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2018.11.16晚8点,《奇葩说》第五季第17期上线……然后口碑就炸了。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摆脱了前几期小家碧玉、你侬我侬的情爱辩题,第十七期内容的话题性、亲民性和思想深刻性,终于达到了第五季的热度巅峰,也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奇葩说》这个节目该有的样子。

毕竟,《奇葩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但对于铁粉和路人粉来说,关注这个节目,更多地,是期待它给我们带来的不同观念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帮助我们完成平日里意想不到的思考,从而我们的丰富精神世界。

这也是《奇葩说》办了五季,仍能在日新月异的综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这一期的题目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这世上,不曾得到爱情的人很多,但没有一点儿知识的人却很少,也正因如此,这一期的主题,才有了令广大受众产生共鸣的基础。

事实证明,关于“知识共享”,广大受众不仅有共鸣,更是产生了“切肤之痛”

那么,我们就看一下,这份“切肤之痛”,是从何而来的吧。

剧透预警

打开“切肤之痛”的魔盒——杨奇函(正方)

杨奇函的观点核心,是“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贫富差距则更小”

这一观点的聪明之处,在于将“拥有知识”与“拥有财富”挂钩

对于普通人居多的观众来说,这一设定是“切肤之痛”的根本。

世界上,不渴望知识的人或许有之,但不渴望财富的人必然是少之又少。美洲大陆的发现是知识,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却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用这份知识去积累财富。

那么,如果你接受了“知识可以带来财富”的这一设定,只要你觉得自己穷,或者觉得自己不够富,你便会在杨奇函的引导之下产生对于知识的向往,便会成为杨奇函口中难以成为贵子的“寒门之人”,便会产生对于知识匮乏的恐惧,便会萌生前途迷茫、难以出头的担忧。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这份恐惧和担忧,便是杨奇函打开魔盒放出来的“切肤之痛”。

那么,此时杨奇函再提出,能够用技术抹平你和“豪门贵子”的知识差距,能缩小你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你会不心动吗?简直就是侠义之举嘛!

从这一刻开始,观众心中,即使立场没有动摇,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对于“拥有知识”的期待,这便成了正方获取支持的本钱。

“切肤之痛”的反向推波助澜——赵英男(反方)

赵英男反对“知识共享”的论点有三:

1. “知识共享”会破坏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资格。

2. “知识共享”会抹杀自主获取知识的人的努力,会令懒人不劳而获。

3. “知识共享”会抹杀“无知”之人(比如家中老人)的朦胧美。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赵英男的2和3两点,单独看并无不妥。但如果观众接受了之前杨奇函“知识=财富”的设定,视角便会不一样。

在我们平日的语境中,“不劳而获”这个词是很少拿来形容“获取知识”这一行为的,反而是用在“获取财富”行为中居多。

那么,在财富层面,“不劳而获”的主题是何许人也?

压榨百姓的暴政是不劳而获,出身豪门的富二代是不劳而获,垄断阶级的坐享其成也是不劳而获。

知识层面同理。

反对“知识共享”,便是维护“知识要掌握在部分甚至少数人手中”,便是“知识垄断”,便是从某种角度维护垄断阶级在知识甚至财富层面的“不劳而获”。

“懒”是小事,“垄断”却是大事。观众中可能有不少“懒人”,但却不太可能有很多“垄断阶级,”所以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垄断阶级才是横亘在我们进步道路上的大山。所以,此时他们的主要矛盾,便从内部精简,转变成了推翻“不劳而获”的垄断阶级。

因此,反对“知识共享”的赵英男,不仅不太有资格指责别人不劳而获,反而替对方辩友吸引了一波火力。(蔡康永:我觉得这波火力还不够强劲~)

关于1和3,我宁愿相信这是赵英男想的段子。

不然呢?

“无知”用来形容自己是客气,用来形容别人是骂人,观众显然不想被骂。

“为了满足大人的教育欲望而不能让孩子懂太多”、“老人就不要懂太多”之类的言论,一旦被观众反应过来,掉粉都是客气的。(蔡康永:没反应过来也不着急~)

给伤痛中的观众撒一把盐——高庆一(正方)

“少数人的不劳而获,叫特权;多数人的不劳而获,叫文明。”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高庆一的观点很简单,也很直接。他没有放过赵英男言论中的突破口,并且在杨奇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了群众:

以普通人为主的观众,可能不反对不劳而获,但一定反对特权;可能不反对文明,但一定不想当文盲。

此时,正方票数遥遥领先,观众对于“获取知识/财富”的欲望愈演愈烈,对于“知识/财富匮乏”的伤痛也在不断增长。所以,反方若想翻盘,则必须要撼动正方“共享知识”的群众基础,令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共享”带来的痛苦。

伤口表面的糊裱匠——傅首尔(反方)

戳破糊裱纸——陈铭(正方)

陈铭老师对傅首尔的观点的拆辩十分精彩,在下不敢评价,只做总结:

“知识共享令所有人变得博学,会抹杀个性!”(傅)

“信息、知识、智慧和能力,不是一码事!知识相同的人,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陈)

“知识共享会令坏人获取做坏事的资本!”(傅)

“现在的坏人就没有获取知识的渠道了吗?想要阻止坏人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阻止所有人获取知识。”(陈)

“懂那么多干什么?我不想懂!”(傅)

“获取知识是快乐的。与朦胧美相比,我们更想看到五彩斑斓的平行世界。”(陈)

“知识垄断”后果之严重观众大概清楚了,聪明的傅首尔也没有再对“知识垄断”进行维护,而是在为观众介绍“知识共享”可能带来的痛苦,试图令观众权衡之后取其轻。观众明显被打动了。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倘若她后面的人不是陈铭,她可能就如愿了。

因为,陈铭接下来抛出的这个词,是观众无论如何都难以忽视的——“救命”。

“知识的普及和共享,可以救人的命。”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此言一出,正方涨了51票。

不渴望知识的观众是可能存在的,不稀罕财富的观众也是可能有的,但不要命的观众……我猜几乎没有。

更何况,“救命”不只是能救自己的命,也许还能救别人的命。

救别人命的是大侠,救自己命是刚需;救不了别人的命是遗憾,救不了自己的命,是天大的“切肤之痛”。

你的持方有道理,观众可能会选你;你的持方能救他们的命,观众一定会选你。

伤疤没了,伤痛还在,定义伤痛的权利却没了——詹青云(反方)

詹青云的观点,几乎接触到了本次辩题中最有利于反方的一点,即把辩论的战场,从“知识”客观性转移到了“人”的主观性。

“大脑一秒知识共享”这句话中,核心词汇除了“知识”之外,还有“大脑”。大脑,与人类其他器官大不相同。掌握了人的大脑,不仅能掌握这个人的生命,还能掌握这个人的精神世界。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芯片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掌握芯片的人却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它可以让你的“知识匮乏”看似被消解,让你们的“贫富差距”看似缩小,让你的“切肤之痛”看似消失。

但只要掌握芯片的人想,一切“消除伤疤”的行为,都是可以在保留“伤痛”的基础上完成的——只要不将其定义为“伤痛”就好了嘛。

詹青云的观点挽回了大量的票数,观众内心对于“芯片持有者”的恐惧开始高于对“知识匮乏”的担忧。

然而……

再次戳破糊裱纸——陈铭(正方)

开杠时,陈铭的胜利,是辩论技巧的胜利,更是知识储备的胜利。

在詹青云试图用开尔文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的例子,来证明知识不可被统一定义。但在说完这个例子之后,陈铭的这个动作,令我意识到,他胜券在握了。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陈铭:“对方刚才说热力学的时候,开尔文说‘这个大厦已经落成了’,还有半句话被你掩盖了!他后面半句话是‘只有两朵乌云飘在上面’,对不对!后面这两朵,是不是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如果牛顿7岁的时候,就知道了开尔文的话,我们的物理会往前进步多少?”

詹青云:“为什么会有那两朵乌云?不就是那个时代,还有人相信,这座大厦还没有落成吗?”

陈铭:“不,是因为你掩盖了这两句话,误导了大家的判断,所以知识垄断才能带来知识的控制!

这几句话,是后排“哇~”的肖骁说不出的,这便是知识储备的力量。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更重要的是,陈铭这次点破詹青云,恰好证明了对于普通观众,甚至是肖骁这样的人来说,“知识垄断”下的欺瞒实在是成本太低了。

此时,詹青云变成了辩论场上那个“掌握芯片的人”,她无论再说什么,观众都不会信了。

二次戳破反方糊裱纸的陈铭坐下后,正方票数从开杠前的+6,涨到了+32。

垄断的对面,是自由与平等——蔡康永(正方)

蔡康永先生,是所有辩手中,最频繁地使用“垄断”这一词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这句,这一期最令人心惊胆战的话:

“你们全部都是知识的既得利益阶级,跟我一样。你们怎么舍得剥夺那些没有资源享受知识的人(接收知识的权利)?”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不因为我以为别人不想要知识,就代替其他人拒绝享受知识的权利,这是自由。

不因为我觉得努力能换来知识,就忘记有的人努力也接触不到知识,这是平等。

我之前说,“救命”是人类的刚需,那么,“自由和平等”便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美梦。

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在城市的街旁角落、在白天的加工工厂、在夜晚的施工工地,有着无数我们看不到的,挥洒着汗水、燃烧着生命,只为后代儿女挣取学费。对于他们来说,饭是可以不吃的,觉是可以不睡的,病是可以不治的,命是可以不救的。

但孩子们自由而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剥夺的。

这才是他们的“切肤之痛”。

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家长,都坐在观众席了。

平等的对面,是效率——经济学家薛兆丰(反方)

我之所以要在教授的名字前面加一个“经济学家”的头衔,一是出于对学历和知识的尊敬,二是认为,能在蔡康永先生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之后,仍能找到这样突破口的人,大概现场也就只有这位经济学家了吧?

薛教授的观点,大概分为三个层次:

1.专利制度背后的垄断,有利于节约成本,发挥效率。

2.知识在一开始本身就是私有的,个人垄断的,后来才慢慢地公有化,这是产生知识最有效率的一条路。

3.如果抹杀了“知识私有化”的这个阶段,那可能会毁灭知识产生的整个程序,使得我们这个星球上再也没有新知识。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说真的,即使我知道薛教授是在为“垄断”洗白,我仍然对薛教授的见识和角度叹为观止。高晓松老师说的对,这正是反方最有力的观点了。

倘若,我是个追求效率的老板、总裁甚至资本家,此时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反方。

但结果显示,教授的运气不太好,观众大多数都是我这样,在担心“即使产生了新知识,我享受不到又有什么用”普通人

即使是知识层面,人亦不患寡而患不均。

结 辩

“比匮乏知识更可怕的是,这些辛辛苦苦学了知识的人,发现知识没有用。”

很多人没有用,就代表不是每个人都要学么?詹青云简直就是把“平等和自由”的话柄递到了陈铭手里。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山区的孩子需要的是人们叫他们怎样用知识,那就先用这个芯片,让大家知道所有知识,接下来的教育,我们致力于好好研究创造性、突破性、开放性,更新它,挑战它,质疑它!”

陈铭接过“平等与自由”的话柄,顺便为薛教授“难以产生新知识”的质疑提出了答案:质疑知识本身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正如杨奇函所言:

要想赢,学陈铭!

上价值,搞煽情!

穿西装,打领带,

宇宙中心呼唤爱!

陈铭老师我爱你!♥♥♥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总结完第五季以来最为精彩的一期《奇葩说》之后,笔者有了以下几个想法:

1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

在辩论之外,其实双方的论点都有道理,观众们可以在情感上喜欢一方,却不要在理智上偏信一方。

2正方到了最后,也没能解决詹青云“如果芯片的控制者心怀不轨,我们该怎么办”的忧虑,即使是陈铭,也只是抓住了詹青云的把柄,在辩术上赢得了观众而已。

3蔡康永老师提出,每个孩子都有获取知识的权利,这没错。但是,他却没有说,每个孩子应该获取的知识,必须是所有的知识吗?

4我们见过因为暴富而堕落的人。如果“知识”和“财富”真的可以挂钩,那么,瞬间拥有大量“知识”,是否也会成为某些人堕落的诱因呢?比如,吸不起毒的人掌握了自主制毒的技术?

5有人说,那些人堕落,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有问题。那么,诱导本身有问题但没有资本堕落的人,有了堕落的资本并实现堕落,诱导他堕落的“知识”,是否有罪呢?

6《奇葩说》第五季第18期,辩题又回归“爱情”,口碑又回到前几期……那么:

伴随着观众的“切肤之痛”,这季《奇葩说》的最佳一期诞生了

欢迎讨论~

▎本文作者:王逍瑕,大个儿捞艺术家,披着娱乐外衣的人性剖析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