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果農蜜桔滯銷爛果倒路邊堆成小山,你怎麼看?

玉玲瓏445


菜賤傷農,果賤也傷農。

比起菜農,果農更不好處理這種情況。畢竟菜可以換著花樣種,而果樹從種植到結果一般都需要幾年的時間,想要從頭再來的代價和成本太高了。

母親去市場買菜,如果碰到例如白菜、茄子、西紅柿、黃瓜等時令蔬菜價格太低,回來就會說農民種點菜可真不容易啊,賣到我們手裡才幾毛錢一斤,去掉運輸費和菜販子的加價,真不知道從地裡出來的價格有多低。他們老一輩人種過田,知道農民種菜不容易,也更能體會到菜賤傷農的滋味。

其實無論菜的行情好不好,真正種菜的農民都不會賺到什麼大錢,如果某種蔬菜價格很高,往往意味著產出太少,居民買到的高價菜只是中間商經過層層加價之後的。如果某種蔬菜價格很低,往往代表著產地大豐收,由於供大於求,降價促銷或者滯銷便成了常態,由於批發商都是計算過利潤的,所以賠錢的大部分還是菜農。

類似廣西果農的遭遇也令人同情,幾毛錢一斤的蜜桔想必也是賠本在賣了,即便這樣還賣不出去。雖然有好心人發起認購,但是對於大多數果農來講也是杯水車薪啊。

至於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的現象出現,多半是由於信息不暢和物流成本太高導致的。

因為很多果農在種植果樹時往往會根據以往的行情做選擇,如果遇到扎堆種植一種,趕上氣候適合的年景,那麼未來出現這種大量滯銷的概率會很大。倘若提前從網絡或者其他渠道做好銷路,例如聯繫某些大型的飲料廠和罐頭廠,我想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吧。

客觀地講,一般滯銷的水果都是那種品質並不太好的或者已經熟透了很難存放或者運輸的,這個其實屬於果農應該預見的風險。其實網上現在很多精品類的農產品銷量都不錯,甚至很多都出口。個人建議,果農可以慢慢轉變思路,拋棄以往以量取勝的觀點,往精品種植的方向努力。兩者相輔相成,例如一半種植量產的,一半種植精品的,這樣既能打開銷路也能降低風險。當然,這個還要因地制宜,更離不開當地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


夜雨如書


你好!

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果農蜜橘滯銷爛果倒路邊堆成小山,你怎麼看?

最近新聞上報道,廣西南寧由於陰雨連連,蜜橘成熟度太高,腐爛黴變的特別嚴重,大量蜜橘傾倒在路邊,一堆一堆,堆成了小山,看了讓人特別心痛,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這也是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好在有愛心人士組織,大批蜜橘得到了愛心認購,但是這也是杯水車薪,依然還有很多蜜橘滯銷,甚至在腐爛,收購商給出的價格也只有0.3-0.4元,甚至很多0.2元一斤都沒人要,人工成本都收不回來,很多果農乾脆不願意摘了,任其在樹上腐爛!



其實蜜橘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是已經快要退市了,即使還有,數量規模也不大,成熟度也太高了,根本就無法儲存,損耗太大,所以價格再低,收購商也不願意收購!目前廣西蜜橘拉廣東批發,價格也只有1元左右,有些甚至0.7毛,短時間無法批發出去,也是虧本,從廣西果地採摘,裝車,運輸,拉到廣東批0.7元一斤,說實話,運費人工都不夠,現在很多農產品的運輸費用,有時候甚至超過農產品的本身的價值!再加上現在天氣變冷了,橘子的銷量也受到影響,人們更願意選擇新鮮上市,口感更好的砂糖橘!所以很多批發蜜橘的收購商也在虧本!


造成蜜橘滯銷的原因很多,天氣是個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近幾年柑橘的種植規模太大,產量嚴重過剩,供大於求,市場無法消化,自然容易導致柑橘滯銷,因為早幾年種植柑橘確實能讓不少人富起來,所以大家都跟風種植,去過廣西,你才會知道廣西的柑橘種植規模有多大,漫山遍野,甚至一個村子全部被柑橘包圍!

“物以稀為貴”,是市場永恆不變的定律,市面上暢銷受歡迎的,永遠是那些稀缺,品質好的產品!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吃東西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多的是為了享受生活,很多時候寧願少吃,也要吃品質好點的,所以未來種植柑橘的出路應該以品質獲得市場,而不是數量!

希望我的回覆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三十五年前,我們家裡種的大白菜豐收了,當時價格也和當下的價格一樣,幾分到一毛錢的樣子,父親和一個叔叔拉了滿滿一輛手扶拖拉機大白菜,拉到城裡去買,我每天都在村頭等父親回來,兩天過去了,到了第三天傍晚,父親和叔叔又拉著一拖拉機的大白菜回來了,父親回來也不說話,當然心情是很糟糕的。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影響和傷害,以至於我剛參加工作,便和家裡人商量後,全部將家裡的土地出租了,讓父母放棄種田。

今年蜜桔的情況和那時的情況給我的感覺也是一樣的,農民在多年的發展中,都面臨農產品價格低下的情況。



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了產品的價格,一邊是產品爛掉倒掉,一邊是價格居高不下,我們應該如何認識與面對呢?在此談談看法。

1、種植面積大、氣候適宜生長。這樣就導致大豐收。



2、運輸成本高,消費價格低。大家都覺得有時候農產品價格高,但是你和純淨水、汽油等比一比,農產品價格其實是很低的,整個社會已經犧牲了農民太多的利益,還在無窮無盡的榨取。在這個產業鏈條上的收購、運輸、批發、零售等環節也處於極大的壓力之下。



3、每個環節都不會虧本做生意,一但供大於求,處於最底層的種植業只能買單。因為種植者擁有自己的產品,但我國種植者一直處於一個相對孤立的狀態,不能有統一協同的力量,沒有協會的統一組織和行動,遇到問題,單打獨鬥,不能形成合力,難免處於被動和弱勢的地位。同時整體種植業的經濟基礎也是最薄弱的,很多種植單元沒有能夠承受滯銷、價格下降等風險的能力。

4、宏觀調控與市場風險預測的能力還很弱。這裡有種植者與政府兩個方面的問題。種植者要有一定的預測市場的能力,政府在種植者遇到困難或者遇到困難之前也應該有必要的引導與支持,以此度過難關。正如美國政府向全世界施壓,以促進各國購買他們的農產品。



5、加工業在產業鏈中的作用應得到加強。蔬菜、果蔬等農產品,只有進一步的提高其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延長其產業鏈條,才會降低市場風險,而不是鮮活農產品一旦滯銷,就只有爛掉、倒掉。



雖然在此說的很多也許只是紙上談兵,但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等農業行業,也一直受到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行業穩定性差,又處於一個極其弱勢的狀態。真的是隻能用“難、險、堅”來概括。有時候大家覺得風調雨順,對於蔬菜水果等,也許就是大災大難,行業無序狀態的發展和單一追求經濟效益的發展道路,終究不是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瓜農之友馬博士


廣西南豐蜜桔在石家莊水果批發市場被稱為葉桔,小販們拿回去冒充沙糖桔出售,一般市民明知有假,但價格便宜,口感也不錯,過去一直銷量都不錯。


但現在出現大量滯銷,應該是如下問題造成的。葉桔的個頭較小,枝葉不易去除,尖利的樹枝容易把桔皮扎破,非常不利於儲藏。

第二個原因是經銷商為了節約成本,採摘下來後直接裝車,到目的地後裝塑料編織袋銷售,這樣可雖然可以降低裝箱成本,但損壞十分嚴重,散裝的葉桔到貨後如果當天沒有銷售完,第二天就會產生大量熱量,在加上水果破損嚴重,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出現大量的腐爛現象,而裝箱的葉桔雖然銷售時價格高一些,但不易腐爛,所以銷量比散裝的更好一些。


第三個原因是果農契約精神差,銷量高時有惜售現象,而且坐地起價,幾年前就曾經出現過在電話裡已經談妥了價格,1.2元一斤,但到了產地後,裝車價成了2.5元,裝車費自理,關鍵還不能保證質量,也許這是極個別的現象,但卻足以讓所有的水果經銷商望而卻步。


最關鍵的一個原因還是銷路問題,許多城市為了搞評比,大規模取締露天市場,符合標準的市場十不存一,幾年前水果批發市場門口天亮前就人頭攢動,擁擠不堪,但現在這種盛況再也看不到了。

不但葉桔出現滯銷,幾乎所有大路水果、蔬菜也都有類似問題發生。至於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就需要有關部門的大智慧了。


花近高樓1


近日,廣西桂林興安、全州、靈川一帶的南豐蜜橘豐收上市,但由於持續下雨與集中上市,出現了滯銷現場,導致有的果農不得不倒掉蜜橘在路邊任由爛掉。畢竟價格太低的,據報道說最低價為0.25元一公斤,算起來果農虧到了底。

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緊急啟動預案,發起了扶持“愛心果”認購活動,組織廣大幹部群眾認購蜜橘。字節跳動扶貧與廣西農業農村廳聯合組織了感動興安助銷蜜橘行動,協調了“巧婦9妹”“小六搞嘢”“鄉野丫頭”三個今日頭條三農合夥人到興安縣直播推銷蜜橘。

短短兩三天時間接受訂單10萬斤,連其他認購,共計認購了超過60萬斤的南豐蜜橘,大大緩解了當地的銷售難問題。但是,由於當發蜜橘產量太大,僅興安一個縣今年出產蜜橘16萬噸,很多果農仍是無法一下子賣完蜜橘。

與此同時,北方城市的很多人卻吃不起,超市裡的柑橘水果每斤貴達五六塊以上。對此,引起了人們深深的反思。桂農通認為,要解決這個大難題,必須充分考慮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蜜橘的果品特徵,決定了它運輸難的問題。南豐蜜橘是一個甜酸適度的柑橘水果品種,是砂糖橘上市前的一個接替品種,在南方市場上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南豐蜜橘果皮鬆軟,遇雨又容易起浮點,影響果品與口感。

南豐蜜橘不適應長途運輸,就是快遞太遠也不適應,非常容易受到擠壓壞掉。一般摘後5天就會慢慢變質,如果有雨水淋過更容易發黴壞掉。這次“巧婦9妹”到興安助銷,因為快遞運輸問題,不得不限制在長江以南地區。

這種有運輸侷限性的水果品種,雖然好吃,但如果大量集中上市,在當地是很難消化完的,出現滯銷現象也不奇怪了。

第二,集中種植太多,需要引導科學調整產業結構。據瞭解,目前廣西的桂林市種植柑橘水果至少有300萬畝,佔全廣西的三分之一還多。其中種得最多的還不算南豐蜜橘,接著上市的砂糖橘面積更大。

僅興安縣,就種有南豐蜜橘8萬多畝,產量約16萬噸。周邊的全州縣、靈川縣也同樣種有面積不小的蜜橘。這麼大面積又不好長途運輸的蜜橘都集中在這一段時間上市,想不滯銷也難。

因此,必須科學引導果農調整產業結構,不能一窩蜂地搶種某一個品種,而且還是這樣一個不耐運輸和儲存的水果品種。

第三,電商銷售經驗不足,需要加大培訓扶持力度。農產品銷售最快速的就是電商,通過網絡可以將貨發到全國各地。這次“巧婦9妹”到興安助銷蜜橘,本意是想借助今日頭條的電商平臺將當發蜜橘銷向全國。

如果能夠正常的運輸發貨,一天銷個幾萬斤根本不成問題。但是,據“巧婦9妹”在微頭條上的反饋說,當地的蜜橘電商銷售經驗很少,幾乎為0,不知如何應對和處理這類水果品種的快遞銷售。

如針對蜜橘的包裝根本沒有,用的只是一個個塑料大框採摘運輸,重重的擠壓根本就不適合快遞運輸。

至於全國包郵快遞如何結算出一個平均價點,如何避免蜜橘被壓壞,如何包裝快遞時間保證消費者拿到蜜橘不會壞或儘量少壞果,如何避過雙12這樣的物流快遞高峰等等,這些都得一個個整體考慮清楚。這些問題不想清楚,就無法推進蜜橘的快遞銷售。

因此,巧婦9妹家的9哥到了興安後發回的第一個微頭條內容就說,今後這裡的電商銷售還要不斷培訓跟進才行。要想搭上電商的快車道,加強當地的電商銷售培訓扶持勢在必行。

第四,蜜橘加工跟不上,需要引入加工企業消化。有人測算,蜜橘的成本平衡點是每斤5毛錢左右,只要能在此價格之上賣出就不會虧。

其實,這樣的價位,如果量不是過多,賣鮮果應該不成問題。但如果量太多,是否可以考慮就地收購加工成為果汁或是水果罐頭?

據瞭解,目前這類能夠加工南豐蜜橘的企業在桂林周邊還沒有,或者有企業但還沒有加工蜜橘的計劃與打算。建議當地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類似的加工企業,也建議現有的水果加工企業考慮上馬這樣的生產線。

只有鮮銷與加工兩條腳走路,這麼大面積的水果產業才能夠更從容應對變化莫測的市場,不至於象蜜橘這樣豐產不增收,甚至價賤傷農。對於廣西第一水果大市的桂林市,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桂農通


問題: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果農蜜桔滯銷爛果倒路邊堆成山,你怎麼看?



正如題主所說:一邊吃不起,一邊是賣不掉,蜜桔滯銷爛果倒在路邊。這種現象,在農產品種植和銷售環節是經常發生的。賣果難如影隨形緊緊跟隨著果農,令他們苦不堪言。而城裡人卻因為瓜果價格太高吃不起,這就是我國水果在產、供、銷環節所存在的問題。

包括水果在內的農業,既非常重要又很脆弱,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影響比較大。比如氣候,種植面積、品種、產量、質量,交通運輸,市場需求變化等,都會造成水果市場價格波動。在果農的水果豐產的時候,雖然心裡很高興,卻也在擔心著銷路和價格。



種的蜜桔賣不出去,城裡人由於價格過高吃不起,說明了這個連接種植戶和消費者的中間環節出了問題脫節了。一是信息不暢通,種植戶不知道怎麼把產品宣傳推廣出去,客商不知道到哪裡進貨。二是道路運輸不暢,各種費用太高。三是銷售手段單一,缺乏深加工項目。

怎麼辦?果農應該轉變思路,不能僅僅只是依靠現場銷售這一種方式,可以設法多在網絡營銷上下功夫。四是地方上也應該採取招商引資等方式,扶持建立水果深加工企業。這樣不但解決農產品的銷路,還能帶動就業,增加稅收。



假如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夠做到種植,銷售,加工一條龍,或者定單種植,有了蜜桔深加工項目,能打開其他方面的銷售渠道的話,那就會解決了果農銷售難的問題。所以說,應該積極開發新的加工項目,拉長產業鏈才行,而不是單單的等著現場賣蜜桔的一種銷售方式。這值得各個方面都來認真思考一下。

總之,出現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在市場銷售環節做的不夠好。水果雖然生產出來了,並不能直接變成錢,只有能銷售得出去才行。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讓果農和消費者都受益才行,也才能更好的保護果農的利益。

以上是衛龍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我回答超市水果為什麼這麼貴!我們進貨主要是批發市場進貨,批發市場批發商控制價格,我們進貨3-3.5超市賣4.5-5毛利潤35%去掉壞的,運費。利潤在15%.

批發市場為什麼這麼貴,我知道的一點信息,在產地收有中間人,也是經濟人,代收費10%五萬斤一塊錢價格是五千

運費包車25噸公里10元一千公里一萬塊。回程運費5000,

市場管理費不超1000

材料費包裝箱6000

裝卸費2000.

水果採購人員吃住行加上賣貨人員費用2000

5萬斤砂糖橘,費用20000貨款50000總計70000


空夢長安2018


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這種現象在我家也曾經發生過。有一年父親在家種西紅柿。結果當年西紅柿大豐收,但市場環境實在太差,最後沒有人要。父親賣一毛錢一斤,但是都沒有人收購。最後我家每天要倒掉300多斤的西紅柿。

因為西紅柿每天的產量非常多,而市場無人收購。就算家裡人再多每天也吃不完幾百斤西紅柿。坦白說,後來我家養的兩頭豬都不願意吃西紅柿。因為實在是吃太多了。後來每天我們只能摘下來,然後倒在路邊。當年種西紅柿父親真的是虧得一塌糊塗,欲哭無淚。後來我們總結了幾條原因,覺得跟今天這個話題有點類似。

第一,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很多農民在種植水果的過程中,他們並不瞭解市場的整體走勢和行情,只是埋頭在果樹之間。以為只要自己種出了好的果實,肯定有人購買,但是整個市場風雲變幻。因此在種植水稻的農民和消費者之間存在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上需求的沒有人種植,而種植的則沒有人買。

第二,盲目跟風。因為當年種植西紅柿的時候,大家不知道別人種了多少,都是自己盲目的去種植,最後導致大家一窩蜂,整個市場上的西紅柿大豐收,總量大大超過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因此價格一路走低,最後導致無人問津。

第三,農民自己沒有更好的銷路。很多人種植水果蔬菜,往往只能被動等待別人來收購自己,並沒有太強大的銷貨渠道。也就是說自己的命運自己不能掌控,所以農民沒有自己的議價權,而收購商大大壓價,導致了農民收入銳減,有的甚至賠本。

以上這些就是農村種植的水果,一邊賣不出去一邊買不起的重要原因。坦白說農民確實是最辛苦的一個群體,他們任勞任怨沒日沒夜的忙碌,但最終卻是收穫最少的一部分人。



農家許小河


今日廣西農果滯銷,爛掉的蜜桔倒在路邊堆成了小山,這讓網友感慨,一邊是吃不起,一邊卻賣不掉,據瞭解主要是因為連續多日下雨,一下就是十來天,才導致了大量的蜜桔滯銷,路邊才堆滿了被丟棄的爛果。 這種現象在農產品種植銷售環節是經常發生的,不止是蜜桔,所有的儲藏期短的農產品都有可能面臨這種局面。果農、菜農因為賣不出去爛在地裡發愁,一年的辛苦付出沒有換來經濟收入回報,令他們苦不堪言。



而城裡人卻因為這些瓜果蔬菜價格太高而捨不得購買。這就是我國農產品產、供、銷環節存在的問題。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一直關係到千家萬戶的餐桌安全和多樣選擇,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同時農業也很脆弱,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氣候、種植面積、產量、交通運輸、市場需求的變化都會造成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在農作物豐產的時候,農民一方面喜迎豐收,一方面擔心銷路和價格。 新聞裡說的本地人種的蜜桔賣不出去,外地人由於價格過高吃不起的現象,顯然說明連接上游種植戶和下游消費者的中間環節出了問題,造成上下游脫節。



第一是信息溝通不暢通,種植戶不知道去哪宣傳本地的蜜桔 ,外地的經商者不知道去哪進貨。這需要政府藉助新聞媒體,電商渠道宣傳推銷,靠單個農戶是做不成的。第二是道路交通不暢通。造成運輸車輛進不了出不去。還是要靠政府出面解決。綜合這些因素來說,果農也要轉變思路,不能把命運壓在一根稻草上。可以互聯網營銷,現在網購這麼發達,可以多在網絡營銷上下下功夫。政府也應該扶持建立水果深加工企業。不但解決農產品的銷路,還能帶動就業,增加稅收。而果農們沒有經過計劃經濟,定單銷售種植的話,他們銷路不暢,為了不必要的保鮮成本的節約,他們只能選擇倒掉。



所以我建議這些果農,不要盲目的種植,最好是能夠做到種植銷售,加工一條龍,比如,有定單種植計劃的才做,找到蜜橘深加工項目,做成蜜餞,蜜汁,蜜橘罐頭等,打開其他的銷售渠道。積極開發新的加工項目,而不是單單的種了就等著賣蜜桔的直銷,畢竟現在的直銷市場壓力大,果子的保鮮期也不長,或者是保鮮成本太高。以及種植範圍太大,造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而果賤傷農,只能倒掉了而虧損。

我們要認真的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以後如何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更好的保護果農的利益。我國是一個崇尚節儉的國家,提倡勤儉持家,勤勞工作。這麼好的水果,爛掉扔掉,實在是一種罪惡。出現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在市場銷售方面做的不夠,沒有把市場研究好。要知道這樣一個道理,研究市場和研究生產一樣重要,生產出來了,並不是能夠直接變成錢,只有銷售的出去才可以。如果能打通果農和消費者之間的渠道,相信能很好地解決目前的問題,讓果農和消費者都受益。大家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呢?


有態度的童桐


太貪了,不值得同情,而且這還是疾病的根源,北方大地,寒風凜冽,吃了這個上火咳嗽加重,壞了就壞了吧,反正南方比北方人好討生活,北方冬季光取暖加上取暖的衣服,半年多就白乾了,這就是北方比南方窮的原因,東北人更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