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4股三季報後分紅派息,這隻股票總派息超總融資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都會在年報發佈之際,發佈相應的權益分配方案(派息、送股等),但老頑童發現,今年三季報以後,茂業商業、雙匯發展、華榮股份、蘭州民百、誠意藥業等5股已經發布了相應的分紅(送股)方案。

罕見!4股三季報後分紅派息,這隻股票總派息超總融資

上述5股中,除了誠意藥業是每股轉增0.4股外,其他個股都是選擇派息的方式。茂業商業和華榮股份都是每股派現金0.2元(含稅),雙匯發展則是每股派現0.9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雙匯發展上市以來,總派現金額達291.21億元,總融資金額為255.72億元,總派現金額為總融資金額的1.14倍。其餘3股上市以來,總融資金額均超過總派現金額。

罕見!4股三季報後分紅派息,這隻股票總派息超總融資

儘管很多人都喜歡說,A股短短不到三十年時間,走過了西方資本市場百年的歷程,但A股市場“重融資、輕分紅”倒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老頑童混跡A股市場十多年來的觀察,A股市場多數上市公司總融資遠遠大於總分紅。畢竟,按照網友調侃的說法,那就是“憑本事融資來的錢,為什麼要派現”。

即便是大手筆派現的上市公司,往往也都是金融類的股票,尤其是銀行股為主。以“宇宙行”工商銀行為例,上市以來總派現金額為8158.24億元,總融資金額為1503.18億元,總派現金額是總融資金額的5.43倍。

除了工商銀行外,其他三大國有銀行都出現總派現大於總融資的情況。農業銀行總派現為總融資的1.59倍,中國銀行3.09倍,建設銀行5.39倍,交通銀行1.35倍。

不過,由於銀行股大多數都是大的機構在裡面,持有的時間週期較長,很多都是上市之前就持有的,早就已經是負成本了,上市之後的分紅就是一直賺錢,股價波動的意義並不太大。而對於中小股民來說,一般也沒有耐心持有股票分享分紅,再則,銀行股的波動較小,要想賺利差難度較大。

只是,隨著國內經濟去槓桿、要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背景下,銀行股的這種高分紅的情況也會逐步走向歷史。

不過想比A股消費類龍頭股貴州茅臺,銀行的這點派現力度就差了很多了。公開資料顯示,貴州茅臺上市以來總派現569.08億元,總融資20.4億元,總派現是總融資金額的27.89倍。

罕見!4股三季報後分紅派息,這隻股票總派息超總融資

大多數情況下,老頑童發現,有不少上市公司,即便賺了錢,還是寧願買房、買理財,根本不願原分紅派現。

由於2018年報還沒有披露,不妨先來看看過去5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情況。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7年期間,A股連續5年從未分過紅的“鐵公雞”就有279股。其中,2017年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有8股,分別為華菱鋼鐵、中遠海控、韶鋼松山、嘉凱城、安陽鋼鐵、中遠海發、中國鋁業、*ST建峰。

股票投資是”稱重機“,經過時間的洗禮和沉澱,好的公司投資價值就會不斷浮現;短期投資就像”投票機“,股民在很短的時間段內,為自己想要買的股票,用自己的血汗錢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