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重振不能靠妖股行情

煒言大義 本報記者 張煒

近期,多隻妖股連續暴跌,有的短線累計跌幅超過40%,還被爆有遊資涉嫌“以炒作之名行操縱之實”。這給盲目追漲者帶來慘重損失,也再次告誡散戶投資者要理性投資,迴避缺乏基本面支撐的過度投機炒作。

市北高新藉著科創板題材,11月5日至11月20日連續12個漲停。該股11月22日收於11.36元,較11月2日暴漲逾220%。然而,市北高新從11月23日起連續大跌,12月7日收盤6.78元,累計回落40.32%。市北高新在股價大漲期間多次發佈風險提示公告,指出“公司非地產類的股權投資業務規模較小,對公司的利潤貢獻較小”。12個連續漲停的飆漲嚴重脫離市北高新的基本面,可盲目追漲的散戶把風險提示當耳邊風,對大漲後的估值泡沫視而不見。

挑起妖股行情的是遊資,而高位被套的主要是散戶。市北高新12個連續漲停期間有10個是一字漲停,成交量極小,散戶幾乎沒有買入機會。等到連續漲停被打開後,散戶蜂擁買入,股價已基本見頂,遊資開始趁機大量派發籌碼。不到20天時間,市北高新暴跌超四成,大量追高的散戶投資者或忍痛割肉,或深度套牢。

據相關媒體披露,11月初開始的創投概念股異動行情背後有明顯的遊資惡炒因素。一些遊資大戶利用資金和技術優勢,率先搶籌鎖倉,隨後通過集合競價封板、尾盤虛假申報強化漲停趨勢等手段,誘導市場情緒自我強化,製造出相關個股的連續漲停行情。其中,有的遊資炒作市北高新的行為,被上交所認定屬於典型的“漲停板大額申報”異常交易行為,帶有明顯的欺詐誘導性質。

近期暴跌的妖股還有多隻。例如,恆立實業10月19日至11月16日大漲超過310%,但10月19日至12月7日累計回落35.11%;弘業股份11月2日至11月16日大漲近140%,10月19日至12月7日累計回落35.95%;綠庭投資10月19日至11月19日大漲160%,10月20日至12月7日累計回落27.59%。妖股股價“過山車”,讓投資者看到絕非所謂的“低價股革命”,過度投機炒作極易由“餡餅”變成“陷阱”。

妖股前期暴漲被有的投資者誤讀為得益於“優化交易監管,減少交易阻力”的監管政策變化,事實上,“優化交易監管”不等於放鬆監管,“減少交易阻力”不意味著遊資可以為所欲為。上交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已啟動違法違規線索核查流程,發現線索將立即上報證監會查處。下一步,上交所將持續優化交易監管工作,切實履行一線監管職責,堅決打擊“以炒作之名行操縱之實”的違法違規行為。

A股市場違法成本偏低,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屢禁不絕。證監會上週末就公佈一例行政處罰。個人投資者劉堅在2014年5月20日至2017年1月18日期間,使用本人賬戶通過在開盤集合競價階段虛假申報的方式,操縱西部黃金、高鴻股份等16只股票價格,共計獲利60.97餘萬元。其中,操縱高鴻股份的投入資金超過1000萬元。劉堅之類違法者擾亂市場秩序,加劇市場風險,給中小投資者帶來損失。對此,監管部門必須嚴厲打擊,維護市場秩序,引導理性投資。

活躍與重振A股市場,不能靠遊資興風作浪,不能靠妖股行情來刺激賺錢效應。妖股行情往往涉嫌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炒作過後留下“一地雞毛”,最終買單的仍是廣大散戶投資者。妖股存在的市場操縱行為,極易引發市場異常波動,釋放虛假的市場信號,嚴重干擾投資者正常的交易決策,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投資者切莫認為妖股行情中“遊資吃肉、散戶喝湯”,實際上,散戶成為犧牲品的概率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