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象棋茶館

古老的中國,象棋愛好者或在家中對局,或在街頭巷尾聚弈,可是各地飛炮躍馬的中心場所卻在茶館。清末以來,北京的金山居,上海的凌雲閣,廣州的翩翩茶室,都有功於象藝發展。在古城西安,人們總難忘毛家茶館。

毛家茶館與虎將趙鵬程

毛家茶館坐落騾馬市街,在三意社劇場南側。老店主毛友鄰在1870年前後(清同治年間)開設了茶館,製備了一盤棗木棋子擺在門前,逐漸全城名手雲集此處。其中最老的前輩當推光緒年間已蜚聲棋界的回民馬玉剛。繼之,西安象壇雙星薛星三(壽娃)和白雲峰(老回),曾是鎮店常客。三十年代的四大金剛趙拴柱、王新民、秘洞和尚、尹和亭,以及老貨客謝惠成、小貨客王順時等,無不經常光顧毛家。

筆者抗日戰爭後期才開始在毛家下棋,當時茶館早由毛振海接班。茶館坐地虎經棋藝群眾評了五虎上將,首推趙拴柱。他學名趙鵬程,以賣香菸、瓜子為業。他棋風剽悍強勁,攻勢咄咄逼人,既敢於棄炮轟奪士象,又善於運用八面威風的馬蹄。早在1930年,他曾獲西安青年會主辦的我市棋史上首次大賽冠軍。其次推貨客(收購舊物)謝惠成,再次是東木頭市小飯館主人周老二,第四是毛振海本人。至於第五條好漢,正象京劇的四小名旦之末,爭議頗多,難得定論。

西安象棋茶館

趙拴柱坐鎮毛家,東西來往的鄰省高手一一被他擊敗。如三十年代山西棋雄柴天和來西安連戰連捷,卻接連受挫於趙拴柱、王新民。於是毛家茶館聲勢更盛,甚至發展到夜戰。王新民、秘洞和尚、衛寶寶昌、小貨客王順時,都曾自己買蠟,在茶館的烏木桌上作通宵之戰。有時棋客過多,就分兵到斜對面趙老大茶館。1982年趙老大整九十歲,對筆者尚能喃喃說拴柱、秘洞和尚軼事,如白頭宮女說唐玄宗。老人時而目光興奮,終於老淚涔涔。

拴柱因謀生困難,四十年代基本上息影象壇,而1949年春忽又光顧毛家,立下擂臺。新老棋迷奔走相告:拴柱出山了!老棋迷渴望重溫舊夢,小棋迷圖謀識廬山真面,一盤棋裡三層、外三層擠得水洩不通。外層的人們看不清棋盤,只能聽內層人們的驚呼聲、讚歎聲、叫絕聲:上擂者個個敗下陣來。夜幕降臨,拴柱親切地撫摸著那副他玩了半生的棗木棋子,虎將的眼眶溼潤了。從此,這位生活愈益困窘的古城第一個象棋冠軍下落不明。

建國之初,筆者還和秦腔青衣泰斗何振中在毛家對壘了幾次,但1951年這爿在古城棋史上閃光八十年的老店宣告歇業。原來毛振海(1892年~1971年)年屆花甲,其子毛學義參加工作而不再繼承此業。可是老棋友們仍不斷找進門去,棗本棋子聲日日繼續,數年後才風流雲散。那副現已百二十歲的棗木大棋子,永遠是古城車馳馬騰的見證。

西安象棋茶館

仁義茶社與畢鐵珊立擂

“七七事變”以後,我市東北城日見繁榮,國民市場(即今人民市場)東南角,首先出現了專以象棋吸引顧客的仁義茶社。毛家茶館只有一盤棋,仁義茶社常有十盤上下,有條凳,也有躺椅。茶社主人是河北南宮人劉登章,棋壇通稱劉登章茶館。1942年,棋名震動大河上下的畢鐵珊來訪,在仁義茶社掀起巨瀾!

畢鐵珊生於1900年,籍隸開封,自幼為帽店扎帽圈。他早年曾訪問北京,與主盟京華的那健庭、張德魁兩位國手爭衡。他擅長運炮,或棄炮摧毀士象,或進炮綰鎖控制;他更善於用兵,往往一卒突入九宮建功:人稱“神炮鐵卒”。他在仁義茶社擺下擂臺,他的久在西安的弟子閻秀義立於中軍帳內,提調一切。王羽屏尊重名手,趕來為畢老掛棋(仁義茶社的掛棋盤,長約一米,寬約八十釐米)。這是省外名手首次來青門立擂,棋手爭先報名,觀眾座無虛席。立擂已約一月,畢氏或棄子搶殺,或穩步推進,擊敗個個來將,但西安的主將屯兵鐘樓以西,毫無備戰動靜。

西安象棋茶館

開設王同昌筆墨莊的王新民、家住城隍店經營絨線的衛寶昌以及吳正大、蔣文濤。他們活躍的主陣地在城隍廟山門上,遇有高級棋友則在城隍廟內葉家茶館接待。此時,畢鐵珊立擂而無強敵,未免寂寞,由王羽屏出面疏通,議定由畢氏邀請而不作為攻擂、畢氏委託王羽屏為代表,按傳統規矩,向澇巷王新民家送上大紅金帖。四大金剛等議定以王新民、衛寶昌赴邀。畢氏又邀了奔走有功的王羽屏。邀請賽海報貼出,全城棋迷轟動。小小茶社無從容納,臨時製做了幾個簡易掛盤,先發展到市場空屋,擺幾條板凳,再發展到市場空地,茶客不得不手託茶壺站著看棋盤掛棋。

王羽屏首先應邀。他棋路與畢氏近似而功力不及,小巫見大巫,畢氏兩局全勝。次日,衛寶昌(1920生,尚健在)出陣。畢氏面對這位邀請來的對手刻意求勝:炮立中宮,雙馬環進,直橫車策應,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二十二歲的古城副帥沉著應付,覷定時機。妙手飛象,隔斷紅塵,破壞了畢氏河口馬的連環。再騰挪車炮,活擒一馬而奠定勝局。頓時掌聲振動屋瓦,祝賀這位不負眾望的後起之秀打破了畢氏來訪的不敗記錄。第二局,畢氏使出看家本領,巧用底炮扳回一局。

第三天主帥王新民赴邀。王新民(1914年~1987年)十二歲時得七十老翁馬玉剛指授,後又拜事薛星三、白雲峰。1934年,他年方二十,已獲西安青年會大賽魁座。他擅長過宮炮局,棋風雍容大度,旅進旅退,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他方面大耳,梳背頭,穿條紡綢衫。一副少經理派頭。首局王氏布拿手的過宮炮,局勢穩正,畢氏雖竭力謀攻而難越雷池。雙方勢均力敵成和。次局王以飛象角炮局應畢氏中炮,中局一步軟漏,全局潰亂。到了八十年代,筆者就此局詢問王老。他說前一天看了畢衛對局,他信心大增,準備謀勝。可是賽前茶館先請吃飯,一局賽罷又送上灌湯包子、餛飩。茶館主人謙恭地請他多幫忙,照顧小店生意。這樣,他又想謀和,因為即或取勝卻要影響畢氏坐擂的茶館生意,而且對攻又要擔風險。在這種攻守不定的情緒中,神志恍惚,誤走漏著而不可挽回。

西安象棋茶館

當時曾在毛家茶館馳騁的高手,多已老邁,我市象壇由新四大金剛執牛耳。他們是在竹笆市街

畢鐵珊大擺擂臺,形成我市象壇的空前高潮,仁義茶社也倍加興隆。抗戰勝利的1945年,劉登章突發急症去世。1971年,筆者在范家茶館識拔了青年棋手許長生,久後才知道許就是劉登章的遺腹子。長生1973年在群雄搏鬥中獲市賽亞軍,現為市八中化學教師。

張家茶社與王羽屏崛起豫陝牌

由於仁義茶社邀畢鐵珊坐擂的成功,茶社設棋風靡一時,原不設棋的設棋,原已設棋的圖謀在設棋上另樹一幟。當時東北城有兩個張家茶館。一個在遊藝市場,主人張擴興是相聲名演員張玉堂(綽號張燒雞)的哥哥。他邀請就在遊藝市場說書的、既是名藝人又是名棋手的牛培德,在茶館指導,以吸引茶客。另一個在革命公園西牆下,搭著大蓆棚,有近百張躺椅,天天懸掛大盤表演(這個大盤比仁義茶社的大一倍多)。

茶客們躺著品茶,公園蒼翠可收眼底,名手錶演又近在咫尺。名手光臨,茶館主人回民老張(佚名)必請到尚仁路(今解放路)吃羊肉泡。1943年,這位回民店主興辦了金牌邀請賽,定製金牌一塊,鑑於我市名手幾全籍隸豫陝兩省而定名豫陝牌,獎給冠軍,再製錦旗三面,分獎前三名。老張發出大紅金帖,遍請新老名手。應邀的有衛寶昌、閻秀義、王羽屏、牛培德、尹正敏、謝惠成、王順時等棋界俊彥。比賽分三組,採淘汰制,由三組冠軍循環賽決奪金牌。

經抽籤,衛寶昌、王羽屏同組。兩雄相爭,王氏受挫,神情沮喪。寶兒忙於商業,本不擬參加,但由於對畢鐵珊的戰績,聲望如日中天,茶館主人必欲借重其聲威。此時有意讓賢,遂聲明棄權讓與王氏。三組比賽結果,閻秀義、王羽屏、尹正敏出線。寶兒既退出,閻秀義奪魁呼聲最高。閻氏開封人,生於1915年。家庭貧困,目不識丁,獨能識車馬炮。他師事畢鐵珊,與田嘉樹(1958年全國賽參加者)、張聘三(1966年全國賽參加者)並稱開封“三小”。抗戰爆發,閻逃來我市,以拉黃包車生活。他為人爽朗,棋風潑辣,先後手盤盤用中炮,對後手列手炮尤有獨到的造詣。建國後他改名守義,現已壽高八十,是古城健在的最老名手。

西安象棋茶館

三人決賽循環,閻、王都以一勝一和擊敗尹正敏、閻、王決戰的首局,閻以五七炮攻屏風馬。他低估了王氏棋藝的提高,棄馬進擊過急。王氏穩守,再持多子之勢逐步反擊獲勝。次局,閻以順炮橫車力謀對殺。王羽屏雙車巡河,不求有功,伺機逼兌,終成和局。至此,西安棋賽上的第一個金牌獎豫陝牌,歸於王羽屏。

王羽屏(1913年~1977年)祖居西大街迎祥觀,幼年喪父,母親再嫁,孤兒流落東門內的珍珠庵棲身。他賣瓜果、扛包子,嚐盡辛酸,後來成為油漆工人。拴柱曾嘲笑他滿頭的笨水!但他學棋異常刻苦,在老一代棋手中數他重視學習棋譜。他比王新民大一歲,成名卻晚十年,大器晚成。他光頭,粗布衫、一根旱菸管,棋風如其人,樸素無華,棋路攻守兼備。此後,直至1959年,他稱雄西安十八年。1957年、1958年,他蟬聯擴大的西北賽區冠軍。1958年,他名列全國第九。現在,我正在向國家體委代他申請追認為象棋大師。

甄家茶社與群雄並起

繼仁義茶社之後,山東虞城人甄起祥(1898年~1979年)及其子甄金昌,在國民市場開設象棋茶社。畢鐵珊晚年在這裡培養了兩個徒弟。一個是原籍洛陽的陳友禮(1928年~1971年),年約十八,棋風已如棉裡藏針(1957年獲市亞軍,代表西安參加全國賽)。另一名是原籍北京的滿族畢天雄,十六歲時棋力足與成人名手周旋,前途未可限量,可惜不滿二十歲赴玉樓之召。至於名手長期坐甄家茶社的仍是王羽屏。當時西關名手李鴻鈞棋譽直追王氏,常來甄家與王氏爭短長。

1955年,李鴻鈞、陳友禮在甄家茶社發起了一次錦標賽。參賽者共同出資定製錦旗三面(冠軍旗矩形,第二三名旗三角形),名手紛紛報名。李、陳奪標呼聲雖高,但祖居西南城報恩寺街、年二十一歲的張增華,異軍突起,連戰連捷而摘取桂冠。李、陳意興闌珊又被老將牛培德拔下亞軍旗。這是張增華初露頭角,1956年、1958年,他兩次參加全國賽,棋力一度僅稍次王羽屏。當前他雖年逾花甲,仍經常出沒於茶館棋攤。

與甄家茶社同時,象棋茶社林立。如1948年新安商場茶社,貼著紅條特聘王羽屏為指導。筆者當時已進入西北大學讀書,正是在這裡和王氏訂為忘年交的。再如1949年7月,蓮湖公園梅嶺茶社組織瞭解放後的首次大賽,王羽屏、謝惠成、李鴻鈞、牛培德和筆者等參賽。牛培德過關斬將,而且對王羽屏又成勝勢。一步軟著,使王氏逃生謀和,冠軍仍屬王氏。

西安象棋茶館

1959年,王羽屏全國賽鎩羽歸來,我們深感會棋時間不多,必須夜戰提高。有人聯繫到東六路茶館,是經特准為火車站一帶三輪車工人夜間休息飲茶而開設的。此後有兩年多時間,逢週末名手雲集於此,經常就一些佈局新變、中局棄子等複雜局勢,以及排局,共同研究。午夜,有些名手散去,留下的約十人,組織大循環賽。由於棋逢對手,這種循環總要戰到星期日傍晚。星期早餐照例在車站前老童家牛肉泡,棋鬥並不停息,各臺都改為雙方蒙目。棋手們一邊掰饃,一邊口吐炮二平五、馬8進7之類的術語,驚動了不少食客。

從甄家茶社到東六路茶館,筆者才算踏入棋壇。雖說我自幼愛棋並不時出入茶社,雖說我曾代表西北大學參加1956年首屈市賽,但總還類似舊劇界票友性質。1958年批判文史界的厚古薄今以後,我感到我研究古典文學的專業已無可為,於是基本上把精力時間獻給了莊嚴的象棋事業。1960年,我在《象棋》月刊上發表的《也談排局修改》《劉克莊“象弈”詩研究》,都或在茶館修改,或在茶館定稿。

從甄家茶社到東六路茶館,湧現名手十餘人。這裡僅舉冠軍,如乾縣人韓宗德,1959年在有衛寶昌、張增華的市賽上奪冠。如揚州人湯富華,在1964年我市唯一的一次定級賽中名列甲組冠軍(王羽屏、馬長安、王岐興均在其後),如河北清河人馬長安,1960年連中三元(碑林區冠軍、市冠軍、省冠軍)。

西安象棋茶館

茶館象棋的尾聲與展望

1956年,各級體委領導了棋類,並舉辦了我國棋史上的首次全國賽,舊時代茶館對象棋運動的作用,迅速縮小。1961年,西安市棋類運動協會莊嚴誕生,網羅了棋界精英,大抓訓練和競賽,茶館的作用更降到最低點。後來仍有兩家值得一提的象棋茶社。一家是河南溫縣人範士文在東八路所開設,盛於六十至七十年代。另一家是西關茶社,當地人李潤林(人稱老六)開設於“文革”之前,是我市當前僅存的象棋茶館。兩家茶館,筆者都是座上常客,深感其作用大非昔比。如果談作用,主要是我們組織活動時,棋手的集散地而已。

那麼,茶館象棋已面臨末路了嗎?答案又是否定的。歷史螺旋式向前推進。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嶄新的比茶館高級百倍的棋館即將大放異采。在毛家茶館西北百餘米,在解放市場東南角,一座十層西安文化商貿大廈正在拔地而起。

大廈總經理楊新安,三年來贊助市象棋隊參全國賽、贊助市團體賽、贊助省新聞界“文商大廈杯”賽。他本人自幼熱愛象藝,近來經常與強手周旋於枰上,且榮獲了文商大廈杯亞軍。他將在大廈裡設立棋館,這個計劃得到董事長楊志傑的大力支持。市象棋協會將應邀喬遷這座棋館。棋館日常接待愛好者,並闢有高級棋室,設備現代化。棋館承辦各種棋賽,舉辦週末名手擂臺,並計劃邀請國外名手。協會將在棋館選拔和訓練市代表隊,棋館湧現的男女強手將由協會報體委參全國賽。棋館不但賣茶,且備有咖啡、飲料、西點。更重要的是棋館出售國內外棋類書刊。1995年夏,這座棋館即將面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