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的雍正朝中,八王爺黨逼宮時,雍正有兵權嗎?

重慶智


《雍正王朝》中八爺黨逼宮的劇情發生在了雍正十二年,這一點從雍正安排誠親王胤祉和弘時抄八爺的家的時候,貼的封條上可以看到。當然如果放在正史的話,別說八爺黨率人逼宮雍正了,他連活都沒有活到那個時候,雍正四年的時候,八阿哥胤禩就已經被圈禁致死了,同樣的,九阿哥胤禟、隆科多以及他們想要擁立的弘時,也不會出現在逼宮現場,因為他們也沒有活到那個時候,他們之中只有十阿哥活到了雍正十二年以後,但是卻是在圈禁中度過了整個雍正朝,直到乾隆繼位才被放出來。

雍正在位期間,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並且建立軍機處,逐步將軍政大權從上書房和議政會議轉移到了軍機處,日後,軍機處替代成為了國家最高的權力執行機構,也就是說凡是國家一切重要事務,都是由軍機處直接對接皇帝,使得中國封建社會的君主專權達到了頂峰,雍正是手握一切軍政大權。

而再看看八阿哥胤禩,自雍正朝開始,為了政局的穩定,雍正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隨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最終雍正四年(1726年)去世,享年45歲。而從他的爵位和官職可以看出,八阿哥並不掌握兵權,也沒有太多關鍵性的行政權力,初期任命官職完完全全就是懷柔政策的需要。

且放下八阿哥不說,另外兩位掌管兵權並且對於雍正登基有著重大功勞的人——年羹堯和隆科多,縱使功勞卓著、縱使手握兵權,不是一樣的被雍正逐步拿下,然後處死了,更不要說沒有兵權,從前還為政治死敵的八阿哥,雍正一定是處處提防,不可能給他這個機會的。

除去朝堂上面幾位阿哥,還有從關外而來的鐵帽子王,他們有沒有這個膽量和實力呢,這裡我想舉個例子,慈禧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的時候,抓起的“顧命八大臣”中也有鐵帽子王,分別是當時肅親王和怡親王,一樣處死的處死,削爵的削爵,縱使帽子再鐵,在皇權面前依然是無濟於事,因為真實歷史中這幾位王爺斷然不敢拼上自己的鐵帽子與皇帝作對。

所以,在正史中,八王爺逼宮雍正的事情不會發生,也不可能發生。


雍親王府



在真正的歷史上,八爺沒有任何一點可能性,可以像電視劇裡面那麼威風八面,什麼逼宮,什麼和四爺平起平坐地商議朝政,還什麼把旗主王爺都召來一起商議國事,還逼宮,這些都是天方夜譚。實際上,八爺至始至終連兵權的影子都是沒有見到過的。


八爺,也就是愛新覺羅·胤禩,年輕的時候確實很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就被封為貝勒,管理廣善庫,內務府等。看起來好像很能幹,很受器重,然而和雍正相比其實差不了多遠。


八爺17歲這年,也就是1698年,雍正在幹什麼呢?雍正也一樣獲封多羅貝勒。說明康熙對兩個人的器重是差不多的。


兩者不同之處在於,一廢太子時,八爺蠢蠢欲動,還找了術士面相,在古代,利用巫蠱和術士屬於耍無聊,這是很被康熙厭惡的,有本事就智力對比,能力打拼,暗通神怪,怪力亂神,為大家所不齒。所以,管你面向也好,巫蠱也好,在康熙還沒去世以前,只要被老皇帝知道了你在搞這些亂七八糟的,那麼你其實就已經出局了。歷史上,大阿哥胤禔魘鎮太子,最後的下場是被削爵囚禁。對長子都是如此,不要說你八子。


這樣說來,其實在康熙晚年,八爺就摸不到兵權。相反,康熙六十年正月,四爺代父祭祀,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四爺代父察閱京師通州倉廒。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康熙把這兩件事都交給了四爺,足見對他的信任。


雍正即位以後,封八爺為和碩廉親王,讓他主持工部,理藩院的工作,從來沒有給過他兵權。他帶兵逼宮幾乎是天方夜譚,而雍正四年,八爺及其黨羽就開始被清算。也就是說八爺戰戰兢兢幹了四年,就被幹掉了。


而此時此刻,雍正有沒有兵權呢?首先,雍正繼位以前,朝外是年羹堯節制陝甘,早就在和四阿哥交往。朝內,是隆科多做九門提督,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這些都是康熙安排好了的。一內一外一配合,雍正就掌握了主要的兵權。而正大位以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八爺就更沒有資格去動康熙合法繼承人的兵權了,雍正要弄八爺,如同捏死螞蟻一樣容易。


人最怕的就是看不清楚自己,看不清楚形式,八爺可能覺得自己小時候被康熙喜愛,就應該即位,就應該努力爭取,而其實命運有的時候有它的運作規律。八爺如果早早的不問朝政,放棄官爵,跑得遠遠的,像弘晝一樣當一個“糊塗王爺”,說不定,還可以多活幾年,頤養天年,不至於45歲就掛了。


HannibalLecter


真實歷史中,沒有八爺黨逼宮,也沒有八個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務。

根據史料記載,皇十四子允禵,雍正元年即被幽禁。這個跟電視劇差不多,電視劇的八王逼宮也沒有他(被關著呢),所以他就不多說了。

皇十子允俄,雍正二年被圈禁,一直到乾隆繼位才釋放。所以允俄顯然不可能參加“八王逼宮”(也被關著呢)。

皇九子允禟,雍正三年被革爵,押至保定囚禁。被直隸總督李紱折磨致死。據記載,允禟在關押期間患病,李紱命人不許醫治。允禟昏死過去就拿冰水澆醒,反覆數月,被折磨致死。



電視劇中的李紱,是清流領袖,為官清廉,為人正直,反對雍正的部分新政,不惜以死相爭。然而真實歷史上的李紱是雍正新政的鐵桿執行者,是一個狠辣的狠角色。

這就很明顯了,八爺黨四個人,一個被弄死,兩個被囚禁。僅剩八阿哥一人而已,光桿司令。


“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純屬虛構

電視劇中的鐵帽子親王逼宮,指的就是老八借整頓旗務之名,邀請關外旗主王爺進京。控制京城防務,逼雍正退位,傳位給皇三子弘時。



然而真實情況是雍正繼位後,明確指示,下五旗的統領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旗主效忠。旗主在雍正朝,都是光桿司令。逼宮,是不可能的。

不過有一點,電視劇說對了。就是雍正時期的旗務確實非常亂。

除了上三旗的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由雍正直接控制外;正紅旗由康親王統領;鑲白旗由裕親王統領;鑲紅旗由平郡王統領;正藍旗由皇五子弘晝統領;鑲藍旗由簡親王統領。也就是皇帝三個旗,皇子一個旗,旗主四個旗。

但是,第二代裕親王在雍正二年革爵,第三代裕親王在雍正四年革爵。弘晝也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心態。等於說,鑲白旗和正藍旗,在雍正朝沒有旗主

拋開電視劇不說,就算曆史上真有逼宮。皇上自領三旗,還有兩個旗沒旗主,就剩三個旗,這叫哪門子的“八王議政”?


問:真正的雍正朝,雍正有兵權嗎?

答:雍正手握重兵,而且真實有效的控制了滿洲八旗。


Mer86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八爺一黨秘密聯合雍正大兒子弘時和八旗王爺,控制了京郊的部隊,並勾結失寵的隆科多,掌握了禁軍,然後在朝中責問雍正,企圖逼宮架空雍正。還好雍正的小兒子弘晝把情況告訴了十三爺,十三爺擺平了內外軍隊後,解了雍正之圍。

其實這不過是電劇編的故事。真實的雍正可沒有這麼心慈手軟,和風細雨。雍正登基後,他的親兄弟中,20歲以上的王爺15個,只有3個人境遇比較好,一生受到重用並獲得善終:就是其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祿和十七弟胤禮。雍正繼位後,立即封胤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胤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胤禮,雍正繼位封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

胤祥和胤禮顯然早加入“胤禛黨”,只是康熙在世時,十分隱秘,沒有暴露。

其它的12個兄弟,除了大阿哥胤褆和廢太子胤礽在康熙朝就被圈禁外,大部分都被圈禁起來,並且基本上都早死了。

雍正在擺平了其它幾個人後,開始對最重要的八爺胤禩下手,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蘇努、吳爾佔等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二月初七日,胤禩被囚禁於宗人府,並將名子改為“阿其那”。五月份,雍正召見諸王大臣,歷數胤禩罪狀,並詔告全國。當年九月初八,胤禩死在所囚禁的宗人府。

雍正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人,一上臺就牢牢掌握了權力,登基不久,就遇到青海的羅卜藏丹僧叛亂,雍正立即命令年羹堯帶兵出征,迅速平叛。雍正七年,因為對西北噶爾丹用兵,雍正設立了軍機處,統籌戰爭的軍事、後勤、行政等事宜,軍機處的設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進一步加強了皇權。


華哥雜談


第95期總680期

題主問的是在“雍正朝”八爺黨的逼宮;雍正皇帝是否有兵權,並不是說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演繹,那麼歷史上是否有這一段呢?

這題有些暈,電視劇《雍正王朝》關於八爺黨逼宮這一段,或者這件事是不存在的,堂堂的紫禁城,特別是在乾清宮不可能允許胡言亂語,特別是讓雍正皇帝戒備的八爺黨成員,他們也沒有這種機會。
【被逼宮的雍正皇帝】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雍正皇帝被逼宮這場戲,看似精彩,實際上是漏洞百出:

一、歷史上沒有一絲痕跡的八爺黨逼宮。雍正皇帝登基伊始,為了緩解來自八爺黨的壓力,直接加封八阿哥胤禩為“廉親王”,說是總理事物大臣,實際就是一個空投銜。

二、此刻的雍正皇帝十分警惕八爺黨這幾個重要人物;老九、老十一直是雍正皇帝打壓的對象,特別是自己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也給加封,但是要去給先帝爺守陵。

三、隆科多不存在調換雍正皇帝親自把持的內庭侍衛,更無可能撤換雍正皇帝的貼身侍衛。隆科多即使失寵的時候也還去俄羅斯邊境談判邊境問題。另外隆科多在雍正三年,被撤掉了步軍統領的職務。次子玉柱因為品行惡劣,被奪職罷官,交由隆科多管束。


【逼宮大戲的十三爺胤祥】

大家想;雍正三年隆科多已經被雍正皇帝罷免了九門提督及步軍統領衙門職務,隆科多還有機會掌握九門提督和步軍統領衙門嗎?

此刻時值年羹堯獲罪,雍正帝以都統範時捷疏劾欺罔貪婪諸狀,並下吏部議處。上諭曰:“前以隆科多、年羹堯頗著勤勞,予以異數,乃交結專擅,諸事欺隱。

就是說當年羹堯獲罪的時候,隆科多已經開始被雍正皇帝冷落並由部院彈劾,是一位典型的有其名無其實的人物,面臨著下臺的召喚。

【雍正皇帝不給他們機會】

整頓旗務是雍正皇帝登基後的確定的治國方略,大政方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及攤丁入畝,改土歸流是雍正皇帝增加財賦的來源與手段,氣勢磅礴,不可動搖。

西北軍事吃緊的重大財政開支已經讓雍正皇帝苦不堪言,為了加強整頓旗務的決心,必定對那些八旗子弟以及旗人的野蠻加以防備,豈能容關外四個王爺帶兵進京?

本來雍正皇帝的登基就是在“九王奪嫡”中產生的,對於雍正皇帝的登基存在著很大爭議,所以雍正皇帝對於京畿的防務必定要有靠得住的人專職管控,比如十三爺胤祥。

【雍正朝的怡親王胤祥】

雍正皇帝登基初始,胤祥迅速成為雍正皇帝的臺柱;手段之老練,完全不像一個從未與政治打過交道的皇子,他的忠誠度也堅定了雍正皇帝重用他的決心,命總理戶兵二部。自此即全力輔佐風根治理國家,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

雍正三年直至雍正七年,因準噶爾部竄擾邊陲,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看來在雍正朝,財政與軍事是在和碩怡親王胤祥掌握之中。


【聽命於皇帝的大內侍衛】

比如年羹堯帶領的西北二十幾萬大軍,那是雍正朝的野戰部隊,由兵部拿出章程,皇帝親自簽署御旨後才能由兵部發令調兵遣將。

查遍滿清歷史及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演繹看;守衛京畿重地的部隊就是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經常提到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這兩支部隊純屬戍衛京城防務。
【圖裡琛不會聽命任何人】

比如這位大內侍衛“圖裡琛”,一看就知道是一位一條道走到黑的人,他會隨便聽命隆科多的換防嗎,不可能,圖裡琛在《雍正王朝》中看似皇帝的普通貼身侍衛,他應該就是雍正皇帝的一隻特殊警衛隊。

除此之外;比如康熙皇帝在熱河木蘭秋獮時發生的太子胤礽“假調兵符”一案,康熙皇帝突然掉來了“狼覃”這支神秘的部隊,由此可見雍正皇帝的手裡不排除有機動性非常強大的,而且絕對聽命於皇帝機動軍隊。康熙帝一聲令下鐵騎三萬,何況生性多疑的雍正皇帝。

所以在雍正皇帝眼裡,他是絕對不允許別人動他的“軍”字輩權力,登基初期也好,還是在雍正皇帝未來的執政期間,兵權是雍正命根子!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帶你繼續解剖分析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


日堯居k古史


雍正在登基前就拉攏年羹堯,使之成為了自己的黨羽。年羹堯的妹妹是雍正的側福晉,雍正登記後封為貴妃。也就是說,年羹堯是雍正的大舅子。雍正登基後,年羹堯受到重用。年羹堯打勝仗班師回朝,雍正讓滿朝官員夾道歡迎,實際上就是用軍事力量震懾政敵。這是雍正的外部軍事力量。在朝廷內部有隆科多。隆科多是清朝皇家警衛司令,康熙朝他只聽命於康熙,雍正朝他只聽命於雍正。所以,雍正登基後完全控制了兵權。沒有兵權的八王,根本沒有逼宮的可能。

雍正登基後,採取欲擒故縱、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重用八王及同黨,等雍正皇位坐穩了,才最終清理八王黨的,這過程中,八王幾乎沒有反抗之力。


豫有得


所有清朝皇帝都有兵權!這是清朝軍制區別於其他時代的優勢所在!清朝就沒有被權臣架空的皇帝!即便是鰲拜也不能大權獨攬,這也是康熙能夠成功剿滅鰲拜的主因!

清朝的軍制有兩種,一種是八旗兵,一種是職業軍。

八旗兵中,有八支軍隊分屬六個人,其中五個人各領一旗,旗主是世襲鐵帽子親王。而三旗歸於皇帝、皇太后,這三旗是必須忠於皇帝,或者皇太后的。這是努爾哈赤留下的國策。

皇太極入關後,將軍制特別改革,建立職業軍制,這基本是現代軍制的基礎了!職業軍制的所有兵員來自全國各地,並不屬於某個將軍。將軍只有領兵之權,沒有招募權,糧餉也由皇權直接調撥,這支部隊是直屬於朝廷的,只有皇帝或者皇太后才能調動!而且不能反叛朝廷,因為,反叛朝廷便是謀反,謀反是誅九族的,沒有哪個士兵會附逆的!所以,八爺黨逼宮的時候,不能調動地方軍隊!即便買通隆科多,也只能讓隆科多按兵不動不能反叛。

八爺黨逼宮的時候只能調動關外八旗軍進京,調五個鐵帽子王進京,五比三略佔優,但果親王實則忠於雍正的,所以,四比四持平。十三爺的到來則直接改變了格局,因為豐臺大營的軍隊直接進宮勤王,九門護衛也隸屬於十三爺(隆科多隻是假傳聖旨按兵不動)。所以,雍正壓根就不怕八爺黨!因為沒人敢動他!


優己


真正的雍正朝”自然是不存在逼宮這種事情的,這是影視作品《雍正王朝》的杜撰。下面簡單談談雍正初年允禩、允禟等人的境遇:

首先說允禩。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雍正登極後封允禩為和碩廉親王。允禩受封之時,其妻福金郭絡羅氏對母家前來賀喜者言道:“何喜之有,不知頭落何日!”顯然,如果允禩真擁有能達到逼宮地步的強大政治能量,恐怕他的妻子不會對外說出這種喪氣的讖語。

果然,雍正元年(1723)十月,雍正直接諭示諸大臣,指責允禩“沽取孝名,詭為孝行”,此後更是對允禩百般凌辱。例如,雍正二年(1724)四月,諭眾大臣:“允禩素行陰險、狡詐,皇考深知。朕非有意凌虐允禩,每事苛責。即位後不計其從前諸惡,優封親王,任以總理事務,翼其痛改前非,然仍懷私心,不實心辦事。皇考之聖神,猶防允禩等之奸惡,不能一日寧處,朕身視皇考何如耶?爾諸王大臣宜時加規勸,務令改悔。”

類此詈罵一直持續到雍正四年(1726)九月允禩去世。在允禩死前數月,雍正將其革除宗籍,並以高牆圈進,允禩之名改為阿其那,其子弘旺名改為菩薩保。因此,在雍正登極以後,面對皇權的逼迫,允禩基本毫無反擊之力,談何逼宮?

其次再說說允禟。雍正登極不久,允禟直接被差往西寧,自此也就任由雍正所擺佈了,各種彈劾訓斥自不在話下。同樣是在雍正四年,允禟被革除黃帶子,削宗籍,改名塞思黑。允禟臨終前數月,被圈進在保定,受盡折磨後去世。


HuiNanHistory


在真正的歷史上,並沒有八王黨逼宮的事情。小說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是後半部分的一個高潮,在這次事件中胤禩等人差點成功逼雍正退位,但那只是二月河的虛構。

真實的廉親王允,雖然人望很高,曾經競爭過儲君之位,但並非殺伐決斷之人。我估計再借他一個膽子,他也不敢發動政變。

在雍正朝,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情。有一次,雍正讓允禩去削減內務府的兵缺,允禩跟雍正答應的好好的,轉頭卻跟內務府的人說絕對不會削減他們的兵缺。最後內務府的人發現他兩面討好,直接去圍攻了廉親王府。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允禩並非有膽識之人,他絕對不敢發動政變。

那麼,雍正為何要降罪允禩呢?

我認為這是因為允禩人緣很好,獲得很多大臣的擁護,又曾是皇位的有力繼承者,因此引起雍正的忌憚。

因為雍正的新政就是要對官僚階層動刀,所以很多官員自然圍繞在善於拉攏人心的允禩身邊。他和他的黨羽可能也確實發表了一些對雍正不滿的言論,阻撓雍正推行新政。因此最終招致了雍正的降罪。



夢露居士


電視劇裡的《雍正王朝》,雍正被八爺黨逼宮,幸虧十三爺來的及時,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在真正的雍正王朝中,雍正不可能沒有兵權!

首先,雍正怎麼能登上皇位繼承大統呢?一旦坐上皇上那可是九五至尊,像什麼御林軍肯定有,九門提督等,這些都是為皇帝京城服務治安的!

其次我們再說一下當時的部隊主要是八旗兵綠營兵,通俗就是滿漢部隊,這些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是誰呢?那就是皇帝,那麼誰有兵權呢?那就是皇上!

還有雍正時期建立的軍機處制度,大臣只是跪受皇帝意見,雍正時期年羹堯平定西北,還有什麼文字獄,大興改革,。。這些都足以說明雍正肯定有兵權的!

此外雍正是一個佔有慾極強控制慾極強極有心機的那麼一個人,肯定會不擇手段加強皇權,也就是說兵權肯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無疑問!

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