只是沒想到那麼慘。當時大家都對唐生智和孫元良的逃跑頗有微詞...有人說是宋希濂不顧情面阻止了孫元良的逃跑,但是孫元良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描述了撤退的經過,與其他說法決然不同: “我既然在江邊找不著船,只好鑽隙向東面的山地撤退。我們從棲霞山龍潭車站間跨越鐵路,南向進入山區。

土族同胞殷勤地供給食物,熱心地帶路,並代我們找船, 給了我們不少方便,也添了我們無數傷心!這樣,我便帶我的司令部六百多官長兄弟,和一輩子的創痛與恥辱,從龍潭附近渡江,經泰興、淮陰、徐州、鄭州,於1938年 3月下旬到了武漢。” 7.還有一個孫元良被俘之說。南京陷落時,孫所部大部傷亡,孫作為師長在最後指揮,未能隨部隊突圍,其間化裝隱藏,但被日軍搜出被俘,後和其他被俘官兵集中,要作為“便衣兵”拉出去槍決。

當時南京大屠殺最殘酷的幾天已經過去了,有時日軍也允許百姓來認領抓住的青壯年。有個老婦突然站出來指認孫元良是自己的兒子,不是潰兵。 孫元良當時拄著一根柺棍,口音也與當地人迥然不同,日軍很是懷疑,讓翻譯詢問,聲稱如認了,就母子一起殺掉。但老婦始終不改口。恰好此時附近忽有槍聲,日軍急於去應戰,遂下令放掉,孫元良倖免於難。



李三萬的三萬裡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三十八:陸軍一級上將、國民訓練總監、南京衛戍司令官唐生智。

唐生智(1890-1970年),字孟瀟,號曼德,外號“佛教將軍”。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人,保定軍校畢業,北伐軍主將之一,曾三次反蔣。失敗後失去兵權,任國民訓練總監。

七七事變後,軍委會執行參謀本部甲等預案,在上海挑起戰爭,致使日軍大舉增兵上海。日第10軍在杭州灣登陸,上海國軍撤往蘇北和南京。日大本營下達攻佔南京的命令。

在國軍將領都反對南京防衛作戰,唐生智提出“有限固守”的策略,自告奮勇出任南京衛戍司令官。蔣介石欣然同意,將上海撤出的部分軍隊和第10軍,總計10萬餘人交唐生智指揮。

唐生智竭盡全力指揮作戰,由於敵眾我寡,被迫撤退。在指揮撤退中沒有嚴密計劃和命令,造成部隊潰散、官兵大量被俘。10萬大軍只撤出3萬2千多人。




南京保衛戰的發生是當時抗戰的不同策略意見造成的,最終蔣介石堅持要在南京作“短期固守”:

一二八事變後,國軍高層認為遲早在南京地區會與日本爆發戰爭,每年參謀本部都會制定第二年與日軍作戰計劃,都把南京地區作戰列為重點。

國軍在南京附近構築大量國防防禦工事,但管理極其混亂。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缺少工事的分佈地圖,鑰匙交由各地保甲手中,一打仗這些人早就跑了。所以南京外圍工事完全無用。

在1937年11月中旬召開的三次關於南京戰守的 會議上,軍委會內部出現分歧:一種意見南京象徵性抵抗後即撤退;第一種主張至少在一定時期進行固守作戰。

在11月18日會議上,蔣介石最終決定在南京進行短期固守作戰,大多數將領表示反對。這時候唐生智挺身而出,表示願意擔負這一職責,出任南京衛戍司令官。

國軍實施戰區制度,守護京滬杭的是第3戰區職責,所以臨時組建的南京衛戍司令部部隊由3戰區序列裡抽調。

名義上,中國軍隊參加南京保衛戰的總兵力約15萬左右:倉促組建的南京衛戍部隊,基幹部隊是剛從上海撤下來的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等11個師。

加上從漢口調來的第10軍,轄41師、48師總共13個師,另有軍校生組成的教導總隊(共計1萬2千餘人)、 憲兵部隊、江寧要塞部隊,滿編將有18萬人左右。


然而各部實際上大量缺額,如參加上海保衛戰的3個徳械師,戰後都升級為軍,實際只轄1個師,並有大量新兵。按唐生智統計約有8萬人,其中新兵就佔3萬人。


南京衛戍司令部戰鬥序列如下:司令長官唐生智,蔣介石擔心唐生智指揮不了中央軍,特命羅卓英擔任副司令長官。

第2軍團:軍團長劉興,轄第41、 第48師。

第66軍: 軍長葉肇,轄第159、第160師。

第71軍: 軍長王敬久,轄第87師。

第72軍: 軍長孫元良,轄第88師。

第74軍 : 軍長俞濟時,轄第51、 第58師。

第78軍:軍長宋希濂,轄第36師。

教導總隊:桂永清任總隊長,轄3個旅。另有第103師,師長何知重; 第112師,師長霍守義;憲兵部隊憲兵司令(4個團) 。


74軍軍長俞濟時,利用其關係,提早準備了火輪渡船。

南京保衛戰的準備相當不充分,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

中日抗戰初期,在裝備和作戰經驗上,中日實際作戰效能比為5比1甚至更低。南京守備部隊基本為上海撤出的作戰部隊,這些部隊急需整補,但僅補充了大量新兵,戰鬥力大大降低。

南京地區擁有大量國防工事,但都沒有移交作戰部隊,部隊竟然找不到工事分佈地圖、工事鑰匙。南京外圍部隊只得臨時構建防禦工事,經不起日軍炮火打擊。

前期由於軍委會表現過於強硬防守的抗戰態勢,媒體和輿論對戰況比較樂觀,因此南京沒有對市民進行疏散,造成後來軍民混雜、平民大量傷亡,這點最為不該。



唐生智為加強守軍決心,防止守軍逃跑,將長江渡船大量集中銷燬,等到部隊真正撤退時,卻找不到渡船。

日軍進攻南京的部隊,為新組建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參謀長冢田攻少將,下轄: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朝香宮鳩彥中將;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將。

日本大本營原本約束上海派遣軍的作戰範圍。隨著第10軍的參戰,提出了獨自攻佔南京的作戰方案,並得到華中方面軍支持。

日大本營迫於第10軍已經向南京進發,造成既成事實,廢除了五號令規定的作戰區域限制,並頒佈大本營8號作戰令,要求華中方面軍在海空軍掩護下,奪取南京。

華中方面軍集結8個師團、2個支隊,兵分三路直指南京。同時華北方面軍也在積極準備南下。



東路軍:第11師團(師團長山室宗武)、第13師團(師團長荻洲立兵)、第16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以及重藤支隊沿寧滬鐵路和附近公路進攻。

中路軍:第3師團(師團長藤田進)、第9師團(師團長吉住良輔)沿寧杭公路進攻。

西路軍: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第18師團(師團長牛島貞雄)、第114師團(師團長末松茂治)和國崎支隊沿太湖南岸迂迴包抄北上。

支援部隊:海軍第3艦隊第11戰隊(司令官谷本馬太郎)逆流而上,順長江向南京進攻。 其他部隊:野戰重炮第5旅團、野戰重炮第6旅團和陸軍航空第3飛行團,以及一部後備隊,協同作戰。



南京保衛戰作戰第一階段:南京外圍作戰。與上海作戰不同,南京守軍外圍陣地三天內即被突破。

12月1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12月6日下午,日軍迫近南京外圍一線陣地,其第16師團一部已滲入至湯山鎮左側後附近。

唐生智急令第36師速派1個團進入麒麟門陣地,掩護第66軍側背;令在鎮江的第71軍、第83軍迅速向南京轉移,以增強防守力量; 規定第71軍轉移後,鎮江要塞由第103師防守;同時令第2軍團 (第10軍)的第41師推進至龍潭、烏鴉山地區,以掩護第71軍、83軍轉進。

由於南京已成圍城,蔣介石於當晚召集少將以上軍官開會,並於7日5時45分乘飛機離開南京,匆忙飛往武漢。



12月7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下令向南京進攻,同時從空中投函唐生智勸降,唐生智不予理睬。命令各部隊“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土”。

日軍在炮兵及航空兵支援下,開始向第一線陣地發起全面猛攻。唐生智將從鎮江剛剛撤回的71軍部署於第74軍和第66軍結合部後方一帶。

同時令第66軍以一部兵力從湯山鎮由南向北、第41師以一部兵力從射烏龍山由北向南、第36師預備2團配屬戰車連,從麒麟門由西向東對突入胡塘、大胡山附近之敵實施合擊。

由於日軍後續部隊已從突破口投入戰鬥,第66軍和第41師陣地均遭日軍猛烈攻擊,因而三面合擊的企圖無法實現。

唐生智又命第36師的預備2團在東流西、南一帶抗擊復興橋日軍的進攻。12月8日,原在湖州地區的日第6師團趕至秣陵鎮以西地區,在第114師團左翼展開,開始進攻南京外圍陣地。



經過兩日一夜激烈戰鬥,南京外圍各主要防禦地段上的工事多已被日軍炮兵及航空兵摧毀,守軍傷亡慘重。

當日下午,日軍在坦克引導下先後攻佔了湯山鎮、淳化鎮等重要據點;右翼第13師團的第26旅團、沼田支隊擊退第57軍的第111師,佔領靖江,天谷支隊攻入鎮江,左翼國崎支隊已進至當塗附近,第18師團攻佔宣城後正向蕪湖前進中。

唐生智鑑於上述情況,為集中兵力固守南京,下令南京外圍守軍退守復廓陣地;又命鎮江的第103師、第112師及附近的第82軍迅速撤至南京。

8日下午,第2軍團的第48師、第83軍的第156師撤至南京,154師仍在撤退途中。16時,唐生智下達了“衛參作字第28號”命令,對復廓陣地的防守進行部署。令憲兵第2團防守城內清涼山,令憲兵第10團防守城內明故宮飛機場。



南京保衛戰第二階段,城垣與城市巷戰,唐生智指揮各軍攻守兼併,拒不投降,盡到衛戍司令官應有責任。

南京外圍第一線陣地被突破後,守軍撤退倉促,缺乏有效的掩護措施,日軍乘勢尾隨,以致有些復廓陣地尚未佔領穩固,即為日軍突破。

至9日拂曉,日第16師團進至麒麟門、蒼波門一帶;第9師團進至光華門外,佔領了大校場及通光營房;第10軍的第114師團進至雨花臺南;第6師團進至雨花臺西,其左翼一部佔領大勝關。

中國軍隊第60軍退至燕子磯一帶整頓;第74軍退至水西門內外,改任城垣守備。

日軍一方面進行攻城準備,一方面用飛機向城中投撒“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國守軍的最後通牒”,進行勸降。



唐生智對松井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於當日下達了“衛參作字第36號”作戰命令,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戰。

9日當天,突入至光華門外的日軍第9師團部隊,在猛烈炮火支援下猛攻光華門外工兵學校第87師第260旅、教導總隊防守陣地,10時左右攻佔了工兵學校。

下午日軍坦克及炮兵火力曾3次攻擊城門,並有少數日軍突入城內。唐生智急調控置於清涼山的憲兵教導2團預備隊增援光華門,同時令第87師進行後擊。

第87師第261旅一部和第259旅一部由通濟門和天堂村向敵軍側背實施合擊,激戰約數小時,經多次反覆肉搏,終將迫近光華門的日軍擊退,恢復了工兵學校的陣地。
守備雨花臺的憲兵旅二個營。



但已突入城中的少數日軍仍潛伏於光華門城門洞中,日第10軍的國崎支隊當晚佔領了當塗。

12月10日,日軍見中國軍隊拒絕投降,遂向雨花臺、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第3峰等陣地發起全面進攻,戰況較9日更為激烈。

特別是城東南方面,日軍已攻至城垣。唐生智急令第83軍的第156師增援光華門、通濟門城垣的守備,並令各軍趕築巷戰工事;同時將第66軍由大水關、燕子磯調入城內,部署於中山門及玄武門內準備巷戰。

唐生智另命桂永清指揮第103師及第112師,負責中山門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陣地的守備。


第88師師長孫元良,獨自扔下部隊逃跑。

當夜,第156師選派小分隊墜城而下,將潛伏城門洞中的少數日軍全部殲滅。雨花臺方面,日軍2個師團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協同攻擊,將第88師右翼第一線陣地全部摧毀。殘部退守第二線陣地。

當晚,日軍第18師團佔領了蕪湖。12月11日,日軍第16師團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國軍隊陣地。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區,教導總隊堅決抗擊。

激戰終日,日軍毫無進展,惟其右翼部隊攻佔了第2軍團防守的楊坊山、銀孔山陣地,進至堯化門附近。

日上海派遣軍從第13師團中調山田支隊,在第16師團右翼加入戰鬥,向烏龍山、幕府山炮臺進攻。



日第10軍第114師團及第6師團主力繼續攻擊雨花臺。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摧毀,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

日軍第114師團右翼部隊開始攻擊中華門,城門被炮火擊毀。少數日軍一度突入城內,但被第88師據守城垣的部隊殲滅。

日軍第6師團左翼部隊之一部沿長江東岸北進,在上新河擊退憲兵教導2團的1個營,佔領了水西門外的棉花堤陣地。

日國崎支隊渡過長江,沿西岸北進向浦口運動。佔領蕪湖的日軍第18師團因轉用於杭州方面,不再參加進攻南京的作戰。



軍委會考慮到南京作戰不易、形式嚴峻,恐南京守軍被合圍,逐允許唐生智可見機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武漢大本營每天有詢問南京保衛戰情況的電報,當發現撤至南京部隊的戰鬥力及士氣已遠不如淞滬作戰。

南京外圍主陣地帶僅防守兩三天即告失守,而復廓陣地立足未穩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敵突破、迫逼城垣時深感形勢嚴峻;當得知當塗附近已有日軍渡江時,更感局勢危急。

為避免南京守軍被敵圍殲,蔣介石於11日中午考慮令南京守軍撤退,遂令時在江北的顧祝同以電話轉告唐生智。

顧要唐當晚渡江北上,令守軍相機突圍。唐生智由於自己曾力主固守,現在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後責任難負,因而要求必須先向守軍將領傳達清楚最高統帥的意圖後方能撤離。


南京衛戍副司令長官羅卓英。

當晚蔣介石致電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唐生智於當夜與羅卓英、劉興兩副司令長官及周參謀長研究後,決定於14日夜開始撤退。遂於12日凌晨2時許召集參謀人員制訂撤退計劃。

12月12日自拂曉起,日軍即集中炮兵及航空兵火力對復廓陣地及城垣發動猛攻。城南方面,戰鬥至10時前後,雨花臺陣地被日軍攻佔。

防守該地的第88師第264旅殘部因中華門城門已經堵死,無法退入城中,遂在敵火力下作橫向移動,沿護城河繞城北進,傷亡甚大。


南京守軍36師師長宋希濂。

日軍佔領雨花臺後,以炮火居高臨下轟擊中華門守軍。第88師第262旅部分官兵堅守城垣陣地,師長孫元良率師直屬隊及第262旅一部兵力擅自向下關退卻,企圖渡江北撤,在挹江門內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機關槍)勸阻,仍返回中華門作戰。

城東方面,日軍第16師團仍在孝陵衛西山及紫金山一帶激戰。上海派遣軍因第9師團在光華門一帶毫無進展,命第3師團迅速助戰,由第9師團左翼加入戰鬥。

中午前後,在日軍猛烈炮火致使中華門及其以西城垣數處倒塌,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由缺口突入城內,第88師遂即撤走。



當時中華門內大批居民為逃避炮擊,紛紛向城北部難民區逃跑,與潰退散兵擁擠在街道上,城中秩序開始混亂。

唐生智為了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撤退,於14時指示第36師負責維持城中及下關的秩序。但此時日軍第6師團已突入至中華門內,第16師團及第3師團已逼近中山門及光華門,第6師團左翼旅已逼近水西門。

南京守軍第2軍團退至烏龍山,教導總隊退至紫金山,第74軍派人去三汊河架浮橋,企圖渡江撤退至浦口,被第36師制止,南京守軍已開始呈動搖態勢。唐生智決定改在當夜撤退。


南京保衛戰第三階段,原先有計劃、有組織的撤退,因唐生智臨時加的口令,以及守軍軍無鬥志,撤退變成了潰散。

12月12日17時,唐生智召集師以上將領到衛戍司令部開會,佈置撤退行動。唐生智首先簡要地說明戰況,詢問大家是否還能堅守。與會將領無一發言。

唐生智遂出示蔣介石命守軍相機撤退的電令,由參謀長周斕分發了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圍計劃。

命令分發後,唐生智又下達了口頭指令,規定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及教導總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向滁州集結”,這就大大降低了突圍計劃的嚴肅性,為不執行命令製造了藉口。

除第66軍及第83軍之大部按命令實施突圍外,其餘各軍、師均未按命令執行,一起湧向敵人尚未到達的下關,以便渡江北撤;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隊發現友軍撤退也一同撤退。



接到命令而並不知道撤退計劃的將領們都認為,上級既然決定撤退,在下關必然已準備好渡輪,因而亦皆擁向下關。各軍、師長在散會後立即部署部隊撤退。

有的單位在接到命令前撤走,如第2軍團負責固守烏龍山要塞,以掩護其他部隊撤退和突圍,見其他部隊撤退,也於當晚毀炮撤去江北。

有的將領只向所屬部隊打撤退電話,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脫離部隊,先行到達下關,隨同衛戍司令部及第36師乘渡船先到江北。

如第71軍軍長王敬久、第87師師長沈發藻等散會後未回指揮所;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回到指揮所後告知幕僚撤退任務,即留參謀長邱清泉處理文件等,自己單獨先去下關;其第2旅旅長鬍啟儒得知撤退消息較早,不等會議結束,即以奉命去下關與第36師聯繫為由,電話通知其第3團團長代行旅長職責,獨自先去下關。



由於城中各部隊多沿中山路向下關撤退,而挹江門左右兩門洞已經堵塞,僅中間一門可以通行,各部爭先掄過,互不相讓,不少人因擠倒而被踩死。

如教導總隊第1旅第2團團長謝承瑞,在光華門陣地上曾英勇地抗擊日軍多次衝擊,卻在挹江門門洞內被擁擠的人群踩死。

有的將領,如第83軍第156師師長李江見城門無法擠過,就從門東側用綁腿布懸吊下城出走。



下關情況更為混亂,各部隊已失去控制,爭先強渡。由於船少人多,有的超載沉沒。大部官兵無船可乘,紛紛拆取門板等物製造木筏渡江,不少官兵喪生長江。

大量正在渡江的官兵被日海軍及第16師團的火力和艦艇衝撞所殺傷。憲兵副司令蕭山令即死於半渡之中。

與此同時,日軍各師團已分由中山門、光華門、中華門、水西門等處進入南京城內;原在鎮江的天谷支隊已渡過長江,正向揚州前進中,國崎支隊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進中。已渡至江北的國軍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軍委會於14日解散南京衛戍司令部,突圍部隊人數為32144人,部隊編入顧祝同第3戰區。至此,南京保衛戰結束。

12月14日,唐生智在臨淮關宣佈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撤銷, 撤至江北的衛戍軍部隊改隸第三戰區。南京保衛戰基本結束。從12月12日下午開始,南京衛戍軍各部隊撤退及突圍的情況大致如下,國軍突圍撤退的數字是 32144人 :

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副司令長官羅卓英、劉興及長官部官兵,12日晚從下關煤炭港乘預備的小火輪渡江至浦口,得到日軍已至江浦附近、正向浦口包圍的情報,遂徒步向揚州顧祝同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靠攏。

13日7時到達揚州時,顧祝同及第三戰區長官部已移駐臨淮關,臨行時留下6輛卡車。唐生智等主要官員及衛隊乘汽車至滁州轉火車,當晚到達淮關。



在司令部渡江後,第78軍、第36師亦於煤炭港分批乘船渡江,至烏衣集結,爾後乘車去蚌埠,又轉信陽去江西萍鄉整頓。

葉肇及鄧龍光兩軍長參加會議後,第66軍及第 83軍(均為廣東部隊)共同研究決定:不遵守唐生智令第83軍掩護其他部隊突圍後,再於次日晨6時突圍的命令,兩軍由葉肇統一指揮,按計劃由正面突圍,向指定地點轉進,當即下令各師“按160、159、156、154師之順序,由太平門突圍,經湯山、句容向安徽寧國集中。

12日20時前後,除156師因未接到命令外,其他3個師先後通過太平門。途經岔路口、仙鶴門、東流等地時,均遭日軍阻擊,第159師代師長率隊衝擊時陣亡。

拂曉前到達湯山附近又遭日軍第16師團主力的猛烈攻擊。部隊逐漸失去掌握,各自為戰,數百人或數十人一隊,分頭向指定地點轉進。


葉肇、鄧龍光與各自的部隊失散,均換著便衣突過日軍包圍圈。20日 前後,各師大部分別到達南陵、歙縣。第66軍參謀處處長郭永鑣在九華山一帶收容失散的官兵約1300餘人,臨時編為3個營。

1938年1月上旬,他們到達寧國附近歸隊。未接到命令的第156師師長李江率隊與教導總隊等一同撤至 下關,部分官兵渡過長江,輾轉歸隊。

南京衛戍軍的其他各部均於12日下午和夜間擁至下關。第74軍組織較好,又掌握有一艘小火輪,約有5000人渡過江北。其全部隊僅有一部得以渡江,大多留在江南,被日軍殺害。


南京大屠殺被害軍民達30萬人。

12月14日,日軍山田支隊佔領了南京最後一個支撐點一幕府山;天谷支隊佔領了揚州,切斷了大運河;第6師團一部進至下關;國崎支隊佔領了浦口,切斷了南京守軍的一切退路。

集結於燕子磯、下關沿江一帶及八卦洲、江心洲中未撤至江北的大量中國官兵都成為日軍的俘虜。

日“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朝香宮鳩彥曾簽署了一道囑"閱後銷燬”的機密命令,要所屬部隊“殺掉全部俘虜”。在佔領南京城的前6個星期內,日軍野蠻地屠殺了放下武器的俘虜數萬人、平民20餘萬人,總數達30萬人以上。



憑心而論,唐生智在當時局勢下,打得還算不錯。但是沒有組織好有序撤退,成了最大敗筆。

縱觀國軍軍紀,如果是處於進攻、防守狀態,軍紀尚可,長官也能執掌部隊。一旦下令撤退,則爭先恐後、毫無次序可言。這種現象在抗戰中比比皆是,也是內戰中軍事敗亡的原因之一。並非靠唐生智一人所能扭轉。

有人說南京保衛戰換了某某名將,戰果會不一樣,這有失公正。白崇禧等將領都反對守南京。南京之敗有幾點:

1是倉促應戰,淞滬之前軍委會沒有想到戰爭規模擴大如此之快,就連日本軍部在淞滬戰爭中嚴禁戰爭擴大到南京,南京之戰是雙方失控後的大型作戰。

2是與淞滬會戰不同,上海有大量使館區和租界,日軍在轟炸和戰鬥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而南京作戰完全靠將士血肉之軀與日軍拼死野戰,無任何掩護。

3是南京保衛戰全是淞滬退下來的疲憊之師和新兵,而日軍主力是國內新組建的第10軍,相當於戰場生力軍,急於建功立業。南京內無援軍,外無退路,作戰目的只是延緩南京被佔的時間。

後來唐生智到達漢口,引咎辭職,離開軍界,專心鑽研佛學,並痛斥汪精衛派來的說客,有一定民族氣節。1949年唐生智在湖南通電起義。1970年6月4日,唐生智因胃癌病逝於長沙,享年80歲。


菸酒閣大學士


有網友問:南京保衛戰中,守軍唐生智的部隊有多少人在守衛南京城?如果根據當時的 南京衛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譚道平將軍的點驗。畢竟譚道平將軍當時負責統計部隊人數,來發放補給品。

他記載的南京衛戍部隊實際人數是81000人,其中3萬人是在南京臨時徵發的市民從軍。具體部隊包括14個師,還有2個憲兵團,2個炮兵營等部隊。人數為什麼這麼少的原因,也非常簡單,第71軍,第74軍,第72軍等等這些部隊,都是剛剛從淞滬戰場下來的,損失慘重。

大部分部隊都損失了超過一半兵力,14個師才5萬人,如果不是在南京強徵了3萬新兵,8萬人都湊不夠。最後的突圍情況呢?

第74軍因為找到1艘小火輪,才逃出去5000多人,後來又有2000人分散歸隊。第88師依靠一批木船逃出去2000多人,教導總隊突圍4000人,第36師突圍4000人。南京大屠殺60年祭專輯給出的守軍突圍撤退的數字是32144人。

南京守軍其他5萬人大部分戰死,少部分被俘後被殺。在南京戰役,日軍不僅僅使用了驅逐艦,大炮,戰機和機槍,還使用了毒氣。日本老兵藤原審爾說“我目睹過堆積在一起的數千具中國正規軍士兵的屍體。看到如此多的正規士兵陣亡的屍體,他們死亡的樣子很奇怪,沒有外傷,他們可能是毒氣燻死的。

在南京戰役,大部分守軍都表現已經非常勇敢,8萬殘軍,面對20多萬日軍衝擊,堅持了10天。畢竟百萬德軍堅守的柏林,也不過就堅持了1個星期。除去被俘人員,戰場傷亡也達到了全軍人數的接近40%,在世界戰爭史上,這樣的傷亡人數,絕大部分軍隊都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


深度軍事


很多答友會有疑問,為什麼南京衛戍司令會是已經沒有兵權的湘軍唐生智,而不是眾多的中央軍大佬?諸多史料也是自相矛盾。其實細究起來,原因無非有三: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乃是唐生智當時的軍事職務和工作性質,從而使蔣介石和軍事委員會高參們認為唐生智守南京最為合適。



數次反蔣失敗後,老唐既沒了基本部隊也沒了爭雄的心氣,在全國各派一致抗日的大氣候下,彼時就任軍事委員會訓練總監部部長、警衛執行部主任,陸軍一級上將。這個“警衛執行部”是秘密成立的,中心任務就是對日戰備,即策劃一旦中日開戰時中國軍隊的防禦戰略方案,作為保定一期的高材生,唐生智在軍事專業上還是有二把刷子的。

唐生智不僅策劃了四道防禦線進行兵棋推演,更於1935年12月利用訓練總監的身份,操辦了一次保衛南京的軍事演習,以張治中率領的第87師和教導總隊為“藍軍”模擬進攻日軍,以南京警備司令谷正倫指揮的第36師為“紅軍”防守,其結果是一週內“紅軍”全殲“藍軍”。蔣介石又喜又憂,喜的是軍事演習大獲成功,憂的是日本軍隊有這麼稀鬆?但不管怎麼說,唐生智具備一定南京防禦基本經驗,哪怕是紙面上的。



第二點就是當時的軍界大佬們諸如何應欽、白崇禧、陳誠、徐永昌等,以及主要兵團的各部隊長,從軍事角度分析都不同意死守南京,確實南京易攻難守,中國軍隊又自淞滬新敗,部隊的建制、兵員和士氣都大成問題,嚴重需要整頓補充。所以蔣介石的親信們沒有人願意頂這個雷,誰也不想把致首都失陷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那可是千古罵名。因此,嫡系之外並且資歷深厚的唐生智是比較好的選擇,老唐曾經推薦谷正倫擔任衛戍司令,被蔣介石一口否決了,谷正倫的資歷屬實不夠,壓不住若干派系的十萬大軍。

第三點就是唐生智確有重新領兵的念頭,民國高級將領沒有哪一個不想統兵帶隊的,唐生智多次反蔣也是因為“一山容不得二虎”,然而自從1930年兵敗下野後,再沒有成為軍事統帥的機會,對一個職業軍人來說,唐生智的心裡是有些癢癢的,並且這是個很難得的機會 ---- 其他的大型戰役,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來領導,蔣介石身邊的軍隊親信大員何止一二,兵權豈能旁落。



上述幾方面的因素疊加起來,唐生智才在蔣介石的暗示下,請纓出任南京衛戍總司令,一幫嫡系大員通通鬆了口氣,不過蔣介石仍不放心,再以“土木系四大金剛”之首、第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為南京衛戍副總司令,一是擔心唐生智指揮不動驕橫的中央軍,恐怕另一也是監視,別拿黃埔系精銳胡亂糟蹋。既然在危難之際唐生智“挺身而出”了,那麼老唐的一些要求軍委會就得儘量滿足,比如原本計劃去湖南整補的教導總隊被留了下來,號稱“鐵血衛隊”的憲兵司令部也留了下來,蔣介石組織給唐生智的,總計有多少軍隊呢?



南京衛戍司令部 司令長官唐生智(保定一期)

副司令長官 羅卓英(保定八期) 劉興(保定二期) 參謀長周瀾(保定二期)

說明:劉興和周瀾都是唐生智湘軍的老部下和湖南同鄉。

第十軍 徐源泉 轄第41師、第48師。

第六十六軍 葉肇 轄第159師、第160師 (粵系軍隊)。

第七十一軍 王敬久 轄第87師(德械師)。

第七十二軍 孫元良 轄第88師(德械師)。

第七十四軍 俞濟時 轄第51師、第58師。

第七十八軍 宋希濂 轄第36師(德械師)。

第八十三軍 鄧龍光 轄第154師、第156師。

教導總隊 桂永清 轄第103師、第112師。

憲兵司令部 蕭山令 轄三個憲兵團。

江寧要塞 邵百昌 炮兵第八團一部、高射炮隊、通訊營等。



上述共七個軍的番號,不足15個師的兵力,由於普遍戰損和缺編,平均每師7000到8000人,因此總兵力大約10萬餘。

1937年11月27日,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對記者發表保衛首都的講話,同時下達命令,以第七十八軍宋希濂部防守南京城北陣地及下關碼頭,同時控制所餘船隻。為表與南京共存亡之決心,唐生智同時明令各守備部隊:如有敢擅自渡江逃退者,宋希濂所部和江北胡宗南的第一軍,即可開槍正法。



附日軍進攻南京的兵力佈署:

東路部隊:第11師團(山室宗武)、第13師團(荻州立兵)、第16師團(中島今朝吾)、重藤支隊(臺灣旅團),沿京滬鐵路主攻。

中路部隊:第3師團(藤田進)、第9師團(吉住良輔),沿京滬公路攻擊前進。

西路部隊:第6師團(谷壽夫)、第114師團(末松茂治)、第5師團國崎支隊,沿太湖南岸包抄。

軍直轄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第6旅團、陸軍第三飛行團,海軍第三艦隊第11戰隊。

合計日軍9個師團左右的兵力,去掉淞滬戰役一定的戰損,至少在20萬人馬。在作戰中部分日軍負責外圍,直接攻城的日軍有第6、第9、第16、第114、第13師團一個支隊、第3師團一個聯隊等約五個師團,近10萬兵力,以1937年的戰力比,中國軍隊處絕對劣勢。


度度狼gg


唐生智該殺!唐生智該殺!唐生智罪大惡極!

南京城內國民黨守軍有多少部隊,知不知道無所謂,估計不少於十二萬,但導致南京大屠殺的原因及兇手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南京大屠殺的主責人有蔣介石。主罪犯有唐生智,日本朝香親王,松井石根,谷壽夫等。

蔣介石未在日軍攻城之前撤退南京城內平民,責任不可推。在日軍攻城之前,國民黨軍事會議上,唐生智假裝願死守南京城,但日軍一攻城,就逃跑了,唐生智該槍斃!

本來,日軍攻城之前,國民黨絕大多數將領都主張放棄南京城,全體軍民撤出南京城,不要軍民作無謂的犧牲,現在我們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唐生智卻假裝要死守南京城,自告奮勇,牛皮哄哄,結果,日軍一攻城,這個魔鬼就帶頭逃跑了,導致三十萬同胞被日軍屠殺,唐生智罪惡極大,可以這麼講,南京大屠殺與唐生智關係最大。

下圖是在頭條號工作的悟空老爺爺,是悟空告訴我這麼回答的,你們說,我會錯嗎?



用戶創維


致敬英雄,致敬先烈!

1937年12月1日,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場保衛戰—南京保衛戰打響了,隨後的一個禮拜中,南京城守軍經歷了日寇最為猛烈的進攻,12月12日,南京守將唐生智接受蔣介石命令下達總退卻令,12月13日,南京城破,沒來得及撤出去的守軍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此後日軍更是在南京城掀起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屠殺行動,史稱“

南京大屠殺”。

在這場中華民國和來犯的日本倭寇戰爭中,雙方都投入了相當數目的兵力,經數字統計,南京政府投入了13個師加上1萬2千人的教導總隊,憲兵部隊等,總兵力達到15萬人,但實際兵力卻遠低於這個數字,因為當時不少守軍都是淞滬戰場剛剛退下來的殘軍,還沒得及補充兵力,所以準確的數字應該是8萬人左右。日軍方面在12月1號下達了侵華日軍全新的戰鬥序列,由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擔任主力入侵南京城,總兵力高達20萬,由陸軍大將松井石根擔任統帥。

所以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中國軍人捨生取義的戰鬥,是放棄生命,振我國威之戰。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功足壯海軍威

戰鬥打響以後,戰況無比激烈。南京城南的3雨花臺本是樹木茂盛,然而當年戰鬥開始以後這裡剎那治療就是血流成河。12月9日日軍以猛烈的炮擊,加之飛機轟炸,隨後又是坦克掩護,日軍優勢兵力立刻就湧入了雨花臺陣地,88師262旅旅長朱赤率領523團人馬堅守西面陣地,打退敵人多次進攻。但到了11日,國軍兵力基本上已經殆盡,朱赤身邊只剩下了一個連的人。但他們沒有放棄抵抗,而是“成功成仁”。朱赤命令自己手下的人將所有手榴彈蓋子打開,等日軍上前,幾百枚炸彈同時爆炸,日軍損失慘重。朱赤犧牲的時候,口袋裡還放著結婚照片和一封沒來得及寄出去的家書。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中華門,在光華門,在中山門,這樣的人也有很多,比如謝承瑞,比如蕭山令,比如高致嵩,比如李蘭池,這樣的英雄太多太多。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戰鬥結束以後,國軍方面士兵戰死五萬多人,平民死傷超過30要,國軍高級將領戰死47人,還有許多將軍的屍體在南京城內沒有被運出來,是真正的“死無葬身之地”。日軍方面戰死三千多人,受傷九千餘人,高級將領沒有一人陣亡。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八十年,那段南京市民飽受日寇燒殺淫掠的的歷史也漸漸遠處,但遠去不代表淡忘,更不是忘記,因為那不僅僅是南京之殤,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之殤。“國家當自強,歲月方靜好”,感謝中國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