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該如何入門寫作文?

Candy0902


小徐老師常年從事語文和作文教學,一直主張小學生作文訓練從一年級看圖寫話開始,而不是到了三年級了,孩子仍然不知作文應該怎麼寫。因為只有在一年級就對學生進行入門作文訓練,才能培養正確的作文思路,知道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培養正確的邏輯思維,才能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有條理的表達出來。

一、一年級上學期看圖寫話主要培養孩子的按順序觀察,有條理的表達畫面內容的能力。

一年級小朋友往往看到什麼就說什麼,不注重前後邏輯,表達缺乏條理性,因此最初的作文訓練就應該是從學會按順序觀察,有條理的表達開始。

看圖寫話第一步:先總寫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觀察的順序應該以寫作順序為前提的,也就是說,孩子先寫什麼就應該先觀察什麼。因此觀察順序第一步,應先整體觀察人物出現和故事發展的環境,具體體現在觀察時間和地點。第二步觀察人物在做什麼,如果是多個人物,要猜想出人物之間合理的關係。

如下圖所示:


對於一年級上學期的小朋友來說,能寫出“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就基本達到要求了,一般字數要求20-50個即可。

年終考試的時候,一些語言表達能力好的小朋友,可以對畫面環境、畫面中的人或物稍加描述,特別可貴的是可以引導孩子體會畫面人物的心情作為故事的總結性結尾。

寫作範例如下圖所示:

因此,引導小朋友寫看圖寫話要循序漸進,不可過高提要求,否則孩子就不可能建立清晰的思路。訓練孩子按順序觀察並有條理的表達出“敘事的四要素”是寫作的第一步。

二、一年級下學期看圖寫話要求將畫面內容更加具體生動的表達出來,適當對畫面的環境加以描述,對人物動作、神態等加以描寫,對故事情節加以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使其情節的來龍去脈更加合乎邏輯。

到了一年級下學期,對小學生看圖寫話的訓練就要更加的具體,引導學生對敘事的四要素進行潤色,讓環境更加生動鮮明,讓人物更加栩栩如生,讓事件內容更加充實,情節更加豐滿。


1、明確看圖寫話第一句:整體觀察人物活動的環境,可以對周邊環境中的天氣狀況、花草樹木、動物等加以描述。為人物出場和故事發展設定合理具體的環境。

2、明確看圖寫話第二句:總寫人物做什麼。可以細緻觀察人物,如果是多個人物就要合理設定人物之間的關係,是父子、兄妹,還是朋友、同學等。

3、看圖寫話第三句:細緻觀察圖畫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大膽猜想人物有可能說什麼,大膽描述人物具體怎樣做事的。如果情節不夠飽滿,我們可以通過聯想和想象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

4、明確看圖寫話第四句:觀察圖畫中人物的表情,想象出人物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想法等做為故事的結尾。

具體看圖寫話步驟如下圖所示:

總之,一年級看圖寫話作為作文的入門課,最關鍵的是培養孩子按順序觀察、有條理順序以及合理的情節聯想、想象和較為生動的描寫四大能力。熟練掌握這些,相信以後的作文思路會越來越流暢。

以上由指尖教育帝國原創,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指尖教育帝國


孩子看書很多,寫作文時仍然不會寫?那是因為正確的指導方法沒有跟上。

以下這些技巧告訴你,讓孩子的寫作不再成問題:

一.三大問題記心中,看圖就會有話說

二.十個萬能句式一定能夠幫助你

三.七個口訣簡單又好記

來看看以下的範文示例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還處於矇昧的狀態,他們很多時候都是憑感覺,想到哪說到哪,有時語言的邏輯順序可能都會有點小問題,這個時候恰當的指導最重要,因為孩子們非常聰明,只要適時給他們指導和示範,他們馬上就會明白,怎麼做最好。

當然,除了恰當的指導外,薰陶最重要,要想作文好,大量閱讀少不了。


語說百態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想說一年級不是寫作文,孩子寫的是週記,也就是簡單的記錄這一週我做了什麼,我看到什麼等等這些小事。

那麼肯定有人會問,那孩子寫的大白話,那週記也沒有意義啊,那我今天就教大家怎麼簡單的教孩子慢慢寫好東西。

比如您說的看圖寫作文。

嘗試用一些詞語,比如教孩子用描述性詞語,我先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大佛(佛字孩子還不定一會寫,可能用拼音代替),大佛是金色的,很好看。那麼這句話我們可以教孩子加上描述性詞語,比如描述顏色的,用上金光閃閃。儘可能用簡單的詞語去修飾,畢竟孩子現在能力有限。

別忙著教孩子用好看的句子,一般他接受不了,後面會有老師教的,別急。

最後強調,不是寫作文,寫一篇簡單的週記。

我是頭條號瀟紅老師,專注分享小學語文學習資料和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想了解更多,可以關注我,裡面有很多小學學習資料。


瀟紅老師



我兒子是上二年級,一二年級沒有寫作文,都是看圖寫話。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不過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看您描述,孩子比較喜歡閱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要繼續保持!

接下來我們要求的主要就是看書讀書的質量問題。好多孩子看書閱讀如走馬觀花,看過去一遍後,笑笑就過去了,卻沒有達到看書的的意義和目標。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親子閱讀——親子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孩子閱讀的興趣,也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家長也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掌握了書中的知識。

2、看、說、讀的順序——閱讀一本書開始的順序為:

看,也就是觀察,讓孩子先看書上圖片,仔細觀察,圖片上的內容畫面。

說,觀察過圖片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在圖片是都看到了什麼?你覺得他們在幹什麼?結果怎麼樣了?而且讓孩子說的時候要用完整的句子來說,而不是概括法!比如圖片上有2只小鳥在樹上,可以讓孩子說的時候完整敘述——在一棵綠色的蘋果樹上,落著2只黃色的小鳥,它們在嘰嘰喳喳唱著歌,我覺得它們很開心!這樣就很好的完成了一個看圖說話的內容。

讀,然後再開始讀,體會書中的故事意義,而且至少讀兩遍,讀完讓孩子可以給你講出大概意思

3、蒐集好詞好句——準備一個摘錄卡,讀完書把所讀的內容裡的好詞好句摘錄下來,對以後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4、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寫作寫作,就是要多寫,寫的多了,自然就有東西可寫了,而且要用形容詞,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


寫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幼師菇涼


我的孩子剛過一年級,雖然作文寫作還在學習過程中,一些經驗教訓願意與大家分享。


一、一年級作文只要是看圖寫話,看圖寫話的由兩階段組成,第一階段,看圖說一句話,第二階段,圍繞圖片主題,說幾句話。

比如一個小女孩吹蒲公英的圖片,第一階段只要能寫出“一個小女孩在吹蒲公英”,就可以了。第二階段“春天來了,草綠了,花來了,小朋友到公園裡玩。草地上蒲公英成熟了,撐起很多毛茸茸的小球。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忍不住,摘下一朵蒲公英,小嘴輕輕一吹,蒲公英撐起小傘飛翔藍天。”

二、句子怎麼寫?和孩子一起練習仿寫句子。寫清主語、謂語、賓語,意思完整,邏輯清晰,就可以。看到圖,和孩子一起練習,一句話寫清圖中只要內容即可。

怎樣觀察?圖中有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幹什麼?為什麼幹?這就是一個看圖寫話的大綱了,用幾句話組織起來即可。要求高一點,句子寫美一點,能自圓其說,能說明一定的道理就夠了。

三、看圖寫話作業怎樣寫?請孩子先說一遍,然後再動筆寫。媽媽陪在旁邊,因為這麼大的孩子剛開始學習寫在。很多字都不會寫,媽媽在旁邊陪著,用最快地速度解決生字的攔路虎,最大程度鼓勵孩子寫作。如果孩子會打字,那就先打下來,避開漢字不會寫的難題,然後抄寫。

有些孩子說的挺好,還是不會寫。孩子沒有意識到,一年級的作文就是說什麼、寫什麼。媽媽可以記錄下孩子的敘述過程,稍整理後給孩子,告訴孩子,他會寫,媽媽幫他記錄下來了。下次,媽媽激記錄的內容少一點,讓孩子補充。最後,孩子會發現,作文就是我說的話。

四、平時和孩子做遊戲~擴句。媽媽說:“春天來了”孩子說:“”春天來了,小草睡醒了。”媽媽繼續擴句:“春天來了,小草睡醒了,柳樹發芽了。”…引導孩子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發現變化。到最後,一篇不錯的小學生作文寫好了。


五、親自閱讀繪本。然孩子自己觀察圖片,告訴媽媽圖上有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結果怎樣了?剛開始,孩子不會,媽媽指著圖片和孩子一起找圖片上有什麼?通過圖片主角的動作神態,說他在幹什麼?多引導幾次,孩子就會了。

六、複述故事。媽媽給孩子講故事,請孩子給爸爸講這個故事,幾次以後,孩子就講的特別好了。


努力的喜媽


我是小學語文老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現在一年級的小孩已經是下學期了,在上學期接觸的看圖寫話過程中,孩子們積累了一些寫作基礎。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強,完全可以嘗試簡短的作文寫作了。比如可以嘗試寫風景題材的作文《美麗的春天》,也可以寫寫人物描寫,比如《我的媽媽》。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題材都可以去嘗試寫寫。

孩子剛開始的入門寫作不要運用太多華麗的語言,不要去抄襲太多虛浮的語句。讓孩子寫自己真實的想法,寫真實的見聞,寫真實的感受。有一個寫作大師說過:

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就是最美的句子。讓孩子運用生活中真實的見聞,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不管家長還是老師,不要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孩子。不要把自己認為華麗的詞藻強加給孩子。一年級的孩子們還很天真,他們沒有正能量和負能量的概念。,他們只會表達自己眼睛看見的東西。作為家長和老師,只需要引導孩子把他們看到的轉化為文字,就是一篇最美的作文了。剛開始可以引導孩子寫一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第二自然段交代清楚自己的見聞,想象人物對話。最後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情。

一年級的孩子主要以看圖寫話為主,就是把眼睛看到的畫面轉化為文字。把一副沒有生命的圖畫轉化為有生命的文字,其實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入門寫作了。引導孩子嘗試寫作,讓孩子愛上生活,愛上寫作,愛上文學,何樂而不為?


領悟教育


一年級的孩子主要能看懂漫畫,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就可以,這是作文入門的重要一步。
小朋友看一下這個圖,圖片上都有誰,他們分別幹什麼。這就可以了。最後寫一下你的想法。這就完事。


花朵9611


關於寫作文,這可真問對人啦。我是一名教了20多年的語文老師,小學一年級開始教起,一直到九年級,關於孩子學習寫作的事,還真有話說。

我們常說小孩子寫作文,是三年級開始。其實這個說法呢,正確也錯誤。可能您會問,什麼邏輯啊?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網絡配圖,下同)

說三年級開始學習寫作,其實是因為三年級才開始真實的形成整篇的文字。在小學12年級,更多的是寫片段,看圖作文。所以說三點就開始學習寫作是沒有錯的。

但事實上,寫作文的教學從一年級甚至幼兒園階段,就已經開始進行了。對一年級的小朋友進行了寫作教學,老師和家長同等重要。

老師正在課堂,把一些必要的詞彙,讓學生運用起來。組詞成句,組句成段,應該是最好的練習。看圖說話,先說後寫,培養孩子的語感,是重要的手段。也非常有必要。

而父母呢,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平時帶小孩出去玩,看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新鮮的東西都可以讓孩子去表達。這個時候不要爭著和孩子說話,要學會傾聽孩子,尊重孩子說話。父母還可以表現出對孩子說話極大的興趣,讓孩子有成就感。即使孩子說得結結巴巴,也不要去搶白。

當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的寫作也就順理成章了。

衷心希望每個爸爸媽媽都是細心的人,有耐心的人,有方法的人。孩子不成長,隨時都有父母的影子。祝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歡迎關注湖哥,交流更多教育、育兒話題,謝謝!


湖哥793


一年級孩子還不會寫作文,主要是看圖寫話。

要想寫好看圖寫話,首先要有觀察能力,還要有流利的表達能力,當然會寫一定量的字也是必須的。

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可以在和孩子讀繪本的過程中得到鍛鍊。而且看得多了,認的字多了,學著寫字時也會輕鬆一些。因此,總體來說,學前親子閱讀比較多的孩子在做看圖寫話時會遊刃有餘一些。

當然,有的家長說,我也給孩子買了不少書,怎麼這看圖寫話還是做不好啊。這可能是因為家長給孩子讀書時沒有引導注意畫面中的細節、開拓孩子想象力,而只是照本宣科地讀一遍。

比如讀《忙忙碌碌鎮》,這就是一本細節很多的繪本。

單單是這個封面就包含很多信息。比如這裡涉及多少種職業?照相師在給誰拍照?牙醫是誰,在給誰看病?注意到小偷和警察的追逐了嗎?開飛機的是誰?……

總之,這個封面中就可以提出很多問題,和孩子一起去發現。但需要注意,不要試圖一次就把畫面看全,如果家長一直提問題,孩子煩了,不看了,就得不償失了。

家長可以在翻開內頁前,裝作不經意地說:哎,我發現這個屋子裡是市長啊,你看牆上掛著XXX。那孩子一般就會很感興趣地也去找,還會分享他的發現。然後在估計孩子要看膩之前就翻頁,除非孩子摁住書不讓翻。

經過這樣鍛鍊後,孩子的觀察能力就增強了。再做起看圖寫話這類題就不會覺得無話可寫了。同時也為後面寫作文打下基礎。

我的頭條號“搬書回巢”裡發過原創文章《帶孩子寫作文之描寫物品篇》,以及《突破小學作文字數困境》,歡迎大家閱讀、交流。


搬書回巢


大家好,我是小學語文課堂的小楊老師,關注小學語文課堂,為您提供更多教育免費試題及問答。

關於要不要教授一年級學生寫作業的問題,大家的意見不一致,有的老師認為應該順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長!而且,孩子的識字量不多,那麼,要不要培養孩子寫作能力?我說,要!一定要!

但是,一年級的孩子,讓他寫的不是作文,而是句子,這樣的句子可以是拼音,也可以是拼音加漢字,用拼音當做孩子成長進步的柺杖,來記錄自己生活中的點滴,表達自己的情感,類似於日記一樣!

作為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多互動,比如,互相寫信,聽寫句子,範寫段落等,都是不錯的方法,時間長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就提升了,知道怎樣把語言組織起來了。



除此之外,家長還應該堅持每天的親子閱讀,讓孩子朗讀帶拼音的書籍,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為孩子的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和源泉。而且,大量閱讀也能提升孩子的識字量,能夠鞏固孩子的拼音知識,真的是一舉多得。慢慢的,孩子就愛上了寫作。對於沒有讀書習慣的孩子來說,繪本是不錯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