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深厚的歷史淵源、獨特的地理位置

使得花橋與安亭

在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交集

兩地互相幫助,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結下“蒸梨常共灶,澆薤亦同渠”的情誼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花橋和安亭很近

從地圖上看

整個花橋的形狀像一張楓葉

與安亭交織在一起

兩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花橋的地域劃分並非今天我們所見的這樣。那時的花橋,東邊屬安亭鄉,西邊屬菉葭區,安亭鄉與菉葭區又同屬崑山縣管轄。解放後,才將花橋嚴泗橋以東劃為上海安亭,其餘部分劃為花橋鄉。後1986年設立花橋鎮,才是如今的花橋。



從歷史來看

花橋與安亭本為一體

在區域位置上很難劃清界限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 1989年花橋一角

由於特殊的地理區位,使得兩地共享交通,全國有許多重要交通線從這裡穿過,如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京滬鐵路、滬寧鐵路等等。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穿境而過,通往花橋,成為國內第一條跨省地鐵線路,更是加深了兩地的感情。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 滬寧高速公路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


兩地在教育上也是很有淵源

不但有花橋人去安亭讀書

也有安亭人來花橋讀書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 1992年的花橋中學

例如歸有光出生於崑山,自幼聰穎,九歲能寫文章,後徙居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在安亭講學二十餘年,名聲大噪,四方學士紛紛慕名而來,學徒眾多,其中程嘉燧、唐時升、李流芳、婁堅各以詩文書畫蜚聲海內,人稱“嘉定四先生”。後人為了紀念歸有光講學,在安亭辦起了震川中學。這所中學向花橋、安亭兩地招收學生,在校工作的教職工也大多來自兩地,在合作管理下,震川中學逐漸成長起來。

花橋中學是一所頗有名氣的完全中學,辦學質量高。由於花橋特殊的地理優勢,許多安亭學生前來花橋中學借讀、補習,參加上海高考大多都能脫穎而出。上世紀70年代,學校裡要開英語課,可是當時花橋的民辦學校哪裡有那麼多英語老師,於是便派年輕教師去安亭中學學習,安亭中學為花橋培養了優秀的英語教師,壯大了花橋民辦中學的師資力量。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 現在的花橋中學


花橋與安亭在文化上的交流不僅於此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 1995年花橋照片

電影風靡上海,花橋人看了很是“眼熱”,請來安亭電影隊朱隊長作技術支持,使得花橋在1974年也成立了自己的電影隊。16毫米的小黑白電影走進了人民的生活,為本是單調的花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後,安亭有了好電影,花橋也借來放一放,在看電影這件事上,兩地算是早就資源共享了。

電影豐富了花橋人民的日常生活,其實在生活上,特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花橋也是離不開安亭的。以前的花橋並沒有集市,花橋人買東西只能去陸家或安亭。安亭嚴泗橋的自由市場是花橋人趕集的必去之地,那裡蔬菜、瓜果、魚肉、家禽應有盡有。集市趕早,為了買到新鮮的食材,趕集的人早早便要起床,常常是半夜十二點就起床洗漱,準備些乾糧,背上竹簍,心裡盤算著採買些什麼東西,循著月光便上路了。從花橋到嚴泗橋自由市場大約12里路,走上約莫一個小時便到了,有花橋人來這裡買東西,也有花橋人來這裡賣東西,在自由市場,花橋和安亭就是一家人。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在工業發展上

花橋與安亭更是離不開彼此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 1995年花橋照片

改革開放初期,上海的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花橋轉移,花橋在緊鄰安亭的曹安公路處劃出曹安開發區,在此引入新浦襯衫廠、五洲服裝廠,辦起了自己的企業,紡織工業逐步發展起來,帶動當地的經濟,人民逐漸富裕。隨著經濟的發展,花橋成立了第一家汽修廠——新東汽車修理廠,主要從安亭收購舊車,改造後再出售。後來,又與上海合作辦齒輪廠,可以說花橋鄉鎮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上海的幫助,而花橋又幫助上海更快地完成產業結構的轉型。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1992年花橋照片

上海作為中國經濟的中心

輻射、帶動了長三角許多城市的發展

花橋因有利的區域地理位置

可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改革開放以來,花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花橋大部分村莊的拆遷,曹安路一帶違章建築的拆除,大大推進了城市的整體規劃建設。如今的花橋高樓林立,交通四通八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花橋對接上海|共同成長、親如兄弟


從建滔63層俯瞰花橋,它早已不是那個“晝出耕田夜織麻”的水鄉農村,而是名副其實與安亭比肩而立的弟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