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得知關羽被殺,聲淚俱下暈倒在地,為何聞聽張飛死訊,只說了四個字?

尛萘


關羽的死對劉備打擊非常大,又是丟了荊州又是死了兄弟,肯定是十分悲痛的。而張飛死得並不冤,劉備已經麻木了,反應只是“噫,飛死矣”四個字。


關羽的死,不僅僅是一個兄弟去世這麼簡單,還是蜀漢既定戰略方針的破產,帶來了一系列棘手的問題。按照他們原定的計劃,他們打算以益州為大本營,荊州做橋頭堡,形成對長安、許都兩線的鉗形攻勢,天下有變即可消滅曹魏政權。而關羽死了之後,吳蜀關係破裂,荊州丟失,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荊州不在,蜀漢的計劃完全破滅,只能被困死在益州,偏安一隅,亡勢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蜀地的地形註定了諸葛亮和姜維次次北伐曹魏必定失敗,糧草運輸一旦成了問題,後勤根本保證不了,諸葛亮就算能力再高也無力迴天。

再看張飛的死,張飛是一名猛將,但是並非帥才。他因為有勇無謀在軍中已經喪失了大半擁戴。他在酗酒之後往往打罵屬下出氣,甚至因為小小的過錯將屬下鞭打致死。他性子焦躁不講道理,被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的過錯。

他腦子一熱就給了部下範疆和張達制定的任務——數日之內製作十萬孝袍,還要三軍穿著孝袍去討伐吳國。這本來就根本沒有辦法完成,範、張二人只求寬限一些日子,卻被張飛鞭打五十下,打得吐血。所以,他們也是在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兵行險著,殺了張飛。畢竟做不了孝袍,自己也是一死,不如拼上一拼,殺了張飛之後再投奔吳國。

在如此亂世之中,張飛早晚會被自己如此囂張跋扈的性格害死。不是今日死在自己部下手上,也會在明日死在敵人的陰謀之中,這一點,劉備是非常清楚的。在張飛鞭笞屬下的時候,劉備就曾經勸過他:你這般鞭打屬下,還讓他們跟在你身邊,這是在自攬禍事。果不其然,張飛被屬下所殺。

關羽死後,劉備和諸葛亮本來就分寸大亂,卻也不想立刻帶著三軍去討伐吳國。張飛的死緊跟著關羽的死,可以說也是荊州之難的延伸。劉備此下已經是疲勞至極,加上他早有預感卻沒有勸得住關羽,心情太過複雜,最終只有一聲近乎麻木的嘆息。在接連的打擊之下,人的確很難再哭天搶地了,劉備這樣的態度還是比較真實的。


木劍溫不勝


劉備這個人是非常聰明的,大家可以仔細看看他剛剛起步的時候,自己什麼都沒有,和關羽張飛結義,關羽是個逃犯,本就被追殺,隨時可以去不顧性命的廝殺,張飛在當時是有錢人,劉備身無分文,結義之後張飛賣了家產跟著自己的好大哥,就連娶糜夫人都在劉備算計之中,劉備窮困潦倒,糜夫人卻出身貴族,因為自己這個夫人,劉備才有了錢來做大事。

劉備最大的優點就是會拉攏人,並且非常能裝,這一點和曹操有很大的區別。關羽死後劉備大哭,我們不知道他是真心還是假意,張飛死後劉備非常平淡,足以看出當初哭關羽也是有點裝樣子的意思,與其說是哭關羽,不如說是哭荊州。

荊州是戰略要地,想要奪得天下必須取得荊州,關羽不僅失敗還被殺,失去荊州,等於失去取得天下的機會,劉備怎能不哭?當然劉備對自己的好兄弟肯定還是有一定感情的。張飛的死說白了對蜀漢沒有任何的影響,劉備完全可以找個替代張飛的人。

張飛死後,劉備只說了四個字,噫,飛死矣。非常的平淡,我們不知道劉備到底是怎麼想的,最起碼應該哭一下,即使是假裝的。或許是從劉備成為主公開始,他們的關係早已不是當年的兄弟關係,而是君臣關係。

張飛死後,對於劉備來說就是損失了一個大將,只死了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其他損失,劉備作為一個主公才會這麼的平淡。當然如果從個人感情來看,劉備得知張飛的死訊,肯定也是非常悲傷的,畢竟曾經三人生死與共,從無到有,劉備不是個木頭,怎麼可能沒感情。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張飛就像孫悟空,有勇無謀乃莽夫!



情感解讀姐


劉備,一代梟雄,結識了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

他們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不斷擴充領域,天下三分,劉備佔據蜀漢。

劉備封了五虎將,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關羽是何等驕傲自詡之人,他看不上黃忠,他以為劉備之下就是他和張飛最大。

關羽雖然傲驕,但心無成算。他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大意失荊州,兵敗被殺。

劉備聞關羽死訊,痛哭流涕。

劉備不顧勸阻出兵要為關羽報仇,張飛是第一個贊成的。

報仇途中,劉備帳中進來了一個都尉,那可是等級森嚴的地方,出現了不該出現的人。劉備心生不祥之預感,張飛叛變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死了。

劉備直接仰天長嘆:

“咦,飛死矣”。

他不禁淚流滿面。

桃園三結義,只剩下劉備自己,怎能不傷痛?昔日兄弟之情湧現,人到痛時語不多。


清心一棧


關羽死後劉備聲淚俱下暈倒在地,而張飛的死,劉備卻顯得平靜了許多,只說了“噫,飛死矣”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研究過。劉備一生坎坷,得到諸葛亮以後,才有了完整的戰略。而之後進取益州,漢中擊敗曹操之後,終成三國鼎立之勢。在這期間,關羽得到了成長,此時的關羽可以說是三國第一將帥。也掌握了蜀漢進取天下的最重要的地方。而關羽被曹孫聯軍合力擊敗。最終被殺,而且失去了荊州要地。劉備的痛哭,一方面是因為關羽的死,而更重要的是失去荊州的痛,失去荊州對於劉備而言就失去了進取天下的可能。所以對於關羽死亡的痛哭,是雙方面疊加的後果。



首先來說張飛的死對劉備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是畢竟張飛不如關羽,張飛率軍1萬由閬中出兵。因為鞭撻範疆張達,導致他們二人趁夜暗殺了張飛。張飛的死只是劉備個人的事情。張飛死後完全可以讓其他人接手軍隊,對於蜀漢政體而言沒有多大的損失。只是劉備感情的缺失。蜀漢實力上來說根本沒有損失。



說實在話,張飛後期的能力我覺得都不如魏延。劉備很有識人之明。漢中讓魏延去守,肯定是魏延能力要相對好一點。漢中的位置也是蜀漢除去荊州之後最重要的地點。


我是越關


劉備和關羽、張飛從開始打天下就在一起,雖然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只是傳聞,但史書明確記載劉備與他們兩個的感情就跟兄弟一樣,張飛也將關羽當哥哥看。


親兄弟之間還有親疏之別,劉備對關羽、張飛自然也不例外,悅史君給大家說說劉備當年聽到兩個消息後的具體反應。

第一,關羽去世反應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20年),關羽在前面被曹軍阻擋,後方又被吳軍偷襲的情況下,敗走麥城被吳軍抓獲殺害。

關羽死後,正史中並沒有記載劉備的反應,只是講劉備對孫權偷襲關羽的做法非常不滿,要討伐東吳。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王朝,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出兵攻打東吳,結果被陸遜擊敗。

而在民間小說評書中,關羽去世後劉備的反應就形象多了,悅史君以《三國演義》為例,劉備還不知道關羽的死訊,就心驚肉跳,晚上關羽還託夢來要求起兵報仇,是諸葛亮硬壓下來。

劉備得知傳言後,又驚又怒,確定關羽的死訊後,劉備就大叫一聲暈倒在地了。

等到關羽的兒子關興來報喪,劉備又是大叫一聲暈倒在地,一天哭三五回,還連著三天不吃飯,非要報仇,在眾人勸解下才開始吃飯,全蜀告喪。


悅史君認為,正史中沒有任何劉備反應的記載,不代表劉備不傷心,因為他把荊州重地交給關羽鎮守,本身就是一種信任,以關羽被害為藉口攻打東吳,更能表現出他對關羽的重視;民間傳說中劉備的反應雖然很強烈,而且非常形象,但那是套上了他們為結義兄弟,而且重在塑造劉備重情重義的形象,其實有些過了。

第二,張飛去世反應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張飛跟隨劉備攻打東吳,結果出發之前,被自己的部將殺害。

張飛死後,正史中記載了劉備的反應:“噫!飛死矣。” 確實只有4個字,因為劉備知道張飛經常打罵部下,還教育過他多次,但張飛一直不聽,因此劉備對張飛的死有心理準備。

不過,在民間小說評書中,張飛去世後劉備的反應顯然要強烈的多,悅史君還是以《三國演義》為例,劉備不知道張飛的死訊,同樣心驚肉跳,晚上看星星發現有大星星掉下,問諸葛亮得知要損失一員大將。

不久,張飛部將來送報表,劉備就說了句:“噫!三弟休矣!” 等確定了張飛被害,劉備的反應還是放聲大哭然後暈倒在地,被眾人救醒。

第二天,張飛的兒子張苞來了,劉備又傷心痛哭然後不吃飯,在群臣勸諫下才開始吃飯。

悅史君認為,正史惜墨如金,而且劉備和關羽、張飛並沒有真正結拜,他的反應沒有多記載是很正常的;而民間傳說中劉備的多元化反應,其實代表了老百姓的一種想法,只是對三人形象的豐滿和美化,不能作為比較。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個人覺得劉備哭關羽,一哭二弟,二哭荊州,三哭霸業難成,所以聲淚俱下。

首先,劉備在關羽死之前不久,是剛收到了關羽的捷報,關羽不久就死了,這個在劉備心中智勇雙全、被人敬若天神的二弟關雲長莫名就死了,對劉備的心理打擊是很大的,所以劉備痛苦流涕。

其次,是因為關羽死了,荊州丟了。劉備派關羽守荊州的原因,是因為關羽是自己人,而且智勇雙全,荊州富饒,而且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不論曹操還是孫權都對荊州這塊要地虎視眈眈,關羽死了,不僅意味這劉備失去了一個二弟,也意味荊州這一戰略要地讓給了自己的強敵,在這三國鼎力的局面中,劉備蜀國的實力又落後了一截,所以劉備痛哭。

再次,是霸業難成,自責的心理,讓劉備痛哭。關羽的性格太過孤傲,容易輕敵,這個毛病劉備不是不知道,而且關羽是自己人,所以派他去守荊州,如果荊州不是讓關羽守,讓趙子龍守,讓諸葛亮守,可能就不會有丟荊州,關羽死掉的事件,劉備為自己的安排感到後悔,同時荊州丟了,劉備元氣大傷,離恢復漢氏,一統天下的霸業目標又更遠了,而自己已經到了暮年,時日無多,所以劉備更加傷感。

張飛死,劉備自然也傷心,畢竟是自己的兄弟,但在軍事力量上而已,對於劉備的損失不過就是一個年邁的老將而已。


導演林增榮


劉備得知關羽死後崩潰,而張飛死後為何只說四個字,孔明看破不說》:

公元220年關羽大意失荊州,使得蜀漢的根基動搖,要知道荊州乃是戰略位置最重要的一塊地盤。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講述了荊州對於劉備的重要性,劉備扼守益州天險以防曹魏,然後從荊州出兵直接可以威脅許都,這就是荊州的重大作用。荊州在劉備手中,那麼蜀漢就擁有對曹魏的鉗形攻勢,互為犄角,如此蜀漢北伐將便利不少。

而關羽大意失荊州,隨後敗走麥城,直到被東吳給俘虜。面對關羽這個俘虜,孫權非常怨恨,因為關羽曾經數次羞辱孫權,更是把江東當成一群鼠輩,一怒之下孫權便處死了關羽。可惜關羽一代虎將,竟落得如此下場,真令人嘆息!

劉備當時正拿下漢中,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蜀漢當時拿下了益州和西川、加上荊州,這簡直是統一天下的資本。但是這時候關羽被殺、荊州被東吳攻取的噩耗傳來,劉備瞬間崩潰,直接暈厥過去。劉備醒來之後,立馬要提大軍去討伐東吳,不過當時這個提議沒有得到實行,因為蜀漢剛剛取得益州地區,根基不穩。所以討伐東吳一直拖到了第二年,可以說劉備報仇真是十年不晚。

要知道在討伐東吳之前,劉備還稱了個帝。到了第二年張飛哭著來找劉備,劉備才又熱血沸騰,下令要御駕親征,討伐東吳逆賊。張飛自然是非常支持,立馬回到軍營中,為了體現兄弟之間的感情,張飛特意命令手下製作喪服,自己的部隊要穿著喪服去報仇。但是張飛這時候又犯了大罵軍士的毛病,要求這些製作喪服的軍士必須按時完成,軍士表示做不到時,張飛便氣急敗壞的鞭打了軍士。


被鞭打的軍士為了生路便暗殺了張飛,取其首級投降了東吳。而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後,只是頓足說道:“咦,三弟休矣!”然後劉備便痛哭起來,並表示一併報仇,都是孫權小兒導致。但是劉備這反應卻著實令人難以相信,本來劉備應該是對兄弟一視同仁,而這次卻對張飛之死反應如此。如果說劉備哭張飛不賣力,是因為這種悲傷時建立關羽死的悲傷之上,所以才如此,但是關羽死了一年多了,難道劉備悲傷還沒過?

而對於這件事情,其實孔明時看破了的,劉備哭關羽是真的,而哭荊州更是真的。對於劉備這種過多了沒地盤日子的人,固然知道荊州的重要性,所以劉備在著兩層的悲傷之下,頓時劉備就暈厥崩潰了。而張飛被害時,劉備只是哭張飛,或者劉備恨張飛不能和自己一起為關羽報仇,更有劉備時在哭自己,失去了荊州後,又痛失一員大將。面對劉備的討伐東吳,諸葛亮知道這是意在拿回荊州,所以諸葛亮沒有說破,也沒有誓死阻止,因為諸葛亮明白荊州在手,蜀漢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但是上天卻沒有站在蜀漢這一邊,或者說漢室氣數已盡,劉備七十萬大軍被陸遜十萬打敗。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以蜀漢失敗,實在出乎諸葛亮的意料,或許當時諸葛亮比劉備還後悔。夷陵之戰後,劉備在白帝城終日以淚洗面,就這樣一命嗚呼。而經歷這次慘敗之後,蜀漢失去了統一天下的資本。


小司馬遷論史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不過我首先更正一下提問中的一點小錯誤。劉備聽聞張飛的死訊後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先主頓足曰:“咦,三弟休矣”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先主放聲大哭,昏厥於地。



也就是說,劉備聽聞張飛死訊,也是痛不欲生,哭的喪失意識。那麼關羽死後劉備的表現書中是怎麼描述呢?我們也找來看一看。《三國演義》第七十七、第七十八回對此都有描述,我們看第七十八回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這樣描寫:言未己,只見關興號慟而來。玄德見了,大叫一聲,又哭絕於地。眾官救醒。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可見劉備得知關羽死後其悲痛之情是如此之切。



關羽、張飛皆劉備肱骨弟兄,同生共死多年。當他們兩個人身死的噩耗傳到劉備這裡時劉備是一樣的悲痛欲絕,之所以描寫不同則在於我們讀到的三國演義版本是經過毛宗崗批文潤色過的版本。作者這樣寫,使《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傳神,更耐看。仔細讀你會發現,關於他們兩個人的死如何傳到劉備這裡也是有區別的。

關羽死後託夢給劉備,說讓劉備起兵為他報仇。而張飛死後書中說劉備夜觀天象,見西北一星,忽然墜地。於是找孔明周公解夢。孔明掐指一算便說,三日之內,我軍必損一員大將。這樣的描寫只是作者為了增加故事可讀性,甚至做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神話橋段,可見作者對這本書的潤色窮盡了權利。我們因此也需感謝毛宗崗的潤筆,沒有他就沒有這麼好版本的三國演義流傳下來了。



最後至於問題所說的區別,不必太在意。讀著順暢和好看比什麼都強!


每日趣評


首先,我先說下結論,題主說的應該是《三國演義》的情節,但是其實在三國演義裡,並不存在題主說的這種情況!

我們來看劉備得知關羽後的具體表現,當劉備聽到關羽與關平父子被吳將所抓獲後,誓死不降,最終被斬,劉備聽了之後,大叫一聲,然後就暈倒了。

等過了半天,劉備才醒過來,諸葛亮勸解說:主公不要過分傷心呀,生死有命,而關羽平時性格就比較剛猛驕傲,才有今天的禍事,而你要保重好身體呀,慢慢考慮如何報此仇呀。

劉備說:我和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的時候,就說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今關羽死了,那我豈能獨享富貴呀?

沒多久,就見到關興哭著過來了,劉備見了,又哭暈在地,大家再次把劉備救醒,劉備一天哭了三五次,三天什麼東西都吃不下去,只是一直在哭,衣襟都溼了。諸葛亮和群臣們一起勸解劉備。

劉備說:我和東吳,誓不兩立。劉備就決定伐吳,而諸葛亮建議此時不是伐吳的好時機,但是劉備還是堅持要伐吳。而趙雲也出來勸阻,他認為伐魏是公,兄弟之仇是私,希望劉備以天下為重。

劉備說:如果他不能為關羽報仇,雖然擁有天下,又有什麼意思?於是劉備下令起兵伐吳,而且讓人前往閬中通知張飛,一起伐吳。

張飛下令軍中三日內要辦白旗白甲,掛孝伐吳,而張飛的部將範疆與張達說:白旗白甲,一時難找不著,希望多寬限幾天。張飛十分生氣,就把兩人綁到樹上,打子五十鞭子。

張飛還說:如果不能準時辦妥,我就會殺掉你們兩個人示眾!範疆和張達覺得這個事情肯定辦不好,又氣憤張飛的行為,兩個人就趁著張飛喝醉然後把張飛的首級砍下,然後連夜投奔東吳去了。

張飛的部將吳班到成都,劉備頓足說:“噫!三弟休矣”等到吳班到跟前,將張飛的事情一彙報,果然是張飛的凶信。劉備又是放聲大哭,昏絕於地,然後張苞也來了,劉備又大哭了一場,也仍然進不去東西。

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題主說的,劉備聽到關羽死的時候大哭一場,而在聽到張飛死的時候,只說了四個字,劉備在面對兩個人的死訊的時候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