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冉閔這個人?

西南官腔


冉閔並不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所以歷史上中國教科學並沒有收錄他的蹤跡。曾幾何時,網絡上突然出現了一個華夏文明的救星,他出生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五胡亂華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國家達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後北方被前秦統一,中國呈現出前南北朝特徵。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最多,民族關係最為複雜的年代。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

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但也使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

網絡上如是有撰稿人提出,這個時期拯救漢人的救星叫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



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說起冉閔,網絡上出現比較多的是他的殺胡令。

網上謠傳的冉閔較為模糊,十二歲被胡人收做養子,忍辱負重幾十年,最終完成了推翻胡人政權,拯救漢族的驚天功績。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不得不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

其實,冉閔為什麼要殺胡人呢?難道是為了拯救漢民族於水火之中嗎?並不是,是因為他被逼上梁山。

五胡十六國時期,由於政權複雜,史料缺失,對人口的記載相對比較模糊,前秦鼎盛時期的2300萬減去前燕的1000萬,減去前涼的200萬,再減去代國的100萬,那麼在383年,前秦的關中舊地應有人口約1000萬。



冉閔,既沒有想法,也沒有能力,去影響一個人口上千萬的族群。當時東晉尚有神州大半疆土,英傑人才輩出,由此可以看出漢民族並非冉閔所拯救。

有華夏正統東晉在,當時尚有神州大半疆土,英傑人才輩出,漢民族並非冉閔所拯救。冉閔不過是中原地區一個地方小軍閥而已,殺胡不過是權力傾軋的需要,不過是在利用民族矛盾實現他自己當皇帝的私慾罷了,哪裡有什麼民族大義?

收復淮北的祖逖、淝水之戰力挽狂瀾的謝玄,盡復黃河南岸的劉裕……這些人的功業哪個不再冉閔之上?


沙湖泛舟


想正確看待冉閔,需要下點功夫,不能全依靠網絡文章,就算掛銜某某家的文章,也不一定靠譜。一方面人有力窮時,難免犯錯;另一方面有種文人,叫不良文人,操守這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是衛生紙,擦屁股的,而這種文人,我們不一定能認出來

所以,想正確看待冉閔需三步走

第一步,根據史書,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整理出冉閔流年

比如338年昌黎之戰冉閔聲名初起,339年打東晉……把冉閔事蹟都標上時間後,再去看網絡文章時,就會發現,很多關於冉閔或吹或黑的論據,都是放屁。比如有文章說後趙的建立離不開冉閔功勳,可石勒319年立國時,冉閔估計還沒出生,329年,後趙滅了前趙,完全佔據中原時,冉閔估計還不到十歲;比如說冉閔大半輩子打東晉,可史書只記錄了339年那一場仗

第二步,根據流年框架,去分析具體事情

比如廣為流傳的《殺胡令檄文》,史書壓根就沒有,而且冉閔軍中有不少胡族士兵,這和檄文根本就相悖。網上有很多批判殺胡令檄文的文章,可以去看,確實值得看,但值得看的只是檄文造假分析,而不是沒有檄文就沒殺胡令的論斷。若因殺胡令檄文造假,去否決殺胡令存在,就對了麼?顯然也不對。史書明確記載了冉閔的殺胡命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屯居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史書有殺胡令,但殺的都是些什麼胡呢?高鼻多須的胡人。什麼樣的胡人高鼻多須,匈奴、鮮卑、氐族、羌族、羯族?史書有記載,羯族特徵,高鼻多須深眼……殺胡令,是殺羯令!……

這第一第二步,其實是歷史考證,讓自己明白真實歷史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三步,代入分析,自己若為冉閔該怎麼辦?

路線之爭,各有各的道理,關於冉閔好壞爭論,主要集中在這一塊。類似清末志士救國,有的人認為學習日本可以救中國,有的認為學習英法可以救中國,有的認為學習蘇聯可以救中國……然後,他們打起來了

評價冉閔也一樣,有人認為冉閔誅滅胡羯一族是殘暴,對不起石虎的撫育之恩,是不忠不孝;有人認為誅滅胡羯一族是大快人心,是對漢家百姓的拯救,冉閔是民族英雄,是大忠大義……評價冉閔怎麼樣,需要根據自己的三觀人設以及各自立場去站隊,代入自身分析,比如鄴城屠殺事件,你若為冉閔,對待羯族是殺,還是不殺呢?

《晉書》總結:世龍之殪晉人,既窮其酷;永曾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

個人觀點,冉閔滅胡羯後趙,能力強悍,功勳卓著,於中華民族有大功!對他個人來說,349年,滅後趙鄴城政權時,如能把傳國玉璽拋出去,冉魏國祚將更長。就像曹操評價袁術得到玉璽稱帝那樣,那個傻子……冉閔對傳國玉璽的處理,也傻了些

這裡推薦三本書,一本《晉書》,一本《資治通鑑》,一本《十六國春秋》,這三本書是原始版資料,冉閔事蹟,絕大部分,都在這三本書裡。不用全看完,《晉書》重點看石勒載記和石季龍載記;《資治通鑑》如果想追溯,可以從300年左右看看,這樣能看出前趙後趙來龍去脈,310年左右的時候記載了陳午事蹟,可以考證一下冉閔他爹來歷;偷懶的話,就看338年到353年,大約是九十八九十九章吧,338年更前一些,編年體史書,很容易檢索;《十六國春秋》看前後趙篇……當然,史書也是人寫的,並非金科玉律,需要辯證去看,三本史書記載也不盡相同


靈石蘊珠寶


冉閔這個人的人生大體分成兩段來說比較恰當,一是反叛後趙前,一是反叛後趙後。我們知道冉閔的父親冉良,是魏郡內黃人。其祖先曾任漢朝黎陽騎都督,家族世代擔任牙門將。後趙明帝石勒擊敗陳午,俘獲冉良,當時冉良十二歲,石勒命石虎收他為養子,並改名為石瞻。石勒和石虎都非常喜歡石瞻,況且當時的冉良才十二歲,那麼他的妻子很可能是石家的一位,是個羯族人。因此,石閔就成了石虎的養孫,而石勒和石虎又十分喜愛石閔,尤其是石虎將他當作真孫子輩看待。再次說明冉閔母親極有可能是石家的嫡親,而石閔非常可能也與石家有姻親關係。從此我們不難看出石閔的血統上是胡漢兩族的血統比較可信。

冉閔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後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前後只在位三年,這三年是戰鬥的三年,南征北戰,在北中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征戰不已。直到戰死。這是有史裡記載的。

在冉閔造反前,他是後趙的馬前卒,戰功赫赫,少數民族他殺,漢族他也殺,此刻他心中只有後趙,自認是後趙人。對漢族來說他就是劊子手。

冉閔的造反更大的動力是自己的權勢野心。 在複雜多變的後趙權力鬥爭的漩渦裡,他縱橫批閡,殘忍殺戮,最終奪得最高權位。把後趙石姓皇族幾乎殺淨。由於他的皇位是殺戮得來的,所以根基不穩。前期他漢族也殺,這樣就造成了,他很難堪的局面。雖然有比較強大的武裝,自己也能征善戰,但少數民族仇視他,漢族也不信任他,由此他反叛後,向東晉王朝伸出的橄欖枝沒有得到積極回應也就不難理解了。他的失敗也就是註定的事,不論他多勇武。

如果東晉同意冉閔的橄欖枝看後來梁武帝的侯景故事也許會提前上演。這個是需要大家清醒的看待的問題,我們常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在石閔的眼裡只有權位。而後才是族類。他非漢非羯,似漢似羯。

背景介紹完,下面我們來談談重點談論下《殺胡令》,《殺胡令》某種意義上保存了漢族在北中國的骨血,這是不容質疑的,不論冉閔初心是什麼,或是權位的需要,或是自己骨子裡的漢人鮮血的召喚,或是抵禦胡人對他的反撲,總之這個政策,使得北中國胡漢民族的人口構成發生重大的轉機,沒有讓胡人的人口最終超越漢族,最終使得漢族在北中國亡國滅種,事實如此。從這點來看就是值得肯定的。當時北中國的很多漢人都是結堡自保的。冉閔的反叛和領導漢族的反戈一擊,恰到時刻。最難看懂的就是人心,所以我們離開那個時代那麼久遠了,也沒必要糾結這些。需要記得的是:對漢族來說那是個血與火的煉獄,冉閔無論如何都有我們漢族的血脈,他在漢族的延續和發展上是有事實功績的。另外他也是民族融合的最好見證。民族融合需要的是互相尊重和包容,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一家之言,只供話資。感謝閱讀,有緣關注,多情轉發,真誠點贊,手有餘香。













海天玄宇


冉閔,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人物,冉魏帝國的創始人。

不過冉閔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屠夫,劊子手,亂世軍閥!也有人說他是民族英雄,拯救了整個北方漢人。

那麼冉閔在歷史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甚至如此重要人物,為何我們的歷史書上卻很少提及他?

其實冉閔也是個苦命人,雖然他是漢人,但從小卻被胡人養大,這也許也讓他有不少困惑吧?

冉閔作為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可以說後趙的建立離不開冉閔的功勳,而冉閔的功勳大多來自征服漢人政權來的。


然而外人總是外人,無論是血統還是性格使然。石虎死後,兒子石尊繼位,這種矛盾更是日益凸顯。

再一次喝酒聚會中,石尊竟然忽悠養侄子冉閔要讓他當太子,然而醒酒後卻立石衍為皇太子。

不僅如此,要不是鄭太后攔著,石尊早幹掉功高蓋主的冉閔了。幸虧石尊的兄弟石鑑告密,冉閔先下手為強,整死石尊,擁戴石鑑繼承大統!可是石鑑也不是省油燈,他當上皇帝后,還是對冉閔不放心,三番兩次要暗殺冉閔。冉閔也是命大的主,多次成功避險。


不過,冉閔也是有脾氣的,本來石虎死後胡人都排擠他,現在皇帝還屢次暗算於他,怎能不氣的吐血!最後被石鑑“下絆子”的冉閔終於怒了:胡人沒一個好東西,全部殺掉(“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自鳳陽至琨華,橫屍相枕,流血成渠!

這就是著名的“殺胡令”,殺的都是胡人百姓,以及“以亂充次”的漢人百姓,至於胡人皇帝以及貴族,冉閔也只是軟禁而已。

冉閔發佈“殺胡令”是在三百二十九年末。過了一個月石閔才改漢姓“李”,並改國號衛。然而,這時候石鑑還在繼續做皇帝,其他的石姓親屬也很平安。真正導致後趙皇族滅頂之災的卻又是石鑑的不知好歹。

石鑑竟然又一次趁著冉閔出征搞陰謀要整冉閔(“鑑密遣宦者齎書召張沈等,使承虛襲鄴”)。對於這樣一個不安分卻又屢遭失敗的陰謀家,冉閔怎麼能再容他?這才廢殺了石鑑,殺石虎三十八孫,盡滅石氏。

這下子後趙皇族,貴族才算是死絕了,冉閔這才自稱帝,改國號魏。又過了一個月,冉閔才開始用自己的冉姓!

從殺胡令的前後來看,冉閔是以“後趙大將軍,武德王,石虎幹孫子”的名頭搞得。其實,如果不是石鑑等胡人貴族的排斥以及後來昏頭昏腦整日琢磨要在背後給冉閔捅刀子,逼著冉閔造反,恐怕也不會有身死國滅的後果了!

冉閔的殺胡不過是權宜之計。《資治通鑑》記載,公元三百五十年年末,冉閔任命自己的兒子太原王冉胤為大單于,“以降胡一千配為麾下”。“單于”是不是我大漢民族的稱號,我想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網民都應該知道吧?三百四十九年年底頒佈殺胡令,三百五十年十一月“以降胡一千配為麾下”,這說明什麼?殺胡令已經完全失效了!

更令人無語的是,聽說冉皇帝要封大皇子為“單于”,以光祿大夫韋實在等大臣實在看不過眼了,站出來要“維護大漢正統”,給冉閔進言曰:“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

冉閔什麼反應?“閔方欲撫納群胡,大怒,誅及其子伯陽”!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啊?難道一年前的“殺胡令”在冉閔那裡算個屁?

說白了,冉閔就是一個亂世軍閥,無情劊子手而已,他的手上沾滿了老百姓的鮮血!至於是胡人的血還是漢人的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利用漢族人與胡人的血海深仇成就了自己當皇帝的美夢而已,何來有什麼民族大義?!


gd酒樓裡的說書人


對歷史人物的看待或評價,首先要看當時的環境,不能拿今天的思維片面的理解。冉閔所處的歷史時期和他的經歷以及他所受的教育影響了他的處事,但也不能用當今的思維想他必須具備什麼高尚的思想。縱觀歷史,他的功績是偉大的,那種以暴治暴的效果最好,我們說中華民族歷史沒有斷過,是因為創造發展文明的主體漢族的存在,以及依附在漢人身上的文化智慧沒有斷檔,這才是關鍵,而讓這關鍵存在的英雄在五胡亂華時期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或找出一個個體來就是冉閔。從三皇五帝到如今,救民於水火,挽社稷於狂瀾的英雄層出不窮才有我們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做為後世享太平的我們永遠不要忘了他們,他們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今天的幸福有他們曾經的付出。


知了166662119


冉閔凡胡必殺的命令是錯誤的,他是被胡人養大的,這裡有胡人沒有教育好的責任。歷史上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的行為都是錯誤的,希特勒入侵蘇聯時沒有像冉閔那樣凡是蘇聯人就殺害,日本侵略中國時也沒有像冉閔那樣凡是中國人就殺,我們不要忘了日本南京大屠殺三十萬人的紀念館;所以,把冉閔當英雄的人到底想幹什麼呢?

胡人被殺完了嗎?沒有。當年的匈奴、胡人現在就像當年的趙國、魏國一樣早就改號了,最近,土耳其陸軍發表了建軍2227週年的宣傳片,片中說匈奴冒頓單于建立了他們的陸軍,這就說明歷史上各民族發展到如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努力奮鬥去爭取勝利


冉閔在歷史上是個非常有爭議的人,他一生改了三次姓,有說他是三姓家奴的,也有說他人品不好的,但是有一點卻是不爭的事實,當漢民族遭到滅頂之災時,他帶領漢人奮勇殺敵,把屠戮漢民族的胡羯族殺的片甲不留,單從這一點來說,他是對漢民族有大貢獻的人,是漢民族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