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規總院副院長易躍春: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現狀與展望

第三屆全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將於12月8-9日在廣州召開。大會分別從載荷、支撐結構設計及岩土,風電項目工程建設及管理,海上風電場運行維護及評估,水文氣象及海洋環境融合技術,海上風電場柔性直流技術多維度深入展開探討,為您提供一場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盛宴”。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出席第三屆全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作題為“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現狀與展望”的主旨演講。

易躍春:各位領導、專家,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第三屆全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今天我把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現狀和展望給大家做一個彙報,供大家工作中參考。

一、發展現狀

海上風能資源基本摸清。中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5~25米水深、 5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具備2億的開發潛力,5~50米水深70米高度具備5億千瓦的開發潛力,另外近岸潮間帶、深遠海也具備較為豐富的風能資源。

核准在建海上風電項目穩步推進,裝機規模不斷擴大。截止到2018年11月底,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約360萬千瓦,已經核准容量超過1700萬千瓦,在建約600萬千瓦。目前建成併網的海上風電項目主要在江蘇、上海,但最近幾年福建、廣東、浙江海上風電開發建設進度明顯加快。目前全國已併網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僅次於英國和德國,位居全球第三位。

典型海上風電場案例分享。第一個有代表性的是中廣核如東150MW海上風電場,建設亞洲首座海上升壓站,是國內第一個離岸距離10公里、水深超過10米的海上風電場。第二個有代表性的是三峽興化灣海上風電一期工程和三峽響水海上風電項目。三峽興化灣海上風電一期工程安裝了14臺單機容量5兆瓦及以上的7種機型風電機組,是中國首個批量使用5MW以上機組的示範海上風電場,將為今後我們國家進一步發展海上風電進行大型風電機組的有益實踐和探索;三峽響水海上風電場建成國內第一座220kV海上升壓站。第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國家電投濱海H2#4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是目前亞洲已經建成的最大海上風電場。第四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海上風電項目是魯能東臺2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是目前國內離岸最遠的海上風電項目,離岸36公里以上,且項目建設條件複雜。

海上風電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通過建設典型海上風電場項目,對海上風電關鍵技術進行了探索和積累,海上風電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第一個突破是大型海上風電機組逐步本地化。金風、上海電氣、明陽、遠景、海裝、華銳等整機設備商都已經進行了5MW以上大容量機組的試驗示範。從我國已併網海上風電使用的機組來看,單機容量4兆瓦以上風電機組佔已併網容量的一半以上。我們知道海上風電除了風電機組之外,升壓站也是關鍵,第二個突破就是各類型海上升壓站順利安裝。到今年11月底我國已經開發建設14座升壓站,其中12座已經併網;其中有典型代表性的是完成了世界上首個分體式海上升壓站,另外一個是初步完成了深遠海大型匯流站有關技術的研究。第三個突破是風電機組基礎設計能力不斷提高,抗冰設計與一體化設計能力提升。在總結歐洲海上風電單樁基礎問題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優化和改進提出了無過渡段單樁設計技術,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負壓桶、重力式、導管架等各類型基礎在我們國家不同海域的海上風電也得到了實踐,帶抗冰錐的單樁基礎在我國渤海海域得到應用,海上風電機組-基礎一體化設計也在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第四個突破是海上的施工安裝能力不斷提升。專業化風電施工船舶起重、作業能力不斷髮展,滿足大容量機組安裝要求;打樁設備完善,基礎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基本成熟,滿足大容量風電機組基礎的施工要求。

具備了一定的海上風電運維經驗。國內目前運行一年以上的海上風電項目已經超過7個,積累了一定的運維經驗;運維船推陳創新,專業運維船得到應用,不斷提升運維水平。從目前來看,已經進入質保期的項目有江蘇如東和上海東海大橋項目,海上風電設備的性能故障率基本滿足設計和招標階段的要求,年發電量也基本達到了預期,而且有部分項目發電量超過預期。

產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通過示範項目的建設,政策、技術標準、檢測認證方面等方面的產業服務體系得到了不斷積累和完善,為下一階段海上風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海上風電國際合作方面進行了有有益的探索。一是通過政府之間的推動,加強了雙邊合作,與英國、丹麥、荷蘭、德國等發達國家在海上風電產業政策、技術方面進行了交流和合作。另外我國的開發企業通過股權的收購以及聯合投標等方式參與多個國際海上風電的開發建設,一方面通過投資把部分產業和方案分享出去,另外通過參與國際海上風電的開發,把好的建設和運維經驗也進行了交流和學習。目前海上風電走出去的企業主要有國投電力、中廣核、華潤電力、三峽集團等開發企業。。

推進深遠海研究技術研究。開展了深遠海海上風電相關技術的研究,為推動下一步海上風電深遠海的發展進行了探索和積累。

前面把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情況給大家做了彙報。“十二五”我們國家的海上風電是摸著石頭過河,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十三五”各方在蓄勢待發,希望大家起好步,一起積極穩妥推進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

二、海上風電成本情況

海上風電造價逐步降低。通過近10年的探索,我們國家的海上風電成本在規模擴大的同時成本也在不斷的降低,以江蘇上海為例,海上風電單位千瓦造價從以前的每千瓦2.3萬元左右逐漸降到1.5萬元左右,廣東、福建海上風電單位千萬的造價在1.6萬元到2萬元的水平。

海上風電成本構成。風電機組的價格4兆瓦和5兆瓦大約在6000元左右,6兆瓦以上由於沒有大批量應用,研發成本較高,相對來講單位造價比較高一點。另外從我們的風電機組基礎來看,4兆瓦單樁基礎造價大約為900到1300萬元,導管架基礎造價大約為1000到1400萬元,高樁承臺基礎造價大約為1200到1500萬元。廣東和福建由於地質條件複雜,單臺基礎的造價在2000萬元左右。從已建的項目來看,每座海上升壓站加上陸上集控中心造價在2億元以上,海上風電海纜的價格相對來講也比較貴,35kV的海纜造價基本上在60萬到150萬元每公里左右,220kV海纜造價在400萬到500萬元每公里左右。

通過對全國海上風電項目造價分析,可以看出我們海上風電的造價成本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風電機組的費用,第二個是風電機組的基礎及施工安裝的費用,第三個是海纜及海上升壓站的費用,目前來看這三項投資基本上佔到了海上風電總投資的80%以上。海上風電要提高經濟性,以上幾項就是我們海上風電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提高海上風電開發經濟效益的方式,我想就是在保證質量、安全和風電出力的前提下,全方位加強優化和設計,特別是對海上風電機組基礎、海上升壓站及海纜的施工和安裝設計進行優化,通過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來降低投資,提高海上風電的經濟性。

海上風電面臨的成本風險。一是風電機組在大批量生產下,在穩步降低價格的同時怎麼樣控制質量,怎麼樣保證設計的可靠性;二是項目前期施工碼頭等施工安全條件的調查是否詳細,如不落實可能會帶來一些額外成本的增加;三是隨著項目推進,風電機組基礎等設計有可能存在變化和變更,給項目帶來不確定的風險;四是不同海域氣象條件差異性大,施工窗口期不同,尤其嵌巖施工、遠海風電項目對船舶機械設備要求更高,施工難度大,因此項目開發單位對施工招標把握難度較大。

三、海上風電存在問題和麵臨任務

海上風電存在的問題。一個是風資源評價、海洋水文測量、地質勘察等基礎工作較弱。第二個是我們的管理政策方面雖然出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但在實踐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第三個方面是海上風電行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標準體系。

海上風電面臨的任務。政策方面是如何結合海上風電的發展,制定和完善海上風電相關政策,怎麼樣通過優化配置進一步促進海上成本的降低。技術方面是怎麼樣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勘察設計水平和質量,怎麼樣推進大容量機組的技術,確保質量可靠的同時成本降低。經濟方面的任務是怎麼樣確定海上風電的投融資方案,怎麼樣控制海纜的價格,怎麼樣減少運維方面的成本。另外還包括標準體系建設,監測體系建設以及海上風電機組檢測等任務,這些海上風電面臨的行業共性問題和任務,需要通過大量實踐、交流和分享,由大家共同努力來解決。

競爭性配置管理新機制要求。2018年5月份國家出臺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的要求,其中大家比較關注的就是競爭性配置投資主體方面的要求,我想借這個機會也跟大家交流一下。新能源的發展在起步階段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需要激勵,國家在產業起步階段制定政策鼓勵支持產業發展,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先前取得顯著進步的成功經驗。但是產業在培育起來後能不能做大做強,最終一定是要依靠自身技術進步和經濟性提高,對於新能源項目來說,最終應該不但是清潔的,同時也是經濟的。2005到2010年是我國風電特許權推進的時期,同時也是我國陸上風電技術進步最快、成本降低最顯著、產業發展最快的時期。我國光伏2015年到現在是光伏領跑者推進的時期,同樣也是我國光伏技術進步最快、成本降低最顯著、產業規模發展最快的時期。雖然海上風電從業者希望電價高一點,電價降低慢一點,作為企業經營行為可以理解;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產業逐步培養並走向規模化發展後,如果仍需要持續的、長時間的高強度補貼,那這個行業的競爭力不強,產業也難以做大。國家推進競爭性配置資源,並不是希望無序的、不顧經濟成本的惡意競爭;需要的是各級政府、產業界,需要我們從業者共同努力,把好的產品,好的開發建設者,好的融資方案做出來,在保證質量、保證安全、保證效益的基礎上,穩步的把我國海上風電成本降下來,最終實現海上風電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四、未來海上風電發展的展望

全球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及趨勢。2016到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0%以上,2020底全球海上風電累積裝機容量將達到40GW。競爭性配置海上風電已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的發展趨勢,加快海上風電成本下降成為全球各國的共識,對我們來講,也存在加快技術進步、降低成本的發展需要。風電機組大型化和深遠海開發的趨勢發展明顯,這些新的發展方向、技術對中國來講都有很好的借鑑作用,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最終實現跟國際接軌,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前景。目前我國海上風電規劃總的開發潛力具備1億千瓦;規劃到2020年開發建設海上風電1000萬千瓦,建成500萬千瓦。雖然“十二五”期間海上風電規劃目標沒有完成,但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十三五”來看,開發建設1000萬千瓦、建成500萬千瓦這個目標能夠實現,也將為“十四五”奠定比較好的基礎,特別是江蘇、廣東在“十三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開發建設實際情況對規劃進行了滾動修編,將為後續發展進行很好的指導。

最後對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跟大家交流幾個觀點。一是市場化面臨新的形式,成本優化是行業需要進一步關注的問題,競爭性配置、近海規模化發展、遠海示範化發展、海上風電匯集集中送出都將成為近期關注焦點和今後重要發展方向。二是加強海上風電產業監測機制,好的經驗、技術要積累和分享,出現的問題要避免重蹈覆轍,推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規模化發展是我們產業界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三是我們在做好開發建設的同時,隨著投運項目的不斷增加,運維能力的提高也將成為“十三五”和今後各個開發企業、地方政府共同關注的問題。

希望大家從不同方面共同努力,攜手推進我國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的健康發展,為實現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發展戰略貢獻風電人的智慧和力量。謝謝大家!

原標題:水規總院副院長易躍春: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現狀與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