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嗎?

吳力鎧


河南省鶴壁市,是歷史名城,是封神榜故事發生地。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諸侯國衛國都城朝歌、戰國七雄之趙國都城中牟均位於鶴壁市。

鶴壁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啦。公元前1238年,商朝的武丁大帝就將商朝的都城建在鶴壁市了。周朝最大的諸侯國衛國的首都仍建在朝歌,衛國第18代國君衛懿公嗜好鶴,在宮廷朝歌西北等處養鶴,鶴壁因“鶴棲南山峭壁”而得名。

鶴壁市,夏朝的時候地域分屬豫、冀、兗三州。商朝是首都。周朝是諸侯國首府。西漢初年,置黎陽縣(今浚縣)、朝歌縣(今淇縣)、蕩陰縣(鶴壁屬之)。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543 年),廢蕩陰縣入鄴。隋開皇六年(586 年),復置蕩陰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蕩陰縣為蕩源縣,治所在故縣(今鶴壁市郊)。

唐、宋、元時期,鶴壁地域建置多有變化。黎陽曾為郡、軍、府、州治所,朝歌曾為州、郡治所。明初,置浚縣、淇縣、湯陰縣(鶴壁屬之),分屬大名府、衛輝府、彰德府。民國時期,浚縣、淇縣、湯陰縣屬河南省河北道,後改屬第三督察專員公署。

1957年3月,湯陰縣地置鶴壁市,為省轄市,委託安陽專署領導,後改為省直接領導。1958年12月,安陽專署撤銷,鶴壁市曾一度歸新鄉專署領導。1961年12月恢復安陽專署,又改歸安陽專區。1960年10月 —1961年11月,湯陰縣曾一度劃歸鶴壁市(後劃歸安陽)。1986年1月,浚縣、淇縣劃歸鶴壁市管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