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麼?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

生命是什麼?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

天才隕落。

2018年12月1日,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教授去世,享年55歲。

真的是天妒英才,張首晟在20歲的時候,就成為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的得意門生,楊振寧說,張首晟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在短短的四十年中,張首晟取得了別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如張首晟是全球首個提出“拓撲絕緣體”的物理學家,宇宙五大神秘粒子之一的“天使粒子”——Majorana費米子也是張首晟發現的。

普通人也許難以理解這些基礎科學突破意味著什麼,如果舉個例子的話,可以說沒有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和E=mc²公式,世界上也就沒有核武器了。

任正非曾在華為內部說過,人類不能離開土地,我們的本質是“農民”,最大的優點是種地。從事基礎研究就如同刨地。也可能種玉米時,插種了一些大豆;種水稻時,稻田裡養了一些魚;但本質沒變,仍在主航道上。

所以,張首晟對人類的貢獻是深遠的、永恆的。

生命是什麼?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

對於技術研究,我們很難理解,但張首晟一輩子都鍾情的“熵+”卻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

因為“熵+”說得其實是生死的變化。

S=-p log p

嗯,這個公式看不懂是吧,我也看不懂,不過我們的生命、世界萬事萬物,包括無窮大的宇宙都是處在這個公式之中。

1854年,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克勞修斯認為,“在孤立的系統內,分子的熱運動總是會從原來集中、有序的的排列狀態逐漸趨向分散、混亂的無序狀態,系統從有序向無序的自發過程中,熵總是增加”。

北大教授饒毅曾有過一個著名的畢業演講,在幾百字的演講詞裡面,有一句特別動人的文字: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熱力學第二定律迴歸自然之前,它們——既經歷過物性的神奇,也產生過人性的可愛。

他說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對熵的定義。

而他的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說得就是“熵增”,說得也是人的生死。

生命是什麼?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再舉個例子。

還是說華為,因為任正非把“熵增”的物理現象帶到了企業經營當中。

自然社會任何時候都是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的——在一個封閉系統最終會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再不能作功。這個過程就叫熵增,最後狀態就是熵死,也稱熱寂。

任正非認為,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亂並失去發展動力。而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結構。

所以任正非在華為強調開放、妥協和灰度,他指出,華為公司長期推行的管理結構就是一個耗散結構,我們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過耗散,使我們自己獲得一個新生。

什麼是耗散結構?你每天去鍛鍊身體跑步,就是耗散結構。為什麼呢?你身體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變成肌肉了,就變成了堅強的血液循環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會有了,肥胖病也不會有了,身體也苗條了,漂亮了,這就是最簡單的耗散結構。

那我們為什麼要耗散結構呢?大家說,我們非常忠誠這個公司,其實就是公司付的錢太多了,不一定能持續。因此,我們把這種對企業的熱愛耗散掉,用奮鬥者,用流程優化來鞏固。奮鬥者是先付出後得到,與先得到再忠誠,有一定的區別,這樣就進步了一點。我們要通過把我們潛在的能量耗散掉,從而形成新的勢能。

我們經營企業去學習華為和任正非,一定要留意這個關鍵的視角。

生命是什麼?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

企業是靠反熵增以提高生命活力,延續企業的存在,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張首晟教授認為,人類的知識再往前推進,牛頓力學可能不對,量子力學可能不對,相對論可能也不對,但信息熵的公式是永恆的。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宇宙就是一場無比漫長的自殺過程,而處於其中的微小存在“人”也是如此。

萬物速朽,唯有公式永恆,人間虛妄,數學是唯一真實。

張首晟早已走進了人類智力的無人區,在那個頂尖的高度上,空氣稀薄,渺無痕跡,他茫然四顧,都是無比的寂寥。

對信息的認識,正是人類對大自然最重要的認識。張首晟如是說。

信息和能量,是宇宙、是我們的全部。

1943年,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埃爾溫·薛定諤(Erwin Schrödinger)曾有過一個“生命是什麼”的演講,他說,

“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而負熵,代表的是生命的活力,“負熵”使得自然萬物與熱力學的熵増反向運動。

生命是什麼?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

那麼,說了這麼多,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我說的是人生的問題。

而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人生除了生死,其餘都是小事。

但是呢,生,是由不得你的,而死,卻是人可以自己決定的。

有人說,孔夫子講“未知生,焉知死”是迴避問題,實際上他才不是迴避問題,要知道,孔夫子其實是在勸導人們萬物生長啊。

死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一直有避諱談死的習慣,我們無法決定死亡的結果,但我們可以決定死亡的過程。

如果人生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死亡之路,那麼何必著急奔向終點,看看路上的風景也不是很好的嗎?

一定要認真地生活,既然可以笑著、美好地走完全程,為什麼要迫不及待的去慢性自殺呢?

要體驗人生啊,生而為人,一定不要辜負了生命的存在。

“未知生,焉知死”,孔夫子所講的,就是要讓你保持生命的活力,去反熵增。

生命是什麼?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

死亡是會到來的,這是歷史規律,我們的責任是應不斷延長我們的生命。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