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的“漢四郡”是哪四郡?“漢四郡”的設立有何意義?

用戶88341421317


漢朝建立後,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大體承襲秦朝,依舊保持郡一級的地方行政機構。漢武帝時,為鞏固統治,穩定疆域,曾在朝鮮半島和東北地區設置“漢四郡”,他們分別是 臨屯郡、樂浪郡、真番郡、玄菟郡。

歷史上的“漢四郡”存在時間並不太久,公元前82年,玄菟郡被西遷到遼東地方,而林屯、真番二郡被併入樂浪郡。漢武帝設置漢四郡的原因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點:首先,漢四郡的設置可以加強對當地的統治。漢武帝曾於朝鮮半島消滅了在此地的衛氏朝鮮,為鞏固當地統治,公元前108年,漢武帝設置樂浪郡(治所大致位於今平壤大同江南岸一帶),同時設置玄菟郡、臨屯郡、真番郡管轄當地若干縣城,並派專門官員治理當地,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其次,加強了漢朝與朝鮮半島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因為漢朝派官吏至此任職並部分移居此地,久而久之,一些富商大賈到此地經商,在部分上層人士的推動下,漢朝與朝鮮半島一帶形成了良好的經濟文化互動機制。最後,在“漢四郡”設置後,朝鮮半島北部受到中原政治文化的影響,並由此衍生出獨特的樂浪文化。“漢四郡”不僅對朝鮮半島背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包括在朝鮮半島南端,也深受“漢四郡”的影響。漢魏之際在朝鮮半島南部居住著的馬韓、弁韓和陳韓三個部落聯盟,這三大部落聯盟始終互相征伐又逐漸融合,最後分裂為三個國家,即馬韓國、弁韓國和陳韓國。

高句麗崛起之前,三韓始終同朝鮮半島北部的漢四郡保持著貿易聯繫,但雙方的貿易屬於中國王朝傳統的朝貢貿易,三朝向漢朝朝貢並以此獲得漢朝的政治保障。三韓對漢王朝朝貢的接受始終有樂浪郡負責,《三國志.魏志.馬韓傳》有載:“從事吳林以樂浪本統三韓,分割辰韓八國與樂浪”。因此,漢四郡的設置對整個朝鮮半島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馬韓傳》,中華書局,2007年版。

回答者:徐蕊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