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著也要活下去”的ofo還有機會嗎?

迷戀不若寒暄


OFO最好的結局還是賣給大佬,但是這個機會已經沒有了,美團並掉了摩拜,阿里弄了哈羅單車,滴滴原來是最好的金主,只是現在自己也深陷泥潭,這樣買家也都沒有了,自身又一地雞毛,就算有人報價也是趁火打劫,估值起碼縮水50%,最主要的是滿大街的OFO與各地申請全國文明城市相悖,停放的不在指定位置,見一輛收一輛。想用都沒有,4月份我就把錢給退了,公司附近基本看不到共享單車,這個本身的需求最大也僅僅是校園,商業邏輯閉合沒有滴滴那麼剛需,還受天氣影響大,夏季和冬季下雨天的需求很少。


安德利亞0741


和共享單車兩年前(大概吧)剛出來的時候一樣,我還是認為共享單車沒戲,各種顏色的都沒戲,至少在我所處的城市(地標無錫)沒戲。且不說影響市容、易丟失損壞等經營管理問題,我只說根源問題:原本就沒有太多需求,又沒有產生需求效應。

靠補貼免費騎活動吸引顧客,開始的時候人很多,如果以為剛需很多,那就錯了。你得盈利,你一旦正常運營,還有多少人留下來,那才是剛需。

為什麼剛需不足?我們先看看我們城市內的出行方式。公共交通主要有地鐵、公交、出租車。個人交通主要指的是家用汽車、電瓶車、步行。雖然共享單車瞄準的是半站距離的區間,但是如果公交交通非常發達,代步工具又很普遍,那麼共享單車的生存空間將被擠壓的體無完膚,或許本就沒有多大存在的價值。

首先,公共交通的擠壓,公共交通的站間距離的1/2是共享單車的優勢上限。無錫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公交車或地鐵站與站之間非常短,舉個極端的例子,我上班的兩個站之間距離只有五百米左右。共享單車生存空間被擠壓了一截。

其次,電瓶車的擠壓,電瓶車在0--10km範圍內都完爆共享單車。無錫的電瓶車非常多,它是10km以內最方便環保便宜的出行方式,它的保有量非常驚人,基本是家庭標配。而且基本是免費的(上班可以在單位充電),而且出去停靠也方便,速度也甩自行車八條街,。

最後,說說步行,步行的舒適區給共享單車規定了下限。走個幾百米,也沒什麼大不了。如果時間來得及,慢慢走也沒事。

共享經濟外國人早就實踐過,絕大部分是行不通的。根源就在於無法因為共享而創造出新的需求。

共享單車的本質就是一場資本遊戲,原先基本就不存在出行的問題,共享單車的出現也就基本不解決什麼問題,基本沒有存在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還不如出租汽車和出租光碟來的高明。








孫大牛說科技


2016年ofo如日中天時候寫過一篇文章:

是分析ofo為何會失敗的文章,不過比較難懂一些,大家可以看看

今天來看ofo是否還能活下去,我覺得首先要看可能有的活下去的方式有哪些:

1. 上市或再繼續獨立融資:幾乎沒戲了。團隊本身出了問題,沒有資本方傻到這個地步,也木有監管層寬容到這個地步,去向二級市場傾銷這波不良資產;

2.找到盈利模式堅強的活下來:團隊大勢已去,時間也不允許了,希望微乎其微;

3. 被併購:幾乎還有10%的車能運營,並且車輛本身質量一般,即使接盤技術等還需要迭代,與其浪費錢運營迭代不如說不要,所以車輛端的資產幾乎沒人看的上,資產端沒有什麼看的上的時候就剩下用戶和行政資源了,用戶對ofo以沒什麼好感,現在已經處於能讓我拿回錢就行,所以這塊幾乎也沒價值了。所以,唯一能被大家看的上的可能就是行政資源了……每個地區的車輛投放名額,阿里、滴滴、聯想、百度我能想到的合適的併購方大概這些

這幾種方式我希望看到的是第三種吧


張瑞Alex


沒有機會了 太年輕自大


卍777777卍


半死不活,拿幾千月薪想的太多了!!!麻煩給個好評,認證用,謝謝


我是圖書館啊


個人認為錯過了最好的機會,但是還是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就是他所擁有的每個城市的投放指標以及試錯的經經驗成本。


Dorian銘宇


以後都不能再相信任何一家企業了,都是騙子


海闊天空111300791


做生意先要講誠信,本來就不是自己的錢,還要不還給消費者,這可是大忌。要麼趕緊還押金,要麼趕緊表明態度,取信是關鍵。市場不是你想活下去就能活下去的,且行且珍惜


伴德信息科技


沒有35億連押金都不夠退,談何易


觀點發現


有人接盤就可以,這個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