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的成吉思汗為何會輸掉關鍵的“十三翼之戰?


十三翼之戰,成吉思汗名敗實勝,輸了戰爭,贏了民心。這一戰之後,草原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成吉思汗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快速壯大起來。

成吉思汗鐵木真是世界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勝仗不計其數,他將冷兵器時代的運動戰法發揮的淋漓盡致。建立蒙古帝國,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討金國,滅西遼,滅西夏、滅花拉子模等國。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成吉思汗一生可以說是戰無不勝,但也不是全無敗績,最有名的一次敗仗就是“十三翼之戰”。

公元1184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這引起了蒙古的另一個英雄、札答闌部首領札木合不滿。公元1190年,札木合糾集泰赤烏等十三部組成三萬聯軍,討伐鐵木真。為了應對十三部聯軍,成吉思汗也將兵馬分為十三翼對敵,因此得名。成吉思汗在此戰中的兵力與敵人相近,又是正面交鋒,結果成吉思汗還是被札木合擊敗,被迫撤退逃跑。那麼這一戰力量相當的成吉思汗為什麼敗了?原因如下。

1、鐵木真實力整體氣量弱、忠誠度低

“十三翼之戰”產生在成吉思汗發展的早期。成吉思汗雖然已是草原上的大部落,但整體氣力較弱,組織比較鬆散,戰力強弱不一。內部存在矛盾,各部對付鐵木真的忠誠也不穩,作戰也不盡力。戰爭開始前,鐵木真已從攻守形勢上判斷出戰況對自己不利。成吉思汗的三萬兵力已經是他能動員的極限了,無論是陣型、戰力、兵器,還是統帥、調度、士氣,明顯與扎木合不在一個檔次。

2、敵手古爾汗扎木合,亦非等閒之輩

扎木合是鐵木真兒時的安答,彼此相互瞭解,雙方的軍事才能都是草原千年難得一遇的奇才。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驕,安答扎木合的軍事水平也很出色,二人伯仲之間。成吉思汗想要靠計策以少勝多根本不可能,很多學者都認為,若論軍事手段,札木合不在成吉思汗之下。因此在軍力相對弱的情況下,成吉思汗是沒有勝算的。

3、此戰之前還未形成完備的軍事體系

成吉思汗後期可以達到百戰百勝,原因除了其高深的沙場指揮藝術手段外,更重要的是他為蒙古建立的成熟有用的政治軍事系統是最主要原因。而在“十三翼之戰”時,這套政治軍事體系尚未形成,基本上就是沒有任何作戰策略,屬於硬碰硬的對決。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部隊參差不齊,戰力不一等等因素,所以這場戰鬥失敗是正常的,其實是成吉思汗開戰前已經預料到的。

“十三翼之戰”扎木合雖然戰勝了,但是他用了極端殘忍的策略對待俘虜,把他們都丟到鍋中煮,這個暴行震驚了他的部下,扎木合如此殘忍,後來部下紛紛投靠了鐵木真,削弱了扎木的實力,鐵木真實力得到了加強。十三翼之戰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基礎,在戰爭過程中鐵木真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為日後戰勝埋下了伏筆。


野史也是史


我倒認為鐵木真這次的十三翼進攻並不完全是失敗的,戰役上當然,一個順理成章的敗仗,但是十三翼進攻沒有 也不會帶來覆滅性的失敗,其結果呢,十三翼除了先鋒主兒乞部傷亡較大,其它部基本沒有受到太大創傷,以至於撤退時甚至有種敦刻爾克的勝利感,軍心亦是穩定團結的,反觀札木合軍之後的變數,嘖嘖嘖,不得不說,鐵木真也會犯錯,但他似乎不會犯致命的錯誤,哪怕這個十三翼敗戰,打得都叫穩如狗。札木合彷彿以劍擊水,贏的莫名其妙,最後埋下敗筆,輸的也是莫名其妙。



-洛林


吃敗仗原因有兩點,其一是所謂的“十三翼之戰”發生在成吉思汗才事業剛起步的時候,那時候還不是他軍隊的巔峰期,武裝方面都處於劣勢。其二成吉思汗的對手札木合也並非平庸之人,大多方面條件都在鐵木真之上,因此鐵木真在兵力壓制的情況下肯定毫無勝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