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書法而言,米芾和蘇軾誰技高一籌?為什麼?

硬筆書法教學—收學員



如果將米芾和蘇軾的書法做一比較的話,米芾的書法比較好一些吧。雖然《黃州寒食帖》的名氣非常大,被冠以天下行書第三,但蘇軾在文學和詩詞上盛名更大,而米芾是以書法和書法理論的成就更突出,或者說更“專業”。雖然他們都在“宋四家”之內,但就書法風格方面,米芾的書法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鮮明特點,在書法風格的求變出新方面,蘇東坡也沒有米芾更加突出。


米芾的書法有兩個常人所不及的地方,一是集古臨摹古人的能力,常常以臨摹亂真跡。二是創新求變的能力,在苛求古法的基礎上變化出新。米芾的書法,敢於亦或者說善於將古人的形和法,化古為我,筆筆囿於法,有步步遊離法,故以意而為之。米芾把臨摹之能發揮到了一個極致,所以他的書法在恪守法度的基礎上,而又變幻莫測,泣鬼驚神。特別是米芾書法的以崎側為工穩,筆筆奇險,有字字傾而不倒,險絕中見如山穩健巍峨。蘇東坡的書法也非常經典,但其書風過於沉雄鬱勃,故雖然字形略扁,但有不失高古雄遠氣韻。但從總體上來說,略遜色一籌。無論米芾亦或蘇東坡,其書法不失為書壇翹楚,雙鋒並歭,不失楷模之範。












翰墨書道


蘇東坡和米芾誰技高一籌,單從技法這一個方面來看,我個人更推崇米芾。

雖然蘇東坡的書法在藝術的高度上可能超過米芾,這一點單看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就可以看出,這幅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體現了書法裡創作的最高境界,無意於佳乃佳,是書法和人生境界高度融合的代表作品,米芾的是沒有一幅作品達到這個高度的。


蘇東坡《黃州寒食帖》

但是,單從書法的技法來論,米芾肯定是整個宋朝首屈一指的,即使在後世,也鮮有人能夠超過他。

這一點首先得益於米芾紮實的書法基礎,米芾稱自己早年的書法是“集古字”他善於學習古人書法,並且能夠把古人的字寫的惟妙惟肖,以至於別人看了分不清哪個是真跡哪個是他的臨摹作品。

而他的這種學習古人的臨摹訓練,一直持續到40歲,掌握了真草篆隸行等五種書體的書寫技法,如此深厚的技法積累,為他以後的變法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提供了基礎,也使他的創新保持在一個技法高度上。


米芾《蜀素帖》

米芾能夠學習魏晉,達到如此高度和蘇東坡的點撥也分不開,米芾曾經拜訪過蘇東坡,蘇東坡評價米芾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並且建議米芾學習晉人,才有了後來米芾的突飛猛進。

米芾時間的“集古字”訓練使他練就了深厚的技法功力,形成了自己風檣陣馬、八面出鋒、變化多端的書法藝術特點,他對於晉人二王的學習,又使他的書法保持了較高的格調。

所以,但從技法來論,個人認為好勝蘇東坡一籌。

你覺得呢?

直接看作品:


米芾《值雨帖》

蘇東坡《渡海帖》


米芾《李太師帖》

米芾《丹陽米貴帖》


不二齋






君山自在遊


謝謝頭條家的文小姐的邀請。

我的看法是,如果技高一籌是顧名思義是指書法技法而言,我認為是米芾高。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他們的生平、師法對象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下圖為蘇軾書法)

米芾與蘇軾是同代人,都是北宋的書法家和書畫理論家,他們兩位與與蔡襄、黃庭堅合稱"宋四家"。這是他們的共同之處。

米芾從他的近代到唐、晉朝人,無不臨摹,而最喜“二王”,自謂“集古字”,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下圖為米芾行書)

蘇軾的主要成就還是文學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建樹。他與其父親和弟弟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蘇軾的書法,曾學“二王”、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

如果你問的是純粹的技法方面,那一生痴迷書法,以此為樂,以此為業,下功夫比蘇軾多得多的米芾是勝一籌的。所以,後人雖然風評蘇軾書法好,但學米的人更多,畢竟,大家都想學他那“刷字”的多樣技法和充沛感情。

(下圖為米芾草書)

但書法要比的是綜合水平,特別是意境取勝。蘇軾歷級坎坷,形成曠達的人格魅力,而且書法工夫在書外,蘇軾在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後,文學又為宋朝第一,他的書法注重寫心,有創造性,自然勝出。從這方面看,正如黃庭堅說的,“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而他的《黃州寒食詩卷》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是創哥的花園,謝謝閱讀,歡迎關注提問。


創哥的花園


說到宋四家,我們一般認為蘇黃米蔡的順序代表了他們的水平。

這種看法不錯,但這是綜合排名,蘇軾作為文壇領袖,詩文書畫都不錯,又是尚意書風的倡導者,所以排第一當然無話可說。而黃山谷是江西詩派的領袖,江湖地位高,又是蘇同學的忠實追隨者,排次席也無可厚非。

但若是單論書法,米老癲絕對是大宋第一人。他是宋四家中最重古法,學習書法最系統的,他的每一個字都有出處,他自己說他是集古字,史上曾有人評價他是中國書法的縮影,古人的技法在他的字中均有體現。他創造的“刷字”影響深遠,在後世有著極大號召力。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蘇敦和,米恣肆,你喜歡誰?

都很好!伯仲之間吧!

蘇,米,我都喜歡!

各有勝場,難分高低

蘇東坡,勝在儒雅,文人氣息,有蘊藉,有性情。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反正就擺在那邊。赤壁賦,洞庭春色賦,以及晚年很多作品,相當有韻味。

總的來說,蘇軾贏在雅,韻,和。

說實在的。他的書法那種風格和氣質,也只有他這種大文豪,才能無縫配伍,這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不信你看他的前赤壁賦全篇(是蘇東坡版本的,不是趙孟頫版本的),你就會有深深的感觸,通篇境界遠在趙孟頫之上(個人觀點),你能感覺有一種濃郁的情懷在裡頭。



米芾則勝在筆法多姿,以勢取勝,跌宕起伏。晚年米芾作品,幾乎“無一實筆”(意思是不拘泥於任何一筆,而注重於勢)。天下第八行書蜀素帖,也是十分精彩的。

總之,米芾勝在勢,勁,奇。

說點小故事

1.米芾早年集古字(唐名家為主),初成氣候,曾到黃岡拜見蘇東坡,蘇東坡指出,書法要得晉韻,米芾才開始重視晉韻,並把書房叫做寶晉齋。因此,蘇東坡可謂米芾的導師。

2.米芾曾經請蘇東坡一起寫字,啥話不說,直接寫,刷刷刷,然後作品交換。說明他們很互重,也相互較勁。

3.蘇東坡曾向米芾借紫金硯臺,這個大家都知道,說明他們是好基友。



綜合一下,給個勉強的意見

還是遵照古人的排序,蘇黃米蔡四大家。歷代評論總究有點道理,很大的一條理由,依於文人格調,和韻,故蘇排第一。米芾被認為略“粗野”,但又絕有天才,故排第三。

蘇東坡是黃庭堅的老師,也是米芾的導師,自己又有天下第三的過硬作品,其他作品也不俗,就憑這2點,給出的意見是,蘇米並駕齊驅,但蘇略勝半個身位。

以上為一家之言,大家肯定有不同觀點,蘇米排位置,其實也沒啥意義,都頂尖。大家還是各取所好為主。


神秘烙劍許建鋒


蘇軾,上學的時候學過他的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稱蘇東坡。論書法,其和米芾都是宋四家之一,可見在當時代的影響有多高,成就有多大。

論書法作品,蘇軾有人稱中華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貼》,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米芾,對其瞭解不多,沒有蘇軾名氣大(在詩詞方面)。學書法後才對其作品有所關注。其擅長臨摹,臨摹古人書法,能達到亂真程度,自稱:集古字。

書法作品,比較有名的《蜀素帖》

亦稱《擬古詩帖》,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在書法之外,也叫字外功,都個有所長。蘇軾,在詩、詞、散文、繪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米芾更是集書法、繪畫、鑑定、收藏於一身,書畫自成一家。


漢隸大叔


在書法史上,蘇、米同為宋四家,尚意書風的旗幟性人物。



二人在書學上有著極其高的天賦。蘇軾黃州《寒食帖》與米芾《蜀素帖》,被人列為與《蘭亭序》、《祭侄兒文稿》等中國最經典的十大行書之列,就是對他們二人書法水平的肯定。

蘇軾屬於全能型才子。琴棋書畫無所不能。詩文詞賦,無所不精。他對書法的理念,不著意的去計較刻畫。主張隨性而為的自然天成。書寫時的注意力不放在點畫的刻畫,患得患失的書寫,只會束縛住書寫時的手腳。所以他才總結出流傳千古的名言“無意於佳,乃佳”。

與蘇軾剛好相反,米芾若不是耽於翰墨,為書名所掩,他肯定會在宋詞宋畫中佔據重要位置。但米芾對書法的執著到了痴迷的境地。故人稱其為“米顛”。曾一日不寫,便覺手生。三日不書,便醜陋難耐。他的“刷字”,八面出鋒,是他藉以立足於宋代諸名家之巔的看家法寶。他的書法,曾被人稱為“集古字”。我們現在看到的王獻之著名的《中秋帖》,就是經他手割捨臨寫的。他的臨帖功夫,已經達到了亂真的境界。經常把別人的墨跡臨摹調換。而他能夠最後形成別開生面的“刷字”,正是由於他堅實的臨帖功夫。融匯眾家之長,集百家之方於一體。



蘇軾的書風內斂之中暗藏勁骨。米芾的書風刀霜劍雪,筆鋒劃過,寒光四射。喜歡誰,誰就高一籌。要把蘇軾的書法去說服米粉,米粉肯定嗤之以鼻“石壓蛤蟆”,其醜無比 。用米芾的書法去說服蘇打粉,蘇打粉們也會說“枯枝亂石,怪誕偏僻”。誰也不可能說服誰。


子衿書法


記得這個題目早先答過,但既然再次受邀,也感覺上次說的側重不同,不明朗不深切,這裡再亮明自家的觀點也未為不可。
先說蘇子。

蘇軾一生何其坎坷,一貶再貶,直至一個小小的團練副使。但因其不幸屢次遭貶,卻愈發顯得其文瑰麗雄奇,渾然天成。

蘇子的為人也是我本人素為仰慕的。達人知命樂天豪邁,豁達洞悉而不哀怨悲慼,正是蘇子一生的豪邁性格決定了他一生的斐然成就。所謂: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蘇軾是文學史上少有的天縱之才,也是一位精深獨到的文化全才。比如他的書法,雖然今人多有褒貶,說他的字體是石壓蛤蟆,但卻依舊渾然豐厚卓爾不群,也難怪世人將他列為宋四家之首。

蘇軾一生筆墨甚多,尤以《黃州寒食帖》名垂青史,被列為史上第三行書,殊榮可嘉,彌足珍貴。

個人最欣賞的,還是他酒醉之後的《赤壁懷古帖》,正所謂大江東去,佔盡風騷,筆墨之強悍超然後世,更加凸顯了東坡居士的不羈與落拓,豪邁與天成。


米芾最出名的《蜀素帖》,歷來被奉為書家之圭臬,深得後世歷代書家的推崇與膜拜。他的字體也於飄逸灑脫中蘊藉八面鋒芒,可謂千年法帖,好評如潮。

但米芾的為人卻不敢恭維,雖然說其為人不能和書作劃等號兒,但在我本人心裡,米芾還是一介潑皮無賴,分明巧取豪奪貪吃貪佔,經常性將他人至寶據為己有,且大言不慚屢破底線,個人不是很看好他的為人。

再說米芾的字體。

米海嶽自己這麼寫固然擁躉無數,但我們若是這般如法炮製,必然會遭致更加猛烈的炮擊和責罵,史上除了他本人,還沒有其他人敢如此妄做,這也不得不說是其傲岸狂放的人性所致。

總結來看,蘇軾固然循規蹈矩,但也豐腴秀美霸氣外露,反觀米芾之書,則不落窠臼難蹈其轍,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瀆矣。

至於說兩個人誰高誰下,個人以為欣賞就是存在,存在即為真理,並不需要冠冕堂皇諱莫如深,正所謂各花入各眼,真心喜歡就好,千萬不要如此類比。


龍吟148119260


”酸甜苦辣”的飲食中,不知小編最喜歡哪種口味?就算小編只認可其中的一種也沒關係,因為涉及到一個喜歡的問題時,主觀意見不但起了決定性作用,也是一個正常現象。

但是,我們沒理由說其它三種的不是,因為其它的三種味道也是大眾常態下的口味。

“蘇王米蔡”是宋人及後人都認同的大書家,之所以被廣泛認同正是他們的口味(書風)不同,本質上屬於“異曲同工”。猶如“酸甜苦辣”……我自己就偏好蘇軾的辣味。

而米芾的繪畫,不但決對勝過蘇軾,老米還創造了“點皴法”,是表現“煙雨”的技法。


蘇老兒也創造過“一筆畫竹”法,並與文同鬥畫竹(一根直線通到底,沒有竹節)。並辯稱這才符合竹子的本性,剛出土時沒節……最終在認輸的同時,再也不玩“一筆畫竹”了。我們非常有幸的是,沒有因為蘇東坡的大名而留傳下不合理的”一筆畫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