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作者 | 冷婧

來源 | 健識局

帶量採購謎底正在揭開,但影響還遠遠沒有結束。

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今天(12月7日),國家醫保局主導的“4+7”帶量採購競價結果流出,北京嘉林、浙江京新、浙江信立泰,以及浙江華海等25個品種榜上有名。其中,成都倍特的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300mg)降價幅度最大,其次是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韋。

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與此同時,相比於此前網傳31品種中,有阿法骨化醇片、鹽酸曲馬多片、阿奇黴素片、阿莫西林膠囊、卡託普利片、注射用阿奇黴素等6個產品並未中標。

此次帶量採購試點涉及11個試點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瀋陽、大連、西安、成都、廈門的60%到70%體量,佔到全國總量的20%以上。

雖然體量不大,但其影響卻極大。採購名單初稿發佈即引起了行業和投資市場的震動,復星醫藥、恆瑞醫藥等知名企業股市蒸發總額超千億。昨天預中選結果一出,醫藥板塊股價已經開始跳水。

分析人士指出,“70%市場,唯一中標”的帶量採購,更重要的是談判價格可能很快全國跟進,國內醫藥市場格局將徹底改變。

競爭激烈

21產品降幅超30%


11月15日,上海陽光采購平臺發佈《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文件》,正式確認實施帶量採購試點以來,作為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第一次大手筆的跨區域聯合採購,業界對此次帶量採購有很多設想。而從結果看,無論是降價幅度還是企業的參與度卻大大超出預期。

從降幅上看,預中選報價與試點城市最低中標價相比,有21個產品超過了30%,其中11個降幅超50%;5個產品的降幅在60%到80%之間;2個在90%以上。

而從參與情況看,業界流傳的一份參與競價企業名單顯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右美託咪定注射劑、帕羅西汀、奧氮平、利培酮、吉非替尼、福辛普利等16個藥品有兩家企業競標。

另有15個品種競爭企業超過3家。包括:瑞舒伐他汀、氫氯地平、恩替卡韋、艾司西酞普蘭、頭孢呋辛、替諾福韋二吡呋酯、蒙脫石、阿奇黴素(口服)、阿託伐他汀、厄貝沙坦、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卡託普利、氯吡格雷、阿莫西林、曲馬多。

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這些競爭充分品種,降幅也很大。競爭企業達到5家的品種——恩替卡韋、瑞舒伐汀、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其預中標價降幅分別達到95%、75%、49%。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預中選價0.15元/片,約為最高報價(來自輝瑞)的1/25。

可以看到江蘇豪森的奧氮平、甲磺酸伊馬替尼,揚子江藥業的鹽酸右美託咪定3個藥品降價幅度小於10%;而石藥中諾的阿莫西林,石藥歐意的曲馬多、阿奇黴素等中標價還比4+7城市最低中標價高34%至172%不等。這些品種中,除阿莫西林外,均只有兩家企業競爭。

按照此次帶量採購的規則,在經過第一步價低者入選的競價環節後,相關產品將進入議價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降價幅度最大的7家入選,其他降幅較小的參考競價品種面臨強制降價,不接受者流標。

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事實上,從結果看,預中選價比11城市最低中標價更高的阿莫西林膠囊、阿法骨化醇片、曲馬多片、阿奇黴素片已經流標。

至暗之後

醫藥行業將迎大變局

這樣的降價幅度和進一步壓價的決心,已經在股市上引發了連鎖反應。而投資人對中標者的信心似乎喪失得還要更快。

已有研究員指出,這樣的降價幅度將很快體現在企業明年的營收上。以恩替卡韋分散片為例。該產品截至2018年6月30日實現17.36億元銷售額。此次以0.62元/片價格預中選,僅為原來價格的1/10,2019年同期銷售額大幅降低已可預見。

甚至有人稱這樣的談判議價,簡直是逼企業“自殺”。基於這一認識,昨天帶量採購預中選結果一出,醫藥板塊已經開始“跳水”。

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可以看到,直到今天,化藥製藥、醫藥商業、中藥、生物製品,還是跌幅最大的四個板塊。

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其中,預中選品種最多的華海藥業(有6個品種入選),在經歷了短暫的直線漲停之後,又開始走低。


4+7帶量採購方案正式公佈!25個產品入圍!談判價格將全國跟進!


結合上海此前發佈的帶量採購實施細則,沒能中標的企業中,原研藥、通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如果願意降價仍可以競爭帶量採購之外的30%市場,而未通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則很可能無緣這一杯羹。

這樣看來,帶量採購根本是“三敗俱傷”,對醫藥行業影響之大近乎殘酷。而事實上,其影響遠不止於此。

此次帶量採購中的唯一中標,以及上海市發佈的補充規則中提到的唯一配送,都指向斬斷採購環節的腐敗鏈條。

在國辦2015年7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 集中採購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帶量採購佔據了非常重的分量。其採購範圍是針對“臨床用量大、採購金額高、多家企業生產的基本藥物和非專利藥品”,採購量要“不低於上年度藥品實際使用量的80%”。

具體到劑型、品規——每種藥品原則上不超過3種劑型,每種劑型對應的規格原則上不超過2種。

而在採購原則中,最核心的涉及是“唯一中標”,這意味著某一產品只要中標,公立醫療機構就只能採購這一產品,中間的營銷環節全部形同虛設。

事實上,帶量採購是醫改大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國家衛健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傅鴻鵬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這是我國多年來藥品採購一直爭取達到的目標。可以說,帶量採購勢在必行。而隨著這種採購模式的真正落地,藥品生產、流通環節將強者愈強,大批簡單、重複、產能低的企業將被淘汰。

而作為帶量採購的重要支點,業界分析,強化醫保支付,將醫保局的下一步工作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