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南京保衛戰中,守軍唐生智的部隊有多少人在守衛南京城?

川妹子56175390


日軍攻佔上海後,軍方出現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軍隊已經非常疲勞,必須休整,一種意見認為,軍隊雖然疲勞,但仍應攻佔南京。11月7日,日軍編組華中方面軍,以松井石根兼任司令官,規定以蘇州、嘉興聯結線為“統制線”,在此以東作戰。但是,第二天,日軍就兵分兩路。一路以上海派遣軍為主力,沿滬寧鐵路線西進,一路以第10軍和國崎支隊為主力,沿太湖南岸向湖州集結。13日,日軍一部在常熟白茆口登陸,聲勢更盛。15日,第10軍幕僚會議認為,中國軍隊已處於潰散狀態,如果把握戰機,斷然實施追擊,20天即可佔領南京。華中方面軍贊同佔領南京的意見,認為“現在敵軍的抵抗,各陣地均極微弱”,如不繼續進攻,“不僅錯失戰機,且令敵軍恢復其士氣,造成重整其軍備的結果,恐難於徹底挫折其戰鬥意志”

南京(首都)衛戍長官司令部成立於 1937 年 11 月 20 日,任務已經很明確,就是保衛民國首都南京。從人員組成上看,司令長官為唐生智,副司令長官為羅卓英、劉興,參謀長周斕。這個指揮班子是湖南籍與中央系軍人的混合。羅卓英時任第十八軍軍長、第十六軍團長,號稱陳誠土木系二號人物,蔣介石的嫡系。而劉興與周斕均為湖南人,兩人都曾在北伐時期任唐生智屬下的師長軍長,人事上這樣安排顯然方便唐生智的指揮,而安排羅卓英任副司令長官,如同安排陳誠任第七戰區副司令長官一樣,一是打破指揮機構中湖南( 四川) 人一統的局面,一是為了摻沙子。二是也是為了加強中央軍系統與雜牌軍之間的融通,司令部先是設在唐生智公館,後來又搬到鐵道部大樓。

保衛南京的部隊,最初期是中央軍嫡系,包括1.孫元良的72軍(以88師為骨幹建成),2.宋希濂的78軍(以36師為骨幹建成),3.南京警備司令部谷正輪下屬的首都衛戍部隊(包括桂永清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憲兵司令蕭山令的南京憲兵隊,包括憲兵第二,第十團和教導第二團)4.特種部隊:包括江寧要塞司令部邵百昌麾下雨花臺,馬鞍山等5座炮臺,以及附屬炮兵,裝甲兵,通訊兵與特務營,總兵力相當於4個師,五萬多人。


後來隨著局勢嚴重,又增加11個師,包括從淞滬會戰前線撤離的,隸屬第三戰區的9個師:又從武漢調來了兩個師(徐泉源第二軍團的41,48師),粵軍四個師(葉肇66軍麾下第159,160師,鄧龍光83軍的154,156師),以及增援的中央軍王敬久第71軍第87師,俞濟時第74軍(51,58師),另有江防軍103,121師。南京守軍總兵力在11萬到12萬人之間,

這些部隊的具體防區職責為:中央軍嫡系36師守城北,88師負責城南和西南,87師守衛城東南,教導總隊守城東,以上所謂內線城垣復廓陣地,第74軍與其他部隊(三個軍)守備外線東南主陣地,憲兵團控制城內製高點,江防軍兩個師負責守衛鎮江。中國軍隊紙面實力雖然可觀,但大部分為淞滬會戰撤退下來的疲憊之師,其中補充新兵人數佔到了大約4分之1,疲師新旅,要想完成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關於南京固守1到3個月的任務,實在是力有不逮。

然而南京保衛戰雖然在史書上佔據篇幅不多,會戰時間也不長,但依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時任教導總隊第五團通信兵連長的石懷瑜回憶說,12月9日,教導總隊防禦正面,從岔路口到孝陵衛,光華門全線發生激戰,教導總隊冒著硝煙火海,抵抗一天,將敵擊退,敵軍用山炮轟塌光華門城牆後,數百人鑽入城門,被教導總隊第二團官兵以肉搏方式全殲,並重新將城牆缺口堵死。

10日,日軍以戰車為嚮導,衝入孝陵衛,被教導總隊以戰防炮擊毀兩輛,其餘倉皇而逃,尾隨之日軍步兵數百名也被殲滅大半,少數龜縮於城門甕洞內,夜幕降臨後,團長謝承瑞親率士兵,抵近敵軍,以數桶汽油倒下,再點火焚之,讓日軍全滅,凌晨又率領敢死隊衝出城門,以十多挺輕機槍為火力掩護,將城門附近日軍驅走。


11日,日軍轉攻雨花臺,通化門一線,防守西山,中山陵,紫金山的教導總隊官兵與日軍展開反覆衝殺,據守紫金山一峰,二峰的教導總隊第五團官兵,一直堅守陣地,直到司令部下達總撤退命令。










用戶69792950182


總共才10萬人,軍心又不穩,自然打不過日軍,只是沒想到那麼慘。當時大家都對唐生智和孫元良的逃跑頗有微詞...有人說是宋希濂不顧情面阻止了孫元良的逃跑,但是孫元良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描述了撤退的經過,與其他說法決然不同: “我既然在江邊找不著船,只好鑽隙向東面的山地撤退。我們從棲霞山龍潭車站間跨越鐵路,南向進入山區。

土族同胞殷勤地供給食物,熱心地帶路,並代我們找船, 給了我們不少方便,也添了我們無數傷心!這樣,我便帶我的司令部六百多官長兄弟,和一輩子的創痛與恥辱,從龍潭附近渡江,經泰興、淮陰、徐州、鄭州,於1938年 3月下旬到了武漢。” 7.還有一個孫元良被俘之說。南京陷落時,孫所部大部傷亡,孫作為師長在最後指揮,未能隨部隊突圍,其間化裝隱藏,但被日軍搜出被俘,後和其他被俘官兵集中,要作為“便衣兵”拉出去槍決。

當時南京大屠殺最殘酷的幾天已經過去了,有時日軍也允許百姓來認領抓住的青壯年。有個老婦突然站出來指認孫元良是自己的兒子,不是潰兵。 孫元良當時拄著一根柺棍,口音也與當地人迥然不同,日軍很是懷疑,讓翻譯詢問,聲稱如認了,就母子一起殺掉。但老婦始終不改口。恰好此時附近忽有槍聲,日軍急於去應戰,遂下令放掉,孫元良倖免於難。



李三萬的三萬裡


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是中國抗戰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中國守軍雖然浴血奮戰依然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撤退。但是因為準備不足、指揮混亂,大量中國軍民被困在南京城中被日軍包圍,之後日本侵略者製造南京大屠殺,30多萬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慘遭殺害。那麼當時有多少中國軍隊參與了南京保衛戰呢?

單從紙面上看守衛南京的兵力還是很強大的,都是精銳之師,中央軍嫡系部隊。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副司令羅卓英、劉興,下轄部隊包括徐源泉的第2軍(第41、第48師),葉肇的第66軍(第159、第160師),俞濟時的第74軍(第51、第58師),王敬久的第87師,孫元良的第88師,宋希濂的第36師,桂永清的教導總隊,何知重的第103師,霍守義的第112師,蕭山令的憲兵部隊等等,滿編將有18萬人左右。

但是除了41師和48師是齊裝滿員的部隊之外,其他部隊都是淞滬會戰的主力,1937年11月12日從淞滬前線撤退的時候已經都是損失慘重,比如第87師、第88師、第36師等幾個德械師傷亡過半,重武器也全沒了。到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衛戰開始,這些部隊休整不到一個月時間,不論是兵源、武器裝備、士氣等等都沒有恢復。根據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自己的統計手下約有8萬人,裡面3萬人是沒打過仗的新兵。面對日本軍隊海、陸、空三軍齊備的20萬大軍,說實話南京保衛戰能打了12天全是中國軍人拼死作戰的結果。

南京保衛戰中,既有唐生智、王敬久、沈發藻、桂永清等高級將領貪生怕死,丟下部隊獨自逃生;也有蕭山令、羅策群、朱赤等17位將軍壯烈殉國,連屍體都沒能從戰場上運出。

而中低級軍官和普通士兵基本上都能浴血奮戰,為國殺敵。在南京雨花臺,88師守軍打到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殉國;在中華門,日軍7次衝鋒被中國軍隊用白刃戰趕出城外,51師傷亡慘重;在光華門,面對日軍的飛機大炮,第87師和教導總隊官兵用血肉之軀擋住了日軍進攻,整排整連的中國軍人前赴後繼壯烈犧牲;74軍殘部6000餘人被日軍包圍後,不放棄抵抗依然堅持作戰,全殲日軍一箇中隊後強行突圍而去。


當狗容易做人難


致敬英雄,致敬先烈!

1937年12月1日,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場保衛戰—南京保衛戰打響了,隨後的一個禮拜中,南京城守軍經歷了日寇最為猛烈的進攻,12月12日,南京守將唐生智接受蔣介石命令下達總退卻令,12月13日,南京城破,沒來得及撤出去的守軍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此後日軍更是在南京城掀起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屠殺行動,史稱“南京大屠殺”。



在這場中華民國和來犯的日本倭寇戰爭中,雙方都投入了相當數目的兵力,經數字統計,南京政府投入了13個師加上1萬2千人的教導總隊,憲兵部隊等,總兵力達到15萬人,但實際兵力卻遠低於這個數字,因為當時不少守軍都是淞滬戰場剛剛退下來的殘軍,還沒得及補充兵力,所以準確的數字應該是8萬人左右。日軍方面在12月1號下達了侵華日軍全新的戰鬥序列,由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擔任主力入侵南京城,總兵力高達20萬,由陸軍大將松井石根擔任統帥。所以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中國軍人捨生取義的戰鬥,是放棄生命,振我國威之戰。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功足壯海軍威!

戰鬥打響以後,戰況無比激烈。南京城南的3雨花臺本是樹木茂盛,然而當年戰鬥開始以後這裡剎那治療就是血流成河。12月9日日軍以猛烈的炮擊,加之飛機轟炸,隨後又是坦克掩護,日軍優勢兵力立刻就湧入了雨花臺陣地,88師262旅旅長朱赤率領523團人馬堅守西面陣地,打退敵人多次進攻。但到了11日,國軍兵力基本上已經殆盡,朱赤身邊只剩下了一個連的人。但他們沒有放棄抵抗,而是“成功成仁”。朱赤命令自己手下的人將所有手榴彈蓋子打開,等日軍上前,幾百枚炸彈同時爆炸,日軍損失慘重。朱赤犧牲的時候,口袋裡還放著結婚照片和一封沒來得及寄出去的家書。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中華門,在光華門,在中山門,這樣的人也有很多,比如謝承瑞,比如蕭山令,比如高致嵩,比如李蘭池,這樣的英雄太多太多。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戰鬥結束以後,國軍方面士兵戰死五萬多人,平民死傷超過30要,國軍高級將領戰死47人,還有許多將軍的屍體在南京城內沒有被運出來,是真正的“死無葬身之地”。日軍方面戰死三千多人,受傷九千餘人,高級將領沒有一人陣亡。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八十年,那段南京市民飽受日寇燒殺淫掠的的歷史也漸漸遠處,但遠去不代表淡忘,更不是忘記,因為那不僅僅是南京之殤,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之殤。“國家當自強,歲月方靜好”,感謝中國軍人!!!


是阿維啊


對於1937年末和1938年初的南京,絕對算得上是一段苦難的歷史。

1937年12月1日,日軍下達攻佔南京的命令。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在隨後的長達6周的時間裡,日軍開始有組織有規模的進行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這一次暴行中,遇難人數超過30萬。有數據記載的是34萬,但實際數字恐怕還在這之上。


(一)、南京守衛戰的背景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國軍投入80萬兵力,日軍投入20萬兵力。雙方激戰3個月,最終以日軍獲勝而結束。

此役,由於在裝備上的落後,以及指揮上的混亂,國軍傷亡人數超過30萬人,而日軍僅僅傷亡4萬餘人。

淞滬地區淪陷後,南京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便暴露在日本的槍炮之下。對於南京,日本人虎視眈眈。

當時的形式下,南京已經岌岌可危。國民政府大多數高級將領(包括李宗仁和白崇禧)認為南京已經不可守,建議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

然而,唐生智為了重返權力的中心,竟然主動請纓要守衛南京,而且他還說出一段慷慨激昂的話語:

“現在敵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地,值此大敵當前,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我們不僅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最高統帥。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

唐生智說的這番話很對。南京可是首都所在,怎麼可以不戰而退?

只是遺憾的是,唐生智後來的行為,狠狠的打了自己臉。


(二)、南京守衛戰的守衛部隊

跟據記載,參加南京保衛戰的有這些部隊:

第41師、第48師、第159師、第160師、第87師、第88師、第51師、第58師、第36師、第103師、第112師,以及教導總隊三個旅。

在正常的情況下,守衛部隊的總人數應該接近15萬人,而且裡面不乏精銳部隊,比如說隸屬於74軍的51師和58師。但是,這恰恰不是正常情況,這些守衛部隊剛剛才從淞滬會戰的戰場上撤退下來,損失慘重,根本就沒來得及補員。

在這種情況,部隊的編制能保留一半就不錯了。按照唐生智自己的說,守衛部隊人數應在8萬人左右。


(三)、南京保衛戰為何會慘敗

從12月1日,日軍下達進攻的命令開始,到12月13日南京淪陷,只經歷了短短的13天的,而蔣介石的期望是唐生智能堅守1到2個月。是什麼原因導致南京保衛戰會潰敗的如此迅速?

1、雙方力量對比懸殊

首先,人數差異。南京的守衛部隊真實人數在8萬人左右,而日軍進攻部隊人數在15萬左右。

其次,裝備差異。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日軍的裝備遠遠領先與當時的國軍。

再者,士氣。淞滬會戰,國軍剛剛經歷了一場慘敗,士氣低落再說難免。反觀日軍,剛剛收穫了一場大勝,士氣正旺。

2、將領

老實說,唐生智在南京保衛戰中前面的表現還算是勇敢,頂著日本人的飛機轟炸指揮守軍對抗日軍進攻,堅持不進地下室。但是軍事能力上來說,唐生智確實算不上出彩。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其一:蔣介石11日晚電令唐生智撤退,但是唐生智並未向守軍下達撤退命名,直到12日下午才向個將領下達撤退命令。

其二:唐生智在保衛戰中,曾下令將所有船隻全部炸沉,以表決心。可惜,他不是項羽。背水一戰非但沒能獲勝,結果在大軍撤退時,出現了沒有船隻渡江的局面。

其三:在撤退命令下達時,只有參會的高級將領才知道消息,但是部分高級將領自己帶著錢財自己偷偷跑了,連自己的士兵都沒有通知。比如王敬久、宋希濂這兩位大神,自己先跑了不說,過江之後還把船燒。


對於每一個在抗日戰場犧牲的中國軍人,我們稱之為英雄;但是對於那些丟下自己的士兵逃跑的人,只能被稱之為狗熊了。

如果撤退時為了保存有生力量,無可厚非;但是像南京保衛戰中那些只顧自己逃命的將領,必將永遠留在恥辱柱上。

而對於在南京製造那起慘案的民族,我們必將不會忘記!該還的,必將會還回去!


小鎮月明


唐生智該殺!唐生智該殺!唐生智罪大惡極!

南京城內國民黨守軍有多少部隊,知不知道無所謂,估計不少於十二萬,但導致南京大屠殺的原因及兇手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南京大屠殺的主責人有蔣介石。主罪犯有唐生智,日本朝香親王,松井石根,谷壽夫等。

蔣介石未在日軍攻城之前撤退南京城內平民,責任不可推。在日軍攻城之前,國民黨軍事會議上,唐生智假裝願死守南京城,但日軍一攻城,就逃跑了,唐生智該槍斃!

本來,日軍攻城之前,國民黨絕大多數將領都主張放棄南京城,全體軍民撤出南京城,不要軍民作無謂的犧牲,現在我們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唐生智卻假裝要死守南京城,自告奮勇,牛皮哄哄,結果,日軍一攻城,這個魔鬼就帶頭逃跑了,導致三十萬同胞被日軍屠殺,唐生智罪惡極大,可以這麼講,南京大屠殺與唐生智關係最大。

下圖是在頭條號工作的悟空老爺爺,是悟空告訴我這麼回答的,你們說,我會錯嗎?



用戶創維




1937年11月26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對國對民殊難為懷也。”

1937年12月1日,日本侵略者開始對南京發起攻勢,南京危矣!12月11日,蔣介石命守軍撤出南京;12月12日,南京淪陷在即,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命令守軍突圍和撤退;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對我30萬中國軍民展開慘無人道的屠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南京保衛戰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場畸形的保衛戰,“李白”等國民黨高層說南京不可守,所以不守;蔣介石也說不能守,所以不願意守,但是他的身份以及南京作為首都存在的意義,又讓他不得不守;唐生智想借守衛南京在蔣介石面前表忠心,從而獲得蔣介石的重用,畢竟手裡沒權心裡癢癢,所以即使他不想守也守不住,但是最終還是去守了。當然,在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南京肯定守不住的情況下,不論如何,唐生智所表現出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壯士割腕的氣勢還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以唐生智的軍事指揮能力,他終究還是擋不住日軍的攻勢,在日軍凌厲的攻勢下敗退。這是在所有人預料中的事,因為從始到終根本沒人看好這場保衛戰。



唐生智請纓:沒有統帥命令決不撤退,誓與南京共存亡。

當時日本取上海趨南京的攻勢有如破竹,說實在話,在那種情況下,尤其是國軍撤出淞滬戰場時被日軍追在屁股後面打得潰不成軍的情況下,沒有人有信心能夠守住南京這座孤城,沒有人。但是正如蔣介石在日記中所寫,南京是首都,你不得不守,否則你怎麼向國人交待?你可以守不住,但是絕不能不守。

後來在軍事會議上討論是否應該死守南京的時候,唐生智正是因為揣摩到了蔣介石的用意,於是主動請纓,甚至立下軍令狀,“沒有統帥命令決不撤退,誓與南京共存亡。”老蔣見老唐頗能揣摩聖意,暗中點點頭,趕緊就坡下驢,於是封唐為南京衛戍司令,成為南京保衛戰的指揮官。但是當時唐生智心裡實際上怕的要命,再加上他的軍事水平根本不夠用,這場保衛戰打得很沒有章法。1937年12月11日,老蔣發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唐瞞著守軍所有人,直到12日下午才將命令傳達全軍。我曾以為唐生智是試圖做最後的努力,或者是想表現給老蔣看,不過後來想到,唐生智剛傳達完指令,結果自己馬上乘坐預先準備的汽艇跑路了,這或許意味著唐生智對撤令隱而不發是在為自己的跑路爭取時間。

當守軍將領收到撤令後,都是急急忙忙拋下部隊自己跑路了,比如王敬久、宋希濂等人。唐生智不僅指揮不好作戰,甚至連撤退都做不好,如果不是看在他為蔣介石解圍的份上,估計他的下場會和韓復榘相同。只是不知道像喪家犬般落荒而逃的唐生智在想到自己曾經說過的“誓與南京共存亡”時會不會臉紅?



在南京保衛戰中,受唐生智指揮的守軍有多少人?

有人認為當時國軍處於兵力優勢狀態,即使守不住南京,也不應該敗得這麼難看。事實上這種看法是有誤區的,蔣介石當初本來想將軍隊從淞滬戰場撤出來援守南京,但是撤退得太倉促反倒讓日軍撿了便宜,到南京時已成潰兵,然後這幫潰兵經過整編,成了南京的守軍。

此外很多人說南京守軍兵力在15萬左右,但是實際上具備作戰能力很可能也就8萬左右。根據當時的南京衛戍司令部參謀處科長譚道平所寫《南京衛戍戰史話》記載,南京守軍情況如下:

第2軍團:18000人

第66軍:7000人

第83軍:5500人

第36師:7000人

第51師:6000人

第58師:7000人

第87師:6500人

第88師:7000人

教導總隊:11000人

第103師、第112師、憲兵及直屬:6000人

根據譚道平的記錄,南京守軍當在81000人左右。日本對南京守軍兵力的估算更低,僅在7萬人左右。這些數據即使有出入,但是國軍兵力應該也就在八九萬人左右了,不會超過10萬人。日本華中方面軍兵力則在20萬人以上。由此可見,國軍在兵力方面完全沒有優勢可言,在武器裝備方面則更是不如,南京守軍說白了是老蔣用來堵住悠悠眾口的棄子,想讓老蔣給他們發好裝備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別說是唐生智指揮南京保衛戰,換成國民黨的任何將領,也沒人能在這種情況下保住南京城。唐生智所罪者,在臨陣脫逃。

只是,可憐了我30萬慘死的同胞!落後就要捱打,只希望我們永遠不會重演悲劇。


寧糊塗


唐生智管轄的南京衛戍部隊包括第2軍團之第41、48師,第66軍之159、160師,第71軍之89、88師,第74軍之51、58師,第78軍之36師,第83軍之154、156師,教導總隊之103師、112師,共計14個師。另有憲兵團2個,第8炮兵團1個營,第10炮兵團1個營,坦克10輛,城防通訊營,防空司令部27門高射炮,特務隊。



這些部隊中除去第2軍團是滿編新銳部隊外,其餘都是從淞滬會戰中撤下來的疲憊之師,根本沒來得及修整和進行補充,遠不能滿足守城的需要。最後不得不臨時徵召了3萬人的壯丁協助守城,這些人沒有任何訓練,作用極其有限,極易潰散。


而圍攻日軍的兵力有6個師團、1個旅團,2個獨立野戰重炮旅團,3個攻城重炮聯隊,7個攻城重炮大隊,1個重型臼炮大隊,1個重炮中隊,16個高射炮大隊和3個後備山炮大隊。總計兵力20餘萬人,重型火炮700門,輕型火炮2000門,坦克的300輛,其火力之猛烈,可見一斑。

最終這8萬中國守軍戰死40%以上,受傷無數,幾近覆滅!日軍傷亡1.2萬人。


戰略論


很多答友會有疑問,為什麼南京衛戍司令會是已經沒有兵權的湘軍唐生智,而不是眾多的中央軍大佬?諸多史料也是自相矛盾。其實細究起來,原因無非有三: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乃是唐生智當時的軍事職務和工作性質,從而使蔣介石和軍事委員會高參們認為唐生智守南京最為合適。



數次反蔣失敗後,老唐既沒了基本部隊也沒了爭雄的心氣,在全國各派一致抗日的大氣候下,彼時就任軍事委員會訓練總監部部長、警衛執行部主任,陸軍一級上將。這個“警衛執行部”是秘密成立的,中心任務就是對日戰備,即策劃一旦中日開戰時中國軍隊的防禦戰略方案,作為保定一期的高材生,唐生智在軍事專業上還是有二把刷子的。

唐生智不僅策劃了四道防禦線進行兵棋推演,更於1935年12月利用訓練總監的身份,操辦了一次保衛南京的軍事演習,以張治中率領的第87師和教導總隊為“藍軍”模擬進攻日軍,以南京警備司令谷正倫指揮的第36師為“紅軍”防守,其結果是一週內“紅軍”全殲“藍軍”。蔣介石又喜又憂,喜的是軍事演習大獲成功,憂的是日本軍隊有這麼稀鬆?但不管怎麼說,唐生智具備一定南京防禦基本經驗,哪怕是紙面上的。



第二點就是當時的軍界大佬們諸如何應欽、白崇禧、陳誠、徐永昌等,以及主要兵團的各部隊長,從軍事角度分析都不同意死守南京,確實南京易攻難守,中國軍隊又自淞滬新敗,部隊的建制、兵員和士氣都大成問題,嚴重需要整頓補充。所以蔣介石的親信們沒有人願意頂這個雷,誰也不想把致首都失陷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那可是千古罵名。因此,嫡系之外並且資歷深厚的唐生智是比較好的選擇,老唐曾經推薦谷正倫擔任衛戍司令,被蔣介石一口否決了,谷正倫的資歷屬實不夠,壓不住若干派系的十萬大軍。

第三點就是唐生智確有重新領兵的念頭,民國高級將領沒有哪一個不想統兵帶隊的,唐生智多次反蔣也是因為“一山容不得二虎”,然而自從1930年兵敗下野後,再沒有成為軍事統帥的機會,對一個職業軍人來說,唐生智的心裡是有些癢癢的,並且這是個很難得的機會 ---- 其他的大型戰役,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來領導,蔣介石身邊的軍隊親信大員何止一二,兵權豈能旁落。



上述幾方面的因素疊加起來,唐生智才在蔣介石的暗示下,請纓出任南京衛戍總司令,一幫嫡系大員通通鬆了口氣,不過蔣介石仍不放心,再以“土木系四大金剛”之首、第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為南京衛戍副總司令,一是擔心唐生智指揮不動驕橫的中央軍,恐怕另一也是監視,別拿黃埔系精銳胡亂糟蹋。既然在危難之際唐生智“挺身而出”了,那麼老唐的一些要求軍委會就得儘量滿足,比如原本計劃去湖南整補的教導總隊被留了下來,號稱“鐵血衛隊”的憲兵司令部也留了下來,蔣介石組織給唐生智的,總計有多少軍隊呢?



南京衛戍司令部 司令長官唐生智(保定一期)

副司令長官 羅卓英(保定八期) 劉興(保定二期) 參謀長周瀾(保定二期)

說明:劉興和周瀾都是唐生智湘軍的老部下和湖南同鄉。

第十軍 徐源泉 轄第41師、第48師。

第六十六軍 葉肇 轄第159師、第160師 (粵系軍隊)。

第七十一軍 王敬久 轄第87師(德械師)。

第七十二軍 孫元良 轄第88師(德械師)。

第七十四軍 俞濟時 轄第51師、第58師。

第七十八軍 宋希濂 轄第36師(德械師)。

第八十三軍 鄧龍光 轄第154師、第156師。

教導總隊 桂永清 轄第103師、第112師。

憲兵司令部 蕭山令 轄三個憲兵團。

江寧要塞 邵百昌 炮兵第八團一部、高射炮隊、通訊營等。



上述共七個軍的番號,不足15個師的兵力,由於普遍戰損和缺編,平均每師7000到8000人,因此總兵力大約10萬餘。

1937年11月27日,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對記者發表保衛首都的講話,同時下達命令,以第七十八軍宋希濂部防守南京城北陣地及下關碼頭,同時控制所餘船隻。為表與南京共存亡之決心,唐生智同時明令各守備部隊:如有敢擅自渡江逃退者,宋希濂所部和江北胡宗南的第一軍,即可開槍正法。



附日軍進攻南京的兵力佈署:

東路部隊:第11師團(山室宗武)、第13師團(荻州立兵)、第16師團(中島今朝吾)、重藤支隊(臺灣旅團),沿京滬鐵路主攻。

中路部隊:第3師團(藤田進)、第9師團(吉住良輔),沿京滬公路攻擊前進。

西路部隊:第6師團(谷壽夫)、第114師團(末松茂治)、第5師團國崎支隊,沿太湖南岸包抄。

軍直轄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第6旅團、陸軍第三飛行團,海軍第三艦隊第11戰隊。

合計日軍9個師團左右的兵力,去掉淞滬戰役一定的戰損,至少在20萬人馬。在作戰中部分日軍負責外圍,直接攻城的日軍有第6、第9、第16、第114、第13師團一個支隊、第3師團一個聯隊等約五個師團,近10萬兵力,以1937年的戰力比,中國軍隊處絕對劣勢。


度度狼gg


士氣可嘉,長官草包。唐生智這個歷史罪人,毀了兩座城:一座古都喚作南京,信誓旦旦與城存亡卻在逃跑時快過獵豹,撤軍令不及時下達到各單位,直接困死南京幾十萬軍民。燒掉所有過江渡船滅了南京軍民生的希望表面而看"潑婦成粥",卻給自己留了個小火輪。

一座零陵,中國唯一建城史上幾千年來、自秦皇置郡縣始就沒改過名的千年古郡。

這草包在當年修建湘桂鐵路大動脈時,枕木已鋪設到零陵,卻下令拆掉枕木讓鐵路從他老家東安路過。試問,如此重要的鐵路不從轄管10個縣區的地區經過卻繞道自己家鄉一個人口稀少GDP可憐兮兮的小縣這是何等自私。如今的零陵已是永州市的一個區,市委、政府及市直機關也陸續從零陵搬到曾為一個小鎮卻挨著湘桂鐵路的冷水灘區,而零陵冷水灘相隔幾十公里,一個地級市的兩個區相隔幾十公里只靠一條一級公路聯繫恐怕國內少有吧。造成的後果是零陵的沒落,而冷水灘區做為中心城區只能輻射永北四縣,永州南六縣去趟市區比去廣西桂林還要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