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51集05

聖賢人做出了現代人所做不到的這些有德行的行為,現在人看到了可能會覺得他們好傻,他們很吃虧。其實我們看得真切,看到最後,就發現其實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對於一個身為表率的丈夫,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責任感、要有信義,不能夠朝三暮四、始亂終棄。前面我們講過“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講的是在西漢末年,有個讀書人宋弘,非常地有學問、有道德。在王莽之亂的時候,也就是後來的光武帝劉秀被人追殺,他勢微力弱,只能不停地向南逃跑。作為劉秀的大將,宋弘在護送劉秀逃跑的過程中身負重傷,結果在半路上體力不支。但是在這個時候,因為前途未卜,後有追兵,也不能停下來,於是劉秀就把宋弘託付給附近一個村子裡姓鄭的人家,讓他在那裡養傷。

這家人非常地善良,收留了宋弘,並且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地待他,一日三餐都送到他的面前,還幫助他療傷。這家的女兒聰明大方,雖然長得很一般,但是對宋弘非常好,就像對待兄長一樣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宋弘養傷的過程中,她端茶倒水,還親自為他煎藥,送到他的面前。宋弘對於她的關懷非常地感動,時間一長,兩個人就產生了愛慕之情。等宋弘的傷一好,就娶了鄭家的女兒為妻。

後來,宋弘重新跟隨劉秀,成為光武帝時代的一名重臣,甚至做到了宰相。這個時候,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丈夫過世了,她在守寡。結果在朝臣之中,她就看中了宋弘,認為他又有德行、又有學問。為了給姐姐說媒,光武帝請宋弘吃飯。在君臣暢飲之間,光武帝說:“我聽說一個人有財富之後,就要換朋友;一個人有了地位之後,就會換妻子。我有一個姐姐,年輕貌美、溫柔賢惠”。

聽到這,宋弘就明白光武帝的意思了,他這個飯吃不下去了,馬上起身,對光武帝敬了一個禮,然後說:“我所聽說的和您聽說的不一樣。我聽說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和我們同甘共苦過的朋友,即使飛黃騰達了,也不能夠被遺忘;和我們一起走過來的妻子,她又沒有犯什麼過失,怎麼能夠隨便拋棄?這都不符合道義。光武帝劉秀也是飽讀詩書之人,聽到這話,就知道宋弘的心意了。所以就沒有再勉強。而這句話傳了出來,就正了當時朝野夫妻之間的親情,而且一直傳到現在,仍然成為很多人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原則。所以,一個人他立身行道,不僅影響了自己的一家人,而且影響了世世代代。

這都是給我們看到,真正的讀書人確實是有信義、有情義、有恩義、有道義,即使能夠和皇帝攀上親戚,成為皇帝的姐夫,他都不會背信棄義。

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德育故事》上講,宋代的一個讀書人劉庭式和鄰居家的女子訂了婚,是口頭上訂婚,沒有舉辦婚禮,他就去讀太學了。五年之後,考中了進士衣錦還鄉。回家卻發現和他訂婚的鄰居家的女子雙目失明瞭。這個鄰居家的人就說:“你現在考中了進士,這個女子卻成了盲人,而且家道也衰落了,兩家門不當、戶不對,這個婚事就算了吧。”要解除婚約。但是劉庭式非常地有信義,他堅持自己的承諾,非要娶這個女子過門。結果這女子過門之後,對他感恩戴德,把他照顧得很好,而且還給他生了兩個兒子,非常用心地教育這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也都很成才,後來也考中了進士。

後來,劉庭式到高密去做通守,也就是太守的助理。當時的太守是蘇軾。在做通守期間,他的妻子不幸得病過世了。劉庭式思念妻子的恩德,想起平常妻子對自己點點滴滴的照顧,經常哭得很傷心。蘇軾勸他說:“我聽說一個人是因為美色才會生起情愛,因為情愛才會有傷痛的感受。你的妻子又不是一個美人,還是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有什麼哀傷可言?”

劉庭式止住悲泣說:“我所哀傷的,是因為我失去了一個和我同甘共苦、篳路藍縷的妻子,我並沒有想到她的雙目是失明的。如果誠如你所說,一個人是因為美色才生起情愛,因為情愛才有傷痛的感受,那你看每天在大街小巷揮著手絹,挑逗你、誘惑你的那些紅塵女子,她們每個人都長得很美,你願意娶她們做你的妻子嗎?”蘇軾聽到這裡就非常地慚愧,更加感佩劉庭式的德行。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體會到,能夠讓兩個人天長地久的,不是慾望,也不是美色,而是那一分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付出,一想起來就讓人能夠非常地感動。所以“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正是這種恩義、情義、信義,才使彼此之間能夠互相珍惜,能夠走得長遠,能夠天長地久。

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所以古代的讀書人讀聖賢書是真正地讀懂了,他一生做人問心無愧。如果我們貪圖的是彼此的美色或者慾望,那結果往往是幸福三分鐘,痛苦一輩子。而且慾望重的人,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忽視身邊人的感受,這個信義、恩義、情義就必然會淡漠,看不到周圍人的需要,看不到周圍人的傷痛,這樣的人生肯定會愈走愈空虛。為什麼?因為我們走來,為了慾望、為了美色,傷害了那些和我們有恩的人、為我們付出的人,走到最後,就剩自己一個人了。

在《德育故事》裡邊,我們看到這些聖賢人做出了現代人所做不到的這些有德行的行為,現在人看到了可能會覺得他們好傻,他們很吃虧。其實我們看得真切,看到最後,就發現其實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所以,他們走的人生很充實,感受的是彼此的深情厚誼,而且是家庭幸福。

我們再看一看現在很多的紅塵女子,中國人有句話說“自古紅顏多薄命”。為什麼紅顏薄命?就是因為自己長相美貌,但是禁不起誘惑,經常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誘惑,結果跟這個好完跟那個好,最後也沒有一個真正付出的,都是因為美色而被吸引來的,因為慾望被吸引來的。但是這個色總有一天會失去,有一天自己容顏不在了,美貌失去了,花落而愛渝,這個愛也就終止了。這就是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能夠保持長久的交往,必然建立在信義的基礎之上。

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後面一句:“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應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在上位者,如果能夠依循倫常大道教化下位者,下位者自然會服從常道而順應上位者。如此上行下效,還有不被教化的人,一百個裡邊也找不到一個。這

句話告訴我們,古聖先賢說的話非常地肯定。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一個人習性很重,習氣很多,但是那畢竟是後天的薰染,它不是本性本有的。既然不是本有的,那就一定可以去除。所以遇到善緣,有好的教化,一定也可以恢復到明德本性。這句話告訴我們“上行下效”的力量很重要,在上位者的言行舉止,一定要符合倫常大道。

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群書治要》上記載了一個郭伋的故事。郭伋外出巡行,到了西河美稷這個地方,遇到兒童幾百人騎著竹馬在道邊迎拜他。郭伋問:“孩子們為什麼這麼遠跑來?”這些孩子回答:“聽說您要來,我們都很高興,所以特意來歡迎。”郭伋向孩子們道謝。等他把事情辦完,這些孩子又把他一直送到城外,還問他什麼時候回來。郭伋算了一算日子,就把歸來的日期告訴了孩子們。等他回來的時候,卻早到了一天。郭伋怕失信於這些孩子,於是就在野外的亭棧住了下來,等說定的時間到了,才進入美稷。

這個官員對於那些孩子都不忍心欺騙,說哪一天回來就哪一天回來,這就是不失信於民。所以他做官也確實做得很成功。他平時有恩於百姓,他到了曾經治理的幷州境內的時候,所路過的縣邑,百姓都是扶老攜幼,在道路上迎接。這都是給我們講上行下效。

吃虧是福,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