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名張浩的林育英重新恢復了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間的聯繫

黃岡團風的林家大,今有由當地群眾自發集資修繕的“林氏三兄弟”故居。“林氏三兄弟”是黃岡白羊山林氏家族的第八代,在他們的父輩時代,這還是一個殷實的家族,有水田,有染鋪,還在武漢開了一家頗具規模的布行。論輩分,林育英是林時朗的侄孫,林育南和林彪(林育容)則是林時朗的孫子。“林氏三兄弟”是堂兄弟關係。

化名張浩的林育英重新恢復了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間的聯繫

林育英


年長的林育英(1897—1942),後來化名“張浩”,是中共元老之一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林育英年齡最大,“出道”卻在堂弟林育南之後,他是受了後者影響才走上革命道路的。而林育南又是在中共元老之一惲代英的引導下參加革命的。

當林育南從黃岡考入武昌“中華大學”附中部之後,結識了教務主任惲代英,隨即加入了由惲創辦的“互助社”。1921年7月,惲代英、李求實和林育南、林育英在他們創辦的“浚新小學”內發起成立了帶有共產主義性質的“共存社”——這也就是中共正式成立之前湖北“共產主義小組”的淵源了。

惲代英後來讓林育英去上海熟悉中國工人階級的狀況。1922年2月,林育英在武昌由惲代英、林育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誕生不久的中共把全部精力用於發動工人運動,林育英也成為中共早期的“工運”骨幹。當“二七”大罷工發動之後,他奉命去長沙開展工作,熱烈地鼓動人力車伕開展要求降低租金的工人運動,1500名人力車伕在他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在長沙街頭示威,高喊著“老闆不減租,我們不罷休”的口號,最終迫使人力車行老闆答應工人的請求。

1924年5月,蘇聯為了援助正在萌動的大革命運動,接受中國同志去蘇聯學習,林育英被組織選中遠赴蘇聯,在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翌年7月,林育英化名“林春山”回國,不久即參與領導了上海的工人運動。其時正值北洋政局動盪,是年12月,上海總工會舉行萬人集會,提出“反奉倒段”的口號,引起當局的鎮壓。在軍警圍毆中林育英頭部被戳傷,留下了嚴重的腦傷後遺症。

大革命失敗後,林育英潛伏長沙,負責恢復中共湖南省委和組建工會。湖南反動軍閥何健聞訊廣為搜捕,林育英無存身之所,索性剃去頭髮,化裝成僧人,以化緣和乞討為生,跋涉月餘,潛入黨中央所在地上海。1930年4月,組織上派林育英去東北籌組中共滿洲省委,林育英為省委書記。不久由於叛徒出賣,林育英被當地日軍逮捕,敵人對他嚴刑逼供,非要他承認是“共產黨大頭目林育英”,但他始終沒有吐一個字。

1932年1月,林育英經營救出獄,但身體已遭受嚴重傷害。翌年1月,林奉命赴莫斯科,任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和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這時正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革命形勢發生轉變之際,也是民族矛盾急劇上升的關鍵時刻。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名義,在海外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其時由於左傾中央導致紅軍反“圍剿”戰爭失利而被迫長征,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已失去電訊聯繫。為了儘快與中共中央建立聯繫,共產國際指派林育英回國。於是林育英化名“張浩”,扮成商人,帶著密電碼,牽著駱駝,跋山涉水,月餘後穿過茫茫無際的沙漠,終於來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陝北瓦窯堡,與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和毛澤東等相會,並與弟弟林彪團聚。

“張浩”的到來是中共黨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由此與共產國際恢復聯繫。隨後在瓦窯堡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張浩”向大會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內容,為之後的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礎。“張浩”的到來還解決了此前中共黨內和軍內嚴重的分裂問題,即紅軍長征過程中,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和張國燾率領的紅四方面軍圍繞“北上”和“南下”產生爭論。張國燾自恃人多槍多,一再拒絕中央的北上進軍路線,而“張浩”行前已得到共產國際負責人季米特洛夫等人的意見,認可中央的政治路線,於是毛澤東和張聞天請林育英以共產國際代表的名義,讓張國燾改弦更張,不使紅軍發生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