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你,還記得這個是什麼嗎?

渦水河畔


我是民工札記南八,這個在我們那叫:馬泡,或者馬泡瓜。

小時候我們經常摘下它在地上揉著玩,然後把它肉的有點軟就用腳踩破,然後裡面的籽就噴出來了。

馬泡小時候是苦的,長熟了,變黃了,能吃,吃起來有點麻嘴。

它的果子除了能玩外,其實我們最討厭它了。因為它的樣子有小軟刺,比較澀,牛羊都不吃它。我們去割草什麼的,也不會割它。

在北方農村的孩子,特備是80後或者90後,如果沒有玩過馬泡的話,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童年的。

你說能不記住它嗎?


民工札記


當然記得,我們那裡叫做馬蜂梨子(ma feng li zi),長的和西瓜差不多,不過也只有拇指那麼大,紋路很像。熟的時候,表皮是泛黃色的,吃的話,很香,也甜。但是青的時候千萬不要吃,很澀的。

之前下地的時候,砍玉米,收豆子的時候,這個東西遇見的很多,莖很長,上面會長很多個,有的時候小朋友不吃它,也會拿它當溜溜球玩的。當時我姑家的菜園子裡,也有這個,可能是加了化肥的原因吧,這東西越長越大,最大的跟小雞蛋差不多,我摘著吃,可好吃啦!


這是馬蜂梨子
這個是小西瓜。

這個呢,大家知道是什麼嗎?我去學校後山見到的,和我們老家的野草莓不一樣,我吃了一個也覺得不對味道,它的莖上有刺,特別扎人,我們老家的野草莓,葉子沒這麼大,果實也沒這麼大,莖也不扎人的,這個東西應該不能吃吧?


小幸福的萌萌雷


老家位於河南省東南部,與安徽接壤的某縣,這個東西在我們老家叫做——“麻包”。

一般情況下,這個小東西多半生長在芝麻或者豆子地裡,一到了收穫季節,地裡的作物被收割,這個小傢伙開始小露頭角,時不時都能在收罷芝麻的田地裡發現它的蹤跡,如果成熟的話,它會變黃,能吃,但是味道偏酸,口感不佳。

筆者小時候經常踩馬泡瓜做遊戲,就為了聽一聲響;還有的將馬泡瓜揉軟,在上面插個細棍騙小夥伴來拉,結果一拉,就被揉軟的瓜瓤噴了一臉,現在的孩子都有玩具玩,根本不記得幾十年前的這種遊戲了!

老家的麻包實為“馬泡瓜”!

後來瞭解到了生物學知識,才知道“麻包”還有一個正式學名,叫做“馬泡瓜”,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還跟黃瓜有一定的親戚,它是黃瓜屬下的植物,原產於非洲,朝鮮也有,中國南北各地有少許栽培,普遍為野生。

據瞭解,馬泡瓜是我國部分地區普遍生長的一種野生植物,過去將它作為雜草鋤之。雖然馬泡瓜是外來入侵的植物,在古典籍中的記載很少,但從味道上也能大體推斷出它的藥性應該是味苦性寒的。隨著對馬泡瓜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研究的深入,人們對馬泡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和科學了。

有研究表明,馬泡瓜含有的葫蘆素c可提高人的免疫力,對抗腫瘤有一定的作用;馬泡瓜含有的精氨酸、丙氨酸和谷胺酰胺還可預防酒精中毒;馬泡瓜富含的維生素E,對抗衰老還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現在它卻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作為一劑中藥,馬泡瓜有降低膽固醇、美容養顏、預防酒精中毒等功效。

長見識——麻包籽可以榨油!

據糧油市場報瞭解,在我國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區,當地農民會收集大量的馬泡瓜,然後取自籽,然後用這個籽來榨油,據說,這個油很香,每斤能賣40多塊!

可見,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小麻包,現在成了稀罕玩意,還全身都是寶了。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29


糧油市場報


這種綠色水果,阿兮的老家農村叫“屎瓜”,農村人以為是吃的甜瓜種,排便後再施肥到地裡,再長出來的小瓜,就是它了。

其實這是跟甜瓜不同的品種,經過了消化系統,還改變不了種子的基因,甜瓜還是甜瓜,而屎瓜也依然是屎瓜。

屎瓜學名馬泡瓜,俗稱就多了,小野瓜,小馬泡,馬寶等。馬泡瓜果實小,長圓形、球形等。瓜味有香有甜,有酸有苦,瓜皮顏色也多樣。一般未熟透時為青綠色,熟透泛黃,種子很像黃瓜種子(因屬於黃瓜屬)。熟透了慢慢揉軟,發出一股好聞的香味,兒時農村娃秋天最喜歡玩馬泡瓜了。

小時候不知馬泡瓜的功效,前幾年看網上炒的紅火,說什麼馬泡瓜可以解酒精中毒,有說可治療慢性肝炎的,有說可以抗腫瘤治癌症的,還有說馬泡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抗衰老的,說直接搗汁搽臉搽手,神了,皺紋都能消除了!

對了,還看到有一篇馬泡瓜研究的,說馬泡瓜是糖尿病剋星,還能減肥,等等等等。有些懷疑,據我所知,現在農村這東西可不少,農民見了它很頭疼呢,是很難除掉的雜草。

去年阿兮回農村,無意中與妯娌們閒聊,說我們小時候玩的屎瓜,現在城裡人當寶了。有鄰居就當真了。過了幾天電話給我,說有片地,滿滿都是馬泡瓜,全熟透了。問我那麼高的藥用價值,哪裡有收購的?多錢一斤?我當時就無語了,非常尷尬。

阿兮這組圖,都是朋友拍了發來的。這真的提醒到我,作為媒體人不能亂說話,更不能以訛傳訛,跟著誇大傳播。

想想就明白了,鄉下根本沒有收購的,網上純粹炒作,所謂何來?說起來農村的各種植物,哪個沒有點藥效,可不用的時候,該是雜草還是雜草,長不成糧食。

這一大片的馬泡瓜,味道不苦也不甜,種子很大。今年若是不除,估計明年這片地,得被馬泡瓜覆蓋完全了。


阿兮隨筆


第一個應該是瑪瑪蛋吧,蘇北應該是這麼叫的,有點像迷你版的小西瓜,小時候還摘吃過,味道是苦的,但是比較香

今晚看到這個野果的圖片才想起來,這個小野果的學名叫啥至今自己也不知道,只有滿滿的兒時回憶,小時候經常在田裡能看到這種果實,等到它熟了的時候還會摘幾個放在床頭,因為這個野果成熟後撒發出來的氣味很香很清新

寒莓▼

叫“茅莓”,果子味道又甜又澀,這個小時候我真吃了好多啊。

金姑娘▼

這個在農村河邊最多了,到了秋天果實就開始泛黃,裡面有很多籽,這個也真的吃過,甜甜的味道,收麥子的時候,還會把它放在一根麥稈上懸空吹著玩

提問者的第二張圖還這沒看明白是什麼果實,不過小時候肯定見過


春一叨



農村的你 ,有認識它, 我只知道有 止血-止痛-風溼痛 骨痛功效,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有知道的給我留言,謝謝大家!


師師20170110


我出生在廣東梅州客家地帶,我們這邊基本上都山比較多,小的時候沒有什麼活動玩,沒事的時候就跟小夥伴經常到山上去玩,也漸漸的認識了很多山上的野果,如今現在想起小時候摘野果吃的情形,很是還念那時候的純真年代,我現在就把我們這邊的野果介紹給大家 可能大家那邊的叫法跟我們可能也有不同。如有不全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1:學名。茅,薔薇科. 別名:天青地白草、紅梅消、三月泡。可生吃,夏秋時山上很多,味酸甜

這個跟草莓有點相似,結果的季節也一樣。注意:有人說可以吃,也有人說不能吃。 有些蛇很喜歡吃這種水果。

2:菝葜的果實,味澀微甜,不太入口,夏秋有.我們都叫它小蘋果.

多年生藤本落葉攀附植物。根狀莖粗厚,堅硬,為不規則的塊狀。葉薄革質或堅紙質,圓形、卵形或其他形狀,下面通常淡綠色,較少蒼白色。傘形花序生於葉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幾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花綠黃色,雄花中花葯比花絲稍寬,常彎曲;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漿果熟時紅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9-11月。

3:金櫻子,有刺,需用刀破開吃,秋季成熟,味甜,好吃。想吃它得小心刺破手。

金櫻子泡酒的方法。

將金櫻子置於乾淨的瓶子等容器中,然後加入

白酒浸泡,冰糖適量,容器一定要密封,置於陰涼乾燥處貯存,一般

一個月以後就可以飲用。


鮮果農阿軍


您好,這是野生馬蛋瓜,斌賢小時候喜歡玩的小野瓜,也叫馬馬瓜、馬泡瓜、馬寶蛋、小野瓜、小馬泡、毛皮瓜、綠鋃鐺瓜,是一年生葫蘆科匍匐或攀緣草本植物。馬泡瓜的藤蔓枝葉和普通甜瓜的幾乎是一樣的,在沒有結果之前很難把兩者區別開,只有在黃色的小花凋謝,結出一個個圓溜溜瑪瑙似的小果,才知道是馬泡。馬泡是很難長大的,最大也就青核桃般大小,再大的,就沒有見過了。

馬泡常野生在玉米地和菜地裡,雖然是野草,但是人們給予了它很大的寬容。很少會像對待其它野草那樣無情地拔掉,而是會小心翼翼地留下它,給予它充分的生長空間。我想是因為馬泡瓜可愛的樣子吧,像玻璃球一樣圓圓的,摘下來放在手裡把玩著,很有意思。

成熟了的馬泡瓜瓜皮變得微黃,遠遠就可以聞到那股瓜熟蒂落的香甜氣息,會讓人感覺非常甜蜜,美好。玲瓏可愛的馬泡瓜雖然聞起來味道香甜,但是卻並不好吃,它的果皮和果肉非常薄,裡面包裹的全是種子。絕大部分都是苦澀難當。

那時候摘到的馬泡瓜,偶爾會解饞嘗上兩個,其他的大都是留著把玩了。小小的馬泡瓜可是我們的珍寶,有的藏在枕頭底下,睡覺的時候把它放在鼻子旁穩著它香甜的氣息入睡。有的放在書桌裡,上課的時候也有它絲絲香味傳到鼻子裡。等到下課的時候拿出來,幾個小夥伴玩著,搶著,不亦樂乎。直到它慢慢的蔫了,癟了,才不捨得扔掉。那時候沒有空氣清新劑,小小的馬泡就充當了空氣清新劑的角色,純天然的。

馬泡瓜味甘、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解毒、除熱、清熱、利水、利尿等功效;主治煩渴、火眼、咽喉腫痛、燙傷。據說也是糖尿病者的最佳食品;水腫患者、癌症患者、熱病患者、肥胖患者、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嗜酒患者可以多食;不過馬泡瓜性涼味苦,不適合腹痛腹瀉、脾胃虛弱、肺寒咳嗽的人,因其性涼,胃寒的人吃了有可能腹痛洩瀉。

另據媒體報道,上海的農民利用馬泡瓜培育出世界上最小的甜瓜,而且在2016年獲得世界紀錄認證。來一起看看新聞:




  媒體報道原文:

近日,上海的農民朱思浩培育出直徑只有3CM的甜瓜,經過英國世界紀錄認證公司的仔細檢索和權威認證,最終獲得"世界上最小的甜瓜"世界紀錄證書。
據悉,朱思浩是用民間瀕臨滅絕的馬馬瓜(也叫馬泡瓜)和甜瓜雜交在2011年培育出這個品種,因為只有乒乓球大小,所以命名為"乒乓香瓜"。該品種除了個頭最小之外,還有蜜甜微酸而非常美味的口感和藥食同源的營養價值,特別適合觀光采摘園和生態有機基地種植。
"乒乓香瓜"是蔓性植物,故可以將它像吊蘭一樣垂吊種植,到了結果時節,便可以看到晶瑩剔透的小香瓜如葡萄般垂在條條絲蔓上,猶如彈丸大小的香瓜一個個瓜紋清晰,小巧玲瓏且香氣沁人。
朱思浩,四系生態自我循環農業模式的締造者,國家三農科技金橋獎、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農業專家、"金草帽"農技專家稱號獲得者,從事生態農業研究近40年,擁有多項農業科研成果,曾培育出多個果蔬農業新品種,是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特聘優品特菜種植專家、美麗鄉村智庫專家,並多次獲得過國內外大獎,被譽為"農民科學家"。


朱斌賢


農村的有很多呢😊



六月的小麥66



這個是馬蛋瓜。種了玩它的幼苗可以嫁接小甜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