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洛陽在元明清連陪都也做不了?

wamg帥


這個問題好多人問過,但是看了下目前的回答,大部分都不盡如人意。


史學界普遍認為,自唐後期即安史之亂以後(755年後),中國歷史時期的經濟重心已開始南移。安史之亂對北方生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南方相對較為穩定,北方人口的南遷,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南方經濟日益超過北方,南北經濟趨於平衡。


金熙宗時期,為了防備中原地區漢人,金政權便向這裡派駐由女真、契丹等少數民族與漢人雜處,組成屯田軍,侵吞漢人大量的土地。而遊牧民族得到土地又不會好好耕種,甚至毀了農田放牧,導致土地大量的浪費。南方的糧食、布匹的生產能力,已經遠遠超過北方,稅收等收入也超過北方。到了清朝的時候,國庫的三分之二收入來自南方。

從此,北方的城市要作為都城,就會付出大量的運輸成本,將南方的糧食、布匹、稅金運輸到首都。而黃河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一直沒有被治理好,導致運輸成本特別高。


元朝、清朝都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建國的,所以天生親近北方地區。但是歷史證明,都是來自南方的動亂,將他們拿下了。


明朝開始定都是在南京。明成祖在靖難之役趕走明惠帝后,他不願意到南京去當皇帝,有意留在北京,因此就定在北京。後來明朝末期,糧草和稅金被搶了幾次,朝廷元氣大傷。


所以,從成本的角度說,元明清定都北方,都不划算。定都中華腹地的洛陽,更是完全沒有經濟效益。


報刊薈萃


洛陽做不了陪都,那就讓西安做陪都好了。



零品公僕


眾所周知,洛陽是十三朝古都,也是千年都城,但是從後晉之後就再沒有王朝在這裡建都,那麼就將時光返回到那個時代。唐朝經歷過安史之亂後實力大大縮減,唐朝後期局勢動盪,各藩鎮的勢力也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藩鎮割據,各自建立王朝,這就是歷經七十餘年五代十國的由來。

直到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定都開封,掃平各割據勢力,華夏主體才又統一。但是宋朝皇帝天生喜歡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在軍隊管理上也是積貧積弱,最終導致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南宋朝廷舉族南遷。自此古代中國的經濟政治重心離開了中原地區,並且直到現在再沒有回來,如今已經有近千年歷史了。

五代十國和北宋滅亡時,也使當時的河南人紛紛南遷,至今生活在福建一帶的一部分客家人族譜上依然寫著是老家在河南,而在泉州的洛陽橋據傳也是因為古代洛陽遷至當地起的名字。

所以經濟政治中心移出河南是歷史洪流的選擇,與我們今天的人也沒有關係,河南很多地方都曾是古都,不僅僅只有洛陽,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將焦點放在洛陽身上。

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為你解答更多本地資訊,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海域藍豚


沒有了西安,洛陽就什麼都不是了。西安不作首都了,洛陽給誰當陪都?😄😄😄


漢風唐韻828


悟空問答最硌應蛋了,整天邀請你回答這回答那的,你辛辛苦苦寫出來了,他不是直接給你斃了就是給你屏蔽了,你以後少給老子發邀請。我昨天回答個歲月是把殺豬刀,也給屏蔽了。這個話題既不涉及政治經濟,又不涉及軍事外交,不知道犯哪門子法了,真是無語。


大山160420529


該死的提問者!!!不用想,不用問,都知道是什麼地方,人提出來的!! 其實你動腦子想一想,你自己那個城市元明清三代陪都也不是,你還有那閒心管別人呢城市啊!!!

說白了,隨著經濟的東移,不可能在中西部建立國都了!!!況且元明清中有兩個北方少民族政權,肯定是紮在即可攻又可守的地方,這樣離他的老窩根據地比較近。從明朝安全的退回,從元朝退到漠北就證實了這一點。如果他要建陪讀也在,自己的老家建


jpchy6212


這個道理和長安一樣,唐朝以後連陪都乜做不不了。


往事如煙251137974


西安現在是陪都嗎?不是哦,那你美什麼呢?


用戶5739636708752


因為國家統治重點變了,以前壓力是西北方向,宋朝末年壓力主要是東北方向了。古代不像現在,首都周邊地區是屯兵要地。要隨時鎮壓蒙古和東北主要軍事力量放在洛陽附近顯然不合適。皇帝如果不在北京而所有部隊放在北京,很顯然將軍就要叛變了


老杜的小酒館


政治經濟中心東移。由長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有一成不變的,過去的就過去了,把握當下,立足眼前,怎樣做好自己的事才是自然。過去的一切都是煙雲,輝煌強大那是祖宗的光榮,與現代的人無關。老拿祖宗裝自己臉會讓人笑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