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庆对涪陵的定位:两区两点一地一园

最新!重庆对涪陵的定位:两区两点一地一园

涪陵在重庆,处于什么地位?

2018年12月7日,重庆市政府公开了《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既对涪陵作出了最新定位,又对涪陵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

两江财经注意到,按照上述《批复》,重庆对涪陵的最新定位,概括起来为“两区两点一地一园”。

怎样理解?“两区”是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两点”是指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重庆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地”是指长江上游知名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一园”是指山清水秀的绿色家园。

两江财经认为,涪陵下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会紧紧围绕“两区两点一地一园”进行布局,相信涪陵对此会有一系列的动作。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仅仅是定位还不够,还得要明确其在一个地区当中的作为。对于涪陵,上述《批复》明确指出

,涪陵城市中心区是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最新!重庆对涪陵的定位:两区两点一地一园


[ 涪陵一隅 ]

两江财经认为,重庆对涪陵的定位,以及对涪陵在成渝城市群的作为,有四句话至关重要,第一句是“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第二句是“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三句是“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第四句是“重庆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

重庆对涪陵说的这四句话,意味着什么?在两江财经看来,这意味涪陵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披露,,今后重庆除了主城区四大核心版块组成的大都市网络城市群,还将有三峡库区网络城市群、武陵山网络城市群。而从这四句话可以看出,武陵山网络城市群的中心,很有可能少不了涪陵。当然,就像成渝城市群有两大中心城市一样,武陵山网络城市群可能还有另外一个中心城市,那就是黔江。

围绕“两区两点一地一园”定位,涪陵应该怎么办?具体应该怎样干?两江财经注意到,上述《批复》提出了“五个坚持”:

1、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以涪陵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小城镇为纽带,加强城乡经济互动,实现乡村振兴。

2、坚持协调发展,联动周边区县,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3、坚持绿色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把构筑生态屏障摆在首位,从全域角度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统筹布局全域空间。

4、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内陆开放平台的战略价值,重点围绕龙头港、高铁站、综合保税区等内陆开放平台,积极融入重庆全域乃至国家交通网络,强化内陆开放平台的价值发挥。

5、坚持共享发展,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配置建设均等化,加强农村扶贫攻坚政策保障,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最新!重庆对涪陵的定位:两区两点一地一园

[ 涪陵一隅 ]

涪陵未来的模样,也已经基本定型?

在上述《批复》中,用“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进行了高度地概括,具体来说,就是科学划定涪陵区“三区三线”。

1、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和功能定位,将形成由涪陵城市中心区,新妙—石沱、清溪镇、白涛街道和蔺市镇等4个功能组团,珍溪镇、龙潭镇、焦石镇等3个重点镇,以及马武镇、南沱镇、百胜镇、青羊镇、大顺镇、同乐镇、增福镇、罗云镇、大木镇、武陵山镇等10个一般镇,共同构成的“城区—功能组团/镇”体系。

2、涪陵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江东街道、马鞍街道、李渡街道、龙桥街道、义和镇的全部行政区域。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涪陵城市建设用地及城市发展备选地范围包括李渡组团北部长涪高速东侧、花桥河以西金银、复兴寨等区域,李渡组团西侧松柏、华东等区域,义和镇东侧聚业大道沿线大石、红洞岭、何家堡等区域。同时,结合旅游资源禀赋,合理布局旅游休闲、交通停车等配套服务设施。

涪陵要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上述《批复》指出,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到2020年,涪陵区常住人口128万人,城镇人口90万人,城镇化水平约70%,城镇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市级区域性重大项目用地4平方公里。到2035年,涪陵区常住人口142万人,城镇人口112万人,城镇化水平约79%,城镇建设用地11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镇建设用地27平方公里),市级区域性重大项目用地7平方公里。市级区域性重大项目用地的使用应符合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规划及政策要求。

涪陵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上述《批复》要求,涪陵要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对大木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武陵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及管制水域、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或脆弱区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依法进行严格保护。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应破坏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上述《批复》指出,重视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区内1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青羊镇),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安镇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1处中国特色小镇(蔺市镇),50处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白鹤梁题刻、12处市级、37处区级)、4处重庆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以及816地下核工程主题遗产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


最新!重庆对涪陵的定位:两区两点一地一园

[ 涪陵一隅 ]

可以预见的是:涪陵的老百姓,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可以从涪陵未来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看出端倪。

根据上述《批复》,涪陵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一方面,要统筹城乡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建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联网公路、旅游公路、通村公路、铁路和通用机场相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成客运、货运枢纽站场等综合交通设施。

另一方面,规划建设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能源、通信、给排水、环卫等各类基础设施。

第三,建立包括防洪、消防、地质灾害、抗震、人防、危险品防护等在内的城乡综合防灾体系。

而在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方面,则提出了以下几大举措:

1、要关注民生服务,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按照“城市—功能组团/镇—村”三级差异化配置,强调区域共享、协调,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2、在全区范围内形成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结构体系。预留多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品牌高中建设用地,积极构建区域职业教育中心与高中教育品牌基地。

3、完善城乡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配置,预留综合医院、康养体检、专科医院等设施用地,培育辐射周边区县的医疗服务机构。

4、全面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布局,通过高标准建设文化、体育场馆等,强化涪陵区的区域文化和体育服务职能。

5、建立覆盖全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落实基本养老,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保障标准调整机制。

两江财经认为,《总体规划》是涪陵区城乡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涪陵一定会实现“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