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如何升級集體智慧?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升级集体智慧?

《大思維:集體智慧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 (美)周若剛 中信出版集團

經 管

鄭渝川

更多受到高等教育且具有創新思維的頭腦,更為先進且在不斷進步的技術,掌握更多數據且將之納入智能分析的公司,這些會帶來更多更好的經濟、商業、金融決策嗎?英國社會創新之父、全球社會創新領域先鋒、Demos智庫創始人、英國首相戰略辦公室顧問周若剛所著的《大思維:集體智慧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以下簡稱《大思維》)一書系統地闡述了集體智慧的概念,就智能時代如何充分凝合人和智能機器的智慧以得出最具戰略價值的集體智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集體智慧是20世紀全球經濟、社會、健康、文化等各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的推動力之一。尤其是藉助20世紀深入發展而得以普遍覆蓋的大眾傳媒,以及20世紀末以來的互聯網體系,數據、信息的擴散有助於幫助解決全球各地各領域的問題,比如飢餓、傳染病、兒童營養不良等現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儘管如此,上述各種問題依然存在。另外,健康問題在工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都日益突出,人們在解決溫飽問題後迅速陷入營養過剩和肥胖,群體行為很不明智。而金融市場中的群體行動,往往也表現為群體“不智慧”,2007年之前的幾年裡,當所有指標顯示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毫無價值,但投行和廣大投資者卻依然趨之若鶩。

人類智慧的集合,以及人類智慧與機器智慧的組合,目前仍表現為機械式的混合,“是多要素的集合”。《大思維》簡要描繪了目前正在美國、中國、日本等國家快速演變的,由人類智慧與機器智慧融合、混合形成的集體智慧實踐。

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在於社會分工會日趨變得複雜,這就必然需要以不同形式的組織、團隊、團體來發揮協作。但這又不可避免會帶來權力、等級問題,而組織、團體等的運行往往會導致報告錯誤和不良事件變得不受歡迎。書中探討了如何通過認知經濟學、觸發式層次結構來走出這樣的困境。人類智慧具有一個基礎的、普遍的特徵,那就是首先實踐,外化,然後再次內化,通過試錯、校驗來找出正確的答案。因此,擁有更多自主智慧的團隊會比擁有較少自主性的團隊更能良好運轉。

集體智慧跟組成集體的個體智慧有關嗎?有關,但不是一回事。由聰明人組成的投行,有可能得出完全錯誤的決策行動;而社會化昆蟲、狨猴等生物學會了分享物品,能夠發送信號並互相合作,但這些生物的個體智慧卻並不怎麼發達。這就是集體智慧中集體化程度的重要性體現。書中探討了集體智慧中的集體的構建方式,包括由規則來管理事物和人的交互行為、代碼、角色以及相關的任務和功能,在此基礎上構想如何讓團體真正像一個強有力的集體智慧一樣協調和調整行動。

人工智能應用,可以成為集體智慧的助力,但同時也完全可能以故意的歪曲和謊言、噪聲、錯誤的觀察資料和信息、偏見、偏差以及人工智能“殭屍網絡”等方式,呈現出“集體不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