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在史書上很少被記載,背後原因是他不夠格還是另有委曲?

李藝泓


冉閔在《晉書》上有四千多字的記載,不可說很少被記載,如果你通讀一下這四千字的大文,你會發現冉閔只是亂世之中,一個自私自利的軍閥,根本談不上什麼另有委曲。


冉閔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在後趙戰功赫赫,位極趙臣,彼時冉閔自以後趙王族自居,氣焰頗盛,後來石遵對冉閔說“乾巴列,完事了,讓你當儲君”。冉閔很是高興,只是石遵回頭就給冉閔潑了一頭冷水,立了石衍為太子。


這讓冉閔大為惱火,他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依靠的還是胡人,這讓石遵大為不滿和擔心,於是和石遵產生了矛盾。《晉書》這樣說:

閔甚失望,自以勳高一時,規專朝政,遵忌而不能任。……遵弗之猜也,而更題名善惡以挫抑之,眾鹹怨矣。遵召石鑑等入,議於其太后鄭氏之前,皆請誅之。鄭氏曰:“李城回師,無棘奴豈有今日!小驕縱之,不可便殺也。”鑑出,遣宦者楊環馳以告閔,閔遂劫李農及右衛王基,密謀廢遵

於是冉閔在石遵和女人下棋的時候,殺了石遵,立他的弟弟石鑑做了趙君。

對於冉閔來說石鑑和石遵沒有什麼不同,石鑑也擔心冉閔專權,於是和他發生了權力之爭,結果閔冉殺了石鑑,然後自立為君,在趙地開展了血腥屠殺。殺了他養爺爺的孫子三十八人,殺死人民二十萬,其中至少有一半不是胡人!

閔知胡之不為己用也,……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他的篡位自然遭到石氏的不滿,石祗自立襄國,很多胡人都去投靠了他!

石祗聞鑑死,僭稱尊號於襄國,諸六夷據州郡擁兵者皆應之

然後和冉閔大戰,請求東晉的幫忙,說

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

他現在不再以作為後趙的王族繼承人而開心,轉而利用趙人對胡人的不滿情緒,煽動趙人和拉攏晉人,其目的昭然若揭,只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在後趙這片土地上的統治地位!


冉閔成功的煽動了這股仇恨,他又強行讓人民遷徙,趙人和胡人相互攻訐殺伐,死者巨多,活者僅十有二三。

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諸夏紛亂,無復農者。

後被慕容氏圍困,

鄴中飢,人相食,季龍時宮人被食略盡。

冉閔沒有挽救他統治下的趙人,他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煽動仇恨,讓趙人做他的戰死骨而已!


此人可與後世金宋的辛棄疾比,

辛大詞人,出生在金地,本身又勇猛異常,何嘗想過投靠金人,獲得一官半職。只是在北組織反抗,南下抗金,何曾像他閔冉一樣,先是為虎作倀,作倀不成,反而煽動趙人,鼠首兩端!

我等英雄是辛是嶽,何曾是他閔冉!


目西


一方面是為了民族團結吧,當時五胡亂華基本上都是外族人入侵我們漢族的領土,掠奪我們漢族的財富,並且有一族名為羯,把我們漢族人稱為兩腳羊,當時的漢人在北方几乎已經處於滅族的邊緣了,南方基本上漢人比較少,這個時候如果不是冉閔的話,可想而知後果基本上是毀天滅地的,到時候整個中國的政權還有族群分類以及版圖,都是我們這些後代不可想象的,“殺胡令”的推出對我們漢族人來說就是好的,因為他拯救了漢族,拯救了當時非常混亂的局面,沒有他的話,五胡亂華可以把整個中原大地攪得天翻地覆,特別是把羯族給滅族了,這幫我們漢族報了血海深仇,在那個時候,冉閔的做法就是民族英雄,就是我們漢族的大英雄,我感覺現在很多人都在說有些文章的作者,有些公知,有些大V在幫冉閔造勢,在宣傳冉閔,我們不要去管冉閔的出身,也不要去相信所謂的冉閔是靠殺漢人起家的,最起碼,冉閔在最關鍵的時候拯救了漢族,這是驚天動地的一番偉業,那些說冉閔推出殺胡令是為了籠絡世族,是為了爭取漢族的擁護和支持的,我想問,那要是把漢族全部殺光了,就沒有那麼多麻煩的事情了,殺漢族應該比殺胡要簡單得多吧!那冉閔為什麼不乾脆一鼓作氣跟那些胡族一樣把剩的不多的漢人全殺了,然後跟胡族進行拼殺,最後憑自己的本事分得自己的地盤,我們不要去假設,不要去推斷冉閔的動機和行為,武悼天王的“殺胡令”就是偉業,就是值得我們終生推崇。


斷點sas


個人認為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歷史上的諱莫如深,三國後到隋唐前這段歷史,大家發現沒有,無論從官方記錄,還是民間記錄來說,似乎大家都在隱蔽著很多東西;包括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你發現了沒,關於這個時間段的講解也非常粗略;

第二,歷史上的冉閔有嚴重被誇大的嫌疑,作為一個被胡化的“漢人”,冉閔身上或許並沒有那麼重的“漢人”情節;歷史上的《殺胡令》可能僅僅是一道命令,原因在於羯人的造反,而要爭取漢人支持的一個舉措;冉閔封兒子的官職竟然是頗具胡人特色的“大單于”,冉閔建立冉魏後不久殺掉了李農,後人懷疑這都是在向胡人暗示他已經放棄了“殺胡令”;

第三,近些年來我們熟知的《殺胡令》,基本可以判斷是一篇現代人的“偽作”;

第四,歷史上的冉閔無論是殺胡人還是殺漢人,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很難就通過一個“殺胡令”就過分推崇他;

第五,隋唐的帝王本身就有一多半的胡人血統,很難讓他們對冉閔有多大的好感,更不會為其大書功績。

綜上種種吧,或許就是你問題的原因吧。


產品汪書生


五胡亂華時期,胡人趁亂造反,燒殺掠奪,有的胡人甚至將漢人當做食物,真的慘不忍睹,當時最繁華的中原地區變得“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就在這時,冉閔的殺胡令解救了中原幾近滅族的漢人。殺胡令給了羯胡致命一擊,羯胡幾乎被滅族,其他胡人部落被嚇到了,他們不敢輕視漢人,也不再將漢人當食物,漢人的地位提高了。

冉閔解救瀕臨滅族的漢人,卻很少被記載,這跟當時的實際情況有很大關係:

1.冉閔的反叛。冉閔是胡人部落羯族石虎的養子,他也是當時羯族後趙中的一名大將。因此,從撰寫史書的角度看,他的行為屬於背叛,不屬於正史所要記載的內容。

古代各朝代的皇帝,亦不會信任這種反叛的將領,因為他會對皇帝的統治帶來不利的影響。

2.冉閔所建立的魏國,存在的時間不長,地域小。

在當時那個戰亂的時代,存在著許多像魏國一樣的政權。這些政權,雖然數量眾多,可是它們的影響比較小。像這樣的小政權,是不會專門修史記錄的,這些歷史常在正史的某個側面提出,或者某個章節記載。

3.冉閔雖然解救了漢人,可是,在胡人看來,他卻是仇人。在後來建立的王朝中,有些是胡人建立的。這些王朝的統治者當然不想冉閔滅胡的事蹟影響到自己的統治。

4.當時處於戰亂時期,史料難於保存。


愛麗說史


冉閔是個被當代人過度吹噓放大的惡🐺,罪孽深重,無以言表,他跟著叛晉自立的大將石敕造反自立,助紂為虐殺人如麻,對各族反對勢力決不心慈手軟,因戰功卓越被封為位高權重的大將,但好景不常在,石勒過早死亡,其子石虎即承了王位,因懼怕冉閔勢大,而蜜謀殺其穩固王位,在被逼無奈下冉閔奮起反擊,殺了石虎自封為大王。為了穩固自己的王位,他發佈了殺胡令,對五胡勢力和匈奴,鮮卑族,柔然,等五胡進行了瘋狂慘褲的屠殺。確實有利的保護了廣大北方百姓,並和東晉王朝達成協議,在北府大將劉裕統領下,分進合擊,共滅了三個王胡勢力王族,但必僅冉魏勢力兵少將寡,被石氏後族和其它冬雜胡勢力共滅於一次大戰,隨然他保護了那批漢人,但也在其死後,仍被瘋狂的幾盡屠決。實際上北方各漢族人民大眾,多聞劉裕名而往奔與東晉。他才是漢人的救世主,冉閔是一個類似於呂布樣殺人如麻的檜子手。


94310417小云


沒錯,就是不夠格。五胡十六國裡向他那樣竄天猴(炸一下就沒了的)多如牛毛,冉魏連十六國都不算。不要扯什麼漢人胡人的,這小子把漢人胡人都給得罪了個遍。


日下秋也


殺胡令是現在人搞的偽作,感動的一幫人天天在那捧臭腳,英雄不是吹出來的,有幾個人真正讀過那段歷史,一個人拉屎💩,一幫人喉嚨發癢。



琦睿795


害人的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現在都很多人來黑,漢人卻沒有人去維護他們。不管是成吉思汗還是努爾哈赤,給漢族帶來了很大的災難,現在卻在某些人嘴上被列為民族英雄,你說漢人還有救嗎?


做人要認真點


冉閔殺的漢族人少嗎?最後是因為政治利益才打著殺胡的旗號,見利忘義的小人怎麼可以給他翻案,請不要枉自定論


用戶52045792726


一方面,考慮現在的民族團結,既不能寫藩族怎樣侵略我們,也不能寫我們漢族如何對待他們,你試著想一想,基本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裡只有我們漢族王朝和匈奴的大規模戰爭有詳細介紹,其它對外戰爭基本幾句帶過;另一方面,冉閔的“殺胡令”不一定存在,影響也不太大,至少沒有挽救北方的漢族主體,作為漢文化傳承,一直承認的是東晉,而且冉閔也是一個地方軍閥,為的也是爭地盤,不是簡單為了拯救漢族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