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山东省京剧院的优秀青衣演员杨雪梅,以其俊美端庄的扮相,圆润优美的音色,韵味醇厚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赢得了不少粉丝的追捧。2011年7月21日上午,杨雪梅正式拜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在拜师仪式上,杨雪梅表示,“拜师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自己能在全面继承梅派艺术精髓的同时,在山东更好地弘扬梅派艺术,让梅派艺术的根在齐鲁大地上扎得更深。”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阴差阳错进梨园

1985年,山东省戏曲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到莱州招生,12岁的杨雪梅因为唱歌出色被老师推荐参加考试并顺利通过初试,在不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参加复试后,竟意外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更充满戏剧性的是,录取的专业是戏曲表演专业。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我从小喜欢唱歌,梦想能成为一名歌手,谁知竟被戏曲专业录取了。尽管当时父母认为上戏校没什么出息,不过还是没能抵挡住 ‘农转非’、分配工作的诱惑,让我去了戏校。”杨雪梅说。就这样,这个来自农村的小姑娘走进了戏曲的大门,走上了京剧的舞台。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初入戏校的杨雪梅非常沮丧,因为个人不喜欢京剧,而且好多同学都是带功进校的,这让要强的她心里非常压抑,甚至一度想放弃。不过因为外形和嗓音条件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杨雪梅的武功、身段、把子很快就后来居上。她先是学习花旦,后又学习青衣、刀马花衫,为之后走上京剧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拜师梅葆玖先生,在齐鲁大地弘扬梅派艺术

1992年毕业后,杨雪梅顺利进入山东省京剧院。在给梅葆玖先生跑龙套时,她深深地为梅先生的技艺所折服。于是,在先生刘建杰的带动和帮助下,杨雪梅根据自己能文能武的特点,选择主攻梅派。2005年,梅葆玖先生来山东演出,在团里老师的介绍下,杨雪梅向其表达了拜师学艺的想法。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当时梅先生只是说先学学看吧。于是我就拼了命地学习,那时候一有时间就去北京找老师学戏,曾先后求艺于张春秋、王志怡等艺术名家。”回忆起那段时光,杨雪梅说自己就像着了魔一样,除了工作就是去北京学戏,还下足功夫排演了《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穆柯寨》《谢瑶环》《凤还巢》《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游龙戏凤》《大探二》《穆桂英挂帅》等剧目。2007年,杨雪梅以《白蛇传》一剧举办个人专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就这样学了有五六年的时间,才得到了梅先生的认可,并于2011年7月21日在梅兰芳大剧院正式拜师。”谈到恩师梅葆玖先生,杨雪梅感慨万千,“那时候先生年纪大了,言传身授的机会越来越珍贵。我就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去北京向梅葆玖先生、王志怡老师等大师学习。拜师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希望自己能在全面继承梅派艺术精髓的同时,在山东更好地弘扬梅派艺术,让梅派艺术的根在齐鲁大地上扎得更深。”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京剧传承,要创新,更要老戏新唱

据杨雪梅介绍,近年来,山东省京剧院持续开展京剧进校园公益演出和送戏下乡公益活动,旨在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京剧文化,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感受国粹京剧的无限魅力,而她也深切地感受到如今京剧的年轻受众越来越多。作为梅派青衣的嫡系传人,杨雪梅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舞台上。她认为,在京剧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要推出新剧目,更要老戏新唱,让大众更容易听懂、接受。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在剧目方面,杨雪梅感觉应该编排一些小制作、戏保人的剧目,既让观众爱看,演出又方便。“现在每排一出新戏,动则大制作、大投入。可是,即便一系列大手笔之下打造出的剧目,也很难流传下去。”在杨雪梅看来,这不是京剧的发展方向。她觉得,京剧应该回归到“一张桌俩把椅”那种原汁原味的时代,重点是挑选好剧本,提高演员技术,研究好唱腔,适当推进京剧节奏。

梅葆玖嫡系传人杨雪梅 让梅派艺术在齐鲁大地吐露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