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民意綁架?拿破崙三世衝動一戰扶植一德意志帝國,從此厄運連連


19世紀60十年代,憑藉此前在克里米亞戰爭和奧意法戰爭中獲得的勝利,拿破崙三世躊躇滿志,法國大有恢復法蘭西第一帝國歐陸霸權之勢。而此時的普魯士,宰相俾斯麥也在積極謀劃一統德意志聯邦大業。在1866年的七星期普奧戰爭中,普魯士表現出的強大軍事實力令整個歐洲驚訝不已。圖為躊躇滿志的拿破崙三世。

普奧戰爭的勝利確立了普魯士在德意志聯邦中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法國在歐陸的霸權遭到嚴重威脅。為此,拿破崙三世向俾斯麥提出部分“領土訴求”,以此作為對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守中立的報答。此時,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也想維持兩國關係,願意通過會議商討阿爾薩斯等地的歸屬問題,而俾斯麥竟擅自揹著國王斷然拒絕了會議,可想而知,拿破崙三世該何等憤怒。圖為老謀深算的俾斯麥。

此後,因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蓄意挑起戰爭的俾斯麥又擅自篡改國王的電文,刻意添油加醋炮製了“埃姆斯密電”。電文內容一經公佈,法國輿論大譁,民眾也被激怒了。看到民意沸騰,身為法國皇帝的拿破崙三世大力 “順應民意”,1870年7月19日,法國正式對普魯士宣戰。


早在這之前,普軍參謀總長老毛奇將軍就已擬定好普法戰爭計劃。當時,實行普遍徵兵制的普魯士軍隊兵力達100萬以上,其中作戰軍隊近70萬,幾乎是法國兵力的2倍以上,同時,炮兵裝備有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射程高達3.5公里的鋼管線膛炮。

戰爭開始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親任總司令。近50萬普軍越過邊境迎擊法軍,一路趕著法軍直驅巴黎。法軍節節敗退,到了9月,10幾萬法軍連同拿破崙三世被圍困在色當,多次突圍失敗。9月2日,拿破崙三世率8萬多官兵向普軍投降,法國舉國譁然。圖為投降的拿破崙三世和俾斯麥。

就這樣,一場戰爭從根本上改變了兩個國家的命運。拿破崙三世被俘的消息傳到法國後,如同開戰前一樣,民眾又憤怒了,沸騰的民意如同火山爆發,法蘭西第二帝國很快垮臺,帝制從此在法國成為歷史。而普魯士憑此一戰強勢崛起,最終完成德意志統一大業。圖為1871年1月,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正式即位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