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育遲緩有哪些跡象?

天下奇聞異事錄


寶寶發育遲緩有哪些跡象?

寶寶發育遲緩可以從兩大方面來判斷,第一大方面是身體發育,第二大方面是智能發育,如果存在以下跡象,說明寶寶發育遲緩。

身體發育

  • 寶寶出生後3個月,平均每月增長3.5釐米

  • 出生後3-6個月,平均每月增長2釐米
  • 出生後6-12個月,平均每月長1-1.5釐米
  • 出生後第一年平均長25釐米
  • 第二年平均長10釐米
  • 第三年平均長7釐米

如果寶寶的增長速度低於70%,則說明發育遲緩。

智能發育

1、認知能力落後的跡象:

  • 4個月不會注意大玩具

  • 6個月不會尋找聲源
  • 9個月不會夠玩具
  • 12個月不會對敲積木

2、社會能力落後的跡象:

  • 2個月不能逗笑

  • 9個月不能認生
  • 14個月不會表示需要

3、語言能力落後的跡象:

  • 3個月時不和媽媽眼神接觸,沒有應答式微笑

  • 4個月時沒有社會性微笑
  • 6個月時不會轉向聲源,哭鬧時聽見媽媽聲音不安靜下來,不會大聲笑,發音不連續或者過高。
  • 9個月沒有咿咿呀呀學語
  • 12個月不會用姿勢表達,對熟人聲音或呼喚名字沒有反應,不學樣發音

4、大動作落後的跡象:

  • 4個月頭部不能控制

  • 6個月不能翻身

  • 9個月不能坐
  • 18個月不能走

5、精細動作落後的跡象:

  • 4個月後雙手常握拳,不能握住小棒,不能伸手抓物

  • 5個月不會抓東西放口中吸吮

  • 9個月不能兩個手之間傳遞物體
  • 14個月不能鉗指握
  • 18個月不會故意釋放物體

新晉二胎寶媽,曾經叱吒職場的Career Hero,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家有凝寶被派遣赴美文化交流。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5個領域的跡象看寶寶智力發育是否遲緩:

1、 大運動。3個月時不能抬頭,4-5個月時不會翻身,6-7個月時不會坐,8-9個月時不會爬,12個月左右時不會走,24個月左右不會跑步,30個月左右不會跳躍。

2、 精細動作。2-3個月時不會有抓握動作,4-7個月時不會抓住,7-8個月時不會倒手,9-10個月時不會拇指食指對捏,18-24個月時不會翻書、握筆。

3、 適應能力。1個月時眼睛不會跟蹤物體,4個月時找不到聲源,6個月時不會找玩具,8個月時不會自己搖鈴。

4、 語言能力。1個月時喉嚨裡不能發出輕微聲音,4個月時不會咿咿呀呀,7個月時聽到自己名字時沒有反應,10-12個月時不會說單字也不會有意識喊爸爸、媽媽。

5、 社交行為。3個月時不會對人笑,4個月時不認識爸媽及其他照顧者,10個月時不會去看提到的人。

這些跡象,爸媽仔細觀察一下還是能發現的,也可以帶著寶寶去醫院,做臨床測試,主要有2種檢測方法:

1、 篩查性測驗。篩查性測試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篩查出寶寶有沒有發育或智力方面的問題。 目前我國普遍採用丹佛智能篩選測驗,能在早期及時發現寶寶有沒有腦癱等神經系統疾病。

2、 診斷性測驗。這個需要專業人士來做,爸媽可以去醫院諮詢一下,這裡不展開。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寶寶發育遲緩,一般都有綜合表現:智力、動作、語言等等

所以,這需要家長細心的查看。


以運動發育遲緩為例:本來寶寶該在這段時間掌握的動作,可是他沒有掌握。這就是一種“遲緩”。

寶寶的正常運動發育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寶寶首先要學會抬頭,通常寶寶在3個月的時候,頭可以穩定地抬起90度,與床面垂直,胸部也能離開床面;

4個月的時候開始會翻身,從仰臥位翻到俯臥位;

7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獨坐;

8個月開始學習爬行;

10個月的時候寶寶可以扶著東西站;

1歲可以獨立行走。

若到了該掌握某項運動能力的時候卻沒有掌握到,就是運動發育遲緩了。

哪些寶寶容易出現運動發育遲緩?

早產兒、出現缺氧、病理性黃疸、營養不良、顱內出血等的寶寶,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寶寶更容易出現運動發育遲緩。

一、兩個月大時,寶寶不會與媽媽對視,寶寶不會笑;

二、兩個月大時,寶寶不會發聲,不能穩定抬頭至45度;

三、三個月大的時候,家長為寶寶穿衣困難,家長感覺寶寶的手腳很有力,較難活動寶寶的手腳;

四、四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手緊握拳頭;

五、五個月大的時候,寶寶不會翻身,不會用手把東西塞到嘴裡;

六、八個月大的時候,不會獨立直腰坐;

七、九個月大時不會爬行;

八、十五個月大時不會獨走。

如果家裡的寶寶出現以上的情況,那家長就應該帶寶寶到醫院諮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通過運動學習促進寶寶的大運動發育,很大機會能讓寶寶趕上同齡正常的小朋友。

遼瀋名醫頭條號,500醫生在線健康智庫,值得關注哦!


遼瀋名醫


寶寶生長髮育是多方面,包括體格、智力、語言、還有運動,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寶寶身體發育遲緩有哪些跡象吧。

體格發育遲緩的跡象

體格包括:身高、體重、頭圍的測量值

若測量寶寶體格值全部都偏低,那就表示寶寶的體格發育出現了全面的遲緩;

若測量寶寶體格值,某一項指標出現偏低,那就表示寶寶體格發育可能出現了部分的發育遲緩。

智力發育遲緩的跡象


寶寶特別喜歡睡覺,而且睡著了就不容易叫醒;表情呆滯,很少有表情,笑的時候也不自然;寶寶對外界反應遲鈍,無論任何聲音刺激,寶寶給出的反應都很緩慢;寶寶對周圍環境缺乏興趣,無論是人還是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語言發育遲緩的跡象


詞彙量不達標,如果寶寶在24個月表達的詞彙量還是少於30個,那麼則為語言發育遲緩;言語質量差,寶寶語言表達不清楚,聽到的人理解不到是什麼意思。

運動發育遲緩的跡象

該會翻身的月份不會翻身,該會坐的月份不能獨立坐,該爬行和走路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力量去爬行和走路。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寶寶發育遲緩是指在某個方面或者各個方面的發育水平明顯落後,而且低過了個體差異可以接受的程度,往往預示著神經發育或者其它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題主的問題提得很好,問發育遲緩有什麼“跡象”——也就是怎麼樣可以早期發現問題苗頭,因為等到發育遲緩落後的明顯了只要有些常識就不難發現,早發現、早干預、早診治是解決發育遲緩等問題的最關鍵原則



落後到什麼程度才算得上發育遲緩通常都有嚴格標準,這裡咱們主要介紹一下早期的苗頭和徵象,幫助媽媽爸爸提早就可以發現和重視:

1、 寶寶能力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小寶寶發展很快,各個方面的能力總體上會保持進步,萬一長時間停滯不前就需要小心了。

2、 寶寶能力粗糙質量明顯較差。寶寶每每學習新本領時都會學以致用,無論動作、言語、認知還是交往方面,通過應用和練習可以發現他們的能力越來越精巧、越來越高效,假如能力一直“很粗糙”又難以改善,就需要認真評判了。

3、 寶寶對於學習新本領表現淡漠甚或抗拒。寶寶的能力發展通常是一邊使用已經學會的本領,一邊準備和練習新本領,如果寶寶只做已經掌握的遊戲,對新活動新本領缺少興趣,不願嘗試甚至還有抗拒表現,很可能接下來就會遇到發展的問題。

發現以上的任何徵象,媽媽爸爸就該密切關注和仔細監測,通常1歲之內的嬰兒每2-4周都會取得明顯的進步,1歲以上的幼兒每1-3個月本領也會有顯著提高,

假如經過觀察引導寶寶的進步不明顯,就一定要請專家和專科醫生把關指導哈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父母堂為您科普:

寶寶的生長髮育是媽媽們最為關心的事情之一,如果寶寶說話走路的時間比別人家的孩子晚一些,家長們總是忍不住擔憂,寶寶是不是發育遲緩了?導致發育遲緩的原因多種多樣,難以概述,這裡只介紹一些發育遲緩的跡象供各位家長參考,如果發現自家寶寶符合多條標準,請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做專業檢查。

1.剛出生時特別容易受到驚嚇,媽媽哺育困難,有厭乳傾向,經常哭泣,且哭聲尖利或者太過微弱,沒有音調變化。

2.兩個月大寶寶不會微笑。

3.三個月大寶寶不能抬頭。

4.四個月大的寶寶不能大聲笑,手經常不張開,拇指內收在掌心。

5.五個月大的寶寶不會伸手抓東西,反應顯遲鈍。挺腰時頭還會搖擺不定。

6.六個月大的寶寶不能識別出自己名字的聲音,不會自己翻身,手眼協調能力差,肢體動作顯得很僵硬。

7.八個月大的寶寶站立時有尖足的情況,小兒尖足通常也是腦癱的症狀之一,具體表現為站立時足尖著地,兩腿交叉。

8.九個月大的寶寶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保持坐姿。

9.十個月大的寶寶不會單手抓東西。

10.十二個月大的寶寶不會用手勢與人交流,也不懂借力站起來。

11.十五個月大的寶寶不能獨自邁步。

12.一歲半的寶寶連一個字也不會說。

13.兩歲寶寶還不會說完整詞語。

以上自測辦法僅供參考,家長仍需以醫生的專業檢查為準,另外,發育遲緩的表現很多,比如身高體重等,家長們可定期帶孩子去醫院做體檢,判斷髮育狀況。


父母堂


一、發展遲緩的警告標誌

1.兩個月後,仍然感覺僵硬或綿軟

2.兩個月後,當你用手臂做他的搖籃,感覺他在把你推開或拱起背部

3.兩三個月後,當你去抱他的時候,他的腿剪刀叉狀

4.經過兩個月後仍然沒有抬起他的頭

5.三個月後,頭部控制不佳

6.當你抱起她的時候,依然要依靠他的背

7.三個月後仍然不會發笑

8.很難用奶瓶或把液體控制在嘴裡很困難

9.三個月後還不能抓住或夠到一個玩具

10.六個月後,不能在幫助下坐好

11.六個月後仍然不會滾動

12.六個月後,總是習慣用單手

13.七個月後,嘴裡不能說出任何一個單詞

14.七個月後,腿上不能承擔一點重量

15.十二個月後仍然不會爬

16.十八個月後,不能行走

17.三十六個月後無法使用樓梯

二、注意事項

寶寶發生這種情況,不要等待和觀望,因為早期治療可以大大提高寶寶的正常成長的機會。早期對寶寶的病情進行干預,將幫助你理解和接受你的寶寶的診斷。它也會給你信心,你正在盡一切可能確保你的寶寶達到他或她的全部潛力。早期治療還可以防止二次關注,如餵養問題,不適當的運動格局,或變動干擾寶寶的正常發育得其他因素。如果你“觀望”而不採取任何措施,你可能會推遲醫療方面對寶寶病情的關注,對我們寶寶的成長及身心健康也是極為不利的。



天下奇聞異事錄


“三翻八爬十二走”,寶寶遲遲不達標,發育晚是寶寶有問題嗎

瑞秋13個月大的時候,媽媽決定讓她參加一個運動班。由於當時發育遲緩,媽媽不情願地把她歸入了“爬行者”的行列;在她這個年紀,其他的孩子可以每天都會開始走路了。四個月後,瑞秋還在泡沫墊子上快樂地爬著,媽媽開始驚慌失措:十七個月了,還不走?哪裡出了問題嗎?

僅僅過了一個月,瑞秋就站了起來。如今,七年後的今天,她熟練而優雅地滑冰,跳芭蕾舞。說到走路,她是一個典型的大器晚成者,一個發育正常的孩子,但在後期達到了一兩個里程碑。專家們說,發育的飛躍,比如學習走路,是在許多輔助技能組合在一起之後才會發生的,而這些技能組合在一起的速度因人而異。

當然,有時發育緩慢表明需要治療。以下是如何判斷你的寶寶是否只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或者他是否需要外界的幫助。

爬行和步行

爬行和步行是人們熱切期待的兩個里程碑;沒有什麼能比看著你的寶寶在房間裡跑來跑去說他最喜歡的玩具更讓人興奮的了。專家說,嬰兒通常在7到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爬行,9到11個月大的時候走路,在一歲之前開始自己走路。

更復雜的大型運動技能,如爬樓梯和跳躍,分別發生在16個月和2年。但問題是:這些“典型”的年齡並沒有反映出完全正常的孩子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事實上,90%的嬰兒在5到11個月之間爬行,在9到17個月之間獨自行走,在17到30個月之間用雙腳跳躍。

寶寶為何大動作發育晚?

1.原因之一是肌肉張力。

肌肉略弱於常人的嬰兒走路可能會慢一些,胖嘟嘟的嬰兒也是如此。體重分佈也起了一定作用。頭重腳輕的嬰兒需要增加額外的力量來保持平衡。

2. 練習時間也會影響運動發育。

例如,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研究人員在上世紀90年代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讓6個月大的嬰兒平躺著睡覺比讓6個月大的嬰兒趴著睡覺的大肌肉運動得分要低。當嬰兒18個月大時,這種差異就消失了。原因似乎是,仰臥的人沒有像俯臥的孩子那樣有足夠的機會來加強他們的頸部和肩部肌肉。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兒科醫生一直強調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要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趴著。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建立上半身的肌肉和力量。

3. 氣質會影響運動發育。

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容易感到沮喪的嬰兒比其他嬰兒早走兩到四周。在性情上,這些嬰兒傾向於找到一種比爬行更快、更有效的方式來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

當運動延遲超出正常範圍時,通常可以通過某種治療來幫助孩子。有時運動遲緩是更嚴重的遺傳或神經紊亂的徵兆,如腦癱(一種可以以痙攣運動為特徵的大腦紊亂)。如果你的孩子的運動發育似乎非常遲緩,請諮詢兒科醫生。

手指的精細動作

一個嬰兒能學會用她胖乎乎的小手指和小手做什麼,真是不可思議。嬰兒通常在大約5個月大的時候可以把東西從一隻手移到另一隻手,在9個月大的時候玩玩具蛋糕。“鉗子式抓握”——拇指和食指抓住一個小物體的動作,通常在11個月到1年之間開始。大約13個月大時,一個嬰兒可以疊兩個積木,14個月大時,用蠟筆寫下他的第一個傑作。

同樣,這些里程碑的參數可能相差很大。0%的嬰兒在7到15個月之間開始玩玩具蛋糕;在10個月到19個月之間堆疊兩個積木;在10到21個月之間用蠟筆塗鴉。

精細的動作延遲的第一個跡象通常是缺少鉗子的抓握。一歲以上的孩子,如果仍然用手指“耙”小物件,可能會出現需要治療的問題。然而,很多時候,幼兒園的老師會注意到孩子不能使用蠟筆或不能使用杯子。

但專家警告說,一個孩子對學齡前教育工具的笨拙可能並不意味著一個真正的精細運動問題。相反,他們可能只是表明,他沒有花時間去獲得力量和靈巧的手指。一個只想在操場上跑來跑去的孩子可能不太擅長用蠟筆,因為他沒有像一個喜歡做手工藝品的孩子那麼多的練習。

孩子們需要大人幫助他們刻意學習一些技能,比如刷牙。我們鼓勵他們自己去做。很快,他們就自己動手了。

然而,有時精細運動延遲是由可治療的紊亂引起的,比如手指的肌肉張力降低。職業療法,幫助一個孩子通過像拼圖這樣的任務來增強手指力量,通常是有幫助的。

寶寶說話

嬰兒學習用聲音發出的愉快的咿呀學語對父母來說是音樂。但事實證明,理解詞彙(接受性語言)和產生言語(表達性語言)的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需要不同的技能。為了說話,孩子必須協調認知、聽力和運動能力。當嬰兒開始發出一個音節的聲音時,例如“ba”,表達能力通常在4到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發揮作用。

在7到12個月的時候,嬰兒會發出一連串的音節(“ba-ba-da”)。大多數孩子在他們的第一個生日前後說他們的第一句話;到18個月大的時候,嬰兒應該至少說10個詞,可能能聽懂50個或更多。18個月也標誌著‘語言爆炸’的開始,他們每天可能會學到8個詞。

至於接受性語言,從9個月到1歲左右,嬰兒開始遵循簡單的命令(比如“坐下”),並開始表現出他們理解“不”這個詞,尤其是當它伴隨著嚴厲的語調時。在1到2歲之間,當有人喊嬰兒的名字時,他們可以指著自己的身體部位。

由於語言是如此複雜,有許多問題會阻礙它的發展。肌肉協調就是其中之一。說話涉及到幾個肌肉方面的任務:發出聲音並活動嘴唇、舌頭和下巴。

一個在控制和協調這些行為上有困難的孩子可能在發音上有困難。因為說話涉及到控制肺部空氣的釋放,有呼吸困難的孩子,比如哮喘,可能會有語言問題。同樣,嚴重的耳部感染會損害聽力,減緩語言表達和接受能力。

一些語言和語言的延遲不需要治療。例如,根據美國語言聽力協會的研究表明,18到30個月大的孩子,如果他們說得晚,但能聽懂語言,並且進步穩定,就不需要干預。

其他時候,語言療法也會有幫助。對於表達性語言問題,治療師使用遊戲和鍛鍊來加強肌肉;對於接受性語言的問題,他們可能會說命令(“把娃娃放在桌子上”)並模仿反應,直到孩子逐漸學會語言和行動之間的聯繫。語言和語言遲緩也可能是嚴重問題的信號,比如智力遲鈍或自閉症。如果你的孩子語言學習進展不穩定,請諮詢你的醫生。

雖然在達到里程碑時的延遲在一開始看起來似乎是無法克服的障礙,但是請放心,大多數孩子都可以走路、說話、做所有你能想到的事情——只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時間表。

社交技能的發展

你的寶寶在社會發展方面會落後嗎?答案很複雜。孩子們在何時以及如何展現社交技能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比如當父母走進房間時,他們會咧嘴大笑。但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性格,而不是生理或發育問題。

在發育正常的1歲以下的嬰兒中,多達20%的人不太善於交際。他們可能對自己的玩具更感興趣,而不是與他人互動。同樣的,有些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哭,有些孩子只是停下來玩一會兒。兩者都有反應,只是反應強度不同。

拋開喜怒無常的因素不談,缺乏社交能力可能是一個醫學或發育問題的信號。一個沒有社交微笑或眼神交流的嬰兒可能需要幫助。否則,一切都不用擔心。

寶寶正在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慢慢的前行,等他一切都準備就緒,你能跟得上嗎?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在嬰兒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必須注意她們的發育狀況。一旦出現生長遲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嬰兒最容易患上的就是運動發育遲緩。那麼寶寶發育遲緩有哪些跡象?

1、頭圍異常

頭圍可以顯示嬰兒大腦的發育。腦神經損傷患兒的頭圍一般較小。

2、身體虛弱

嬰兒運動發育緩慢,表現在身體會發軟,整個人懶洋洋的不想運動。

3、慢反應

運動發育遲緩,嬰兒的反應也會遲鈍,特別是在聽力和視力方面。如果聽覺和視力異常,建議及時就醫,因為這可能是聽力障礙或智力低下的徵兆。

4、食慾不振

嬰兒的食慾不佳,身高體重發育不正常,喝奶的時候都提不上力氣。

5、一個姿勢

在日常生活中,嬰兒經常固定在一個姿勢上面,而且喜歡發呆。這些都是由腦損傷引起的異常肌肉張力引起的。常見的固定體位有弓角反射、蛙位、倒U字等。

6、小手緊握

一般來說,動作遲緩的嬰兒喜歡緊緊握住自己的手。有時甚至成年人也不能把它們分開。或者是拇指往內收,有時候手臂的上肢不能抓住物體。

7、不能坐直

有些孩子坐在椅子上總是搖頭,有些孩子甚至抬不起頭。這些是兒童運動發育遲緩的症狀。

8、錐體外系損傷

錐體外系損傷通常表現為身體扭轉,通常發生在3-4個月大的嬰兒。

9、不笑

孩子們通常在三個月後開始大笑。如果孩子有運動發育遲緩的症狀,那麼孩子就不會笑你或者是會推遲開始笑的時間。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平安健康管家


有形遲緩

先跟大家講一個我舅舅家的孩子,她的發育遲緩體現在肢體方面,簡單講就是學不會走路。一般小孩有幾個會走路的週期,分別是9個月、1歲零3個月、1歲6個月,但是我舅舅家的孩子2歲了才會走路。當時舅舅脾氣也大,經常抱怨,我知道這是發育遲緩的原因,也勸他很多次。

這種的我稱它為有形遲緩,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看得見的發育遲緩。

無形遲緩

我一個朋友是廚師,他家的小孩,一歲零9個月了還不會說話,而且單子很小,小到什麼程度,就是一片樹葉落下來就嚇的哭。這種發育遲緩體現在語言、智力等內在品質方面。還有就是比如在味覺方面,用大人的話講“比較木”,說的就是對氣味不夠敏感。這都是屬於無形遲緩。

最後我講一下關於遲緩我的建議。不管是有形遲緩還是無形遲緩,如果父母在合理適度的人為鍛鍊引導下,或多或少可以幫到小孩加快進步。比如說聽聽兒歌說說話讓他們對講話有強烈的意念,每天抱著多活動讓他們嚮往走,鼓勵他們多嘗試。

我是胡園長,持續分享科學育兒心得,你有好的想法也可以給我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