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創紀錄 港資珠寶商加速圈地搶奪內地市場

雖然受近期經濟轉差預期影響,港資最大珠寶商周大福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仍然表示,

全年預計在內地淨增加店鋪約400間,上半財年已經完成了220間,這是5年來周大福在內地最大規模的開店計劃。無獨有偶,港資另一大珠寶商六福集團也表示本財年在內地淨開店預計不少於120間,這個數字也是近幾年來的高點。

顯然,加速在內地市場跑馬圈地,搶奪內地珠寶市場成為了港資珠寶商尋求持續增長戰略選擇。數據顯示,周大福2018年9月中期業績內地利潤貢獻佔公司比例達到7成,而六福集團的內地利潤貢獻也超過5成。儘管兩家公司均將內地市場視為重要的戰略要地,但兩者“打法”卻不盡相同。


開店創紀錄 港資珠寶商加速圈地搶奪內地市場



在店鋪佈局上,周大福珠寶內地店2537間,直營店佔比6成,加盟店只有4成,自營店零售值佔周大福所有珠寶店零售值7成;六福內地店鋪1651間,只有周大福65%,其中加盟店佔比90%。這樣一看比較明瞭,周大福內地業務主要看自營,六福內地業務主要看加盟。

自營業務:六福小而精

在自營業務方面,六福近三年零售利潤率在6-10%之間,表現比較不穩定,從收入端來看,收入保持平穩增長,計算平均單店銷售額,在1100萬-1200萬左右,還是比較穩定,那麼造成利潤率不穩定的因素是否是產品結構呢?我們看到如果珠寶同店增長好於黃金,且平均售價保持穩定情況下,利潤率會較高,如果珠寶平均售價同步提升,利潤率肯定有更好的表現。具體產品結構從近兩年來看,黃金鉑金大概佔比7成左右,珠寶是3成左右。

周大福並沒有披露零售方面的單獨利潤率水平,收入也沒有六福保持穩定增長,我們看到過去三年六福自營店數量年均增長20%以上,而周大福只有4%,渠道增長較慢導致收入增長不穩定,從單店規模來看,近三年在1700-1900萬左右,高於六福單店規模。這個店鋪的規模、位置有一定的關係,不能直接反映兩者盈利能力差距(六福表示其自營店效益較品牌店差)。從產品結構看,珠寶佔比均在接近3成附近波動,兩者差距比較小。

綜合而言,周大福自營店由於佈局原因,平均單店收入規模更高,兩者的產品結構較接近,但近幾年周大福自營店增長較緩慢,而六福增長則較快。自營店是周大福內地最重要的佈局,而對於六福而言只是配角。

加盟業務:周大福在發力

在加盟業務方面,六福的批發額近幾年增長並不是很明顯,但批發利潤率卻能保持10-15%,利潤率水平較零售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六福批發給加盟商的產品中珠寶鑽石產品佔比較大,佔比達到8成。根據測算,六福品牌店平均單店年批發額在500萬左右,這與其佈局有較大的關係,品牌店有一半是在三線或三線城市一下。

周大福批發收入表現較平穩,從單店批發額來看,周大福保持在800-1000萬左右,明顯高於六福,這跟其店鋪有一半佈局在二線城市有較大的關係。不過從近幾年周大福的渠道佈局來看,品牌店佈局在明顯加速,近三年複合增長約10%,加盟渠道佔比從38%提升至40%。

綜合而言,由於六福品牌和定位的原因,其品牌店鋪實際更加深入三線或以下城市,導致在單店規模上依然落後於周大福,目前加盟店是六福內地主要的利潤貢獻來源,雖然周大福佔比不大,但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比例在上升,周大福在加速加盟店的開店速度,增加加盟的佔比。


開店創紀錄 港資珠寶商加速圈地搶奪內地市場



最後,周大福珠寶在內地佈局了2317間店(另外還有132間鐘錶及鑽石店),其中自營店佔比60%約1393間,加盟約40%,近三年每年帶來的息稅前利潤在35-40億左右;六福在內地佈局了1572間店,其中自營佔比10%約160間,90%為加盟,近三年每年約帶來息稅前利潤5-6億元。周大福自營店數量是六福的近9倍,息稅前利潤是六福的近7倍,從資本開支投入的角度來看,六福似乎要略勝一籌,但六福9成的店鋪是加盟,對於加盟商的管理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相反,周大福掌握更多的自營店,能夠掌控更多的渠道,制定比較統一的策略和銷售政策,對內地消費者的行為和習慣更加熟悉,劣勢是需要更多的資本開支,因此看周大福負債率較六福更高;六福在內地擴張可以採用輕資產模式,利用更多當地的商人開店,輸出公司的管理模式,降低擴張過程中的投資風險,劣勢是需要管理好加盟商,防止出現加盟商管理體制上的疏漏,導致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出現偏差。

聲明:本文內容根據公開信息和草根調研而來,僅供討論分享並非薦股,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關注“上市公司調研圈”,調研君陪你走進那些有意思的上市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